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晶  汪尔康 《应用化学》1994,11(4):94-96
本文首次以LB技术将四苯基卟啉铜(CuTPP)分子沉积到高定向热解石墨上,并用STM研究其表面形貌,得到了原子级分辨的CuTPP分子的表面形貌图,结果表明,CuTPP分子具有近似圆状平面结构,分子直径为1.0nm,与理论结果十分吻合,结合STM原理,讨论了有机大分子STM成像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细胞色素C(Cyt.C)在一种新的电子转移促进剂4,6-二甲基-2-巯基嘧啶修饰微带金电极(DMMP/Au)上的氧化还原热力学;求得Cyt.C在DMMP/Au电极上反应的标准电极电位E^o,熵变△S^o,焓变△II^o及Gibbs自由能的改变△G10值分别为:0.272V(us.NHE),-123.7J.mol^-^1,-63.1kJ.mol.mol^-^1和-26.2kJ.mol^-^1(  相似文献   

3.
金在脱乙酰壳多糖学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分析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脱乙酰壳多糖化学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痕量金。在pH1 ̄2的KCl-HCl底液中,超始电位0.20V,终止电位1.30V,富集时间5min,以-0.1/s扫速阳极溶出,峰电位在1.00V(vs.SCE),Au(Ⅲ)浓度在0.10mg/L ̄10mg/L范围内与峰高呈线性关系。在富集10min时,可检测0.25mig/LAu,大大提高了测定灵敏度,用于矿样测定,无需分离,结果满意。用  相似文献   

4.
用Fimeman-Ross法处理数据,测定了乙烯基聚硅氧烷(SV)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MA)的共聚反应的竞聚率,结果为rST=1.45和rSV=1.08,rMMA=0.78和rSV=2.01,rn-BMA=0.46和rSV=3.49.以含SV的乳液作为种子进行烯类单体的乳液聚合,单体和SV共聚反应对复合粒子的形态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脱乙酰壳多糖化学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痕量金。在pH1~2的KCl-HCl底液中,起始电位0.20V,终止电位1.30V,富集时间5min,以0.1V/s扫速阳极溶出,峰电位在1.00V(vs.SCE),Au(Ⅲ)浓度在0.10mg/L~10mg/L范围内与峰高呈线性关系。在富集10min时,可检测0.025mg/LAu,大大提高了测定灵敏度,用于矿样测定,无需分离,结果满意。用紫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研究了该法的电极过程机理。  相似文献   

6.
Cu(sahm)_2·4H_2O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长凤  刘秋田 《结构化学》1996,15(2):159-162
标题化合物Cu(sahm)_2·4H_2O,C_(22)H_(30)N_8O_(10),M_r=629.5(sahm=4-(邻羟基苯基亚甲基)-亚胺-3.5-二羟甲基-1,2,4-三唑)被合成并得到单晶。X-衍射结构分析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c,晶体学数据:a=8.3189(8)A,b=9.827(1)A,c=16.126(2)A,β=102.585(9)°,V=1286.6(3)A~3,Z=2,D_x=1.48g/cm~3,μ=0.907mm(-1),F(000)=598。最终偏离因子R=0.042,R_w=0.057。结构分析表明,分子中两个偶氮甲碱的N原子及两个酚氧原子与中心Cu原子配位,形成规则的菱形平面结构。  相似文献   

