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学全  王薇 《中国科学A辑》1991,34(12):1289-1298
本文对两层流体系统中含有粒子的无平均剪切湍流混合层的增长(扩散)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并提出一个估计湍流混合层扩散速率的理论方法,即势能模型。这种模型还包含了纯两层流体的湍流扩散的结果。实验结果与该模型符合很好。混合层中含有粒子时扩散距离D随时间t的变化、无因次扩散速率E与Richardson数及Ri1的关系均与纯两层流体的相同,但还与初始体积浓度(?)0有关,D和E分别以的负1/5和负1次幂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DLTS测量了P型硅MOS结构Si-SiO2界面的缺陷,发现了一个主界面缺陷Hit(0.503),其特点是:在测量温度范围内,它的平均空穴离化吉布斯自由能ΔGP≥0.503eV;当栅压使Si-SiO2界面处Fermi能级与硅价带顶的距离明显小于ΔGP时,它仍然具有很高的DLTS峰;随着半导体表面电位势的缩小,它的空穴表现激活能明显增大;它对空穴的俘获过程造成合脉冲宽度的多指数电容瞬态,难于用有限宽度的脉冲电压引进的空穴对其作饱和填充。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热氧化生长形成的Si-SiO2系统的能带是从共价键硅的能带连续过渡到SiO2的能带;Hit(0.503)分布在其中的过渡区中,它的能级与价带的距离随着离开硅表面越远而越大。  相似文献   

3.
煤粒热解通用模型(Fu-Zhang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与现在其它模型不同的煤粒热解的通用模型。其挥发份析出的反应动力学参数E和K不随煤种变化,仅是煤粒终温T和加热速率的函数,并找到了E(或K)与T之间的通用关系。该模型得到了16种煤种的实验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较为准确地预报了在各种加热条件下,各种煤粒直径的不同煤种挥发份析出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卢柯  王景唐 《中国科学A辑》1992,35(4):414-418
本文从非晶态合金晶化动力学理论出发,结合非晶态Ni-P合金晶化过程中的阶段激活能 Ec(x)及阶段Avrami指数n(x)随晶化转变分数的变化关系等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计算形核激活能(En)及核长大激活能(Eg)的新方法.对非晶态Ni-P合金晶化过程中En和Eg的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实验过程简单,所得结果精确.  相似文献   

5.
用快速划破技术研究了321不锈钢单晶体在3.5%MgCl2水溶液中裸体表面上氧化膜的形成过程。裸体表面上首先形成一价金属物吸附层,它使腐蚀电流瞬时降低到接近钝态电流,但吸附层是不稳定的过渡物,很快又转变为氧化物。形成吸附层约为2.5 ms,吸附层转变为氧化膜约为3 ms。形成吸附层的动力学规律为i1(t)=I°exp(-at),氧化膜生长过程的动力学规律为i2(t)=J°exp(-bt)。氧化膜生长服从高电场下离子导通规律。  相似文献   

