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建波  李学良  林建新 《化学学报》1997,55(11):1103-1107
采用特定的电势扫描程序测出了浓碱溶液中Cu(I)阳极产物的多重还原电流峰。根据各峰之间转化或竞争的关系, 提出了亚铜氧化物的吸附成相和溶解沉淀两种途径共存的形成机理。为确定各阴极峰的归属, 本文采用了将阴极电流峰与XRD和XPS特征峰进行半定量对比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特定的电势扫描程序测出了浓碱溶液中Cu(Ⅰ)阳极产物的多重还原电流峰.根据各峰之间转化或竞争的关系,提出了亚铜氧化物的吸附成相和溶解沉淀两种途径共存的形成机理.为确定各阴极峰的归属,本文采用了将阴极电流峰与XRD和XPS特征峰进行半定量对比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特定的电势扫描程序测出了浓碱溶液中Cu(I)阳极产物的多重还原电流峰。根据各峰之间转化或竞争的关系, 提出了亚铜氧化物的吸附成相和溶解沉淀两种途径共存的形成机理。为确定各阴极峰的归属, 本文采用了将阴极电流峰与XRD和XPS特征峰进行半定量对比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改性法和恒电位氧化法对石墨毡进行改性处理,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恒电位氧化改性较循环伏安改性的石墨毡有较好的氧还原活性。通过XRD、FTIR、接触角和CV针对恒电位氧化处理石墨毡进行了进一步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随恒电位氧化时间的增加,石墨毡表面亲水性含氧官能团增加,润湿性增强。恒电位氧化改性处理25 min的石墨毡氧还原峰电位及电流密度分别为~-0.43 V和~0.003 4 mA·cm-2,显示出很好的电化学催化性能。基于以上结果,恒电位氧化法改性处理能够极大提高石墨毡的氧阴极活性。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改性法和恒电位氧化法对石墨毡进行改性处理,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恒电位氧化改性较循环伏安改性的石墨毡有较好的氧还原活性。通过XRD、FTIR、接触角和CV针对恒电位氧化处理石墨毡进行了进一步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随恒电位氧化时间的增加,石墨毡表面亲水性含氧官能团增加,润湿性增强。恒电位氧化改性处理25 min的石墨毡氧还原峰电位及电流密度分别为~-0.43 V和~0.003 4 mA·cm-2,显示出很好的电化学催化性能。基于以上结果,恒电位氧化法改性处理能够极大提高石墨毡的氧阴极活性。  相似文献   

6.
管从胜  段淑贞 《电化学》2000,6(3):291-296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硫化亚铁阴极的电极过程机理 ,电极反应过程伴随着难溶硫化亚铁的形成与溶解 ,该电极过程受欧姆电阻控制 .根据循环伏安曲线峰电流和峰电位与扫描速度平方根成线性关系 ,提出了电极过程的欧姆电阻控制模型 ,导出峰电位和峰电流与扫描速度之间的关系式 ,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一致 .  相似文献   

7.
对Sm-Eu-Gd氯化物体系,用恒电位法研究了铕在阴极上还原的极化特性。随着料液浓度、温度及搅拌强度的变化,体系由化学极化逐步过渡到浓差极化,且能给出较高的极限电流。酸度的影响,只有在pH较高时才有典型的极化特性。本研究为铕的电还原工艺参数选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改性法和恒电位氧化法对石墨毡进行改性处理,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恒电位氧化改性较循环伏安改性的石墨毡有较好的氧还原活性。通过XRD、FTIR、接触角和CV针对恒电位氧化处理石墨毡进行了进一步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随恒电位氧化时间的增加,石墨毡表面亲水性含氧官能团增加,润湿性增强。恒电位氧化改性处理25 min的石墨毡氧还原峰电位及电流密度分别为~-0.43 V和~0.003 4 m A·cm~(-2),显示出很好的电化学催化性能。基于以上结果,恒电位氧化法改性处理能够极大提高石墨毡的氧阴极活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次磷酸钠作还原剂的化学镀铜体系,添加剂2,2'-联吡啶对化学镀铜沉积速率、次磷酸钠阳极氧化和铜离子阴极还原、以及镀层形貌、结构和组分存在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2,2'-联吡啶对化学沉积起阻化作用.电化学线性伏安扫描实验显示,镀液中加入2,2'-联吡啶,次磷酸钠的氧化峰电势有所负移,但峰电流减小;铜离子的还原峰电势负移,但峰电流逐渐增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EDS)、X射线衍射(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实验分别表明,添加剂使镀层致密和光亮、镍含量降低;镀层为Cu-Ni合金,呈面心立方结构,无明显晶面择优取向现象;镀层中铜和镍以金属态存在,磷的质量含量小于0.05%.  相似文献   

