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一种毫米波单腔并行双器件功率合成器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分析并计算了矩形波导腔内两只并行振荡器件的外电路阻抗,给出了一些对设计、开发该功率合成器非常有用的数值结果。在36.0GHz频率附近,单腔并行双Gunn器件功率合成器的实验结果为:合成输出功率约400mW,合成效率高于95.5%,大于100mW输出的机械调谐带宽近1.5GHz。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原子在激光场作用下电子的运动行为,采用三维静电隧道电离率表达式在高次谐波的半经典理论的基础上解析地给出了二维半经典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高次谐波的许多特点进行了解释(其中包括对电子在激光场中得到的最大能量3.17 Up的解析推导).最后解释了在超短脉冲作用下产生的高次谐波阶数很快增高以及最高次谐波谱的反常振荡等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3.
窦文斌 《中国科学A辑》1989,32(4):418-428
本文分析加有金属台阶的部分高度铁氧体宽带H面波导结环行器。本文采用场匹配法求解,给出了展开铁氧体内电磁场的特征模式族,除了以前文献给出的体内模外,本文还给出了表面模式。在分析中,应用了这两类模式。为了简化结与波导的匹配,本文采用电磁场解与对称网络散射矩阵本征值理论和传输线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求解。在8mm频段,得到了19%的20dB隔离度带宽的计算结果,理论和实验吻合较好。计算结果显示出n=2 Chebyshev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谐波传动的CAD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以广义蜗牛曲线为凸轮型线的新型谐波传动的CAD问题相关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并用实例验证了这种模型和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以Ar气为工作介质 ,研究了激光强度、工作介质密度对高次谐波辐射的影响 .结果表明 ,足够高的激光强度和气体密度是获得更大强度更高次谐波的基本条件 .观察到可分辨的最高谐波次数为第81次(相应的波长为969nm) ,不可分辨的谐波辐射不低于第91次 (相应的波长为863nm) ,这是目前世界上从Ar气中观察到的最高级次(最短波长)的谐波辐射 .理论分析表明 ,更高次谐波是从Ar+产生的 .以Ne气为工作介质 ,通过观察Ne+的特征谱线 ,研究了气体电离产生的自由电子对高次谐波辐射的破坏作用 .目前 ,以Ne气为工作介质观察到的可分辨的最高次谐波为第107次(相应波长为7.33nm) .而观察到的不可分辨的谐波辐射不低于第131次谐波(相应波长短于5.99nm) .  相似文献   

6.
为了克服传统热电式功率传感的低过载水平和实现与GaAs MMIC工艺相兼容无线功率探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单片无线接收式MEMS毫米波功率传感器,并对其三个组成部分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对于功率接收部分:共面波导馈线天线,根据微带天线的设计理论,先计算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尺寸,再通过仿真软件HFSS优化得到最优尺寸;对于抗过载部分:MEMS悬臂梁,采用平板电容模型来设计,再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来做验证;对于功率检测部分,采用背面刻蚀技术来提高传感器的热传输效率和灵敏度.共面波导馈线天线的尺寸:辐射面长1840μm,宽820μm,地线宽560μm.理论计算得到的MEMS悬臂梁的下拉电压为13.05V,ANSYS仿真的下拉电压为12V,两者相对吻合.在衬底没有减薄时,负载电阻的最高温度为17.072K,热电堆的冷热两端的温差为7.588K.在减薄时,负载电阻的最高温度为32.089K,热电堆的冷热两端的温差为17.827K.  相似文献   

7.
季节-谐波油价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价预测是能源市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基于季节调整技术和周期性分析技术,提出了一个新的预测模型-季节-谐波模型,其思路是分解-组合.通过对五种油品(WTI原油、Brent原油、无铅汽油、柴油和取暖油)价格的实证分析,与其它五种方法(ARIMA模型、指数平滑、Winters方法、EGARCH模型和逐步自回归)相比,季节-谐波模型取得了最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FM振荡器幅度稳定性比较差的问题,运用GL算法,通过电路参数的合理搭配,减小了振荡管基极工作点的漂移,得出了比以往更好的稳定中心.  相似文献   

9.
多自由度强非线性颤振分析的增量谐波平衡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多个自由度上含有强非线性项系统的颤振问题,推广应用增量谐波平衡法进行分析.考虑带有强非线性立方平移和俯仰刚度项的二元机翼颤振方程,首先将方程用矩阵形式表示,然后把振动过程分解成为振动瞬态的持续增量过程,再采用振幅作为控制参数应用谐波平衡法,以这种推广的增量谐波平衡法求得方程解的表达式,并由此分析系统的分岔现象、极限环颤振现象和谐波项数的取值问题,最后用龙格-库塔数值方法进行验算,结果表明:分析多个自由度的强非线性颤振,增量谐波平衡法是精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理论上利用二能级近似下的传递矩阵法,给出了GaAs/AlxGa1-xAs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X(2)的解析表达式,通过数值计算,设计了具有较大X(2)的阶梯多量子阱(SMQW)结构,其特点是单共振泵浦,实验上验证了该结构确实具有比体材料大3个量级的X(2)值,为了提高二次谐波(SHG)的转换效率,我们分别设计了两种新型的实验方案,分别使SHG转换效率较Brewster角入射下大10倍和100倍。  相似文献   

