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建立了超声辅助结合离子液体双水相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中5种稀有人参皂苷20(S)-Rg_2,20(S)-Rh_1,Rk_3,20(S)-Rg_3及Rk_1含量的方法.考察了影响提取率的多种因素并确立了最佳提取条件,在该条件下,5种稀有人参皂苷加样回收率均在92.07%~110.55%之间,RSD值均5.43%.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准确且环保等优点,为中药材及其制剂中微量化学成分的提取、富集与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醋酸溶液作为提取溶剂,使西洋参叶中的二醇组人参皂苷在提取过程中发生降解,从而直接获得20(S)-人参皂苷Rg_3和20(R)-人参皂苷Rg_3,并对其调节Th1/Th2免疫失衡活性进行了研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当醋酸浓度为50%(体积分数),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 h时,20(S)-人参皂苷Rg_3和20(R)-人参皂苷Rg_3的转化率最高,分别为12. 30%和14. 80%.将20(S)-人参皂苷Rg_3和20(R)-人参皂苷Rg_3处理后的朗格汉斯状树突细胞(LDCs)分别作用于小鼠抗原诱导的Th1/Th2免疫失衡模型,发现细胞上层清液中IL-4的水平均显著降低,说明20(S)-人参皂苷Rg_3和20(R)-人参皂苷Rg_3对小鼠Th1/Th2免疫失衡具有调节作用.本文不仅建立了一种制备20(S)-人参皂苷Rg_3和20(R)-人参皂苷Rg_3的新方法,也为人参皂苷Rg_3在免疫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微  郑飞  葛岩  乔梦丹  越皓  刘淑莹 《应用化学》2017,34(8):965-970
人参炮制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皂苷和糖类,本文首次从挥发性成分角度阐释了人参不同炮制品的物质基础。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方法,对鲜参、生晒参和红参中挥发性成分及其衍生规律进行研究。采用TG-5SILMS非极性气相色谱柱,以He为载气,通过NIST MS Spectral Database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鉴定。鲜参、生晒参、红参中分别检出30、33和3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生晒参中(-)-斯巴醇含量为鲜参含量的31.98倍,辛醛等8种挥发性成分为鲜参中含量的3倍以上,红参中有环癸等10种挥发性成分为鲜参中含量的3倍以上。生晒参和红参中各有4种挥发性成分在鲜参中未检出。  相似文献   

4.
将高分离快速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RRLC-Q-TOF-MS)联用技术用于人参二醇型(PPD)皂苷Rb_1,Rb_2和Rc在酸性条件下的化学转化研究,并对人参炮制过程中人参二醇型皂苷Rb_1,Rb_2和Rc及其转化产物的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利用RRLC-Q-TOF-MS联用和串联质谱(MS/MS)技术对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精确分子量及串联质谱碎片信息进行分析,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人参二醇型皂苷在酸性条件下的化学转化包括:取代糖基的水解反应、Δ20(21)或Δ20(22)位的脱水反应和C24,C25位的水合加成反应.在MS/MS分析中,质谱峰m/z 459,477和441分别为人参二醇苷元、C24,C25位水合人参二醇苷元和Δ20(21)或Δ20(22)位脱水人参二醇型苷元的特征离子,这为人参二醇型皂苷及其转化产物的结构鉴定提供了依据,并以此总结了人参二醇型皂苷的化学转化途径.还利用所建立的方法研究了生晒参和红参(100和120℃)中PPD人参皂苷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的方法,分别对人参配伍山楂前后人参皂苷的变化进行分析,同时对人参皂苷Re、Rg1、Rb1、Rd与山楂配伍的水解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并与单独煎煮液、仿山楂配伍pH值煎煮液的水解产物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人参与山楂配伍后人参皂苷Rg1、Rb1含量明显减少,而人参皂苷Re、Rd、Rg2、Rg3、F2、Rh1含量明显增加,其中人参皂苷Re与山楂配伍后水解产物为人参皂苷20(R)-Rg2、20(S)-Rg2,仿山楂配伍pH值水解产物为人参皂苷20(R)-Rg2、20(S)-Rg2、Rg4、Rg6;人参皂苷Rg1与山楂配伍后水解产物为20(S)-Rh1、20(R)-Rh1,仿山楂pH值水解产物为20(S)-Rh1、20(R)-Rh1、Rh4、Rk3;人参皂苷Rb1与山楂配伍后水解产物为Rd、20(S)-Rg3,仿山楂pH值水解产物为F2、20(S)-Rg3;人参皂苷Rd与山楂配伍后水解产物为F2、20(S)-Rg3、20(R)-Rg3,仿山楂pH值水解产物为20(S)-Rg3、20(R)-Rg3。研究表明,不同人参皂苷和山楂配伍后与仿山楂pH值的水解产物并不相同,人参与山楂配伍改变了人参皂苷成分的种类及含量。本研究为临床方剂中人参与山楂配伍后成分的变化提供物质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HPLC-ESI-MSn)技术分析人参中3种达玛烷型皂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d、20(S)-Rg3)在12-磷钨酸环境中转化的产物结构和转化途径。由原人参三醇型皂苷R1转化获得9种产物:20(S)-25-OH-R2、20(R)-25-OH-R2、25-OH-T5、20(S)-R2、20(R)-R2、20(S)-25-epoxy-R2、20(R)-25-epoxy-R2、T5、3β,12β-二羟基-6α-(2-O-β-D-吡喃木糖基-β-D-吡喃葡糖氧基)达玛烷-20(22),24-二烯。由原人参二醇型皂苷Rd和20(S)-Rg3转化得到10种产物:20(S)-25-OH-Rg3、20(R)-25-OH-Rg3、25-OH-Rk1、25-OH-Rg5、20(S)-Rg3、20(R)-Rg3、(20S,25)-epoxy-Rg3、(20R,25)-epoxy-Rg3、Rk1、Rg5。通过分析转化产物结构,并考察主要产物含量随转化时间的变化趋势,总结了人参中达玛烷型皂苷在酸性水溶液环境中的转化途径,即通过C20位去糖基化和差向异构化反应,以及烯烃链的水合、脱水、环合反应转化为稀有皂苷。  相似文献   

