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了Cu(Ⅱ),Ni(Ⅱ),Co(Ⅱ),Mn(Ⅱ),Zn(Ⅱ)和Cd(Ⅱ)的乙基3-(2-氨硫化亚肼基)-2-(羟胺基)丁烯酸酯配合物(H2L)并用元素分析,DTA热分析,IR,UV-Vis,1H-NMR,质谱,顺磁共振以及磁矩,电导率测量等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表征。摩尔电导率测量结果证明合成的配合物为非电解质。光谱数据表明配体分别表现为一元的三齿配体,一元的二齿配体,中性的二齿配体,中性的三齿配体,一元的四齿配体或二元的四齿配体通过席夫碱的氮原子,氨基硫脲中的氮原子,肟中的氮原子和硫酮中的硫原子与金属离子键合生成围绕金属离子的四面体或平面正方形构型。固态Cu(Ⅱ)(2),(3),(4)和(5)的配合物顺磁共振谱表明其为轴向对称,但(10~15)的配合物却为各向异性。配体和配合物(2),(3),(10),(13),(16)和(19)由于它们对乳腺癌(MCF-7细胞系)和肝癌(HePG-2细胞系)的抑制作用而表现出潜在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2.
铜(Ⅰ,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温、有关配体存在下,利用金属铜粉和过氧化苯甲酰的氧化加成配位反应合成了四种铜(Ⅱ)配合物(配体分别为联吡啶、双二苯基膦乙烷、2-氨基吡啶、苯并咪唑)。同时又利用双齿有机膦配体(dppm=双二苯基膦甲烷,dppe=双二苯基膦乙烷,dppp=双二苯基膦丙烷,dppb=双二苯基膦丁烷)和金属铜盐的还原取代反应合成了四种一价铜(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经X射线四圆单晶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分子结构,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由直接法和Fourier合成方法解出。利用电子光谱等手段研究了氧化加成配位和还原取代配位反应的机理。初步建立了一套简单有效的合成铜(Ⅰ,Ⅱ)配合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前文曾报导铜(Ⅲ)-N-(取代苯基)亚氨基二乙酸-α-氨基酸三元混配型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体的酸碱强度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其中铜(Ⅱ)与N-(取代苯基)亚氨基二乙酸仅形成1:1型二元配合物,且α-氨基酸为二齿配体,数据处理为半整数法.为了进一步探讨配合物中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的普遍性,本文以镍(Ⅱ)、钴(Ⅱ)、锌(Ⅱ)与N-(对和间位取代苯基)亚氨基二乙酸(RPhIDA;R=CH_3O、CH_3、H、Cl)(三齿配体)形成1:2型二元配合物及其与氮三乙酸(NTA)(四齿配体)形成三元配合物来研究此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酸碱强度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数据处理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方拟合的TITFIT 程序进行.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N(1)取代5-氟尿嘧啶乙酸、5-氟尿嘧啶丙酸与铜(Ⅱ)、钴(Ⅱ)、镍(Ⅱ)和锰(Ⅱ)的十种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电子光谱的表征。讨论了各配合物中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位状态。在Cu(Ⅱ)配合物中,Cu(Ⅱ)是与配体的N~3原子和C~4上的羰基氧原子配位,其他金属配合物中,金属离子是与配体的C~2的羰基氧原子和羧基配位。  相似文献   