6.
苏适  蔡崧  徐益谦 《中国科学A辑》1994,37(7):777-784
为了研究燃烧过程和燃气脱硝过程中NOx的生成与还原特性,研究了1400—2600K的均质燃气内NOx及相关组分在骤冷速率0.2—0.4×106K/s下的冻结特性,建立了描述骤冷过程中燃气内非平衡态组分松弛过程的数学模型和化学动力学模型,论述了冷却速率对探针取样分析NO,NO2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两步浸渍染色法在单晶硅片上制备了室温光致发光多孔硅,膜层均匀,其等效折射率在2.0—2.4之间,测量了荧光激发谱和荧光发射谱以及Fourier变换红外透射谱,结果表明:浸渍染色多孔硅与阳极电化多孔硅特征一一对应,指出染色多孔硅的形成动力是中性NO2的传递电子的催化作用,HNO_3的氧化和HF的氢化共同作用形成的化学染色多孔硅与阳极电化多孔硅具有相似的红外透射谱,分析了斑秃染色层的成因,认为染色多孔硅中有偏硅酸混合体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一种新的制备大块金属玻璃的方法.将Pd40Ni40P20铸态合金装在Belt高压腔中,在5.5GPa压力下获得了直径达4.0mm的大块金属玻璃。压力下熔体淬火的冷却速率低达10K/s.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测量和差热分析来确定是否非晶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样品的显微组织结构.研究了压力对晶体成核与长大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郑健生  张勇 《中国科学A辑》1986,29(10):1057-1064
本文在带-带激发条件下,研究了15—150K范围内GaP:N中束缚激子发光与温度的关系。用发光动力学的方法,分析了掺N浓度不同、无辐射复合强弱不同的样品中各发光中心之间的能量转移过程以及同束缚机制相关的发光热猝灭过程。结果表明,无辐射复合在转移和热猝灭过程中超重要作用。由于无辐射复合几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发光热猝灭的表观激活能比发光中心本身热离化的激活能偏大,而且,能量转移越显著,所得的表观激活能越大。对于NN1和NN3中心,发光热猝灭规律的具体分析结果完全符合HTL模型。  相似文献   

10.
借助于新引进的算子B, 本文给出了BKP 与CKP 可积系列约束条件在其Lax 算子L中的动力学变量上的具体体现, 即奇数阶动力学变量u2k+1 能被偶数阶动力学变量u2k 显式表达. 同时本文给出了BKP 与CKP 可积系列的流方程以及(2n + 1)- 约化下递归算子的统一公式, 揭示了BKP 可积系列和CKP 可积系列的重要区别. 作为例子, 本文给出了BKP 与CKP 可积系列在3- 约化下的递归算子的显式表示, 并验证了u2 的t1 流通过递归算子的确可以产生u2 的t7 流, 该流方程与3- 约化下产生的对应流方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X光衍射测量了低温凝聚InSb膜相变过程中的结构,并同时测得在该结构下相应的电导。X光衍射指出,具有最高Tc的结构是六方晶系InSb相,它相应于125 kbar下的InSb结构。本文提出一个类半导体相和亚稳金属相的混合态导电模型,按此模型作了理论计算,理论较好地符合实验测得的电导温度关系并较好地解释了超导相交的反常。我们还从实验上测得亚稳金属相InSb膜和非晶态半导体InSb迭层膜的行为,解释了InSb膜亚稳中间相的Tc。  相似文献   

12.
基于均聚物玻璃化转变的统计动力学理论 ,发展了均聚物玻璃化转变的统计热力学理论 ,把Tg 同其多种影响因素联系起来 ,分别得到了均聚物玻璃化转变的静自由能和 Tg 的定量表征式 ;同时也得到了Tg 与高聚物的结构因素、压力和成型条件的定量关系式 ,并用实验数据对理论定量关系式进行了验证 .  相似文献   