7.
Ni—Mo—PTFE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对甲醇电氧化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令  许书楷 《应用化学》1997,14(4):21-24
在0.22mol/L硫酸镍,0.06mol/L钼酸钠,0.3mol/L柠檬酸钠,30g/LPTFE乳液,0.1g/LFC-400表面活性剂的电解液(pH=9)中,于温度45℃,通以10mA/cm2的电流,在纯Cu片上沉积出Ni-Mo-PTFE复合沉积层,XRD、XPS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沉积层属立方晶系,其点阵型式为面心点阵F,晶胞参数a为0.3573nm,镍钼合金为固溶体结构,其(111)织构度TC(111)为68%,表明该沉积层呈(111)择优取向.沉积层表面的氟以(CF2)n的形式存在,SEM观察结果表明沉积层含有PTFE时表面的粗糙度增大.镍-钼-PTFE复合电沉积过程经历吸附态物种氢氧化镍和钼的氧化物,它们继续捕获电子被还原为镍钼合金,PTFE粒子以包埋的形式沉积于镀层中.循环伏安结果表明该复合电极在NaOH溶液中对甲醇的电氧化具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LB复合膜,将其作为阻挡层首次应用于机能分离型光电导体领域。从π-A曲线发现PMMA单分子膜具有表面压力的各向异性和松弛特性。TEM照片显示,PMMA分子链在复合膜中有序排列。转移比、UV和XPS研究表明,复合膜沉积均匀。以PMMA-LB复合膜作为阻挡层的光电导体表面充电电位V0=1518V,光照1s后的光衰百分率△V1s=50.16%,半衰期t1/2=0.93s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位放电技术研究孔雀石绿(MG)增感顺式聚苯乙炔(ct-PPA)光导体的光敏性,发现孔雀石绿是顺式聚苯乙炔新的有效增感剂。以Al/ct-PPA:MG:PC(100:5:10)(1~1.5μm)/PVK:TPA:PC(10:10:1)(15~20μm)构成的光导体显示好的光敏性:表面接受电位,Vmax>700V;残余电位,Vmin<50V;暗衰速率,RD<10V/s;光衰放电量,△Vt>50%(1.0s);半衰时间,T12=0.87S;感光灵敏度,S=2.3×10-3(1x.s)-1,较未增感PPA光导体有较大的提高。MG对PPA为光谱增感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一系列V、Ag、Ni原子比不同的三元氧化物,应用TPD-MS技术研究了样品表面氧的性质,并测定了甲苯选择性氧化生成苯甲醛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样品表面存在有多种吸附的氧物种.在脱附温度<900℃:当Ni含量对Ag(或V)的原子比为0.25或0.50时,仅在低温处出现有表面的O-和O2-两种氧物种的脱附峰;当Ni含量对Ag(或V)的原子比增高到>0.75时,除有表面的O-和O2-两种氧物种的脱氧峰外,还有由于样品中的物相转变所生成的有晶格氧(O2-)参与脱附的脱氧峰.随着V-Ag中Ni含量的改变,脱氧峰的脱附活化能Ed值也发生变化,3#样品(V:Ag:Ni=1:1:0.75)的Ed值最低,生成苯甲醛的选择性也最高.因此,样品的Ed值与生成苯甲醛的选择性之间存在着顺变关系.  相似文献   

11.
单扫描极谱法连续测定人发中的微量元素锌铁锰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提出在0.15mol/L乙二胺-7.5×10^-3mol/L三乙醇胺-2.5×10^-2mol/L硫氰酸钾底液中单扫描极谱法测定锌、铁、锰,续加硫酸(0.3mol/L)测定铜的方法,峰电位分别为-1.42V,-1.63V,-1.71V,-0.48V(vs.SCE),线性范围:0.05~1.4μg/mLMn,0.04~1μg/mLCu,最低检出浓度.03,0.05,0.02,0.04μg/mLM  相似文献   

12.
用电弧熔炼方法合成了化合物RE3Cu3Sb4(RE= Nd,Sm ,Tb,Dy,Ho), 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化合物属立方晶系,Y3Au3Sb4 类型, 空间群I43d(No.220),皮尔森玛cI40。晶胞参数:Nd3Cu3Sb4 :a=0.96749(1) nm, V=0.90561(3) nm3;Sm3Cu3Sb4:a= -0.96145(1) nm ,V=0.88875(3) nm3 ;Tb3Cu3Sb4: a=0.95362(1) nm , V= 0.86721(3)nm3;Dy3Cu3Sb4: a=0.95088(1) nm , V=0.85975(3) nm3;Ho3Cu3Sb4 : a=0.9488(2) nm , V=0.8541(5) nm3。每个单胞中包含4 个化合式量。此结构中,Cu 原子均处于Sb 原子所形成的配位四面体中心, 这些共价结合的配位四面体通过共顶最终联接形成三维CuSb 网络,稀土原子则散布在网络之间的空隙中。化合物电荷平衡结构式可表示为RE3+3 Cu1+3 Sb3-4 , 化合物具有导电性, 为金属性Zintl 相。原子成键具有典型过渡性。原子的“配位数”遵从配位环境规律。化合物的  相似文献   

13.
金钨杂多酸-丁基罗丹明B光度法测定痕量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金钨杂多酸(AuW)-丁基罗丹明B(BRB)-聚乙烯醇(PVA)体系的显色反应.离子缔合物的最大吸收位于565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值为2.96×107dm3·mol-1·cm-1,金量在0~2.8μg/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检出限为0.12μg/L(n=12),对2.4μgAu(Ⅲ)/L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9%(n=11).离子缔合物至少稳定240h.研究了离子缔合物的红外光谱,考察了40多种共存离子的影响,大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允许200倍量Pt(IV)、400倍量Pd(Ⅱ)存在.本法用于某些矿物和炭粉中金的测定,结果与AAS法吻合  相似文献   

