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方法、 红外光谱循环伏吸法(CVA)和导数循环伏吸法(DCVA)研究了2-羟基-1,4-萘醌(2-HNQ)在乙腈溶剂中的电子转移机理. 在扫描范围为0.2~-1.8 V时, 2-HNQ的循环伏安(CV)图中有2对氧化还原峰. 在扫描范围为1.0~-2.0 V时, CV图在更正的电位下会出现1个氧化峰. 通过分析循环伏安扫描过程中1656, 1495, 1549和1325 cm-1等峰的变化, 观察到整个电化学过程中存在2种中间状态, 去质子化醌(Q-O-)还原生成的自由基二价阴离子会继续发生电化学反应, 即Q-O-的还原遵循电化学-电化学反应机理(EE机理). 红外分析结果表明, 2-HNQ的电化学过程中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丹  金葆康 《电化学》2017,23(3):347
本文利用循环伏安法(CV)、红外光谱循环伏吸法(CVA)和导数循环伏吸法(DCVA)研究大黄素(Q)在乙腈溶剂中的电子转移机理.Q的还原过程中阴离子自由基Q?-会结合中性分子Q生成二聚物Q2?-.Q2?-在更负的电位下进一步还原为Q22-.当扫描范围为-0.2 ~ -2.0 V时,经过一个循环伏安过程,在扫描结束物质并没有回到反应物Q,而是Q22-. Q22-会继续发生电化学反应,经历两步一电子过程,分别生成Q23-. 和Q24-.,对应CV图中峰C3和C4.当扫描范围扩大至1.0~-2.0 V时,在更正的电位下,观察到两个新的氧化峰A1和A2,该范围内的三圈扫描结果表明,在扫描结束物质重新氧化回到Q.当扫描范围缩小至0.3 ~ -1.4 V,A2峰随着扫描圈数的增加而增大,与A2峰对应的氧化产物Q2?-在溶液中不断积累.A1峰对应于Q2?-氧化回到Q.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含有甲基、甲氧基、氟或氯等不同取代基的对苯醌衍生物在乙腈中的电化学和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性质,并探讨了取代基对化合物电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化合物均可以发生两步可逆的单电子还原反应,分子中的供电子基能使还原反应电位发生负移,而吸电子基则可使电位发生正移.还原电位的变化值(ΔE)与取代基哈密特常数(∑σ)之间呈线性关系,其方程为:ΔE1=0.386 9∑σ-0.073 5(V),R2=0.996,ΔE2=0.280 3∑σ-0.114 5(V),R2=0.981.在控制电位还原时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具有明显的变化,表明两步还原反应的产物分别为阴离子自由基(R)nQ.-和负二价阴离子(R)nQ2-(R=—CH3,—OCH3,—Cl,—F;n=0~4).  相似文献   

4.
用248 nm激光光解瞬态吸收光谱研究了乙腈-水混合溶液中甲基萘醌(MQ)激发三重态(3MQ*)单电子氧化多聚鸟苷酸(polyG)的原初过程, 应用解析瞬态吸收谱方法分别获取了MQ阴离子自由基(MQ)及polyG阳离子自由基(polyG)的瞬态吸收谱, 进而分别测定了MQ及polyG的生成速率常数及3MQ*的衰减速率常数. 结果表明, 3MQ*与polyG的反应速率常数非常接近于3MQ*与dGMP反应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5.
2-硝基丙烷在硫酸介质中的电化学还原;硝基丙烷;N-异丙基羟胺;电化学还原  相似文献   

6.
吴宝璋 《化学通报》1991,(1):48-50,60
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E~(0′)和电子转移化学计量数 n 的测定是生物氧化还原体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许多生物分子会在电极上吸附,有些蛋白分子的氧化还原中心位于蛋白结构的内部,它们同电极的异相电子转移过程很不可逆或非常缓慢,因而难于用常规的电化学方法进行 E_(0′)和 n 值的测量。近年来薄层电化学技术的发展为这方面的研究打开了方便之门,本文简要介绍其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和厚朴酚电化学还原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量子化学AM1、PM3方法研究了和厚朴酚分子的电化学还原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和厚朴酚分子电还原的基团为两个烯丙基的双键,其中邻位烯丙基优先被还原,对位次之,整个还原反应中和厚朴酚得到4e和4H+,使两个烯丙基饱和,计算结果较好地说明了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8.
氧化还原蛋白质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慧宏  庞代文 《化学进展》2002,14(6):425-432
研究氧化还原蛋白质与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过程不仅为理解代谢过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且为制备生物传感器奠定基础。本文从蛋白质修饰电极、蛋白质在电极表面的定向固定及蛋白质人工改造三方面,评述了近年来氧化还原蛋白质电化学研究的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用限制性的CNDO/2方法研究了FeTPP和CoTPP不同还原阶段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在FeTPP还原反应中第一个还原电子和Fe的d轨道相作用,第二个还原电子与卟啉环的4个氮原子及同它相连的8个碳原子的p轨道相作用,而CoTPP的2个还原电子与Co的d轨道相互作用,这与紫外原位光谱的实验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YCl3-LiClO4-DMSO(二甲基亚砜)体系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及钇在Pt和Cu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Y^3+在Pt和Cu电极上可一步不可逆还原为Y,在铜电极上于-2.500V(vs SCE下恒电位电解,可获得粘附性好、Y含量达97.9%(质量分数)的均匀沉积膜。利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计时电位法测定了Y^3+离子在298K下,YCl3-LiClO4-DMSO溶液中的扩散系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钛(TiO2)作为有前景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但由于其导电率较低, 而导致容量和倍率性能不佳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本文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纳米TiO2复合材料(GO/TiO2), 通过热处理获得还原氧化石墨烯/TiO2复合材料(RGO/TiO2).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还原氧化石墨烯改性的RGO/TiO2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RGO含量为4.0%(w)的RGO/TiO2复合材料在各种电流密度下的可逆容量分别为183.7 mAh·g-1 (20 mA·g-1), 153.7 mAh·g-1 (100 mA·g-1)和114.4 mAh·g-1 (600mA·g-1), 而纯TiO2的比容量仅为93.6 mAh·g-1 (20 mA·g-1), 69.6 mAh·g-1 (100 mA·g-1)和26.5 mAh·g-1 (600mA·g-1). 4.0%(w) RGO/TiO2复合材料体现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在100 mA·g-1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350个周期后, 比容量仍然保持146.7 mAh·g-1. 同等条件下, 纯TiO2电极比容量只有68.8 mAh·g-1. RGO包覆改性极大提高了TiO2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嵌钠/脱钠性能. RGO包覆改性技术在改进钠离子电池材料性能中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ESR现场谱学技术和自洽场分子轨道法(CNDO/2)研究了乙腈中β-萘磺酸在汞电极上的电还原机理。结果表明该反应属ECE模式, 电还原服从直接脱磺酸基团机理, 并有萘自由基中间产物的形成。用分子轨道理论对电还原过程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郭玉良  胡熙恩 《合成化学》2005,13(2):118-124
综述了4-硝基氮氧化吡啶在酸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还原反应历程。参考文献31篇。  相似文献   