13.
鄂学全 《中国科学A辑》1989,32(12):1269-1278
本文实验研究了两层流体之间的密度界面上的粒子覆盖层和上层湍流混合层中的悬浮粒子对湍流扩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其影响是显著的。湍流扩散距离D以时间t的k次幂变化:D=Btk,其中k与覆盖层的相对厚度(?)p有关即(?)=0.200—0.130(?)p;对于上层有悬浮粒子和纯两层流体,(?)p为零,k为0.200,两者D的变化规律一样,只是有悬浮粒子的k值较纯两层流体的小。湍流的无量纲扩散速率可归结为E=KRil-n,这里n=1.5+0.93(?)p,(?)p越大E值下降越快。这说明覆盖层改变了扩散速率的指数变化律,对湍流扩散有较大的阻碍作用。悬浮粒子的作用只是减小K值,其E的变化规律同纯两层流体的一样。本文还对湍流混合和扩散机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用单线态氧氧化花生四烯酸得到了具有生物活性的前列腺素.产物经柱层分离,通过薄板层析、高压液体色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质谱进一步提纯鉴定,证明确实得到了前列腺素PGE2,PGF及PGA2等.将产品PGE2及未经柱层分离的混合产品进行药理试验——大白鼠与小白鼠离体子宫收缩试验,大白鼠胃底条试验及妊娠小白鼠的终止妊娠试验均获成功.证明这种方法合成的前列腺素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5.
碳/炭表面氧化反应生成物CO/CO2比值问题,是当前煤燃烧基础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通过严格的求解一组包括空间反应在内的微分方程组,并辅以准确的碳粒燃烧速率及其温度的实验测定,得到了可供计算碳/炭粒表面氧化反应生成物CO/CO2比值的通用公式,它较之前人的经验公式更准确并通用,从而为碳/炭粒的温升历程及其着火温度的预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评述了现有的连续介质损伤力学(CDM)的严重缺陷之后,基于所提出的损伤对本构关系影响的物理机制和模型及在ε_(TqD)空间中对损伤材料不可逆过程的热力学描述,本文提出了一组新型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该方程符合本文第一作者所提出的耗散型材料本构方程形式不变性定律的条件,以及Lemaitre,Valanis的本构方程和经典塑性理论的主要结果可由它在简化条件下推出的属性。文中还简略提到了损伤演化方程、有限元算法、材料函数确定方法及其在弹塑性损伤场分析中的初步应用。文末强调了内蕴表征时间z*和φ在εTD与εTq)子空间中分析复杂的损伤与非弹性变形耦合问题时的重要价值;并将本文所提出的模型推广得到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损伤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17.
张其瑞 《中国科学A辑》1987,30(9):949-952
本文通过差分比热测量,在连续升温条件下研究了金属玻璃Zr66.7Ni33.3的结晶化行为。发现: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不仅使结晶化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完成整个结晶化过程的温区明显地被加宽;而且其放热曲线从单峰结构过渡到双峰结构,两个峰的相对高度也发生消长变化。对一些从典型状态快速淬火的样品作X射线衍射分析,其结果表明:所包含的结晶相均为四角结构的 Zr2Ni。可以认为:所观测到的现象很可能是与结晶化过程中结晶成核和生长的不同速率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8.
黄开辉 《中国科学A辑》1981,24(3):303-312
本文从已知实验事实的理论分析,包括使用EHMO量子化近似计算及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等理论分析方法,提出了氮的活化、氢的活化、28N230N2同位素交换的机理.并提出氮的分子吸附以及H对吸附N2作用生成NH_x是氨合成反应的二个决定性步骤.N2与NHx的相对含量决定于催化剂组成和反应条件(温度、压力、原料组成).文中根据微观分子催化作用机理,推导出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式,该方程形式上与Temkin推广式一致,二者仅差一氢吸附常数项,但微观作用机理与某些动力学参数的物理意义则有重要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 本文研究了Y-TZP陶瓷中ZrO2晶粒大小对ZrO2相组成和应力诱导下可相变的四方相含量以及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在样品中四方ZrO2的含量并非随晶粒尺寸减小而单调地增加。实验结果是当ZrO2晶粒大小在一最佳晶粒尺寸范围内时,样品中四方ZrO2的含量和在应力诱导下可相交的四方相含量都最高,同时材料的强度与断裂韧性也最佳。对于相同组分的Y-TZP样品来说,断裂韧性与应力诱导下可相变的四方相含量之间有线性关系。本文研究了ZrO2相变的热力学关系和四方ZrO2相变对断裂韧性所起作用的关系式,并以此对上述实验结果作了合理的讨论。本文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可很好地相互映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插层化合物MxTX2中占据八面体间隙的M离子建立了离子-空位格气模型.用原子位形几率波理论研究了M离子的有序结构,得到了3种最稳定的有序结构,并定量地分析了相互作用参数对有序结构形成的决定作用.最后对已有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