14.
用水热同晶置换法合成了杂原子磷酸铝分子筛Me-VPI-5(Me=Mg,Ti,Sn,Si).通过水相离子交换法掺杂稀土离子,考察了高温和高压下的相变行为.讨论了相变过程对稀土离子光谱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Eu(Ⅲ)Mg-VPI-5先转变为Eu(Ⅲ)-AlPO4-8,然后又转变成致密的磷石英相.压力对Eu(Ⅲ)光谱结构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压力增加,Eu(Ⅲ)光谱结构发生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用水热同晶置换法合成了杂原子磷酸名分子筛Me-VPI-5(Me=Mg,Ti,Sn,Si)。通过水相离子交换法掺杂稀土离子,考察了高温和高压下的相变行为。讨论了相变过程对稀土离子光谱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Eu(Ⅲ)Mg-VPI-5先转变为Eu(Ⅲ)-AlPO4-8,然后又转变成致密的磷石英相。压力对Eu(Ⅲ)光谱结构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压力增加,Eu(Ⅲ)光谱结构发生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聚酰胺修饰碳糊电极测定槲皮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聚酰胺修饰碳糊电极在pH360的Bri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将槲皮素开路富集一定时间后,从045V(vs.Ag/AgCl)向阴极化扫描至-055V获得I-E曲线。槲皮素的峰电位为018V。峰电流与槲皮素浓度在10~4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所拟定方法用于芦丁水解产物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利用表面光电压谱研究了四碘化四-(4-三甲胺苯基)卟啉(TTMAPPIH2)修饰n-GaAS(100)和n-Si(111)半导体表面的光致界面电荷转移特性。结果表明,n-GaAs(100)表面修饰TTMAPPIH2分子的光致界面电荷转移效率远比n-Si(111)表面修饰的高,并且发现在该卟啉分子的非吸收区也有明显的光致界面电荷转移现象,而与n-Si(111)间则没有这种转移特性。用电化学测量和UV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一系列V,Ag,Ni原子比不同的三元氧化物,应用TPD-MS技术研究了样品表面氧的性质,并测定了甲苯选择性氧化生成苯甲醛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样品表面存在有多种吸附的氧物种。在脱附温度<900℃:当Ni含量对Ag(或V)的原子比为0.25或0.50时,仅在低温处出现有表面的O^-和O^2^-两种氧物种的脱附峰;当Ni含量对Ag(或V)的原子比增高到>0.75时,除有表面的O^-和O^2^  相似文献   

19.
聚醋酸乙烯酯与铜(Ⅱ)离子的配位反应及其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ESR、UV和IR表征Cu(2+)离子与PVAC的配位反应。根据CUCl2·2H2O乙醇溶液与PVAc-CuCl2·2H2O乙醇溶液的电导率差值随Cu(2+)离子摩尔浓度变化的明显转析点得知,1个Cu(2+)离子大约能与PVAc4个链节单元配位。证实MMA在Cu(Ⅱ)-PVAc配合物/Na2SO3体系的聚合体是无规PMMA,得率为70%。讨论了MMA在Cu(Ⅱ)-PVAc配合物/Na2SO3体系络合催化引发下的游离基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20.
水热法合成了具有超大孔MCM-41分子筛结构的含Pe和V-Ti分子筛,通过XRD、骨架IR、ESR、 ̄(29)SiMASNMR、紫外漫反射等测试表征证实,Fe原子在FeMCM-41分子筛骨架上,V和Ti同时进入V-TiMCM-41分子筛骨架。FeMCM-41的骨架红外谱除Fe分子筛的特征吸收峰660cm ̄(-1)外,还显示960cm ̄(-1)峰,ESR谱出现高对称八面体环境Fe(Ⅲ)信号(g=2.0)和扭曲四面体环境Fe(Ⅲ)信号(g=4.2),而V-TiMCM-41的骨架红外960cm ̄(-1)峰强度分别随分子筛中钛或钒的含量线性增强。约在g=1.98处出现的超精细结构ESR信号表明V以分散的不流动的V ̄(4+)形式存在,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骨架上Ti和V原子相互间不排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