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振英 《应用光学》1991,12(4):1-5,19
在综述近年来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状况的基础上,具体介绍双反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的设计方法、象质评价等。  相似文献   

2.
用全息透镜组成傅里叶变换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全息透镜作为一般的傅里叶变换元件,组成傅里叶交换系统,进行了相关运算以及模糊图象处理等实验.结果表明,对全息透镜傅里叶变换系统进行某些光学信息处理工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菲涅耳衍射公式,导出了含介质的单透镜与双透镜系统输出面的光场复振幅分布,并与分数傅里叶变换定义式比较,得到了实现分数傅里叶变换的系统结构参量.运用矩阵光学方法,导出上述系统的ABCD矩阵,并与分数傅里叶变换矩阵比较,研究发现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长焦距傅里叶变换透镜的小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进  王忠厚 《光子学报》1998,27(11):1046-1049
随着光学信息处理的不断发展,傅里叶变换透镜的应用也日趋广泛。本文阐述了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性质及作用,主要研究了长焦距傅里叶透镜光学设计的特点,以及目前国内外在设计该类型透镜时常采用的结构形式:四组元对称或非对称双远距结构。为了能进一步缩短傅里叶变换透镜前后两焦点间的距离,使之小型化,本文尝试了一种新的结构形式,比起四组元双远距结构,在结构也较为简单的前提下,它不仅进一步缩短了两焦点间的距离,而且输入面、频谱面的象质均良好。  相似文献   

5.
全对称傅里叶透镜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葆青  相里斌 《光子学报》1997,26(10):956-959
本文研究了傅里叶透镜的设计,并叙述了一种对称型傅里时变换透镜.在相对孔径1:10时,输入面和频谱面处的象质均较好.傅里叶交换透镜的特点是必须对两对物象共轭位置(即位于前焦面处的输入面和位于后焦面处的频谱面)控制除畸变以外的全部象差.1969年后开始出现的傅里叶变换透镜,多属6~8片的对称或近似对称的四组元双远距型,本文叙述了一种严格对称型四片傅里叶交换透镜.  相似文献   

6.
用全息透镜记录多重分数傅里叶变换全息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一种全息透镜记录多重分数傅里叶变换全息图的新方法,它能在三维空间不同位置和不同方向上分别再现所记录的多个物体的图象,分析了利用全息透镜记录多重分数傅里叶变换全息图的原理及特点,制作了多重分数傅里叶变换全息图,并获得了满意的再现结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一发散点光源和一束倾斜平行光制作出在两个垂直方向上具有不同焦距的变形全息透镜,且用此全息元件实现了变形分数傅里叶变换。变形全息透镜两个方向上的焦距随全息记录条件和再现条件而变化,分析了用这种全息透镜实现变形分数傅里叶变换的条件。实验表明,用该元件能够方便地实现任意级次的变形分数傅里叶变换。  相似文献   

8.
范琦  赵建林  王军  邸江磊  张鹏 《光子学报》2007,36(10):1824-1828
在理论分析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全息图记录的基础上,结合CCD的结构特点,用傅里叶频谱方法具体研究了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全息图在欠采样条件下的再现问题.指出在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全息术中,对有限尺寸物体而言,在记录过程不满足申农(Shannon)采样定理的条件下,仍能完整再现出物体的像.同时对再现像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理论说明.所得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再现光复振幅入手,推导出傅立叶变换全息图再现光路中透镜焦距与记录光路中透镜焦距不同时,原始象、共轭象轴向平移的距离为f′b/f,并指出这一结论也适用于准傅里叶变换和无透镜傅里叶变换的情形.  相似文献   

10.
用多焦点全息透镜实现多重谱分数傅里叶变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用多焦点全息透镜实现多重谱分数傅里叶变换.利用全息方法通过一次曝光制作出多焦点的全息透镜,分析了用此全息元件实现这种变换的条件,并在实验上实现了多重谱分数傅里叶变换. 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变换方法简便可行,可广泛应用于多通道光学信息处理系统及多目标图像识别系统中.  相似文献   

