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粉末微电极——Ⅰ. 可逆电极反应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了粉末微电极技术并用此方法研究了粉末表面上可逆反应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可用微盘电极和薄层电极的联合作用的模型较好地解释。 相似文献
2.
发展了软嵌式粉末微电极方法研究粉末材料的电催化行为, 制备电极时将超薄层催化剂粉末软嵌入用聚四氟乙烯乳剂和乙炔黑制成的防水导电膜上, 采用这种电极研究了各种粉末催化剂在可逆及不可逆反应中的电催化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软嵌式粉末微电极可以利用微盘电极技术的种种优点而成为研究粉末催化剂电化学行为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1955年作者之一曾在本刊介绍过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可逆电极过程;但在极谱分析的实际应用中很多的情况是不可逆的电极过程,以及溶液中有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我们在本文先介绍不可逆电极过程的基本原理,以后再来讨论动力波的理论。不可逆过程的电流电位公式推导比较繁复,我们根据海洛夫斯基(Heyrovsky)和古塔(Kuta)书中所引的主要原始文献,对不可逆波作一简单分析,并根据双电层的理论和一些实验事实来解释电解质和表面活性物质对不可逆波的影响。如有错误不妥之处,希讀者指正。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对在玻璃碳电极上不可逆溶出催化的理论进行了研究,推导了溶出催化过程的电流方程,峰电流和峰电势方程,并用微计算机模拟出各种关系曲线,从理论方程得知溶出催化伏安法所得的峰电流比溶出伏安法的峰电流提高了二个数量级。本文还用钯的溶出催化实验验证理论方程,所得的实验结果均与理论方程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7.
采用粉末微电极技术改善电流型酶电极的输出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酶反应的特异性,酶电极在检测生物底物的工作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然后电流型酶电极有以下的缺点,包括响应电流低,活性组份流失电极使用寿命下降以及响应电流的非线性等。本文根据粉末酶电极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出在两极极端情况下粉末酶电极的电流响应动力学公式,以及由响应电流估算表观米氏常数的方法。采用了两种粉末酶电极(C-PU-GOD和C-AQ-DBF-GOD)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推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用恒电流法在盐酸介质中以最佳聚合条件将聚苯胺修饰在Pt微盘电极上。制得的聚苯胺修饰微盘电极对pH有能斯特响应,稳定性好,用于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碳纤维超微电极分别研究了O_2在二甲基亚砜、乙腈和四甘醇二甲醚3种有机溶剂中的电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当阳离子只含四丁胺离子时,反应呈可逆的一电子转移;而阳离子只含锂离子时,O_2的还原和氧化均经历了多电子转移过程.利用超导炭黑和乙炔黑制作粉末微电极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这2种正极材料上,氧气还原反应(ORR)过程相似,氧气生成反应(OER)过程区别明显.此外,Tafel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有机溶剂和正极材料,O_2还原均经历了初始的一电子转移步骤.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推导了微盘及微球电极上EE反应的一般稳态电流表达式; 对ErEr,EqEr, EiEr, ErEq, ErEi, EiEi及EqEq各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讨论; 并以亚硫酰氯的还原反应为特例进行了研究及动力学常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11)
研究了温度对碳纤维微电极上伏安曲线的影响及温度与电极电位的关系,测定了电极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由电流与温度的关系测定了去极剂的扩散活化能E_(al)和D_o,利用微电极具有高速传质的特性,测定了常规电极上为可逆反应的电极反应标准速率常数(?),并通过(?)与温度的关系测定了电极反应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