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2001 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0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授予美国科学家埃里克·康奈尔(Eric Cornell)、德国科学家沃尔夫冈·克特勒(Wolfgang Ketterle),以及美国科学家卡尔·韦曼(Carl Wieman)。  相似文献   

2.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2007年10月9日宣布,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Albert Fert)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Peter Granberg)因发现“巨磁电阻”(Giant Magnetoresistance)(GMR)效应而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图1为二位科学家的肖像.  相似文献   

3.
2002年5月。美国贝尔实验室(Bell Laboratory)成立一个独立调查组,调查该实验室的一个研究小组在1999至2001年间发表的科学论文的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同年9月。调查组写出报告。证实一位科学家有伪造数据进行欺骗的科学上不端行为。贝尔实验室的上级公司朗讯科技公司(Lucen Technology)终止了与这位科学家的合同。  相似文献   

4.
 约翰·巴丁(John Bardeen, 1908~1991)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在同一领域中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1956 年, 巴丁与W. 布拉顿(Brattain)以及W. 肖克利(Shockley)由于在半导体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 并且发现了晶体管效应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次获奖是由于超导微观理论(BCS 理论)的建立, 巴丁与L. N. 库珀(Cooper)和J. R. 施里弗(Schrieffer)一起分享了1972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5.
《中国光学》2013,(1):117-118
美国《科学》杂志于2012年12月20日公布了该年度10大科学突破,科学家在难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亚原子粒子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被评为2012年最重要的科学发现。40多年前,科学家假定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它是解释其他基本粒子(诸如电子和夸克等)如何获取其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张新民 《物理》2011,40(12):774-778
北京时间2011年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Saul Perlmutter、美国-澳大利亚科学家Brian P.Schmidt和美国科学家Adam G.Riess(见图1),以表彰他们通过对遥远的超新星的观测发现了宇宙的加速膨胀。  相似文献   

7.
戴闻 《物理》1998,27(9):573-574
Bi2Sr2CaCu2O8中输运特性研究新发现高温超导(HTS)的研究热潮,从1986年IBM苏黎世实验室发现Tc=35K的镧钡铜氧化物超导体起,至今已持续12年.世界各国数以千计的科学家参与了这一科学竞赛,目的是:(1)寻找更高Tc的新材料;(2)...  相似文献   

8.
云中客 《物理》2012,41(2):85
2010年美国加洲大学SantaBarbara分校的科学家们在机械微鼓振动时演示了量子效应,他们将机械微鼓的振动逐步地冷却到基态,再顺利地控制了在高频(6GHz)下微鼓振动的声子能态.现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美国天体物理实验室联合研究所(JILA)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们,利用光一声子耦合来降低微机械边鼓的低频(10MHz)振动能量,  相似文献   

9.
潘广炎 《物理》1997,26(6):375-375,356
桌上毛细管放电软X射线激光器1984年,美国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和普林斯顿(Princeton)大学的科学家们首次观测到了软X射线的放大输出[1,2],X射线激光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但是,由于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和普林斯顿大学实验室所用的设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光学》2012,5(3):313-314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的科学家首次利用光让电子穿过了经典力学里无法穿越的"墙壁"(势垒),实现了量子隧穿,科学家们有望借此研制出新的凝聚态。相关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