14.
胡渝  胡志彬  汪正浩 《化学学报》1988,46(3):217-221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恒电位电解法结合紫外光谱以及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方法对5-硝基尿嘧啶(5NU, 1)在DMSO中Ag-Hg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进行了研究, 并测定了反应中间物自由基的性质及其动力学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1在DMSO中可有二个还原过程. 第一过程为1四电子还原为5-羟胺基尿嘧啶, 反应中所需质子由1提供. 第二个过程为失去质子后形成的阴离子5NU^-(2)在较负的电位下单电子还原为二价阴离子自由基, 后者可用ESR进行现场检测和研究, 其ESR参数分别为: 偶合常数αN=14.6G, αH=5.2G, 自由基g因子, g=2.005. 自由基的衰变反应为夺取1的质子, 反应的速度常数k1=52mol^-^1.dm^3.s^-^1.  相似文献   

15.
张佩华 《大学化学》1987,2(1):37-40
本文对如下几个问题作一些讨论:(1)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和其电位差ΔΦ值的大小无关;(2)反应活化能;(3)对氧化还原反应机理作一粗略介绍。一、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和ΔΦ值无关氧化还原反应不像酸碱反应那样可在瞬间完成。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速度很不相同,有的进行的较快,许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得很慢。两个半反应的电位Φ的差值,可预测所给的  相似文献   

16.
谢乃贤  黄义祥 《化学学报》1988,46(7):631-638
本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硫在DMSO溶剂中第一步氧化还原过程的机理, 发现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双电子过程, 提出了更为合理的EEC机理, 数字模拟也表明该机理是可能的, 并从2.5次微分谱上发现了S6(II)的氧化峰, 其峰电位为-0.29V(相对于银电极). 还计算了该体系的某些动力学参数值.  相似文献   

17.
谢乃贤  黄义祥 《化学学报》1989,47(3):227-232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硫在DMSO溶剂中的第二步氧化还原过程. 该过程在扫速大于200mV/s时表现为简单的电子转移过程; 扫速小于200mV/s时转化为ECE机理. 发现了S8^4^-, S3^2^-, S4^2^-的氧化峰, 峰电位分别为 -1.50, -0.96, -0.60(相对于银参比电极), 对S8^2^-/S8^4^-电对测定了标准电极电位和标准速率常数, 分别是-1.547±0.002V(相对于银参比电极)和3.3×10^-^3cm/s.  相似文献   

18.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硫在DMSO溶剂中的第二步氧化还原过程,该过程在扫速大于200mV/s时表现为简单的电子转移过程;扫速小于200mV/s时转化为ECE机理,发现了S_8~(4-),S_3~(2-),S_4~(2-)的氧化峰,峰电位分别为-1.50,-0.96,-0,60(相对于银参比电极)。对S_8~(2-)/S_8~(4-)电对测定了标准电极电位和标准速率常数,分别是-1.547±0.002V(相对于银参比电极)和3.3×10~(-3)cm/s。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硫在 DMSO 溶剂中第一步氧化还原过程的机理,发现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双电子过程,提出了更为合理的 EEC 机理,数字模拟也表明该机理是可能的,并从2.5次微分谱上发现了 S_6~(2-)的氧化峰,其峰电位为-0.29V(相对于银电极).计算得该体系的某些动力学参数值为:α_1=0.5,β_2=0.25,K°_(f1)=8.2×10~(-5)cm·s~(-1),k°_(b2)=3.5×10~(-5)cm·s~(-1)(电位零点-0.851V)D_(s_8)=5.6×10~(-6)cm~2·s~(-1),D_(s_6~(2-))=8.4×10~(-6)cm~2·s~(-1).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金属酞菁催化氧化β-甲基萘制备甲基萘醌的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种类、氧化剂种类、投料比、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核磺化酞菁铜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在双氧水为氧化剂,醋酸为溶剂的条件下,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5%、双氧水与甲基萘的摩尔比为5∶1、反应温度为60℃、时间为7 h,目标产物的收率最高达到4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