7.
采用密闭微波技术对7种常见人参皂苷单体(Rb1,Rb2,Rb3,Rc,Rd,Re和Rg1)进行降解,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并与相同条件下非微波降解物对比,研究了密闭微波降解人参皂苷的产物在化学结构及组成上的变化规律,以期快速、高效地制备生物活性高的稀有人参皂苷.结果表明,密闭式微波降解法能够使常见人参皂苷基本降解完全,而相同条件下非微波降解法则基本不发生降解.原人参二醇型人参皂苷易水解掉C20位糖,并发生C20位构型变化,生成20(R)-Rg3和20(S)-Rg3,其中20-(R)为优势构型,C20位羟基进一步脱水产生稀有人参皂苷Rk1和Rg5.同时,20(S/R)-Rg3失去C3位的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0(S/R)-Rh2,C20位羟基再进一步脱水生成了Rk2和Rh3.此外,人参皂苷C20位所连的糖种类与构型影响了降解产物中各稀有皂苷的组成与比例,但7种原人参二醇型人参皂苷密闭式微波降解产物中Rg5含量均为最高.密闭式微波降解对原三醇型人参皂苷的转化作用与原二醇型人参皂苷具有相似的规律,人参皂苷Re和Rg1的密闭式微波降解产物中Rh4含量均为最高.本文结果进一步说明在相同的降解条件下,密闭式微波降解法的降解效率远高于高温高压非微波降解法,密闭式微波降解可明显促进常见人参皂苷向稀有人参皂苷转化,因此采用密闭微波技术对常见人参皂苷进行降解可以大量获得稀有人参皂苷.  相似文献   

8.
珠子参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珠子参根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 利用核磁共振、 质谱和红外等手段, 并结合其理化性质, 鉴定了其结构, 它们分别是24(R)-珠子参苷R1, 6-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20-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20(S)-原人参三醇、 6″-乙酰基-人参皂苷Rd、 人参皂苷Rf、 竹节参皂苷Ⅳa、 人参皂苷Rd和竹节参皂苷Ⅴ. 其中, 24(R)-珠子参苷R1和6-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20-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20(S)-原人参三醇为2个新化合物, 6″-乙酰基-人参皂苷Rd 和人参皂苷Rf为首次从珠子参根茎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首先进行了三七人参(Panax notoginseng(Burk.)F.H Chen)花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22个人参皂苷成分,其中6个为新化合物.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通过酸水解三七人参花的总皂苷生成20(R)-和20(S)-ginsenoside Rg3的反应条件,并通过LC-Ms-MS技术鉴定了其总皂苷水解产物中的几种新的人参皂苷成分.  相似文献   

