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采用柠檬酸钠为表面活性剂的水热法制备了NaGd(MoO4)2xEu3+(x=10%, 20%, 30%, 40%)和NaGd(MoO4)2∶7%Eu3+, ySO2-4/BO3-3荧光粉,对所制备样品的晶相、形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NaGd(MoO4)2xEu3+和NaGd(MoO4)2∶7%Eu3+, ySO2-4/BO3-3荧光粉均为四方相的白钨矿结构;红外光谱测试发现有SO2-4/BO3-3的特征吸收峰,这表明SO2-4/BO3-3被成功掺入基质;荧光光谱测试说明,在NaGd(MoO4)2基质中Eu3+掺杂量为30%时发光最强;通过研究NaGd(MoO4)2∶7%Eu3+, ySO2-4/BO3-3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发现适量的SO2-4/BO3-3掺杂会使Eu3+的特征发射增强,且掺杂10%SO2-4或10%BO3-3后可以减少3%左右的Eu3+掺杂,起到了节约稀土掺杂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春旭 《中国光学》2014,7(6):931-935
采用燃烧法合成了La1.6(MoO4)3:Eu0.43+纳米晶末,研究了其声子-掺杂-晶格相互作用和发光性质.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表明,在500~900 ℃退火后,La1.6(MoO4)3:Eu0.43+样品为单一晶相.对样品进行了光致发光(PL)测量,激发Mo6+-O2-电荷迁移带,观察到Eu3+的系列发光,表明Mo6+-O2-带和Eu3+间存在能量传递,中心波长分别在λ1=469 nm和λ2=426 nm处的两个one-phonon边带,相应的声子能量分别为767和1202 cm-1,分别对应于 Mo=O 和Mo-O-Mo伸缩振动.同时,计算了两个局域模电子-声子耦合强度的黄昆因子分别为S1=0.055和S2=0.037,为揭示其三价离子高传导特性及其负热膨胀物理特性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梁源  邢怀中  晁明举  梁二军 《物理学报》2014,63(24):248106-248106
用CO2激光烧结合成了负热膨胀材料Sc2(WO4)3和Sc2(MoO4)3. 实验表明, 激光合成负热膨胀材料Sc2(WO4)3和Sc2(MoO4)3属于快速合成技术, 合成一个样品的时间仅需几秒到十几秒, 具有快速凝固的特征; 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 所合成的材料为正交相结构, 且具有较高的纯度; 变温拉曼光谱分析表明, 所合成的材料在室温以上没有相变, 但可能有微弱的吸水性; 在对Sc2O3, MoO3, WO3, Sc2(MoO4)3和Sc2(WO4)3拉曼光谱分析的基础上, 给出了激光光子能量及原料和合成产物的声子能级图, 分析了激光烧结合成的机理. 激光光子能量转化为激发声子的能量是光热转化的主要通道, 原料在熔池中反应并快速凝固形成最终产物. 关键词: 负热膨胀材料 合成 激光烧结 拉曼光谱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分别合成了纳米La2(MoO4)3∶Eu荧光材料和纳米Fe3O4磁性材料,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仪表征纳米材料的形貌尺寸、晶体结构、荧光性能。经表征,纳米La2(MoO4)3∶Eu荧光材料的微观形貌为片状结构,晶体结构为四方晶型,其发射光谱中出现了Eu3+的特征发射峰;纳米Fe3O4磁性材料的微观形貌为球形颗粒,晶体结构为立方晶型,并具有超顺磁性。然后,将以上两种纳米材料以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备了具有超顺磁性的La2(MoO4)3∶Eu/Fe3O4纳米荧光粉末。经表征,该磁性纳米荧光粉末的微观形貌为片状结构与球形颗粒的混合,其发射峰位置未发生变化,而发光强度有所降低,但仍能够满足指纹显现的需要。最后,将制备的纳米磁性荧光粉末用于显现不同类型客体表面的潜在指纹。显现效果表明,对于光滑客体表面的指纹,使用磁性纳米荧光粉末与纳米荧光粉末的显现效果无明显差异;对于粗糙客体表面的指纹,使用磁性纳米荧光粉末能够清晰显现出指纹的细节特征,其显现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纳米荧光粉末,并能够有效避免粉末扬尘现象。本研究制备的纳米磁性荧光粉末是一种理想的指纹显现材料,其指纹显现具有背景干扰低、显现效果好、适用范围广、无粉末扬尘等优点,在刑事案件现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测量了碱土金属正磷酸盐Ba3(PO4)2和Sr3(PO4)2常温及高温拉曼光谱, 对拉曼振动模式进行指认, 并分析了晶体拉曼振动光谱及晶体结构在高温下的变化. 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中, 拉曼振动频率向低频移动且振动峰宽度展宽, 晶体中的P-O平均键长随温度升高而变长, 但O-P-O的键角并未发生变化. 晶体在900 ℃以下无结构相变发生. 关键词: 3(PO4)2和Sr3(PO4)2')" href="#">Ba3(PO4)2和Sr3(PO4)2 高温拉曼光谱 振动模式 高温结构  相似文献   

6.
