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认知情境是指以数学问题为导向,数学背景知识为依托,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水平相适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思维的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经验有效地整合的数学学习环境.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潜能.因此,如何创设良好的认知情境,是每位教师都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呢?  相似文献   

3.
问题情境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基于问题情境进行数学命题教学,易于学生理解、产生探究欲望.为此,本文将问题情境创建与初中数学命题教学结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优化,将问题情境作为数学命题概念之间的联结通道,引导学生对命题展开高层次认知.  相似文献   

4.
毛建国 《数学通报》2006,45(11):42-4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注意创设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指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应该说,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材内容的呈现,特别注意反映数学发展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  相似文献   

5.
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性数学课堂中,学生围绕新的问题,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数学思想,来探究新的数学对象的性质特征.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从新的情境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探究性问题提升数学素养,需要教师以素养为导向,合理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思考,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本文从实际案例(“增比正数列”问题)出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不同水平层级的理论,逐层设计合理问题链,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结论和规律,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王小林 《中学数学》2014,(22):33-35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应当把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这正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提出的那样: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文结合笔者执教的一节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圆的对称性(1)"一课,阐述如何分析学生已有知识  相似文献   

7.
在实际教学中,还未重视认知结构的研究运用.让学生死记一些结论,不注重有意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似乎还停留在刺激接受阶段,这种简单的操作方法无法让学生明白它的真正内涵,也没有通过学生生活中已建立起来的认知概念与数学内容的新认知结构进行联结.下面笔者就数学学习的联结问题作一些探索.一、数学学习的联结思想运用联结理论指"人类的学习总是以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为前提,是在联想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的".数学学习也不例外,这里的联想即为知识的联结过程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  相似文献   

8.
合理变换问题情境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决不是自然发生的,也不是靠教师下达思维指令就能持续发展的.那么,怎样才能促使学生思维发展呢?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合理变换数学问题情境,使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水平产生冲突,通过认知冲突来诱发学  相似文献   

9.
1 知识与认知相结合原则的含义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 ,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 ,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应使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与数学知识的认知结构 ,紧密地配合 .由于学生在经历对知识的认知过程中 ,对知识的认知结构与知识的逻辑体系并不一致 ,因而在数学教学中 ,就要求教师依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兼顾和谐地进行 .2 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关系数学知识结构是指数学的基本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和理论框架 ,它是数学知识的各部分之间 ,部分与整体之间及新…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教学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发展规律.又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有效的潜伏式引入.把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回归到本来面目的数学,帮助和引导学生达到对新内容的“意义建构”,实现有意义学习.本文从有效运用潜伏练习和有效设置潜伏情境等方面探讨了引入新知识学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建跃 《数学通报》1994,(6):F002-F002,,2,3,4
关于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的几个问题章建跃(北京师大研究生院100875)我们在关于启发式数学教学的有关文章1中曾经提出: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的内部联系,创设一种教学中的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矛盾冲突,激起学...  相似文献   

12.
数学建模教学是让学生学会从现实原型中抽象出形象的数学表达式(模型),再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教学.其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几年来,笔者根据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建模教学中,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生活环境、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新授课提倡的教学模式为“情境创设——问题探究——知识建构——数学应用——归纳拓展”,下面笔者就针对这五个教学环节来谈一谈高中数学新授课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葛余刚 《数学之友》2014,(12):28-29
数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更喜欢生动活泼、有趣直观的事物,而单纯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一个有效的情境,可以使数学知识富有趣味性、生活味,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现实教学中教师对情境的选择和使用不当,情境流于形式,不能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使情境失去它应有的价值.鉴于此,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希冀通过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既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又将学习内容融进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15.
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 .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研究成果表明 ,思维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即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 ,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 ,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人们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 ,也即完成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而借以解决包含在其中的问题的心理过程 ,则称作问题性思维 .根据认知理论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结合中学数学教学课例,对什么是“情境性学习”和如何实现“情境性学习”的问题,给出“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联结学生非概念化经验与概念化知识”“厘清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把握情境的真实性程度”“搭建合作、对话、交流的平台,给学生留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空间”“让学生参与情境中的实践,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初高中数学衔接与过渡问题是一个老话题.近年来,随着初中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的初中学生陆续升入高中,高中教师更加感到这一问题的迫切和重要,因为现在的高一新生不仅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与正常进行高中阶段学习的要求相差越来越远,而且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认知水平与基本能力等方面均与高中教师的期望存在极大的反差.  相似文献   

18.
教育心理学家格里诺曾提出“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课堂是认知交流活动的殿堂,教学可以看作是许多情境构成的序列.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的情境不仅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充分暴露数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召唤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再发现和自主构建.如果不注意情境的创设,影响学生的不只是知识的获取,而且还会影响学生一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数学创新能力的内涵可以从潜在的认知过程和显现的认知结果两个方面去认识.因此,对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展开:一是培养学生有条件的质疑精神;二是教师具有良好创新素质;三是革新教学方法,实施情境—问题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认知冲突是指在个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面临的情境之间的矛盾或差别.这种矛盾或差别会让学生产生新奇和惊愕,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关心和探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促使学生实现知识建构的契机和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