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物质中的π,K,ρ和η物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入射能量约1AGeV时的重离子碰撞产生的介子物理,分析了SIS和Bevalac两个重离子加速器的实验数据中显示的介质效应,特别是手征对称性在有限密度时的部分恢复信号,指出了目前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讨论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CSR可以进行的介子物理研究.The meson physics in heavy ion collisions around energy 1 A GeV i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data at SIS and Bevalac on medium effects, especially on the signatures of chiral symmetry restoration at finite density are analyzed, and the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study are pointed out. Finally the possible meson physics at cool storage ring (CSR)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ECR 源是目前国际上重离子加速器领域中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离子源。经过长期的研究试验,不断地得到完善,目前已投入回旋加速器上进行。这是ECR 源实用性的飞跃。这里介绍美国劳伦斯实验室(LBL)的88时回旋加速器上首次使用ECR 源所提供的较高电荷态的重离子进行加速,系统提供了物理宴验的束流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3.
利用极化的氦三气体靶可以显著地拓展传统的核物理实验研究,观察初态自旋自由度对核反应过程动力学的影响。本文通过列举极化三体核力实验以及极化的重离子电荷交换反应实验,介绍了极化氦三靶在核物理实验研究中的独特优势。在质子散射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极化方向下的多种末态产物角分布,可以进一步检验手征有效场理论对于三体核力的描述;而在与重离子的电荷交换反应中,通过控制靶极化方向可以分离π介子交换与ρ介子交换对于核子自旋同位旋激发的贡献,从而为研究核子在不同核环境中的动力学演化提供独一无二的契机。结合我国新一代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背景,尤其是以加速器驱动嬗变系统(ADS)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和中国散裂中子源(CNS)为代表的先进实验平台为原子核物理实验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机遇。新的实验技术手段将明显拓展在这些大型核科学装置上开展实验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极化氦三靶做为其中具有独特优势的研究手段,必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重离子物理实验技术和重离子加速器研制的迅速进展,使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出现了新的突破,发现了重离子放射性。本文首先对重离子放射性的发展进行了简短的回顾,然后依次讨论了业已发现的重离子衰变方式、实验方法和有关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七十年代初,位于甘肃兰州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把原有的一台加速轻离子的经典回旋加速器改装成重离子加速器。1973年,在进行了一系列初步实验后,加速器投入正常运行。十年来在重离子物理的各个方面逐步开展了研究工作。本文将对此做个扼要的介绍。1.5米重离子回旋加速器的能量常数K=57。常用的离子种类、能量和流强等.  相似文献   

6.
建在法国罔城的大型重离子加速器投入运行后,按计划进行物理实验工作。第一批重离子物理实验成果已陆续见诸于刊物。由于中能重离子物理研究工作开始不久,这些工作虽属于试探性的,还未作深入研究,但仍不失其参考价值,故作简单介绍,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正在规划中的重离子加速器物理研究平台的基本方案是在 现有的HI-13串列加速器的后端新建一台能量增益为18MeV/q的重离子超导直线加速器.超导直线加速器包括: 36个铜铌溅射型四分之一波长(QWR)谐振腔; 9个恒温柜, 及一系列等时性消色散束流传输系统. 同时配套建设一条与现有的HI-13串列加速器相并列的重离子四杆型射频四极加速器——RFQ和交叉手指型漂移管直线加速器IH-DTL接受来自ISOL的正离子束,然后直接注入到超导直线加速器.  相似文献   

8.
重离子反应中介子产生的观测对于认识重离子反应动力学和核物质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讨论了重离子反应中阈能附近介子产生的一些特点和研究现状 ,特别讨论了π介子产生和K+ 介子产生 .在我国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上开展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具有可能性 ,可望得到很有意义的结果 .及时开展这方面实验研究和相应的理论研究是必要的.It is important to measure meson productions in heavy ion collision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s of heavy ion reactions and the properties of nuclear matter.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characteristic and present status of meson productions near the threshold energies in heavy ion collisions. Especially the pion and K + productions are discussed. We point out that it is meaningful and possible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at the CSR.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imely the...  相似文献   

9.
 非加速器实验,顾名思义,包括所有不使用加速器手段进行的粒子物理实验。如果从1912年发现宇宙线算起,它的历史已相当长久,加速器出现以前,宇宙线实验有过一段辉煌时期,在30年代发现了正电子和μ子,在40年代发现了π介子和K介子,对粒子物理学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50年代出现加速器以后,使用高流强人工束流的加速器实验成为粒子物理实验研究的主流,有力地推动着粒子物理的迅速发展,而“靠天吃饭”、流强极低的宇宙线实验仅在加速器当时达不到的“超高”能区起补充作用。但应指出,70年代初著名的大型37Cl太阳中微子地下实验不仅获得重要物理发现,而且在实验方向与技术上作出了有意义的探索,堪称后来新一代非加速器实验的先驱。  相似文献   