10.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Keggin型12-磷钨酸化学转化人参皂苷Rb1产物的结构与转化途径.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对转化产物的快速分离,利用Q Exactive高分辨质谱的Full MS-AIF模式快速鉴定了产物结构,并利用多级串联质谱进行结构验证.进一步结合人参皂苷异构体在反向C18色谱柱上的相对保留时间,快速分析鉴定出Rb1的10种转化产物为20(S)-Rg3,20(R)-Rg3,20(S)-25-OH-Rg3,20(R)-25-OH-Rg3,25-OH-Rk1,25-OH-Rg5,Rg5,Rk1,(20S,25)-环氧-Rg3和(20R,25)-环氧-Rg3.根据转化产物的结构初步推断了人参皂苷的转化途径:在12-磷钨酸产生的酸性环境中,Rb1主要通过C20位去糖基化、差向异构化和烯烃链的水合、消除及环合反应转化为稀有皂苷.采用三重四极杆质谱的选择反应监测模式准确定量分析了Rb1的转化效率和稀有皂苷20(S)-Rg3,20(R)-Rg3,Rk1和Rg5的产率.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生物转化相比,12-磷钨酸对Rb1有更高的转化效率,反应40 min后转化率达到100%.本文结果表明,HPLC-HRMS/MSn/Qq Q技术是人参皂苷等天然产物结构解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酶催化制备人参皂苷20(S)-Rg2,20(S)-Rh1和20(S)-PP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人参次级皂苷具有较强的抗癌、抗癌转移等药理活性,但由于在人参中含量少或不存在,因此以人参中含量较高的主要人参皂苷制备药效更高的人参次级皂苷不仅有必要,而且很有意义.本文以微生物Microbacterium esteraromaticum GS514的培养液中分离的粗酶为催化剂水解人参皂苷Re和Rg1,并通过1H NMR和13C NMR谱进行了水解产物的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无机盐NaCl的存在与否直接影响人参皂苷Re,Rg1与粗酶液的反应结果.人参皂苷与粗酶液直接反应,人参皂苷Re不发生反应,人参皂苷Rg1通过C6所连β-D-吡喃葡萄糖的选择性水解转化成人参皂苷F1.如果该反应是在无机盐NaCl存在下进行,人参皂苷Re通过对C20 所连β-D-吡喃葡萄糖的选择性水解定向转化为20(S)-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g1定向转化成20(S)-人参皂苷Rh1以及20(S)-原人参三醇(PPT).这说明NaCl的加入激活了C20β-D-吡喃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这对定向合成不同次级人参皂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绞股蓝皂苷酸水解次生苷元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绞股蓝皂苷用5%硫酸水解,生成的次生皂苷元除已报道的人参二醇和2α-羟基人参二醇之外,尚分离到(20R.25S)-12β,25-环氧20,26-环达玛烷-2α,3β-二醇一新化合物.其结构经波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鉴定,确证20-C和25-C手性中心的绝对构型分别为R和S型.  相似文献   