5.
胡娟  汤桦  何水样  赵建社  孙杰  刘建宁 《化学学报》2001,59(7):1158-1163
合成了4,5-二氮芴-9-酮的Cu(Ⅱ)配合物。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分子中铜(Ⅱ)分别和来自两配体的四个氮原子及两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处于六配位的配位环境中,两配体基本下于同一平面,两水分子垂直于两配体所在平面,铜(Ⅱ)处于畸变八面体中心。晶体学数据: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7987(2)nm,b=1.0543(1)nm,c=0.70403(5)nm,α=91.557(8)°,β=96.711(10)°,γ=94.45(1)°.研究了配合物的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振动光谱用HyperChem5.11软件包进行理论计算并与实测光谱比较,初步结果帮助解析了过渡金属配合物振动光谱。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N(1)取代5-氟尿嘧啶乙酸、5-氟尿嘧啶丙酸与铜(Ⅱ)、钴(Ⅱ)、镍(Ⅱ)和锰(Ⅱ)的十种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电子光谱的表征。讨论了各配合物中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位状态。在Cu(Ⅱ)配合物中,Cu(Ⅱ)是与配体的N3原子和C4上的羰基氧原子配位,其他金属配合物中,金属离子是与配体的C2的羰基氧原子和羧基配位。  相似文献   

7.
采用pH电位滴定法,研究了合成配体3,5-二甲基-DL-酪氨酸(DL-Dmtyr)与铜(Ⅱ)的二元配合物,及进一步与带正电荷或极性侧基的氨基酸配体形成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考察了甲基对稳定性的贡献;用核磁共振研究了DL-Dmtyr与铜(Ⅱ)和L-Arg混配配合物中的配体间静电氢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甲基取代碘基后,混配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相互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双大环多胺Zn(Ⅱ)配合物及其与DNA作用的溴乙锭荧光探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硕  周成合  陈稼轩  向清祥 《应用化学》2009,26(12):1461-1465
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为原料合成的一种新型双大环多胺配体及其双核Zn2+配合物,其结构用1H NMR、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 以溴乙锭(EB)为探针,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双环多胺配体及其Zn(Ⅱ)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当cComplex 6/cDNA=0.51时,DNA/EB体系的荧光强度降低至原来的47.3%,表明双大环配合物是以嵌入方式与小牛胸腺DNA结合。 化合物对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顺序为:双大环多胺双核Zn(Ⅱ)配合物>双大环多胺配体>四氮杂环多胺Zn(Ⅱ)配合物>四氮杂环多胺。  相似文献   

9.
用电导滴定法研究了乙醇-水溶液中稀土与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甲酰甲酸及1,10-二氮杂菲的配合反应。合成了固态配合物。经化学分析与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Ln_2L_3P_2·nH_2O,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1H NMR谱、差热分析、溶解度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Ln_2L_3P_2·nH_2O为双核结构(L为四齿配体,P为二齿配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多齿含氮的配体在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和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不仅用在高氧化态、缺电子中心的高价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上,而且已开始在低氧化态、富电子中心的低价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上应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自然界中许多金属酶普遍含有以氮为配位原子的配体.我们合成了N,N'-二(3,5-二甲基吡唑)烷的衍生物1,同时分离得到了一种新型的环状化合物2.  相似文献   

11.
铜(Ⅱ)与2,5—噻吩二甲醛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铜(Ⅱ)与2,5-噻吩二甲醛与一系列对位取代的邻氨基苯酚经缩合生成的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表观稳定常数,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配体的配位方式以及配合物的成键性质。  相似文献   

12.
不对称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催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乙二胺、乙酰丙酮与水杨醛反应合成了一种不对称四齿席夫碱配体(H2L)及其铜、钴、镍、锌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推测所有配合物均为烯醇式四配位结构,确定新配合物的组成为MC14H16N2O2(M=Cu,Co,N i,Zn)。并研究了配合物对双氧水的催化分解性能。  相似文献   

