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首次采用三(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苯乙胺)镧[La(OPEBS)3]作为单组份引发剂用于引发ε-己内酯(ε-CL)的开环聚合.系统研究了溶剂、反应温度、单体/引发剂比例、单体浓度和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a(OPEBS)3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可以在反应温度为40℃,[-εCL]/[La]摩尔比为1 000,反应时间为40 min的聚合条件下得到分子量约为5.84×104,产率为99.9%的聚己内酯(PCL).1H NMR结果显示己内酯单体是通过酰-氧键的断裂插入增长链.  相似文献   

2.
首次采用三(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苯乙胺)镧[La(OPEBS)3]作为单组份引发剂用于引发ε-己内酯(ε-CL)的开环聚合.系统研究了溶剂、反应温度、单体/引发剂比例、单体浓度和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a(OPEBS)3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可以在反应温度为40℃,[-εCL]/[La]摩尔比为1 000,反应时间为40 min的聚合条件下得到分子量约为5.84×104,产率为99.9%的聚己内酯(PCL).1H NMR结果显示己内酯单体是通过酰-氧键的断裂插入增长链.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接枝丙烯酰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使壳聚糖与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研究了引发剂的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测定了接枝共聚物的吸水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刚柔三嵌段共聚物(coil-rod-coil,CRC)在溶剂环境下的自组装.通过观察C4R8C4共聚物囊泡结构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发现体系先自组装成球形或柱状胶束,然后逐渐融合为盘状结构,再进一步弯曲形变,形成闭合的双层膜囊泡结构.当共聚物浓度为6%~25%时,C4R8C4自组装成不同尺寸的囊泡相,其均方半径2>随共聚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双层膜厚度T基本保持不变.最后,改变溶剂性质,从亲棒到中性再到亲链,体系自组装结构从囊泡相转变为球形胶束相.尤其在等效的中性溶剂环境下,体系呈现层状结构,其中棒与棒嵌段呈高度有序的液晶相排列.  相似文献   

5.
以2-乙烯吡啶和苯乙烯为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得到2-乙烯吡啶/苯乙烯共聚物,用于反刍动物营养物质包囊薄膜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聚合条件是2-乙烯吡啶/苯乙烯=60/40,温度取85℃,乳化剂取单体的4.0%,引发剂取单体的0.5%,pH取10,反应时间5h。此方法具有反应温和,容易控制的优点,适合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6.
以淀粉与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原料,采用接枝共聚的方法,在低油水比的反相悬浮体系中制备微米级可降解高吸水树脂微球,探讨了油水比、中和度、分散剂、引发剂、交联剂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产物的粒径和吸水倍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丙烯酸中和度、油水比、分散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研究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丙烯酸中和度0.7,油水比2.5∶1,分散剂用量0.7g,引发剂用量(占单体总质量)0.3%,交联剂用量(占单体总质量)0.057%;得到产物的粒径约为1.5μm,吸水倍率为290.93g/g.  相似文献   

7.
以五乙酰基葡萄糖和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HEMA)为原料,以路易斯酸-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BF3·Et2O)为催化剂,方便地合成了一种含糖单体-甲基丙烯酸-2-(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氧)乙酯(AcGEMA).该单体与丙烯腈(AN)经自由基溶液聚合的方法进行了共聚.单体和共聚物结构分别经红外、核磁证实.以水接触角测定脱乙酰保护后的含糖共聚物膜表面,结果表明脱乙酰化可显著提高膜表面亲水性.因此,用共聚法对聚丙烯腈膜改性,使其表面引入糖基,可以改善聚合物膜的亲水性;同时糖基的引入为其在生物材料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DPD)研究了由两种不同成分组成的两嵌段共聚物组成的混合体系在纳米尺度下的自组装行为.两种嵌段共聚物的聚合度相同,在稳定状态下,纯嵌段共聚物1呈层状有序结构,纯嵌段共聚物2呈无序或六角柱状结构.DPD研究表明,在两者混合体系中,随着嵌段共聚物2体积分数的增加,嵌段共聚物1只出现了层状的有序相,而嵌段共聚物2则呈现出从球状相到柱状相再到层状有序相的有趣变化,随着嵌段共聚物2对称性的增强,其形成的有序相所占的体积分数区域越小.同时,通过混合体系单体密度分布曲线和末端距分布情况,从理论上分析了混合体系的微相分离与单体分布的细节.  相似文献   