孙家跃  曹纯  杜海燕 《物理学报》2011,60(12):127801-12780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不同粒径的NaLa(MoO4)2∶Eu3+微晶.通过调节乙二醇浓度和反应时间,研究了NaLa(MoO4)2∶Eu3+微晶的形貌演变过程,在水热条件下180 ℃反应16 h获得了均一梭子形NaLa(MoO4)2∶Eu3+微晶,其晶粒长度约为2.0 μm.荧光光谱分析表明,Eu3+取代了NaLa(MoO4)2中La3+的格位, Eu3+在613 nm处红光发射(5D07F2跃迁)的浓度猝灭机理是电偶极-电四极相互作用,并发生了Eu3+( 5D1 ) + Eu3+(7F0 )→ Eu3+( 5D0 ) + Eu3+(7F3) 交叉弛豫,由此导致浓度猝灭. 关键词: 钼酸盐 水热法 稀土离子 发光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Li4-3xEux(MoO4)2系列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 )和荧光分析(FL)对产物的微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分析.XRD分析表明,制备的Li4-3xEux(MoO4)2微晶均为白钨矿四方结构.SEM结果显示:随着x的增大,Li4-3xEux(MoO4)2微晶的晶粒尺寸相应减小,在0.2~0.5 μm之间变化.荧光分析结果表明:源于Eu3+5D07F25D07F1电荷转移的592 nm和614 nm的特征发射峰显现明显,后者的发射强度远远大于前者.随着x的增大,样品中Eu3+的两个特征发射峰的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x=1.0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8.
王迪  张德明  张季  王小飞  张庆礼  万松明  殷绍唐 《物理学报》2013,62(15):154203-154203
本文利用高温拉曼光谱技术和从头计算的方法, 研究了LiB3O5和CsB3O5晶体高温熔融体的结构, 分析了碱金属阳离子对熔体结构的影响, 以及熔体结构的差异与LiB3O5和CsB3O5晶体结晶习性的联系. 结果表明: LiB3O5和CsB3O5晶体高温熔融体中的结构基团 主要为B3Ø7和B3Ø6两种不同类型的硼氧六元环; 环内BØ4 四面体的数量影响了六元环呼吸振动峰的拉曼频率, 随BØ4四面体数量的增加六元环呼吸振动峰向低频移动; LiB3O5晶体高温熔融体中, BØ4四面体含量相对较多; 然而, 离子半径相对较大的Cs+离子却阻碍了熔体中BØ4四面体的形成, 造成CsB3O5晶体高温熔融体中BØ4/BØ3比值的降低. 结合LiB3O5和CsB3O5晶体生长动力学过程的分析 (Wang D, Wan S M et al. 2011 Cryst. Eng. Comm. 13 5239), 阳离子的不同导致高温熔体中BØ4四面体数量的差异, 被认为是影响LiB3O5和CsB3O5晶体结晶习性的重要因素, 有效降低高温熔体中BØ4四面体的数量, 将是实现LiB3O5晶体生长的关键条件. 关键词: 硼酸盐晶体 熔体结构 拉曼光谱 结晶习性  相似文献   

9.
王文全  苏峰  刘春杰  王学凤  闫羽  金汉民 《物理学报》2003,52(10):2508-2513
在制备出Gd3(Fe1-xCox)29-yCry化合物基础上,成功制备出Sm3(Fe1-xCox)29 -yCry化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和热磁分析对R3(Fe1-x< /sub>Co x)29-yCry 关键词: 3(Fe1-xCox)29-yCry化合物')" href="#">R3(Fe1-xCox)29-yCry化合物 相结构 单轴磁晶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0.
