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四溴双酚A(TBBPA)是目前产量和用量最多的溴代阻燃剂品种[1],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建筑材料、油漆及电子产品塑料高聚物中。研究表明:TBBPA是一种潜在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具有持久性、生物积聚性和毒性的化合物[2-3],对环境和人体有巨大的危害。目前,TBBPA对人体和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是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基石。然而,其内外源性危害物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中药的质量和药效,更可能给人们的用药安全带来隐患,阻碍中医药(TCM)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探究确保中药质量与安全性的有效方法对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暴露评估作为一种定性定量评估危害因子的方法,近年来已逐渐用于制定合理的中药危害物限量标准。为此,该文重点综述了暴露评估用于中药危害物评估的各种方法及其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并针对我国中药危害物暴露评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以期提供适合于我国中药的暴露评估模型,并为我国制定与修改中药危害物限量标准和相关安全检测提供科学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在食品模拟物中迁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塑料包装材料的安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包装材料中的双酚A潜在迁移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引起社会的关注. 分别选取蒸馏水、3%乙酸(体积分数)和10%乙醇(体积分数)3种食品模拟物,浸泡已知双酚A含量的食品包装材料,在一定的时间点测试浸泡液中双酚A含量,研究迁移量与模拟物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下包装材料中双酚A的迁移量不同,其特定迁移量顺序为10%乙醇溶液>3 %乙酸溶液>蒸馏水. 并研究了温度、时间及微波作用影响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向食品中的迁移量,结果表明,双酚A向食品中迁移量随接触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微波作用能显著提高包装材料中双酚A向食品中的迁移量.  相似文献   

4.
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酚A和苯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双酚A[4,4′-双(4-羟苯基)丙烷]是生产环氧树脂、聚碳酸酯、巨砜和改性酚醛树脂等高聚物的重要原料,此外,还大量用来制造涂料、粘合剂、橡胶防老化剂和农药杀菌剂等。 合成双酚A的主要原料是苯酚,因此,来反应的苯酚单体就成了双酚A产品中的主要杂质,为了随时掌握苯酚的转化率、监控产品质量,需要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简便、准确地测  相似文献   

5.
双酚A[2,2-双(4-羟苯基)丙烷]是环氧树脂、聚碳酸酯、改性酚醛树脂和聚砜等高聚物的重要原料,其杂质的含量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因此建立快速而准确的分析双酚A中微量杂质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检测人体尿液中痕量双酚A、四溴双酚A和辛基酚.将解冻后的尿样酶解,经液液萃取、旋蒸至干,甲醇定容后分析.3种目标物质在0.2~5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定量限(LOQ)在0.05 ~ 0.27 μg/L之间.在5,10和50 μg/L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85.7%~118.6%,相对标准偏差RSD(n=3)为4.1% ~10.5%.20组儿童与成人的尿样结果表明,尿样中均检出3种目标物,其中,四溴双酚A和辛基酚在儿童及成人尿样中的暴露浓度基本相同,但是双酚A的暴露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儿童>成人).  相似文献   

7.
PdCl_2-Mn(OAc)_2催化苯酚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酸二苯酯 ( DPC)是重要的有机碳酸酯 ,它可用于合成许多有机化合物、医药、农药、高分子材料等 [1] .最近日本 Ashia公司与意大利Enichem公司联合开发了双酚 A与 DPC经熔融聚合法制备聚碳酸酯的非光气法新工艺 [2 ] ,使得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朝“绿色化清洁生产”方向取得突破性进展 ,也使得 DPC的合成成为研究的热点 .合成 DPC的方法有光气法、酯交换法及氧化羰基化法 ,其中 ,氧化羰基化法更是引人注目 [1,3 ] ,它是用苯酚与 CO、O2 反应一步合成 DPC的方法 ,具有工艺简单 ,原料易得等优点 ,且避免了使用剧毒的光气 ,是一条“绿色…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50年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parabens)被广泛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的生产中.常用的parabens包括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酯、丙酯、丁酯、异丙酯和异丁酯.此类防腐剂已在人体血液和尿液中广泛检出,在人体内主要以代谢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形式存在.研究表明,该类防腐剂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动物实验表明该类防腐剂可能具有雌激素活性,因此其在环境介质和人体组织中的残留、污染和毒性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parabens在体外暴露(食品、药品、化妆品、空气、灰尘、水和土壤)和体内暴露(血液、尿液、脂肪组织)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环境介质和人体组织中parabens的含量水平以及暴露量,对体外暴露和体内暴露进行了比较,探讨了parabens人体暴露的主要途径.最后对parabens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黄超囡  李云  彭俊钰  陈吉平 《色谱》2019,37(8):815-823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PAEs)是一类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近年来,由于PAEs产量和使用量的增加,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尤其是生殖发育毒性受到了人们高度关注。由于PAEs在环境、食物(材)中广泛存在,导致人体不可避免地长期暴露于PAEs化合物,因此很有必要开展人体PAEs暴露评估。对人体尿液样品中的PAEs代谢物进行筛选和定量是评价PAEs暴露的重要手段,而建立它们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是重要前提。目前,邻苯二甲酸单酯和次级代谢物分别是短链和长链PAEs暴露最为常用的生物标志物。离线或在线固相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已成为测定PAEs代谢物的首选方法。本文主要综述了人体PAEs暴露的尿液生物标志物的分析方法,并讨论了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局限性及挑战。  相似文献   

