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壳聚糖硫酸酯稀溶液的粘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毛细管粘度法考察了壳聚糖硫酸酯(Sulfated Chitosan,SCM)稀溶液的粘度特性。在非电解质溶液中,SCM比浓粘度随浓度的变化符合Fouss-Strauss经验关系式:ηsp/C=316.45×(1+79.88C1/2)-1。通过外加强电解质,SCM表现出正常的粘度行为,并且[η]随着外加强电解质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1)聚己內醯胺試樣在85%甲酸溶液中加水分級沉澱,得到分子量不同的級份,經羧基滴定,並於40%硫酸溶液中,在25°時测定粘度,得到下面的特性粘數分子量關係式: [η]=5.92×10~(-4) M~(0.686)或 [η]=2.44×10~(-5) M+0.080濃度單位是克/分升,分子量範圍是3000-13000。 (2)聚己內醯胺的40%硫酸溶液的粘度數據,試用了三種外推公式: lnη_r/c=[η]-β[η]~(2)c (1) η_(sp)/c=[η]+k′[η]~(2)c (2) logη_(sp)/c=log[η]+k[η]c (3) 用式(1)和式(3)得到的[η]值相同,式(2)得到的略小1-2%。β和k′值隨分子量的减小而顯著地增大,這和一般的高聚物——溶劑體系的行為相反。當高分子與溶劑分子間的氫鍵作用是高聚物溶解的主要因素時,用k′值來做溶劑能力的估計,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3) 聚己內醯胺在40%硫酸裏,溶液粘度的切變速度依賴性是可以忽略的。我們認為40%硫酸是測定聚己內醯胺的粘均分子量的最合適溶劑。 (4) 從粘度數據依照Debye和Bueche的特性粘數理論,算出聚己內醯胺分子在40%硫酸裏的等效Stokes半徑,說明聚己內醯胺分子在40%硫酸溶液裏的形態,可以看作是無規則的線團。  相似文献   

3.
采用乙酸乙酯为环型和线型聚苯乙烯的非良溶剂, 确定了Mark-Houwink方程分别为[η]_r=1.91×10~(-2)·M~(0.607)和[η]_l=4.06×10~(-2)·M~(0.572)。研究了环型和线型聚苯乙烯的激基缔合物的荧光效应。通过稀溶液中环型和线型高分子线团在柔顺性上存在着差异, 解释了二者之间在荧光效应方面的差异, 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I_E/I_M)c→0~M关系式分别为(I_E/I_M)r,c→0=1.91+3.40×10~(-6)M和(I_E/I_M)l,c→0=2.15+3.05×10~(-6)M。  相似文献   

4.
粘度数据的外推和从一个浓度的溶液粘度计算特性粘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分子稀溶液粘度的浓度依賴性,常用式 η_(sp)/[η]+K'[η]~2C (1) 和 1nη/C=[η吁]-β[η]~2C (2)来表示。粘度数据的处理,通常都在同一图紙上,同时以η_(sp)/C和1nη_r/C对C作线性外推,C→0的共同截矩为特性粘数[η],斜率系数应当滿足  相似文献   

