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单元教学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单元设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心,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是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一线教师必须基于“核心素养”展开单元设计的创造[1].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2.
游敬敬  张景斌 《数学通报》2007,46(11):21-23
我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统计”作为高中必修的内容进入了数学课程,这是数学课程内容现代化的趋势,也是世界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把统计和概率的初步知识作为数学基本修养的一部分而引入中学甚至小学课程这  相似文献   

3.
中学数学课程的改革是整个数学教育改革系统中的“主体工程”.长期以来,我国关于中学数学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相当薄弱,远远落后于我国数学课程建设实践和发展的需要.这种情况随着我国八十年代中期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新的数学课程教材改革实践的广泛展开,正逐步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大学数学》2012,(4):1-4
<正>(2012年5月,西安)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进一步深化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简称"中心)"与"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5月27日至28日在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召开了"深化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研讨会.来自全国42所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生态环境“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背景 自2001年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以来,我国的数学课程改革已陆续在各地展开.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而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顾文娟 《数学通报》2003,(10):37-3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已由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学习新课程用好新课程成为一件大事。 与我国现行数学教学大纲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指导思想、数学课程目标体系,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实施,都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按照标准研制的思路,“我国的数学教学将迎来一次重大变革”。笔者对比学习了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  相似文献   

7.
1 问题的提出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特别是7~9年级几何内容的设置,曾经引起过激烈的争论.赞同方声称,这样的处理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反对方说,如此删减内容和降低要求是低估了学生的能力[1~5].10年之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颁布,又对7~9年级的几何内容和要求进行了调整[6].  相似文献   

8.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第一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此同时,高中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处于研制阶段.作为过渡,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并在全国各地推广使用.2002年3月18日  相似文献   

9.
用好过渡大纲迎接课程标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祖希 《数学通报》2003,(10):43-45
继2000年3月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简称“2000大纲”)之后,教育部于2002年4月又颁布了修订后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简称“2002大纲”),在短短两年时间颁布两个前后有较大变化的教学大纲,这在新中国数学课程史上并不多见。因此有必要了解其中的背景,有必要认真学习大纲,以指导高中数学教学。 1 正确认识2002年大纲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10.
由美国各州教育当局与专家合作,于2010年颁布《美国州共同核心数学标准》(简称数学标准),提出了数学实践的新理念,阐明数学教学的新观点,新要求,与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既有相近之处,也有明显差异.本文仅对义务教育中美几何标准作若干比较,由此可以看到几何教与学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2003年3月教育部正式颁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12月教育部确定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于2004年秋季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2004年2月教育部决定将分省组织高考命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湖北等11个省市,以适应各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梅磊 《数学通讯》2012,(Z4):104-106
早在1952年颁布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就指出:在教学的过程中并应当使学生注意数学在文化史上的巨大价值.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更是把"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十项基本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13.
胡旺 《数学通报》2013,52(6):54-57
2011年,教育部颁布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并随即启动新一轮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修订工作.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编委会在主编北京师范大学严士健教授、执行主编北京大学丘维声教授的带领下,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原实验教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使教材基本架构与体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4.
英格兰推出新的高中数学大纲1989年,英国颁布了统一的国家数学课程(初中),当时有人预测将有一份统一的国家数学课程(高中)继之出台,然而.至今尚未见到,但这并不意味着高中数学课程原封不动,相反地.它推进了GCSE(中学教育普通证书)数学课程的改革.一...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提升同学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数学文化的学习,把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程.2019年高考试题很好的体现上述理念.2019年全国卷Ⅱ理科第16题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  相似文献   

16.
中美两国的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由于两国历史、文化及社会背景的不同而有一些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在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和实施等诸多方面.笔者试着从课程目标角度,对我国新近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中国《标准》)和美国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CTM)于2000年颁布的《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以下简称美国《标准》)作一比较分析,希望能对我国《标准》的解读、实施及进一步完善提供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2006年9月中旬,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委员会(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简称NCTM)颁布了一个题为《幼儿园到八年级数学课程焦点:寻求一致性》(Curriculum Focal Points for Prekindergarten through Grade 8 Mathematics:A Quest for Coherence)的课程指南.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在充分进行国际比较、国内调查、经验总结与历史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主要是针对目前中小学数学课程结构中存在着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中存在着“繁、难、偏、旧”的倾向、课程实施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弊端 ,以及社会发展对数学课程提出的新的需求来重新设计与建构数学新课程 .义务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已于 2 0 0 1年 7月颁布 ,在新标准的基础上 ,全国相继有 4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2种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面世 ,…  相似文献   

19.
自2006年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稿)》验正式颁布以来,我国的数学课程改革己陆续在各地展开.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引下",参与"成了课程实施改革的一个方向.同时,学生参与课程实施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理念.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实施活动之中,自主地、创造性地与教师一起完成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任务,从而实现  相似文献   

20.
迎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缕缕春风 ,数学通报开辟了《新“课标”论坛》栏目 .希望能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呐喊 ,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基 ,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加砖添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从 2 0 0 0年 6月开始 ,到今年 4月颁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以下简称“课标”) ,历时近三年 .期间 ,经历了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理念的调查研究、对国内外课程的比较研究、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数学课程目标研究、数学教学与评价的现状研究与历史回顾、数学教材编写研究 ,以及对新一轮课程实施的研究等过程 .在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