9.
以TiCl4为前躯体,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F38为模板剂,Si(100)为衬底,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旋涂涂膜工艺,制备了孔径可调的纳米多孔TiO2薄膜.研究了聚合物模板浓度与TiO2薄膜的纳米孔形态的关系.随着模板剂含量的增加,薄膜中介孔密度随之增加,约大于15%便发生介孔连通,连通后介孔成蠕虫状.同时,研究了不同的退火温度及退火方式对纳米TiO2薄膜晶相的影响.单次退火4h(600~800℃)为锐钛矿相、热稳定性好,而等时退火容易生成锐钛矿相/金红石相的混晶.  相似文献   

10.
以二甲基氯硅烷和γ-氯丙烯为原料,经硅氢加成、水解缩合两步反应得到双官能团有机硅烷单体1,3-双(γ-氯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总产率为81.0%.对第1步硅氢加成反应进行了条件优化,确定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5 h,催化剂用量2×10-5 g·mL-1,反应物配比1∶1,此时产率可达83.8%;第2步水解缩合反应产率为96.7%.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检测方法对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Nd(naph)3-Al(i-Bu)3(naph=环烷酸)催化降冰片烯(NB)与甲基丙烯酸特丁酯(TBMA)共聚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及钕铝比影响.并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法研究了共聚物的组成.结果表明:稀土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阳离子型聚合物乳液纸品防水胶的制备与防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等单体为原料,以异丙醇为溶剂,AIBN为引发剂共聚制得阳离子防水乳液,讨论了功能单体用量,溶剂及后处理酸的选择对乳液及防水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及配方。  相似文献   

13.
以间戊二烯为主要单体, 其他碳五双烯烃(如异戊二烯)、碳五单烯烃(如2-甲基-1-丁烯、2-甲基-2-丁烯)等为改性单体, 无水三氯化铝(AlCl3)为催化剂, 采用阳离子共聚法合成碳五石油树脂, 通过改变配方组分、添加剂量及温度等聚合条件, 考察各参数对树脂熔融黏度、蜡雾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等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产品的熔融黏度、蜡雾点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都随异戊二烯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而随聚合温度及催化剂用量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Nd(naph)3-Al(i-Bu)3(naph为环烷酸)催化降冰片烯(NB)与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共聚反应的条件及其催化剂钕铝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共聚反应可以在室温下进行,反应温度的增加使共聚物收率略减;共聚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随NB/MA摩尔比的增加而变小,共聚物分子量分布较小,Mw/Mn=1.65~2.22;共聚物收率随Al/Nd摩尔比而变化,较合适的Al/Nd摩尔比为5.5.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甲基丙烯酸甲酯第三单体的加入, 可以大大地提高Nd(naph)3-Al(i-Bu)3(naph=环烷酸)稀土系催化剂催化降冰片烯与苯乙烯共聚产物的分子量, 并使分子量分布变窄. 文中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方法证明了三元共聚物的合成, 并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对于聚合的影响. 结果表明: 稀土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并且共聚物分子量分布较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用稀土络合催化剂Nd(acac)3-Al(i-Bu)3催化邻苯二甲酸酐(PA)和环氧丙烷(PO)开环交替共聚(acac=乙酰丙酮).考察了共聚合反应特征,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共聚反应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共聚与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与催化剂浓度呈一级关系,表现活化能为1.287×10 ̄5J/mol。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Fe(acac)3-Al(i-Bu)3(acac=乙酰丙酮)催化体系催化马来酸酐(MA)与丙烯酸丁酯(n-BA)的聚合反应,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催化剂浓度和主副催化剂配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以及该反应的反应动力学.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马来酸酐(MA)与丙烯酸丁酯(n-BA)聚合对单体的浓度呈一级关系,其表观活化能为32.3kJ/mol,且用红外光谱表征了聚合物结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二乙氨基环硫丙烷在三氟化硼-四氢呋喃络合物(RF3·THF)催化下的聚合反应.与使用BF3·Et2O作催化剂时聚合物沉淀析出的情况不同,在BF3·THF催化下,可得到均相粘性聚合物,而且部分四氢呋喃参与了共聚合反应.通过改变催化剂和溶剂的用量以及单体的加料方式制得了一系列组成和分子量不同的共聚物,用元素分析、核磁、红外、分子量测定等测试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还讨论了聚合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