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考虑非饱和土基质吸力作用的土石坝渗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渗流分析主要考虑饱和区而忽略非饱和区内的渗流,本文首先对影响非饱和土渗流特性的重要物理量基质吸力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形成机理并推出其理论计算公式,然后在考虑基质吸力的作用下,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计算原理,采用有限元法考虑了渗流场非饱和区的影响,并以各向同性均质坝和心墙土石坝为算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算例表明,由于基质吸力产生的虹吸作用,使得浸润线上部的非饱和区内也存在着连续的水流,否定了传统分析中浸润线是最上部流线的假设,通过分析这种水流的特点,定性的得出其对土石坝渗流稳定性的影响,对土石坝渗流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饱和-非饱和土壤中污染物运移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提出了一个模拟饱和 非饱和土壤中溶和污染物运移过程的数值模型.模拟的控制污染物运移的物理 化学现象包括:对流,机械逸散,分子弥散,吸附,蜕变,不动水效应.发展了一个修正的特征线Galerkin方法以离散污染物运移过程的控制方程并导出了一个用于有限元方程求解的显式算法.数值例题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和算法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文献[1]中建立的多孔介质中化学-热-渗流-力学(CTHM)本构模型基础上,针对文献[2]建立的非饱和多孔介质中热-渗流-力学耦合分析的混合有限元方法,发展了非饱和多孔介质中混合元的化学-热-渗流-力学(CTHM)耦合本构模拟算法。采用非关联流动多重屈服准则模拟非饱和多孔介质的材料非线性行为。推导了u-pw-pa-T形式的包含了耦合率本构方程积分的向后欧拉映射算法和一致性弹塑性切线模量矩阵(单元刚度矩阵)的混合元一致性算法。本文给出了临界状态线(CSL)和状态边界面(SBS)两个屈服准则的一致性算法。数值结果显示了本文所发展的混合元耦合本构模拟算法在模拟由热、化学、力学荷载共同引起的多孔介质中化学-热-渗流-力学(CTHM)耦合行为的能力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非饱和多孔介质中热-渗流-力学耦合的混合元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个非饱和多孔介质中热-渗流-力学耦合分析的混合有限元
方法. 固相位移、应变和净应力;孔隙水和气的压力、压力空间梯度和Darcy速度;多相混
合介质的温度、温度空间梯度和热流量在单元内均为独立变量分别插值. 基于胡海
昌-Washizu
三变量广义变分原理给出的多孔介质中热-渗流-力学耦合问题控制方程的单元弱形式,导
出了单元公式. 采用共旋公式进行几何非线性分析. 数值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单元模拟以
应变局部化为特征的渐进破坏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位上升下黄土斜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高原一些地区,由于塬上引水灌溉使得地下水位不断抬升,造成黄土滑坡频繁发生。地下水位变化严重影响着黄土斜坡的稳定性。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和延伸的摩尔-库伦破坏准则,结合室内饱和和非饱和试验结果,针对泾阳南塬一典型黄土斜坡,考虑地下水位上升情况下,对其进行了瞬态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然后将计算得到的瞬态孔隙水压力分布用于斜坡的极限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位上升对暂态渗流场和斜坡稳定性有明显影响;考虑非饱和渗流和吸力强度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岩体中饱和渗流应力耦合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大坝渗流与控制、各种水工隧洞和交通隧道以及地下各种洞室开挖、采矿工程与油藏开采中的水力劈裂、
岩坡和坝基的稳定性研究等领域中经常会遇到岩体的饱和渗流应力耦合问题.本文对这些领域中的渗流应力耦合问题分为6种力学模型:
等效连续介质模型、 裂隙网络模型、 双重介质模型、 断裂力学模型、
连续损伤力学模型和统计模型.前3种主要从经典的黏弹塑性本构着手考虑,
着重对渗流场的处理,
后3种则是从考虑岩体在耦合作用下发生损伤破裂行为方面切入,
着重于岩体结构内部发生质的改变带来的更加复杂的耦合效应.对这些模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指出了这些模型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给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并对该研究领域中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将饱和-非饱和渗流场统一起来,建立了饱和-非饱和渗流的微分方程.根据极限平衡原理,考虑基质吸力对抗剪强度的影响,采用延伸的摩尔-库仑破坏准则,建立边坡在非饱和土条件下的安全系数公式.运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程序,对土石坝工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探讨了稳态和瞬态下库水位变化时,坝体内浸润面的变化、瞬态孔隙水压力分布情况.进一步采用蒙特卡罗法把渗流计算所得的瞬态孔隙水压力分布用于坝坡可靠性分析,计算坝坡的瞬态可靠指标,对土石坝在非饱和、非稳定渗流作用下,不同水位下降速度对上游坝坡可靠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库水位下降对坝坡产生饱和-非饱和渗流作用,渗流场受降速的影响大,库水位下降速度增大,坝坡稳定性降低;坝坡可靠指标与库水位的关系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渗流浸润线开始比较陡,最后趋于平缓,而坝坡可靠指标表现为开始减小,经过一段时间达到最小值,然后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
