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CH4—CO2重整反应镍催化剂的积碳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用热分析技术结合现代仪器分析,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CH4/CO2重整反应镍催化剂上的积碳量及积碳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反应过程中镍催化剂上形成了3种不同反应活性的碳物种,积碳量的大小与所生成这三种碳物种的相对量有关。XPS,SEM,EPMA对三种不同碳物种的结构进行初步确定,为CH4/CO2重整反应镍催化上积碳机理研究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3.
In/HZSM—5催化剂CH4选择还原NO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晓东  马磊 《催化学报》1999,20(3):202-204
用浸渍法制备的In/HZSM-5催化剂在甲烷还原一氧化氮反应中显示了很高的活性,500℃时,氧化氮的转化率可达100%。过量氧气的存在并没有对催化剂的活性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可能与In/HZSM-5催化剂上甲烷选择还原一氧化氮的反应机理有关。随着反应气体空速的增大,氧化氮的转化率缓慢下降,同时,甲烷的转化率也缓慢下降。这说明还原剂甲烷的适度活化在本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6种载体对镍基催化剂的CO2/CH4重整反应性能的影响,并采用CO2-TPD,H2-TPR和BET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i/MgO-Al203,催化剂表现出较好催化活性和较高的反应产率,且反应后催化剂的失活率最小(4.65%).载体的酸碱性和比表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经碱土金属修饰的复合载体表面的碱性增强,提高了对CO2的吸附解离能力,使催化剂在重整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抗积炭能力.各催化剂的稳定性依次为:Ni/MgO-Al2O3>Ni/MCM-41>Ni/MgO>Ni/Al203>Ni/ZrO2>Ni/ZSM-5.  相似文献   

5.
董群  市川胜 《分子催化》2001,15(1):33-36
研究了在3%Mo/HZSM-5催化剂上添加Fe、Cr、Co、Ga助剂对甲烷芳构化反应的影响,以及添加的物料比与甲烷转化率、碳氢化合物和焦炭的选择性、苯产物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Fe、Cr、Co、Ga金属助剂,调整了HZSM-5的酸性,从而改变了催化剂的活性,XRD 结果表明,添加了Co、Fe助剂的催化剂,使用后其HZSM-5分子筛的晶相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刘自力  林维明 《分子催化》1999,13(3):226-228
高温下,甲烷在Mo/HZSM-5分子筛上可直接生成苯[1].虽然低温下甲烷能被Mo/HZSM-5催化剂表面的—OH所活化[2],但对甲烷在高温下的活化过程知之甚少,然而这却是很重要的.我们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甲烷在高温下Mo/HZSM-5催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改变合成条件与合成体系,考察了不同硅源合成的HZSM-5分子筛对Mo/HZSM-5催化剂上甲烷无氧脱氢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水玻璃合成的HZSM-5分子筛负载Mo后,其催化性能优于用硅溶胶合成的分子筛.1HMASNMR测定结果表明,前者的Br¨onsted酸 浓度较后者大.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减小HZSM-5分子筛的粒度,可以提高催化剂在甲烷无氧脱氢芳构化反应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载体对镍基催化剂CH4/CO2重整制合成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李基涛  陈明旦 《分子催化》1999,13(4):277-281
在Ni/MgO、Ni/CaO和Ni/CeO催化剂上,CH4/CO2重整制事成的活性测试表明MgO是一种较好的载体,TPR实验显示,Ni-MgO之间的相互作用比Ni-CaO和Ni-CeO2强,现场CO岐化和CH4解离实验表明, 经剂表面吸附的氢会促进CO歧化和CH4解离积炭。  相似文献   

9.
用浸渍法将Ga、Zn以氧化物的形式负载于HZSM-5上,研究了其对C3-4烷烃芳构化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分别加入2%Ga和2%Zn后,当温度为520℃、空速为0.76h^-1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芳烃选择性;反应进行100h后,催化活性无明显降低,显示出对C3-4烷烃芳构化良好的稳定性。用TPD和正丁胺Hammett酸性滴定法,测定了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发现加入Ga、Zn等组分后,催化剂的总酸量变化不大,而酸强度却有所增加;加入Zn组分后,催化剂的孔径变小,对二甲苯选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浸渍法、溶胶-凝胶过程与普通干燥、超临界干燥过程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结构特点的NiO-CeO2-Al2O3催化剂,分别为浸渍型催化剂(iNCA)、干凝胶催化剂(xNCA)和气凝胶催化剂(aNCA),利用BET、TEM、XRD、TPR、NH3-TPD、H2-TPD等方法对各催化剂样品的物化化质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经823K焙烧后,镍含量为9%的各催化剂样品中镍物种分散良好;与iNCA相比,以溶胶-凝胶法为基础制备的xNCA和aNCA中镍物种与载体的相互作用用强并且存在状态均一;三种催化剂中,气凝胶样品具有比表面积高、堆密度低、表面酸中心数多及表面镍分散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SnO2—SiO2负载Cu,Ni催化剂的CO2加氢反应性能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SnO2-SiO2(SnSIO)表面复合物载体,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SnSiO担载的Cu-Ni双金属催化剂,借助BFT,XRD,TPR,IR和微反等技术研究了SnSiO及其负载的Ni,Cu双金属催化剂的表面构造,化学吸附及CO2加氢反应性能,结果表明:SnSiO是SnO2单分子层价联于SiO2表面的复合氧化物,仍保持类似SiO2载体的孔结构和比表面;SnO2引入SiO2表面后可以有效地促进CuO,NiO的还原,还原后成为负载在SnSiO载体表面的Cu-Ni合金,CO2在负载型Cu-Ni合金表面Cu或表面Ni位 发生化学吸附,形成线式和剪式吸附;CO2在催化剂上的加氢反应产物主要是CH3OH,CH4,CO和H2O,生成CH3OH的选择性与催化剂组成及反应条件密切相关,Cu-Ni催化剂,在0.5MPa,170度,H2。CO2(mol/mol)为3 的条件下,CH3OH的选择性达到84.6%。  相似文献   