5.
高分子稀溶液的粘度常用 Huggins方程 [1] 描述 ,即ηsp/ c=[η] +k H[η] 2 c ( 1 )式中的系数 k H(称为 Huggins系数或斜率常数 )通常认为是一个表征高分子在溶液中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相互作用的无量纲数值因子 ,应是一个和分子量无关的常数 .但是早在 50年代初就已发现 ,高分Fig. 1  Variation of k H with intrinsic viscosity forpolystyrene in toluene or benzene at2 5℃The line is calculated from eq.( 9) with A=5.54andB=0 .0 535for PS in toluene.● PS in benzene;△ oligomeric PS in benzene; PS in toluene;× …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分子极稀溶液粘度测定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聚苯乙烯(PS)/甲苯稀及极稀溶液的粘度用常规的乌氏粘度法进行了测定.发现高分子在毛细管壁上无稳固吸附.在极稀浓度区,粘数(ηsp/c)值波动较大,在时间测量精度不变的条件下,粘数测量误差与浓度成反比,以致ηsp/c-c曲线的线性及重现性变差,并推导出了粘数测量误差与浓度及时间测量误差间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确定浓度测量下限的原则及计算公式,认为常规的乌氏粘度测定方法对极稀溶液的应用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光散身的粘度法研究了一种含酞侧基的聚醚醚酮(PEK-C)在氯仿(CKCl_3)和二甲基酰胺(DMF)中的稀溶液性质,建立了PEK-C在两种溶剂中的Mark-Houwink方程:并得到了高分子一溶剂相互作用参数χ_1和PEK-C的特征常数K_θ值: K_θ=6.25×10~(-2)ml/g,X_1=0.48,CHCl_3 K_θ=4.42×10~(-2)ml/g,X_1=0.49,DMF以及流体力学扩张因子α_η~3与分子量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8.
脱乙酰甲壳质溶液的粘度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脱乙酰甲壳质(CTS)的甲酸、乙酸以及甲、乙酸的异丙醇、乙醇、丙酮溶剂体系的溶液粘度及稳定性,并从溶液的稠度指数K和流动行为指数n来考察其增稠能力和溶液性质。实验表明,含有异丙醇和乙醇溶液的粘度,比不含有机溶剂的溶液的粘度高,而含有丙酮的则较低。有机溶剂的加入,对溶液的稳定性没有明显的影响,CTS甲酸系统的溶液比乙酸系统的溶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分子量为5.6×10~5CTS的增稠能力不及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但优于卡拉胶。CTS溶液属假塑性流体,其K值随溶液存放时间延长而下降,但n值上升,并接近于1。实验发现,抗氧剂维生素C不仅不能增加CTS溶液的稳定性,且对CTS有明显的促进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分子的特性粘數要從幾個濃度的溶液粘度數據外推得到,在某些情况下往往戚覺不便,例如要很快知道結果,試樣很少,稀釋不便,實驗中途發生意外僅得一個數據等。因此文献中有在給定濃度下(例如0.5%溶液)測定η_r,即以ηsp/c或lnηr/c代表分子量。 現在我們來看下面幾種表示溶液粘度數據的方程式: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外加水压下作者等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定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五个分级试样的苯溶液粘度,并用光散射法在丙酮溶液中测定了重均分子量,得到下列特性粘数、分子量关系式(25°)。不加外压时:[η]=3.80×10~(-3)M~(0.79)毫升/克S_R=55达因/厘米~2:[η]_s=12.6×10~(-3)M~(0.70)D_R=5000秒~(-1):[η]_D=8.37×10~(-3)M~(0.73) 适用于分子量范围0.2—4.5×10~6。并指出用实验数据验证性粘数理论时,α值的切变速度依赖性有重要的影响。粘度数据中斜度系数 k′或β值,无论对 S_R 或 D_R 都没有显著的影响,与前人的结果有不同。对光散射测定所用仪器加以叙述并从光散射数据得到了试样的 A_2和<~2>_z 的数值。  相似文献   

11.
粘度法研究壳聚糖对外加盐的敏感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聚电解质的特性粘度对外加盐的响应是反映聚电解质对外加盐敏感性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分别测定壳聚糖在不同小分子强电解质(NaCl、KCl、CaCl2、BaCl2)和相同小分子强电解质(NaCl)但不同离子强度的稀溶液粘度,得到:(1)壳聚糖特性粘度与外加盐的离子强度的平方根的倒数成正比;(2)不同小分子强电解质中阳离子对壳聚糖特性粘度的影响次序是Na+>K+>Ba2+>Ca2+.同时,测算了壳聚糖在不同外加盐浓度中的Mark Houwink方程参数α,发现其值皆大于05,得到了壳聚糖分子链的僵硬性参数B的值为0074,揭示了壳聚糖具有较大的分子链刚性和抗盐性能.  相似文献   

