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二过碘酸合铜(Ⅲ)钾为氧化剂,聚丙烯酰胺(PAAM)自身为还原剂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PAAM上引发丙烯腈接枝共聚合反应,获得了高接枝效率和高接枝百分比的产物,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对接枝反应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各种条件对接枝参数的影响,并对引发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二过碘酸合银(Ⅲ)络离子氧化还原引发丙烯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
采用紫外光照射下光敏引发聚合技术,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以水溶性光敏剂为引发剂,合成了分子量较高的聚丙烯酰胺(PAM)。探讨了光敏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Na2CO3浓度、pH、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浓度等因素对PAM分子量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光敏引发合成的PAM黏均分子量可以达到1.7×107,溶解性能良好,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二过碘酸合银[Ag(Ⅲ)]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双电子转移反应,没有中间自由基产生,不能引发丙烯腈聚合[1,2].我们发现,Ag(Ⅲ)与不同还原剂组成氧化还原体系,在一定条件下,能引发烯类单体聚合.本文研究了Ag(Ⅲ)为氧化剂、丙烯酰胺(AM)为还原剂引发AM聚合反应的动力学,得到了聚合速率方程和表观活化能,测得了聚合物分子量M,探讨了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N,N‘-二乙基)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引发下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的反应动力学。得出了聚合速率方程式为Rp=Kp「EAIBA」^0.5「AM」.测定了聚合表观活化能。并研究了聚合条件对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利用该引发一聚合体系,获得了相对分子量上千眼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6.
三次采油用聚丙烯酰胺新引发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聚丙烯酰胺(PAAM)及其衍生物是水溶性聚合物中较重要的物质,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可作为油田化学助剂、絮凝剂、增稠剂、助滤剂、表面活性剂、土壤改良剂、纸质增强剂等,得到广泛应用[1,2]。为了保持高增粘性能的基础上,克服丙烯酰胺在三次采油中耐盐...  相似文献   

7.
紫外光引发丙烯酰胺分散聚合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聚丙烯酸接枝壬基酚聚氧乙烯(PAA -g -NPEO)作分散剂,紫外光(UV)引发丙烯酰胺(AM )在叔丁醇 水(TBA /H2 O)体系中进行了分散聚合.考察了聚合反应特征以及醇水比、初始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分散剂浓度、表面入射光强、反应温度、液层厚度等参数对聚合产物粒径及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聚合体系不存在诱导期,反应速度快,光照4 0min转化率可达到90 % ,产物分子量达6 . 5×10 6 .透射电镜(TEM)观察显示所得聚合物粒子基本为球形,粒径分布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8.
KMnO4引发魔芋粉-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大听 《合成化学》2003,11(4):327-330
以KMnO4为引发剂进行魔芋粉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魔芋粉预氧化时间、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酸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物加料方式等聚合条件对接枝效率的影响,并对接枝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人们对过渡金属的超常价态有着浓厚的兴趣 .对超常氧化态如Cu(Ⅲ )、Ni(Ⅳ )、Ag(Ⅲ )等的研究无疑会给人们提供新的知识 .我们曾报道过超常价态过渡金属Cu(Ⅲ ) ,Ag(Ⅲ )用于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研究[1~3] .对于超常价态Ni(Ⅳ )用于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研究 ,国内外报道较少 .一般文献认为 ,Ni(Ⅳ )与小分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属双电子转移反应 ,没有中间自由基产生 ,故不能引发烯类单体聚合[4,5] .虽然Murthy[6] 也曾提到在Ni(Ⅳ )→Ni2 +过程中有两步单电子转移过程 ,但他认为不能用来引发AAM单体聚…  相似文献   