11.
徐瑞  马知恩 《应用数学》1998,11(1):19-24
本文研究一类非Hamilton可积的Kolmogorov生态系统的周期激励模型,应用Melnikov方法,得到了该系统存在混沌与次谐分枝的某些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不作稀薄等离子体和弱相对论近似的情况下,详细研究了超强激光(10~(18)W/cm~2)和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过程中静电势及三次谐波发射对等离子体参数和激光参数的依赖关系,从而给出了三次相干谐波产生所需的最佳激光参数和等离子体参数.  相似文献   

13.
引入双调谐电路非反馈控制混沌模型.将控制信号加入非线性微分方程的二阶项系数上.实验研究控制信号对控制混沌态的作用:改变控制频率fk和控制强度Ik,可实现对混沌态的倍周期分频、加周期和准周期控制.研究相位角θ对控制态的作用.观察到呼吸现象并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二次谐波产生耦合方程组的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非线性光学中的二次谐波产生的耦合方程组 ,利用变分法证明了耦合方程组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然后进行了数值模拟 ,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比经典的非线性光学中的方法有较大的改进 ,这对优化光倍频器件的设计将有所帮助 .  相似文献   

15.
研制了一种高Tc超导薄膜/砷化镓场效应器件混合的微波振荡器,整个电路采用微带电路形式,制备在一片10mm×15mm的YBa2Cu3O7-δ超导薄膜上。该振荡器采用共源和栅结串联反馈电路结构,以GaAs MESFET(NE72084)为负阻元件,利用高品质因数的超导微带谐振器作为稳频元件。通过提高谐振器的品质因数和调节它与MESFET的耦合强度,降低了振荡器的相位噪声。相位噪声在偏离载频(10.6GHz)为10kHz时达到-87dBc/Hz。  相似文献   

16.
揭示了基于非线性混沌理论含间隙的非线性局域共振结构的低频宽带形成机理,提出了一类含间隙非线性局域共振结构设计的新理念.在该间隙非线性局域共振系统中,产生了非线性混沌现象,且这种非线性运动可以成功地改变振动噪声中的频谱结构,当系统运动进入混沌状态时,线性谱能量大大削弱,变成了一个连续的宽频谱,进而有效隔离低频线谱.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正是这个间隙引起的非线性混沌现象导致了低频宽带的产生,且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结果高度一致.因此,这类含间隙非线性局域共振弹性超材料结构的设计新思想为局域共振弹性超材料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且基于非线性混沌理论的低频带隙的形成机理为减振降噪应用研究奠定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多波导传输线模型,用以分析分离折叠波导慢波线,用场论方法分析了多波导系统,导出了它的特性导纳,进而推导了以此导纳函数描述的色散方程,并对输入阻抗与耦合阻抗进行了分析。相应于慢波线每一主要尺寸的改变,就色散与阻抗进行了计算,色散特性理论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其差别在最低通带内一般小于5%,在正常工作频率范围内则不超过1%。  相似文献   

18.
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了BaTiO3 /SrTiO3 超晶格并首次对之采用二次谐波产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实验表明其结构为类似BaTiO3 的四方相结构 .实验得到的材料的有效倍频系数远大于BaTiO3 薄膜 ,也大于BaTiO3 体材料的值 .这表明这种人为控制的BaTiO3 /SrTiO3 超晶格结构具有较大的非线性光学的应用前景 .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一种用于材料识别的机器人用热觉传感器。文中描述了该传感器的模型、结构和实验;分析、讨论了热觉传感器敏感头诸结构因素对热觉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热觉特征量的新概念,揭示了热觉特征量与热觉传感器响应特性的关系,并指出了从热觉传感器的响应特性计算物体的热觉特征量的方法。采用研制出的热觉传感器对7种材料(铜、钢、铝、聚四氟乙烯、橡胶、敷铜板、纸)的130次验证实验的分辨概率为100%。  相似文献   

20.
谐波分析与圆度评价的误区及其最新研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谐波分析与圆度评价中误区的存在性以及误区中参数估计与谐波分量提取的结果失真性,这种误区可以表征为数学模型的近似、非线性舍去误差、人为偏心与一次谐波的混合、评价准则与标准公差定义的最小条件准则的差异。本文还给出了对误区的相应消除对策,即最大模范数最小法及其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