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地河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位于兴地断裂之南约10km,由辉石岩、橄榄岩和辉长岩类组成的基性-超基性岩带.对本区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岩石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杂岩体为同源岩浆多期次分异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新疆兴地Ⅱ号铜镍矿床位于库鲁克塔格前寒武纪基底陆壳隆起带南部,兴地深大断裂南侧,产于兴地Ⅱ号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内.本文通过对兴地Ⅱ号杂岩体中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精确定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740.2±5.7Ma,表明兴地Ⅱ号铜镍矿(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南华纪.对兴地Ⅱ号含铜镍杂岩体的年代学研究,为揭示兴地Ⅱ号铜镍矿床的成矿动力学背景,以及进一步寻找和深入研究区域内同类矿床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侵位于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构造带内的卡姆斯特岩体是该花岗岩带内最西侧的小型岩体,岩石类型为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不同产物.该岩体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富集SiO_2、K_2O+Na_2O,强烈亏损Ba、Sr、Ti、P,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具强烈的负Eu异常,Rb/Sr、K/Rb比值明显偏低,暗示岩浆强烈的分异演化作用,Fe_2O_3/FeO为0.11~1.23,FeO~*为0.86~1.39,显示岩体中度还原环境,与锡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为高硅富碱弱过铝质的A_2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指示其形成于卡拉麦里造山带晚石炭世后碰撞造山阶段的伸展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4.
新疆阿勒泰青河县玛因鄂博断裂带内,发育大量的辉长岩岩脉(株),辉长岩侵入到前寒武纪片麻岩和前二叠纪的不同类型花岗岩中,主要的岩石类型包括含长辉石岩、斑状细粒含长辉石岩、辉长岩以及少量的粗粒辉长岩.锆石SHRIMPU-Pb年龄表明这些辉长岩形成时代为272.5±2.4Ma.系统的元素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辉长岩具有高Mg-Fe、低Ti、低碱度特征,轻稀土及大离子亲石元素轻微富集,具有高的Nd初始值.上述特征表明,玛因鄂博辉长岩原始岩浆来自被交代的极度亏损的岩石圈地幔高度部分熔融所形成的拉斑质玄武岩浆.二叠纪辉长岩与阿勒泰南缘喀拉通克含Cu-Ni硫化物矿超镁铁—镁铁杂岩和大量的二叠纪花岗岩形成时代一致,是塔里木二叠纪大火成岩省在阿勒泰南缘的岩浆岩响应.  相似文献   

5.
新疆中天山东段路白山一带早泥盆世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广泛发育,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组成,并伴有大量幔源基性岩浆的底侵.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早泥盆世花岗岩类具高硅、高铝、低钙、贫镁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NCK)为0.94~1.0,属中—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野外地质、岩石矿物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中天山北缘洋盆于志留纪中期闭合,导致中天山与吐哈地块相互碰撞.从晚志留世开始,该区进入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并可能一直持续至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6.
在浙江东部新昌儒岙花岗岩体中,新发现大量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包体.它们成群出现,大小不一,大部分呈圆或次圆形,具微细粒结构和冷凝边构造,并发育针状磷灰石.包体的分布,形态和结构构造特点表明,它们属淬冷包体.在化学上,岩石包体与寄主花岗岩及共生的辉绿岩都属亚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协变关系证实,它们由玄武质岩浆和花岗质岩浆不均匀混合形成.新昌儒岙岩石包体群的发现和研究,为研究浙东地区晚中生代的岩浆混合作用、壳幔作用及花岗岩的成因提供了一个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7.
位于西天山汗吉尕晚古生代岛弧带的喇嘛苏外围铜矿床是该区内新发现最大的铜矿床,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花岗闪长岩为同源岩浆演化形成,且花岗闪长斑岩可能为晚期产物.本区成矿岩体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富集Sr、K、Rb、Th,亏损Ta、Nb、P、Ti,Rb/Sr、Nb/Tb、Rb/Ba、Ba/Th比值明显偏低,轻稀土分异明显,出现较弱Eu负异常,显示源区主要来自下地壳,上地壳泥质沉积物混染作用较弱,且俯冲作用下洋壳的贡献较少.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为典型的偏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暗示形成于碰撞前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结合区域成矿背景,推测本区成矿岩体是在洋壳俯冲作用下交代上覆楔形地幔,诱发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其形成可能与晚古生代赛里木微陆块北缘准噶尔洋持续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试论玄武岩柱状节理的形态分类与成因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武岩柱状节理是发育于玄武岩流中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从成因分析,它是一定特性的基性熔岩体(如具有弱的粘稠性、成分较均一、岩石的均质结构等),经受一定的应力作用(此应力由熔岩缓慢冷却、均匀收缩作用所引起),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平坦的冷凝面,以宁静喷溢为特点的火山活动形式和足够的岩流厚度等),发生破裂变形的产物。如果熔岩冷却收缩中心在冷凝面上均匀地分布,呈等腰三角形排列,那么垂直于熔岩冷凝面的直立节理就把岩体切割成为许多规则的六方柱体。一般由于收缩中心在冷凝面上分布的不均一,因此,常由若干组不同方向的节理将岩体切割成各种不规则的多边形柱状体。虽然,国内、外不少火山学家与构造地质学家早已对玄武岩柱状节理的形态特征与形成机理作过分析研究,但是却很少有人对它作过统一的形态分类与成因分类。  相似文献   