10.
储氢合金阴极电还原葡萄糖制备山犁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茂  魏进平  周作祥 《应用化学》2002,19(10):998-1001
混合稀土储氢合金具有的吸氢性能,可以以氢化物的形式可逆吸放氢,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高活性原子氢的形式释放所储存的氢;经活化的混合稀土储氢合金表面偏析形成的富镍层具有良好的催化氢化能力。利用稀土系储氢合金RENi3.9Co0.59Mn0.28Al0.22为阴极,恒电流电解法还原葡萄糖制备山梨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得出电解条件:阴极液为0.4mol/L葡萄糖溶液,40℃,pH=12,电流密度为0.5A/dm^2。在该条件下取得了675的电流效率和80%的还原产率;探讨了储氢合金阴极对葡萄糖电化学还原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循环伏安法、恒电势电解法、恒电流阶跃法及交流阻抗法研究Na2SeO3提高锌锰合金电沉积电流效率的作用机理.证明在锌锰合金电沉积的条件下,Na2SeO3 阴极被还原为Se32-并吸附在阴极表面上,从而阻止了氢原子在阴极表面的吸附,因而减少了氢离子的阴极还原.拟定了Na2SeO3的反应和吸附机理,用交流阻抗法进一步证明了所拟机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恒电位电解方法,分别在酸性和碱性两种饱和乙炔的水介质中,探讨了乙炔在铜/石墨阴极上(石墨上电沉积铜和石墨一铜层状嵌入物)的电催化还原和电引发聚合行为。电极对乙炔还原成乙烯表现较高活性和很高选择性(~99%,对气相产物)。对电极上活性组份Cu0(或Cu1)与乙炔分子可能发生的σ—π活化作用和加氢方式进行了讨论。本文还运用现场与非现场Raman光谱技术,考察了在乙快还原的同时,电极表面上形成聚乙炔复盖物的情况,提出了一种电引发聚合机理,能较好地解释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13.
2,2′-联吡啶在化学镀铜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次磷酸钠作还原剂的化学镀铜体系,添加剂2,2′-联吡啶对化学镀铜沉积速率、次磷酸钠阳极氧化和铜离子阴极还原、以及镀层形貌、结构和组分存在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2,2′-联吡啶对化学沉积起阻化作用.电化学线性伏安扫描实验显示,镀液中加入2,2′-联吡啶,次磷酸钠的氧化峰电势有所负移,但峰电流减小;铜离子的还原峰电势负移,但峰电流逐渐增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EDS)、X射线衍射(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实验分别表明,添加剂使镀层致密和光亮、镍含量降低;镀层为Cu-Ni合金,呈面心立方结构,无明显晶面择优取向现象;镀层中铜和镍以金属态存在,磷的质量含量小于0.05%.  相似文献   

14.
铕的电化学还原动力学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Sm-Eu-Gd氯化物体系,用带隔膜的电解槽和恒电位法,研究了铕电还原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研究的参数范围内,随体系温度升高,搅拌强度增大,阴极电位降低、阴极面积增大及料液浓度增高,铕的还原速度加快;而随料液酸度增高,给出了本实验条件下铕的电还原动力学经验方程。  相似文献   

15.
碳钢钝化膜在碳酸盐溶液中的阴极还原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志成  黎明 《化学学报》1989,47(12):1146-1151
本文采用动电位和恒电流技术研究了pH8.31-11.37的酸盐缓冲溶液中, 低碳钢钝化膜的阴极还原机理。认为钝化膜的还原与溶液pH值密切相关, 当8.31≤pH≤9.80时, Fe~2O~3还原为Fe用FeOH^+;当9.80相似文献   

16.
将大环化合物四磺酸基酞菁钴(CoTSPc)加入到电解液中, 研究了其对Pt阴极催化氧还原以及耐甲醇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发现, 这种影响与加入到溶液中的CoTSPc的浓度有关, 当溶液中加入CoTSPc的浓度为0.09 mmol•L-1时, Pt电极催化氧还原的电流基本不变, 而有效抑制了甲醇在阴极的氧化, 使甲醇氧化的峰电流值下降79.7%.  相似文献   

17.
采用恒电流和恒电位方法,基于含有氯化铜溶液的乙二醇-氯化胆碱或硫脲-氯化胆碱离子液体,室温下在钢阴极上进行了铜的电沉积.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各种实验条件对电沉积的影响以及沉积层的形貌. 结果表明,室温下施加不超过-0.45 V的沉积电位和不超过-4.0 A·m-2的沉积电流密度,可以同时从氯化胆碱基乙二醇和硫脲离子液体中沉积得到非常光滑、有光泽、致密且具有良好结合力、色泽鲜艳的铜金属涂层. 铜的电沉积阴极电流效率约为97%.  相似文献   

18.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对银电极氧化还原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循环伏安联用技术,并以此研究了碱性溶液中银的氧化还原行为。在伏安扫描的同时,现场记录电极表面的质量变化,得到与电流-电势曲线相对应的质量-电势谱。结果表明本体Ag2O形成之前银溶解和生成表面化合物的过程共存,阴极方向的氧化峰确定是AgO的继续生成。在AgO还原为Ag2O的阶段观察到了异常的质量变化,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阴极还原-阳极氧化法制备了钛基纳米铂微粒修饰电极, 扫描电镜观察发现, 分布于钛基体表面的氧化钛膜三维网状孔道中的纳米铂微粒具有高度分散状态. 采用多种电化学手段在该电极上不仅观察到甲醛在恒电流条件下产生的电位振荡, 而且在循环伏安和恒电位两种条件下均观察到强烈的电流振荡, 这进一步证明高度分散的纳米铂微粒使电极的催化活性大大提高, 促进了甲醛及其毒化中间产物的电催化氧化过程, 从而有利于电极上电化学振荡的产生. 研究结果还表明, 甲醛底物浓度、硫酸介质浓度、恒电位或恒电流大小等多种因素对振荡强度、范围或类型会产生规律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异烟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吸附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异烟肼。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在0.01mgol/L硼砂底液中,峰电位为-1.40V。峰电流与异烟肼浓度在4.0*10^-7-1.5*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为0.9913。该方法用于异烟肼片剂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