10.
11.
以二过碘酸含铜(Ⅲ)钾(简称Cu(Ⅲ))为氧化剂,尼龙1010自剂,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于碱性介质中,在尼龙1010表面引发丙烯聚合反应.测定了各种因素对接枝参数的影响.X-射线衍射及表征,并探讨了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12.
田大听  谢洪泉 《合成化学》2002,10(6):493-497
用高锰酸钾/硫脲为引发剂,引发魔芋粉(KGM)与丙烯酰胺(AM)的接枝共聚。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酸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介质以及KGM预处理方式等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产物的水溶性及增稠性,并探讨了接枝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
14.
将乙酰丙酮、乙酰乙酸乙酯、苯甲酰基丙酮作为β-二羰基基团通过烷基化反应,引入到氯甲基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该微球在硝酸铈铵存在下引发丙烯酰胺的接枝聚合,以接枝前后β-二羰基功能化聚苯乙烯微球吸水率及氮含量的变化、颗粒的增重、ESCA及FT-IR光谱,显微照相等方法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提出接枝聚合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将聚(苯乙烯-丙烯酸)(PSAA)(Mw=3500)与氯化铜在异丙醇溶液中反应得到一种配位聚合物膜聚(苯乙烯-丙烯酸)-氯化铜(PSAA-Cu(Ⅱ)).研究丙烯腈(AN)在该配位聚合物膜、HSO3-和水体系(温度为55℃)催化引发作用下的聚合反应历程.AN在上述的催化引发体系中是按照自由基加聚反应历程进行聚合的,PSAA-Cu(Ⅱ)在催化引发体系中起着催化剂的配位催化作用.讨论了温度、Na2SO3浓度、AN浓度和PSAA-Cu(Ⅱ)膜用量对聚合速率、诱导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PSAA-Cu(Ⅱ)膜催化引发AN聚合的诱导期为128s,反应24h后PAN产率为75.6%,Mw=2.18×104和Mn=1.12×104,多分散性系数为1.95.  相似文献   

16.
17.
以AIBN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方法先合成一定分子量(Mn=1.9×104g mol)和分子量分布(MWD,Mw Mn<2.5)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和醋酸乙烯酯(VAc)与醋酸异丙烯酯(IPAc)的无规共聚物聚(PVIPA).再以PVAc或PVIPA作为大分子引发剂,与共引发剂TiCl4配合,引发异丁烯进行正离子接枝共聚反应,并分别考察大分子引发剂用量、TiCl4浓度以及添加剂2,6二叔丁基吡啶(DtBP)或2甲基吡啶(MPY)对异丁烯聚合转化率和PVIPA或PVAc引发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表征接枝共聚物的微观结构与组成含量.实验结果表明,PVIPA和PVAc可引发异丁烯进行正离子接枝共聚反应,前者的引发效率高于后者.加入适量DtBP或MPY时,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引发效率.DtBP对减少聚合体系中微量水的引发和提高PVAc引发效率的作用更为明显,引发效率可达90%以上,加入适量添加剂MPY时,PVIPA引发效率可达60%左右.适当增加大分子引发剂用量和TiCl4浓度,也可提高PVIPA的引发效率至接近70%.在合适的实验条件下,可以得到极性主链为PVIPA与非极性支链为聚异丁烯(35.2%mol)的接枝共聚物PVIPA g PIB,该接枝共聚物的Mn为3.7×104g mol,分布指数MWD为2.52,且PIB支链平均分子量约为5.4×103g mol.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聚(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PNIPMAM)@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中空双壳微凝胶的合成过程. 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形态学表征方法可简捷直观获得核壳结构微凝胶的粒径尺寸、三维立体及内部超微结构,进而揭示PNIPMAM@PNIPAM中空同心双壳结构微凝胶合成过程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笼形聚肟偕亚氨二乙酸钒(CPV)-硫脲(TU)体系在硝酸溶液中引发丙烯腈(AN)聚合反应.表观聚合速度(RP)是 RP=1.0×108e(-10.500/RT)[AN]1.0[CPV]1.0[TU]1.5[HNO3]3.0 聚合诱导期(τ)随反应温度和物料浓度发生变化,可表示为 1/τ=5.2×109e-12.800/RT[AN]1.0[CPV]1.0[TU]1.5[HNO3]3.0实验结果表明,聚合反应以单基终止为特征,可能是和高分子载体较大的空间位阻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研究了4,4′-偶氮二[4-氰基戊酰(对-二甲基氨基)苯胺](ACPDA)为引发剂引发丙烯酰胺(AAM)的聚合行为.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对聚合物分子量和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聚合反应的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ACPDA引发AAM的聚合速率方程为Rp=K[AAM]1.03[ACPDA ]0.48,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126.44kJ·mo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