12.
洪法水  王玲  吴康  王雪峰  陶冶 《化学学报》2003,61(1):117-121
通过各种光谱学手段研究了Pb^2+对核糖核酸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 果表明低浓度的Pb^2+可提高酶活性,高浓度则严重抑制酶活性,这是因为在高浓 度下Pb^2+能完全竞争出核糖核酸酶中的Ca^2+,荧光滴定显示核糖核酸酶可结合3 个Pb^2+。利用EXAFS表征出Pb^2+已结合到核糖核酸酶方链氨基酸残基上,与N或O 发生了配位,Pb-N(或O)键长分别为0.242nm和0.312nm,配位数均为2。圆二色谱测 试进一步表明高 浓度的Pb^2+结合使核糖核酸酶的二级结构遭到严重破坏,α-螺 旋含量、β-折叠及β-转角大量下降,无规则卷曲则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介绍纳米金–壳聚糖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测定抗坏血酸的分析应用。采用电沉积方法,将氯金酸与壳聚糖的混合电解液直接共沉积,制备了壳聚糖–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传感器。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抗坏血酸浓度、p H值等对抗坏血酸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抗坏血酸浓度在5×10~(–5)~1×10~(–3) 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I_p=0.433 8c+0.881 9,相关系数为0.998 71。该法可指导纳米金–壳聚糖修饰电极的制备及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丁荣昌  董文举 《应用化学》2009,26(7):822-825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L-苯丙氨酸薄膜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尿酸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循环伏安法测定尿酸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在pH 5.6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尿酸在聚L-苯丙氨酸修饰电极上于0.43V处产生一灵敏的氧化峰,应用循环伏安法测定其氧化峰电流与尿酸的浓度在2.0×10-6~3.0×10-4 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0-6 mol/L。对1.0×10-5 mol/L尿酸平行测定5次,相对标准偏差为3.0%。该生物分子电极制作简单,重现性好,可用于尿液中尿酸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聚丙烯基聚肟偕氮合铜(Ⅱ)(PPAO—Cu)—亚硫酸钠体系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水溶液聚合。表观聚合速度(Rp)是 Rp=9.7×10~(12)e~(88.8kJ/RT) c(MMA)~(0.88) c(Na_2SO_3)~(0.50) 聚合诱导期(τ)与亚硫酸钠浓度成反比,与PPAO—Cu用量和单体浓度无关。可表示为 1/τ=1.2×10~(12)e~(-55.3KJ/R) c(Na_2SO_3)=K_τ·R_ 聚合是由PPAO—Cu/Na_2SO_3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初级自由基所引发。  相似文献   

16.
胭脂红酸极谱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醋酸盐缓冲溶液中, 可获得胭脂红酸的单扫可逆吸附波。在pH4.3时, E_p=一0.65 V(vs. S.C.E.), 电极反应是由醌型还原为氢醌型。胭脂红酸在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Frumkin等温武。测得吸附系数β=7.0×10~6, 作用因素v=-0.92, 吸附速率常数k_(ads)=9.7×10~(-8) cms~(-1)。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feasibility of grafting poly(methyl acrylate) and poly[1-(methoxycarbonyl) ethylene] onto chitosan, poly-β(1←-4)-2-amino-2-deoxy-d-glucose, was investigated. The grafting reaction was carried out in aqueous solution by using ferrous ammonium sulfate (FAS) in combination with H2O2 as redox initiator. The effects of such reaction variables as chitosan, monomer and initiator concentrations, reaction time,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this study the grafting reaction could be optimized. The grafting yield reached its maximum value of 332% when 0.3 g chitosan was copolymerized with 3 mL monomer at 70°C for 120 minutes with [FAS] = 6 × 10?5 M, [H2O2] = 6 × 10?3 M, and 8 mL water. The grafted chitosan was found to be insoluble in solvents for chitosan and solvents for poly(methyl acrylate), but did show swelling in dilute acetic acid, methanol, acetone, and in an ethanol/2% acetic acid 1:1 mixture.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chitosan and grafted chitosan were studied by dynamic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ft copolymer is thermally more stable than pure chitosan. The overall activation energy for graft copolymerization was estimated to be 32.8 kcal/mol.  相似文献   

18.
谢艳招 《分子催化》2012,26(5):449-455
在Pt/TiO2存在下,研究了光催化降解对氟苯甲酸的反应.考察了反应时间、溶液初始pH值以及污染物初始浓度对光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的紫外吸光度值随反应时间不断下降;反应7 h时,溶液的TOC去除率达23.2%;反应0.5~2 h内,氟离子平均生成速率为3.53×10-5mol.L-1.h-1;在反应3~7 h内,氟离子平均生成速率为6.22×10-5mol.L-1.h-1.在溶液初始pH值=3.34~3.72时,氟离子生成速率最大,在碱性范围内,氟离子的生成速率为零.当C0(p-fluorobenzoic acid)<1.80×10-3mol.L-1时,光催化降解生成氟离子的速率随着对氟苯甲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C0(p-fluorobenzoic acid)>2.00×10-3mol.L-1时,光催化降解生成氟离子的速率不再随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探讨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