11.
可见光再现X射线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全息图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佩平  徐至展 《光学学报》1994,14(10):074-1081
本文探讨了可见光再现X射线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全息图的可行性问题,结论是,可见光再现X射线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全息图,可以做到不但没有球差,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慧差也可完全消除,其余像差也可校正最小,以臻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2.
使用离散傅里叶方法分析环缝透镜系统产生无衍射(贝塞尔)光束。将基尔霍夫衍射积分公式与菲涅耳衍射积分公式转换成傅里叶变换的形式,在环缝透镜系统中用傅里叶方法描述观察面的光强分布,对衍射面进行数据抽样,导出观察面光强分布的离散化傅里叶公式;通过设置相关参数并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位置下的贝塞尔光强分布。设计环缝透镜系统进行实验验证,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匹配度较高,表明离散傅里叶方法应用于环缝透镜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王华英  张志会  廖薇  宋修法  郭中甲  刘飞飞 《物理学报》2012,61(4):44208-044208
基于透镜相干光学成像系统的斯特列尔(Strehl)判据, 对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显微数字全息成像系统的焦深进行了推导, 得到了参考点源对称偏置和非对称偏置两种情况下的焦深表达式. 结果表明, 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显微数字全息成像系统的焦深决定因素与透镜相干成像系统的焦深决定因素不同, 其焦深不仅与照明光源的波长, 成像系统的孔径及记录距离有关, 还与参考光源的配置有关. 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结果均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相移同轴无透镜傅里叶数字全息的分析与实验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应用菲涅耳衍射和全息理论,详细分析了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图的记录、再现方法和再现像的特点,分析了相移数字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直接对无透镜傅里叶数字全息图进行傅里叶逆变换可同时得到与物体完全相同的再现像及其共轭像;同轴无透镜傅里叶数字全息术能最大程度满足CCD对采样条件的要求,从而可以增大记录物体的尺寸,减小记录距离,明显提高再现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相移数字全息术能有效地消除数字再现光场中的零级光场和共轭像,显著提高再现像的信噪比。条件许可时,相移同轴无透镜傅里叶数字全息术是目前解决数字全息术中再现像的分离与满足采样条件之间矛盾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 由条纹图形的傅里叶变换产生图像。所提供的图像扫描器使用移动的和静止的平行狭缝来产生可见光、红外光、X 射线、微波或声波的图像。该扫描器没有透镜而只需要  相似文献   

16.
李闻  谢敬辉  李卓 《光学技术》2006,32(5):759-760
基于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全息术制作了一种新型激光全息瞄准具。瞄准具的核心部件是由一块无透镜傅里叶变换位相全息图和一块全息光束变换器组成的全息光学元件。其突出优点是大视场,大出瞳距离,适合双眼瞄准。此外,瞄准线为明亮的虚像,不会暴露目标,结构简单,对射击近距离运动目标效果突出。介绍了全息瞄准具组件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提出和设计了一种应用于体全息存储系统的傅里叶变换透镜,是为了适应体全息存储系统对傅里叶变换透镜的特殊要求而设计的。设计中使用了光学自动设计软件ZEMAX。综合各方面考虑,采用双平凸结构,具有以下特点:焦距短,系统结构紧凑;焦距易于改变,以方便实现不同焦距比;工作视场大,能提高体全息存储系统的存储密度;结构简单,容易加工装调,造价低。透镜组用于像素数为1k×1k的空间光调制器(SLM)与CCD匹配对准。  相似文献   

18.
实验研究中,设计了反射式离轴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实验光路图,并成功进行了记录和再现,记录并分析了实验要点。  相似文献   

19.
冯璐 《物理与工程》2010,20(4):26-28,35
运用空间域和频率域方法讨论了阿贝-波特实验和空间滤波实验中光波分别经过"4f系统"、双透镜系统(两种)和单透镜系统时透镜的傅里叶变换和物体的频谱,分析了空间滤波实验中光路和傅氏透镜孔径对实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双片型傅里叶变换透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一种小间隙双片型傅里叶变换透镜。采用反常玻璃组合以降低Petzval和;保留适量的球、彗差以控制象散。在相对孔径1:10时,输入面和频谱面处的象质均达到衍射极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