10.
苯甲酸是许多复杂有机物隆解的中间产物,对人体危害巨大,因此苯甲酸的处理技术也是人们研究的课题之一,有机物降解的中间产物,对人体危害巨大,因此苯甲酸的处理技术也是人们研究的课题之一,有机溶剂萃取技术[1]、光催化氧化技术[2-3]、多种酶联合的厌氧消化[4]、以苯甲酸为唯一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双酚A型聚芳醚酮与联硼酸频哪醇酯在[Ir(COD)Cl]2和4,4'-二叔丁基-2,2'-联吡啶催化下反应,制备了新型含硼酸酯双酚A型聚芳醚酮,通过控制联硼酸频哪醇酯的投入量来实现硼酸酯的定量引入.再经过高碘酸钠作用得到含硼酸双酚A型聚芳醚酮,最后,通过高效Suzuki-Miyaura反应将偶氮定量引入到聚芳醚酮主链.利用核磁共振(1H NMR)确定了聚合物的结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确定了聚合物的分子量,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失重分析(TGA)研究了聚合物的热性能,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研究了偶氮聚芳醚酮的光谱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双酚A能与人体的内源雌激素雌二醇竞争结合雌激素受体,并可能引起一系列病变.目前的双酚A测定的方法主要是高效液相色谱和液.质联用等,虽然其对环境中双酚A定量测定有较高的准确度,但是需要繁琐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快速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壬基酚、辛基酚和双酚A等酚类化合物在食品包装材料、个人护理产品、纺织业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如双酚A常被用于制造环氧树脂、聚碳酸酯塑料、食品罐头漆涂层和牙科复合材料等[2];邻苯基苯酚常被用作皮革、胶黏剂等的防霉剂[3]。然而,大量使用的酚类化合物往往会通过污水排放、农业径流等方式进入到环境中,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对生物体的生命健康、发育和繁殖造成不利影响[4]。  相似文献   

14.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等3种[1-2]。环保部于2007年对危险废物管理名录、危险废物鉴别等标准进行了修订,国家标准GB 5085.3-2007规定氰化物的含量是危险废物鉴别的重要指标之一。氰化物具有高毒性且作用非常迅速,进入人体后会阻断细胞呼吸作用,造成人体缺氧窒息[3-4]。含氰化物的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染料、涂料、电镀、化学试剂、医药、冶金工业和合成树脂等行业[5],如果不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将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进而危害人体健康[6]。  相似文献   

15.
正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不应对人体健康产生任何危害[1]。铅或重金属作为有害物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很多食品添加剂标准将其作为限量指标[2-5]。不同种类的食品添加剂对这一限量指标规定的测定方法也不同,目视比色法容易受到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塑料玩具中双酚A在人体模拟液中迁移规律的研究方法。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ABS塑料中双酚A在人体模拟液中的迁移量进行了测定,并与Fick扩散定律相结合,求算出了扩散系数D和分配系数KP/F,建立了ABS塑料中双酚A在37℃下经模拟唾液和模拟汗液的迁移模型。利用扩散系数D和分配系数KP/F可以在测出塑料中双酚A总量之后,直接计算出塑料在模拟液中双酚A的最大迁移时间和最大迁移量,达到省时、省力、省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苯并〔a〕芘——环境致癌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并[a]花,简称Bap,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它为多环芳烃中污染最广、含量最多、致癌性最强的代表性化合物。因此,本文就苯并[a]芘的存在、来源以及它对人类的危害作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防止苯并[a]芘对环境污染的措施和减少对人体危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该工作通过电化学方法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得到聚邻氨基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制备了可以选择性识别双酚A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通过扫描电镜、循环伏安法以及差分脉冲法对传感器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传感器的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K_3[Fe(CN)_6]作为电化学探针,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K_3[Fe(CN)_6]在印迹电极上的峰电流变化值与双酚A的浓度在1×10~(-10)-4×10~(-8) mol·L~(-1)呈良好线性,本方法测定双酚A的检测限为4×1 0 ~(-11) mol·L~(-1),将该传感器用于实际水样中双酚A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一次性纸杯中双酚A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根据国家标准和欧盟有关模拟物规定的指令,研究了一次性纸杯中双酚A在不同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考察了纸杯中双酚A对内向食物迁移的规律及其对外向人体迁移的规律,并对浸泡时间、温度、不同模拟物条件下的双酚A的迁移进行了研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双酚A,检出限为10μg/kg,双酚A的线性范围为0.05~50 mg/kg;加标回收率为88%~9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3.8%。  相似文献   

20.
头发作为记录仪的作用已在伊拉克的甲基汞中毒研究和对拿破仑死因的探索[2 8] 中得到证实 ,头发分析在铅中毒史研究中也充分体现了它的重要性。正常儿童发铅含量显示其有一连续的低水平铅暴露 ,而另一居住在冶炼厂附近的 2 0月龄男童则显示出有不同的铅暴露 ,在头发的远端 (相当于 1 973年 2月 )发铅含量为 80 μg/g ,夏季逐渐增加 ,到 1 973年 1 0月达到 75 5 μg/g,同年 1 2月底达到 1 0 3 0 μg/g,以后逐渐下降 ,1 974年 2月后又再增加。发铅的这种变化正好与该儿童有“食土癖”和住院治疗、出院再接触污染环境或体内铅负荷释放的经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