Y2(Fe1-x-y,Coy,Crx)17化合 物的结构及居里温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延明  赵伟  高艳 《物理学报》2003,52(10):2612-2615
通过x射线衍射及磁测量手段研究了Y2(Fe1-y-x,Coy,C rx)17化合物的结 构及居里温度.研究结果表明Y2(Fe1-y-x,Coy,Crx)17化合物具有六 角相的Th2Ni17型结构.随着x的增加,Y2(Fe 关键词: 2(Fe1-y-x')" href="#">Y2(Fe1-y-x y')" href="#">Coy x)1 7化合物')" href="#">Crx)1 7化合物 x射线衍射 居里温度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BaGd_2(MoO_4)_4∶Tb~(3+)与BaGd_2(MoO_4)_4∶Tb~(3+),Eu~(3+)荧光粉,并借助于X射线衍射(XRD)、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荧光衰减曲线对样品的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在290 nm激发下,BaGd_2(MoO_4)_4∶Tb~(3+)样品在550 nm处具有较强的绿光发射,表明该样品可用作绿色荧光粉。Tb~(3+)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为50%,电偶极间相互作用是引起浓度猝灭效应的主要原因。当在BaGd_2(MoO_4)_4∶Tb~(3+)荧光粉中共掺入Eu~(3+)离子后,可同时观测到Tb~(3+)与Eu~(3+)离子的特征发射峰。随Eu~(3+)掺杂浓度的升高,Tb~(3+)离子的发光强度逐渐下降,而Eu~(3+)离子的发光强度逐渐增加。根据BaGd_2(MoO_4)_4∶Tb~(3+),Eu~(3+)中Tb~(3+)离子的荧光寿命计算了Tb~(3+)与Eu~(3+)离子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根据荧光寿命与激活离子掺杂浓度的关系证实了能量传递机制为电偶极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建成  唐连安  陈家平 《物理学报》1984,33(8):1167-1171
在化学计量的熔料里,用提拉法生长了K5Bi0.9Er0.1(MoO4)4单晶。该晶体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为R3m,z=1.5,晶胞参数为a=6.029?,c=20.823?(六方表示)。晶体具有层状结构,沿着(0001)面容易解理。晶体在室温下的吸收光谱包括有若干条吸收带,它们是稀土离子所特有的。其中三个主要的吸收峰分别相当于从Er3+离子的基态 4I15/24G11/2, 2H11/24I13/2能级的跃迁。本文还给出晶体中相当于 4I13/24I15/2跃迁的荧光发射光谱。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The educed Gd atoms in the X-structure (Th6Mn23-type) of Gd(Fe1−xMnx)2 were magnetically investigated by comparing with Gd6(Fe1−yMny)23 whose structure is Th6Mn23-type.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Gd(Fe1−xMnx)2 (0.4≤x≤0.7) were observed to be quite similar to those of Gd6(Fe1−yMny)23 (0.4≤y≤0.7).  相似文献   

14.
孔麟书  杨应昌 《物理学报》1991,40(6):998-1004
YTi(Fe1-xCox)11在012型四方结构,居里温度随Co含量的增加而提高,本文为了揭示YTi(Fe1-xCox)11磁性与微观结构的联系,对这一系列化合物进行穆斯堡尔谱研究,在室温下,测量YTi(Fe1-xCox)11(其中x=0.0,0.2,0.4)的穆斯堡尔谱,最佳拟合结果证实在这种化合物中,Co原子优先占据j和f晶位,在所测样品中,超精细场在x=0.2处出现极值,这与YTi(Fe1-xCox)11饱和磁化强度测量结果相符合。并对YTi(Fe1-xCox)11,Y2(Fe1-xCox)14和YTi(Fe1-xCox)11的穆斯堡尔谱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在YTiFe11中与Y2Fe14B中的3d电子能带结构的差异。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在化学计量的熔料里,用提拉法生长了K5Bi0.9Nd0.1(MoO4)4和K5Bi0.97Nd0.03(MoO4)4单晶。该晶体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为R3m,Z=1.5,晶胞常数为a=6.023?,c=20.887?(Nd0.1)。K5Bi(Mo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PrP5O14的晶体结构与铁弹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PrP5O14的晶体结构和铁弹相变。晶体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8.777(1)?,b=9.029(2)?,c=13.068(2)?,β=90.35°(1),z=4,最终R值为0.046。在130±5℃转变成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cm,a=8.813(7)?,b=9.075(2)?,c=13.119(10)?。高温相变使晶体产生了铁弹性孪晶,室温下晶体属mmmF2/m类铁弹体。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钟诚  吴云  李涛  周婷  赖欣  毕剑  高道江 《发光学报》2014,35(6):666-671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Sr(MoO4x(WO41-x固溶体微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分析(FA)表征了微晶的结构、表面形貌和发光性能。XRD和FT-IR结果表明制备的Sr(MoO4x(WO41-x微晶皆呈现典型的四方晶相白钨矿结构。SEM结果表明制备的微晶为表面光滑且粒径均匀的球形颗粒。荧光发射光谱显示,在275 nm紫外光激发下,随着x值的增加,Sr(MoO4x-(WO41-x固溶体微晶在350 nm处的发射逐渐减弱,470 nm处的发射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