13.
运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装置,研究了Mo/HZSM-5催化剂的Mo载量、金属助剂改性、载体模数对甲烷无氧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Mo摩尔比为0.1的Mo-Ni/HZSM-5(SiO2/Al2O3=25)催化性能最好,其稳定性较好,芳烃收率最高可达15.74%;此时甲烷转化率60.24%,芳烃选择性26.13%。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偏硼酸锶(SrB2O4)光催化剂. 紫外光催化还原CO2合成CH4(在液相水中)的实验证明: SrB2O4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略高于TiO2(P25). 利用X射线电子衍射谱(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PL)光谱和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吸收光谱等技术, 研究了SrB2O4 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形貌和能带结构. 结果表明: SrB2O4 的价带为2.07 V (vs normalhydrogen electrode (NHE)), 低于(H2O/H+)的氧化还原电位Eredoxo (0.82 V (vs NHE)); 而导带为-1.47 V (vsNHE), 高于(CO2/CH4)的氧化还原电位Eredoxo (-0.24 V (vs NHE)). 因此, SrB2O4催化剂可以有效地光催化还原CO2生成CH4. 与TiO2(P25)相比, SrB2O4催化剂具有相对较高导带, 光生电子的还原能力强于TiO2(P25), 更有利于CH4的生成, 从而决定了SrB2O4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O2合成CH4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不同锂含量的MOF-5(xLi-MOF-5, x=0, 1, 3, 5).在MOF-5结晶过程中,锂离子被合并入其骨架结构中.实验表明,合并入骨架的锂能够改变MOF-5的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不同的xLi-MOF-5能够不同程度降低骨架相互穿插的程度从而导致其吸附分离能力的大幅改变.其中,3Li-MOF-5具有最高的二氧化碳捕获能力(5.47 mmol·g-1),对40% CO2/60% CH4混合气体具有最优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不同锂含量的MOF-5(x Li-MOF-5,x=0,1,3,5)。在MOF-5结晶过程中,锂离子被合并入其骨架结构中。实验表明,合并入骨架的锂能够改变MOF-5的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不同的x Li-MOF-5能够不同程度降低骨架相互穿插的程度从而导致其吸附分离能力的大幅改变。其中,3Li-MOF-5具有最高的二氧化碳捕获能力(5.47 mmol·g-1),对40%CO2/60%CH4混合气体具有最优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用TPD(程序升温脱附)和TPSR(程序升温表面反应)技术研究了苯、乙烯和乙苯在HZSM-5及其负载Co、Zn的催化剂上的吸附和脱附行为.结果表明,苯的TPD峰皆为弥散的单峰.乙烯在HZSM-5及Zn/HZSM-5催化剂上发生二聚、歧化和芳构化反应,在Zn/HZSM-5上乙烯的二聚和歧化反应能力减弱,芳构化能力增强.苯和乙烯TPSR行为与吸附苯和乙烯的先后顺序有很大关系,主要产物是甲苯、乙苯和苯乙烯等.乙苯在各种催化剂上发生裂解和脱氢反应.结合活性评价结果,对苯和乙烯在催化剂上直接生成苯乙烯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碳是地球上储量最大的碳源之一。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加之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所引起的严重的生态环境等问题,二氧化碳的转化和应用研究日见活跃,其中二氧化碳的催化加氢甲烷化由于具有明确的应用前景而倍受关注,对其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也逐渐展开[1]。在早期工作中,研究者一般认为二氧化碳并未在催化剂表面吸附,而是经气相还原生成一氧化碳,然后再进一步加氢而得到甲烷,这些看法因缺少直接证据并与实验事实相悖而缺乏说服力[2]。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浸渍和共沉淀两种方法制备了Fe/Cu/Mn/ZrO2催化剂,考察了Fe的添加方式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发现添加方式的不同使催化剂的整体性能有较大的改变,在温和条件下,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醇的时空收率可达0.26g/mL*h,其中C2+OH的选择性约为22%,产物以直链醇为主,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均高于同等Fe浓度的共沉淀催化剂.用EXAFS研究了催化剂的表面状况,发现浸渍法制备催化剂促进了Cu的高度分散,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