13.
合成并表征了3个配合物NiL(1),Cu_2L_2(2)和Zn_2L_2(3)(H_2L=1,2-双(3,5-二甲基-4-乙氧羰基-吡咯-2-基)苯)。单晶衍射结果表明在配合物1中,脱质子配体用4个氮原子与金属Ni(Ⅱ)配位,中心金属离子为扭曲的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而双核配合物2拥有双螺旋结构,每个配体桥联2个具有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的铜中心。推测配合物3和2的结构类似。此外还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4.
一类新的多铜酶的模型化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一中新的.柔顺的十齿三核配体N,N,N'N',N",N"-六[2'-苯并咪唑甲基]三乙基四胺(TTHB)及其几种含铜配合物的合成,组常和性质,推测配合物有一对抗铁磁性偶合的Cu(Ⅱ)离子和一个处于畸变四方锥配位几何环境中未偶合的Cu(Ⅱ)离子,这类配合物可作多铜酶三核簇模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三元配合物La[(C5H8NS2)3(C12H8N2)]生成反应的热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无水乙醇中, 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和1,10-邻二氮菲(phen)与LaCl3·3.94H2O作用,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三元固态配合物, 确定它的组成为La[(C5H8NS2)3(C12H8N2)]. X粉末衍射说明它为一新相化合物. IR光谱说明配合物中La3 分别与3个APDTC的6个硫原子双齿配位, 同时与phen的两个氮原子双齿配位, 配位数为8. TG-DTG分析显示其热分解为一步生成1/2La2S3 3C. 用微量热计测定了298.15 K下水合氯化镧及两个配体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焓, 两个配体醇溶液的混合焓及不同温度下标题化合物液相生成反应的焓变. 在实验和计算基础上, 得到了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力学参数 (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自由能)和动力学参数(速率常数、表观活化能、频率因子和反应级数), 通过合理的热化学循环, 求得了标题化合物的固相反应焓变.  相似文献   

16.
孙海英 《化学研究》2000,11(2):28-30
合成和表征了新的含硫席夫碱—安息香缩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 (H2 L)及与Mn(Ⅱ ) ,Co(Ⅱ ) ,Ni(Ⅱ )Zn(Ⅱ )和Cd(Ⅱ )生成的配合物 [M(HL) 2 ]。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中安息香缩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存在为去质子化的烯硫醇式三齿配体 ,通过甲亚胺基氮原子、醇羟基氧原子和烯硫醇硫原子配位 ,金属离子处于六配位的八面体环境。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晶体。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该化合物晶体的化学结构式为[Zn(phen)2PAC]NO3·2HPAC(phen=1,10-二氮杂菲,HPAC=苯乙酸)。结构中Zn(Ⅱ)与一个苯乙酸和二个1,10-二氮杂菲形成不规则八面体配合物,苯乙酸为双齿配位。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59年Iensen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HPMBP)推荐为一种新型β-二酮类萃取剂以来,用它作为酸性螯合配体而合成的稀土三元配合物为数不少,但所涉及的中性配体多为膦氧单齿配体和以氮为配位原子的联吡啶及二氮杂菲类双齿配体。α-亚硝基-β-萘酚(NN)作为酸性配体已被广泛地用于过渡元素的溶剂萃取,但用它作为中性配体的稀土三元配合物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了14种稀土离子与HPMBP及NN的二元固态配合物的合成并对其红外光谱、质子核磁共振谱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6-甲氧羰基-2,2′-联吡啶(mbpy)为氮杂环二齿螯合配体,1,2-双(二苯基膦)乙烷(dppe)和1,3-双(二苯基膦)丙烷(dppp)为辅助配体,合成了2个单核铜(Ⅰ)配合物[Cu(mbpy)(dppe)]Cl O4(1)和[Cu(mbpy)(dppp)]Cl O4·CH2Cl2(2),并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均为单核铜(Ⅰ)配合物,中心铜(Ⅰ)离子与联吡啶环的2个氮原子和双膦配体的2个磷原子相连接而构成一个扭曲变形的四面体几何构型。配合物1和2在350~525 nm范围有一个弱的低能量吸收带,归属为具有明显的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MLCT)特性的电荷转移跃迁。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含双二苯基膦甲烷(dppm)和邻菲咯啉(phen)混合配体的双核铜(I)配合物[Cu(dppm)(phen)]2(NO3)2 1,并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特征,配合物1的结构分析表明,dppm作为桥式双齿配体、phen作为双齿配体分别与铜原子形成四面体配位结构,硝酸根离子位于配合物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