非饱和膨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土体中含水量的变化常会引发各种工程问题。研究表明 ,非饱和土的工程性质不仅取决于土的组成、结构和应力状态 ,还与土中的吸力密切相关。非饱和土的土 -水特征曲线表达了土体中含水量与吸力的关系 ,是非饱和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非饱和渗流基质吸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降雨入渗是致使边坡岩土体稳定性下降并最终导致崩滑地质灾害发生最为常见的环境因素。通常对边坡中地下水的影响分析采用的是经典的静水压力假定 ,并考虑适当的折减系数。本文研究了非饱和土强度随基质吸力变化的规律 ,对基质吸力影响边坡稳定性的机制进行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的分析方法。运用上述方法分析了某露天矿边坡实例。结果表明 ,该方法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0.
11.
"m"法在基坑开挖应用中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基坑开挖工程中,支护结构的强度设计和变形计算是保证顺利开挖进行的关键技术,“m”法以其计算参数选取简单,能模拟分级开挖,计算结果较为合理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基坑开挖挡墙受力计算分析中,文中通过理论分析开挖卸栽对被动土压力计算的影响,并利用实测资料对m值进行反演分析,指出了“m”法应用中基坑开挖中的不足,提出了考虑卸栽效应的适用于基坑开挖挡墙受力变形分析的改进的”m”法,并通过某一实际工程对改进的“m”法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基于各向同性中厚板理论,考虑板的非线性效应和地基耦合效应.应用Hamilton变分原理,建立了双参数地基上周边自由中厚矩形板的非线性运动控制方程,提出了一组满足问题全部边界条件的试函数。应用伽辽金法和谐波平衡法对方程进行求解。讨论了板的结构参数和地基的物理参数对弹性地基上周边自由中厚矩形板的非线性自由振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桩在轴向谐振力作用下,探讨了非均质层下基桩的动力稳定性问题,分析了各种地基土横向抗力系数K以及桩的几何特征,激振频率,桩土阻尼对桩动力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地基土层的不同,基桩的动力不稳定区域将发生不同的变化,随桩径,桩长的增大,基桩的动力不稳定区域将逐渐减小,表明地基土的横向抗力对桩的动力稳定性起加强作用,桩土阻尼对基桩的动力稳定性影响较大,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将圆形基坑支护结构视为弹性圆柱壳,利用广义Delta函数和Heaviside函数,基于圆柱薄壳轴对称弯曲变形的控制方程,利用Laplace变换及其逆变换,得到了具有任意数目刚性环梁支撑的圆形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以某一圆形基坑工程为背景,分析了基坑底部混凝土底板、支护结构底部边界条件、基坑开挖深度以及支护结构的几何和物理参数等对支护结构变形和内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坑半径和挖掘深度的增大,支护结构的位移和内力增大,但随着支护结构厚度的增加,径向位移减小,而内力增加.同时,随着支护结构弹性模量的增加,基坑位移减小,但内力几乎没有变化,这些结果为圆形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Nam-Il Kim 《基于设计的结构力学与机械力学》2015,43(2):125-149
The refined power series solutions are presented for the coupled static analysis of thin-walled laminated beams resting on elastic foundation. For this purpose, the elastic strain energy considering the material and structural coupling effects and the energy including the foundation effects are constructed. The equilibrium equations and the force-displacement relationships are derived from the extended Hamilton's principle, and the explicit expressions for displacement parameters are presented based on power series expansions of displacement components. Finally, the member stiffness matrix is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force-displacement relationships. For comparison,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based on the Hermite cubic interpolation polynomial is presente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accuracy and the superiority of the laminated beam element developed by this study, the numerical solutions a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 with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regular finite beam elements and the ABAQUS's shell elements. The influences of the fiber angle change and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n the coupled behavior of laminated beams with mono-symmetric I-sections a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