9.
图G=(V,E)的Wiener极性指数定义为G中距离为3的无序点对的个数.文中给出了广义hierarchical积图、笛卡尔积图及F-和图的Wiener极性指数运算公式.同时也给出了两个图的Kronecker积图和复合图的Wiener极性指数运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总结了华南沿海琼、粤、闽、浙4省中生代镁铁质岩的时空分布与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讨论了华南中生代区域构造环境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区内主要发育6期镁铁质岩石,分别形成于早中生代和晚中生代,即245~230、180~175、165~142、130~115、110~101和95~85 Ma.早中生代印支期(245~230 Ma)镁铁质岩,出露在海南岛,伴有A型花岗岩和碱性正长岩产出,形成于印支运动后的伸展环境.在晚中生代(180~90 Ma)的镁铁质岩中,中侏罗世(180~175 Ma)的镁铁质岩石集中出露在粤北、闽西南一带,与湖南、赣南拉斑玄武岩/辉长岩 流纹岩/正长岩和A型花岗岩一起构成双峰式火成岩组合,具有裂谷型火成岩特征.晚侏罗世(165~142 Ma)镁铁质岩,主要有海南、广东一些小的辉长岩等,也与A型花岗岩、碱性正长岩等伴生.白垩纪的镁铁质岩广泛出露在福建、浙江和海南沿海地区.其中,早白垩世(130~115、110~101 Ma)的镁铁质岩常与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岩混合,构成辉长岩/玄武岩 花岗岩/流纹岩等复合火成岩;晚白垩世(95~85 Ma)的镁铁质岩,在华南沿海地区形成壮观的镁铁质岩墙群,并伴有A型花岗岩产出.晚中生代镁铁质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构造域伸展环境.华南中生代镁铁质岩石的形成,对应于华南岩石圈多期伸展事件,是华南岩石圈伸展的重要岩石学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一个连通图的Wiener指数定义为图中所有点对的距离之和.主要研究了三圈图Wiener指数的下界问题,并刻画了达到下界的极值图.  相似文献   

12.
一个连通图的Wiener指数定义为图中所有点对的距离之和.主要研究了三圈图Wiener指数的下界问题,并刻画了达到下界的极值图.  相似文献   

13.
一个顶点集是一个Rg-点割,如果它将一个连通图分割成一些连通分支使得每个连通分支至少含有g个顶点.图G的g-外连通度(记作κg(G))是Rg-点割的最小基数.图G的通常的点连通度和上连通度分别相应的为κ0(G)和κ1(G).本文将分别证出第一类和第二类Harary图的κg和刻画它们的Rg-点原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图 G 称为上连通的,若对每个最小割集C,G-C 有孤立点.G 称为超连通的,若对每个最小割集C,G-C恰有两个连通分支,且其中之一为孤立点.本文刻画了上连通或超连通六次点传递图.  相似文献   