13.
碱催化降解法制备抗癌活性化合物20(S)-原人参二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碱催化降解制备了与植物体内结构一致且具有抗癌活性的人参皂苷元--20(S)-原人参二醇,并对其进行分离及结构表征. 将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和强碱溶于高沸点有机溶剂中,在常压和高温条件下进行降解.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20(S)-原人参二醇的最佳降解条件,并将降解物经萃取、 柱层析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得到20(S)-原人参二醇. 按西洋参茎叶总皂苷计,20(S)-原人参二醇产率为5.01%,纯度为98.56% . 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可确认该化合物为20(S)-原人参二醇. 所制备的20(S)-原人参二醇具有产率和纯度高及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PLC-Q-Orbitrap MS/MS)研究了酸枣仁经茯苓发酵前后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初步探讨了茯苓对酸枣仁发酵的转化规律.鉴定了发酵产物中24种化学成分,整合多元统计方法对酸枣仁发酵0,7和14 d后的差异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找到7个差异成分.采用t-检验对24种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分析;并分析了酸枣仁中黄酮苷、皂苷类成分的代谢反应途径.通过茯苓发酵,酸枣仁中化学成分主要发生了脱酰基和脱糖基等水解反应.为酸枣仁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检测提供了快速、直观且准确的方法,为酸枣仁-茯苓共发酵产物的深入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鲜人参中2种丙二酰基人参皂苷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光芝  刘志  李向高  郑毅男  王继彦 《分析化学》2005,33(12):1783-1786
采用硅胶柱层析方法,流动相分别为氯仿-甲醇-水(65∶35∶10,V/V)、氯仿-甲醇-水(6∶4∶1)和正丁醇-乙酸乙脂-甲醇-水(4∶2∶1∶1)和高效液相(Nuc leosil C18(250 mm×1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己腈-水(75∶25);流速为3.0 mL/m in;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从中国鲜人参中分离得到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 c和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b2,并通过其理化性质、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证明其结构分别为3-O-[6-O-丙二单酰-β-D-葡萄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20-O-[α-L-阿拉伯呋喃糖(1→6)-β-D-葡萄吡喃糖]-20(S)-原人参二醇和3-O-[6-O-丙二单酰-β-D-葡萄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20-O-[α-L-阿拉伯吡喃糖(1→6)-β-D-葡萄吡喃糖]-20(S)-原人参二醇;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 c为首次从中国鲜人参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RRLC-Q-TOF 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UPLC-QQQ MS)对红参中原人参三醇型皂苷组在人肠道菌群中体外代谢转化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应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原人参三醇型皂苷组对人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RRLC-Q-TOF MS采用Supelco Ascentis Express C_(18)色谱柱(50 mm×3.0 mm×2.7μm),UPLC-QQQ-MS/MS采用Thermo Syncronis-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均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均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采集。原人参三醇型皂苷组中的人参皂苷Re、Rg1在人肠道菌群孵育后,RRLC-Q-TOF MS通过对照品比对及高分辨质谱数据解析分析转化产物为Rg2、Rh1、F1和PPT。UPLC-QQQ MS定量分析代谢产物的转化率,在代谢转化第60 h时,产物Rg2、Rh1、F1、PPT的生成率为6%、12%、11%和56%。应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对粪便样本肠道菌群进行基因测序,与空白组粪便比较,原人参三醇型皂苷组在门水平上显著增加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Bacteroidetes、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Prevotella_9、Faecalibacterium、Dialister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显著降低Escherichia-Shigella、Dorea、Lachnoclostridium相对丰度。该研究为基于肠道菌群对原人参三醇型皂苷药效物质基础的确定和药效作用靶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占良  王弘  陈世忠 《色谱》2006,24(4):325-33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质谱(HPLC-DAD/MS)联用技术,以10 mmol/L醋酸铵和乙腈混合溶液梯度洗脱 系统为流动相,应用C18色谱柱对生脉饮煎剂中人参皂甙类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分析结果表明:生脉饮煎剂中主要含有17个 人参皂甙类成分,即20(R)-人参皂甙Rh1、Rh2、Rg3、Rg2,20(S)-人参皂甙Rh1、Rh2、Rg3、Rg2,人参皂甙Rf、Rg6、Rg5 、F4、Rk1、Rk3、Rh4,20(S)-和20(R)-原人参三醇。人参皂甙成分在煎煮过程中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变成了一些中低 极性产物,这是因为煎煮过程中发生了水解、差向异构、脱水等反应。该方法简便、精确、灵敏度高,可以用来分析生脉 饮煎剂中人参皂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吉祥草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评价20批吉祥草(S1~S20)的质量,并测定其中芦丁、人参皂苷Rb1、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元等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吉祥草样品经75%(体积分数)乙醇溶液回流提取2次,过滤、合并滤液、旋转蒸发至干,得到的残渣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 mL,过0.45μm微孔滤膜,滤液供HPLC分析。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建立20批吉祥草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并筛选差异性成分。结果表明:从20批吉祥草HPLC指纹图谱中,选取了13个共有峰,指认其中4个成分,分别为芦丁(峰5)、人参皂苷Rb1(峰11)、薯蓣皂苷(峰12)、薯蓣皂苷元(峰13);20批吉祥草图谱与对照图谱相似度为0.546~0.942;经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20批吉祥草均被分成3类,其中S7、S10、S12、S16、S18、S17、S15、S3、S4、S1、S13、S2、S14、S19、S6、S8、S20、S9为第1类,S11为第2类,S5为第3类;经主成分分析,主成分1~4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374%,20批吉祥草中S5的综合得分较高,其次是S11;采用变量重要性投影法筛选出7个差异性成分,分别为峰13(薯蓣皂苷元)、峰2、峰7、峰5(芦丁)、峰12(薯蓣皂苷)、峰1和峰6;芦丁、人参皂苷Rb1、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元的质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5~0.020 mg·g^(-1);对S2进行加标回收试验,4种化学成分的回收率为97.4%~10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1%~2.6%;方法用于20批吉祥草分析,芦丁、人参皂苷Rb1、薯蓣皂苷和薯蓣皂苷元的测定值分别为0.249~0.984 mg·g^(-1),0.431~5.851 mg·g^(-1),0.007~0.261 mg·g^(-1)和0.003~0.095 mg·g^(-1)。  相似文献   

19.
膜荚黄芪苷元的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正中  俞家华  甘立宪  周维善 《化学学报》1983,41(12):1137-1145
从膜荚黄芪的根中分得膜荚黄芪皂苷甲,皂苷乙和皂苷丙.膜荚黄芪皂苷甲是主要成分.药理试验有降压和抗炎作用、皂苷甲经Smith氧化降解得到膜荚黄芪苷元1.用IR,~1HNMR,~(13)C NMR,MS和化学降解证明其结构为1.根据镧系位移试剂的~1H NMR,1的C_(20)和C_(24)的构型分别确定为S和R.  相似文献   

20.
谢文博  夏璐  李浩  李文  曹宇  黄云  雷福厚 《色谱》2022,40(3):234-241
三七中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为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d,用于贫血、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后遗症等疾病的治疗,但其化学成分多且难分离.将氢化松香丙烯酸羟乙酯(HRHA)通过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键合到烷基化硅胶表面,制备出一种新型的改性松香键合二氧化硅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Si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