10.
建成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320KV-ECR离子源表面物理实验终端,阐述了该实验终端的关键技术参数,描述了即将开展的高电荷态离子与表面相互作用的物理研究工作及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核——核碰撞实验的发展和前沿二十多年的核——核碰撞实验的发展,已形成了低能、中能、高能配套的加速器和相应的实验技术,研究能区的跨度从几个Mev/A 到几十个GeV/A,使重离子物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那么,什么是这门学科研究的前沿呢?由于目前重离子物理研究的分支很多,已经很难回答这一问题了。W.Greiner 在1987年的“重离子物理前沿”国际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提出5个方面作为重离子物理的前沿,可以作为参考:1)强电场下的物理现象,即在重离子碰撞过程中在电荷真空中产生的过临界电场引的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核介质中π介子衰变常数fπ 随核介质密度 ρ变化的规律 ,指出了随着核密度的增加fπ 逐渐减小。在正常核物质密度 ρ0 (=0 .17fm3 )时 ,fπ 减小百分之三十三左右。这对于研究核物质中介子动力学和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相变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重离子是指所有比氦核更重的原子核的总称.重离子物理就是用高速度的重离子作“炮弹”来轰击原子核、原子、分子、固体晶格乃至生物细胞,从而研究它们的结构和认识它们的物理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五十年代,由于原子能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重离子物理就诞生了.目前主要是用来研究原子核的性质,成为核物理基础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至于它的应用现在还处于幼年.六十年代末期,重离子物理所取得的巨大进展引起了欧美一些国家的科学工作者和政府部门的重视,于是纷纷筹建新型重离子加速器.据报道,正主建造的就有五、六台.按照设计要求,它们可以加速…  相似文献   

14.
结合欧空局推广需求,以及国内加速器和国际加速器比对的愿望,将欧空局单粒子翻转监测器(Europe space agency single event upset monitor,ESA SEU Monitor)成功应用于国内串列重离子加速器束流标定.通过和欧洲主要加速器的数据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系统内部单粒子翻转物理位图,验证了串列加速器在重离子束流监测技术方面的准确性.结合多方试验数据,观察到在低LET(linear energy transfer)单粒子翻转截面曲线亚阈区,相同LET值不同能量重离子引起ESA SEU Monitor翻转截面相差1—3个量级.采用基于试验数据的方法,确定了器件灵敏体积的几何尺寸、临界电荷以及收集效率,通过蒙特卡罗仿真揭示了ESA SEU Monitor单粒子翻转能量相关性的物理机理.同时针对试验中低LET值倾斜角度时,ESA SEU Monitor存储阵列中不同模块单粒子翻转所表现的敏感性差异,基于对器件结构的分析和计算验证,表明低LET重离子倾斜入射时,离子穿过不同模块灵敏区上方层间介质的差异是引起单粒子翻转角度相关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建成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320KV—ECR离子源表面物理实验终端,阐述了该实验终端的关键技术参数,描述了即将开展的高电荷态离子与表面相互作用的物理研究工作及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今后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建造的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上开展重离子物理实验, 制造了一个大面积位置灵敏电离室, 本文简短地描述了它的工作机制, 重点介绍了在1.5米重离子迥旋加速器上使用该电离室的实验装置, 电子学系统和在线数据获取系统. 同时描述了用上述加速器给出的69.5MeV 12C束和93.5MeV 14N束测试该电离室性能所得到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上超子整体极化和矢量介子自旋排列的实验发现证实了近20年前提出的理论.该理论预言和实验测量开辟了一种从自旋这个新的自由度来研究高能重离子碰撞中产生的高温高密核物质特性的新途径.本文简略回顾了整体极化理论提出和实验发现,总结了现有大科学装置上的相关测量进展,以及国际上现有的多种理论解释.同时,简要介绍了STAR探测器近期升级所带来的物理机遇.  相似文献   

18.
在非对心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参与反应的系统具有巨大的轨道角动量,从而使产生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具有极强涡旋场,并通过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导致部分子的自旋极化,经过强子化导致重子的自旋极化以及矢量介子的自旋排列等可观测效应.矢量介子的自旋排列是指其自旋密度矩阵的00元素ρ00偏离1/3.在矢量介子衰变到两个赝标介子的过程中,衰变产物的极角分布只与ρ00有关,以此可以对自旋排列进行测量.理论研究表明,重离子碰撞过程中,重子的自旋极化反映了夸克自旋极化的时空平均效应,而矢量介子自旋排列则反映了夸克反夸克自旋极化的局域相空间关联.本文回顾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矢量介子自旋排列的相关理论工作.重点以非相对论夸克融合模型为例,明确地计入夸克极化的相空间依赖性,展示了矢量介子自旋排列与夸克反夸克自旋极化特别是它们之间相空间关联的关系.本文还讨论了涡旋、电磁场、有效φ介子场以及它们的局域涨落对φ介子自旋排列的贡献,结果显示强作用场的时空关联效应是导致φ介子自旋排列的主要因素.矢量介子自旋排列为探索强相互作用物质和强相互作用场的性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1988年12月12日,我国最大的重离子加速器在兰州建成,并引出碳离子束.这是继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后,我国在高科技领域中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重离子物理是最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用高速重离子轰击原子核、原子、分子、各种固态物质乃至生物细胞,从而研究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变革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相似文献   

20.
介绍开展了中子核反应研究和数据测量的重要性,并扼要介绍了在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4.5MV静电加速器单色中子源开展的中子实验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