15.
图G的一个正常k-边着色是指k种颜色1,2,…,k对图G各边的一个分配,使得任意2条相邻边染以不同的颜色.对于图G的一个正常边染色f和G中任何一个顶点x,Sf(x)或S(x)表示与顶点x关联的边在f下的颜色所构成的集合.若对于图G中任意2个相邻顶点u和v,有S(u)≠S(v),则称f为图G的邻点可区别正常边染色.对图G进行邻点可区别正常边染色所需的最少颜色数,称为G的邻点可区别正常边色数,记为χ'a(G).图G的一个正常k-全染色是指k种颜色对图G的顶点和边的一个分配,使得任意2个相邻的或相关联元素染以不同的颜色.对于图G的一个正常全染色g和G中任何一个顶点 x,使用Cg(x)或C(x)来表示顶点x的颜色(在g下)以及与顶点x关联的边在g下的颜色所构成的集合.若对于G中任意2个相邻顶点u和v,有C(u)≠C(v),则称g为图G的邻点可区别全染色.图G的邻点可区别全染色所需的最少颜色数称为图G的邻点可区别正常全色数,记为χ″a(G).主要讨论了Cartesian积和2种邻点可区别染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图G的一个正常k-边着色是指k种颜色1,2,…,k对图G各边的一个分配,使得任意2条相邻边染以不同的颜色.对于图G的一个正常边染色f和G中任何一个顶点x,Sf(x)或S(x)表示与顶点x关联的边在f下的颜色所构成的集合.若对于图G中任意2个相邻顶点u和v,有S(u)≠S(v),则称f为图G的邻点可区别正常边染色.对图G进行邻点可区别正常边染色所需的最少颜色数,称为G的邻点可区别正常边色数,记为χ′a(G).图G的一个正常k-全染色是指k种颜色对图G的顶点和边的一个分配,使得任意2个相邻的或相关联元素染以不同的颜色.对于图G的一个正常全染色g和G中任何一个顶点x,使用Cg(x)或C(x)来表示顶点x的颜色(在g下)以及与顶点x关联的边在g下的颜色所构成的集合.若对于G中任意2个相邻顶点u和v,有C(u)≠C(v),则称g为图G的邻点可区别全染色.图G的邻点可区别全染色所需的最少颜色数称为图G的邻点可区别正常全色数,记为χ″a(G).主要讨论了Cartesian积和2种邻点可区别染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图的Hosoya指标Z(G)定义为图G的所有的边独立集数目之和.让Mn标记圈上所有点的度数不小于3的满载单圈图.本文将分别描述出满载单圈图的第一大和第二大Hosoya指标及其极图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新昌盆地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火山一侵入杂岩带的东北端,区内广泛出露晚中生代火山岩与侵入岩类,岩石类型丰富,是研究岩石遥感光谱的理想地区.作者对该地区的岩石样品进行了可见一近红外光谱和热红外光谱分析测试,研究了火成岩矿物组成、蚀变特征、共生状态等与遥感光谱的关系,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设G是一个简单图.如果G的每一个有s个点的导出子图都连通,但存在一个s-1个点的导出子图不连通,则称G是s-点连通的,其中s≥3.一条路称为可扩的,如果存在路P′满足V(P′)V(P)且|V(P′)|=|V(P)|+1.一个图称为完全路可扩的,如果它的直径至多为2且它的每一条少于|V(G)|个顶点的路都是可扩的.本文证明了s-点连通图,如果它的顶点数n与s满足n≥2s-1,则它是完全路可扩的.  相似文献   

20.
设G是一个连通图.图的连通度κ(G)存在一个最小正整数k,使得FV,|F|=k且G-F不连通或是一个平凡图.如果每一个最小点割都孤立G的一个点,则图G是超连通的或超-κ的.定义没有孤立点的图G的逆度为R(G)=∑v∈V1/d(v).得到:设n阶连通图G,最小度为δ,若R(G)1+2/(δ+1)+(n-2δ-1)/((n-1)(n-3)),则G是超-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