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本文分析加有金属台阶的部分高度铁氧体宽带H面波导结环行器。本文采用场匹配法求解,给出了展开铁氧体内电磁场的特征模式族,除了以前文献给出的体内模外,本文还给出了表面模式。在分析中,应用了这两类模式。为了简化结与波导的匹配,本文采用电磁场解与对称网络散射矩阵本征值理论和传输线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求解。在8mm频段,得到了19%的20dB隔离度带宽的计算结果,理论和实验吻合较好。计算结果显示出n=2 Chebyshev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4.
5.
以Ar气为工作介质 ,研究了激光强度、工作介质密度对高次谐波辐射的影响 .结果表明 ,足够高的激光强度和气体密度是获得更大强度更高次谐波的基本条件 .观察到可分辨的最高谐波次数为第81次(相应的波长为969nm) ,不可分辨的谐波辐射不低于第91次 (相应的波长为863nm) ,这是目前世界上从Ar气中观察到的最高级次(最短波长)的谐波辐射 .理论分析表明 ,更高次谐波是从Ar+产生的 .以Ne气为工作介质 ,通过观察Ne+的特征谱线 ,研究了气体电离产生的自由电子对高次谐波辐射的破坏作用 .目前 ,以Ne气为工作介质观察到的可分辨的最高次谐波为第107次(相应波长为7.33nm) .而观察到的不可分辨的谐波辐射不低于第131次谐波(相应波长短于5.99nm) . 相似文献
6.
王德波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6):140-147
为了克服传统热电式功率传感的低过载水平和实现与GaAs MMIC工艺相兼容无线功率探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单片无线接收式MEMS毫米波功率传感器,并对其三个组成部分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对于功率接收部分:共面波导馈线天线,根据微带天线的设计理论,先计算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尺寸,再通过仿真软件HFSS优化得到最优尺寸;对于抗过载部分:MEMS悬臂梁,采用平板电容模型来设计,再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来做验证;对于功率检测部分,采用背面刻蚀技术来提高传感器的热传输效率和灵敏度.共面波导馈线天线的尺寸:辐射面长1840μm,宽820μm,地线宽560μm.理论计算得到的MEMS悬臂梁的下拉电压为13.05V,ANSYS仿真的下拉电压为12V,两者相对吻合.在衬底没有减薄时,负载电阻的最高温度为17.072K,热电堆的冷热两端的温差为7.588K.在减薄时,负载电阻的最高温度为32.089K,热电堆的冷热两端的温差为17.827K. 相似文献
7.
8.
针对FM振荡器幅度稳定性比较差的问题,运用GL算法,通过电路参数的合理搭配,减小了振荡管基极工作点的漂移,得出了比以往更好的稳定中心. 相似文献
9.
多自由度强非线性颤振分析的增量谐波平衡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多个自由度上含有强非线性项系统的颤振问题,推广应用增量谐波平衡法进行分析.考虑带有强非线性立方平移和俯仰刚度项的二元机翼颤振方程,首先将方程用矩阵形式表示,然后把振动过程分解成为振动瞬态的持续增量过程,再采用振幅作为控制参数应用谐波平衡法,以这种推广的增量谐波平衡法求得方程解的表达式,并由此分析系统的分岔现象、极限环颤振现象和谐波项数的取值问题,最后用龙格-库塔数值方法进行验算,结果表明:分析多个自由度的强非线性颤振,增量谐波平衡法是精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研究一类非Hamilton可积的Kolmogorov生态系统的周期激励模型,应用Melnikov方法,得到了该系统存在混沌与次谐分枝的某些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研制了一种高Tc超导薄膜/砷化镓场效应器件混合的微波振荡器,整个电路采用微带电路形式,制备在一片10mm×15mm的YBa2Cu3O7-δ超导薄膜上。该振荡器采用共源和栅结串联反馈电路结构,以GaAs MESFET(NE72084)为负阻元件,利用高品质因数的超导微带谐振器作为稳频元件。通过提高谐振器的品质因数和调节它与MESFET的耦合强度,降低了振荡器的相位噪声。相位噪声在偏离载频(10.6GHz)为10kHz时达到-87dBc/Hz。 相似文献
16.
揭示了基于非线性混沌理论含间隙的非线性局域共振结构的低频宽带形成机理,提出了一类含间隙非线性局域共振结构设计的新理念.在该间隙非线性局域共振系统中,产生了非线性混沌现象,且这种非线性运动可以成功地改变振动噪声中的频谱结构,当系统运动进入混沌状态时,线性谱能量大大削弱,变成了一个连续的宽频谱,进而有效隔离低频线谱.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正是这个间隙引起的非线性混沌现象导致了低频宽带的产生,且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结果高度一致.因此,这类含间隙非线性局域共振弹性超材料结构的设计新思想为局域共振弹性超材料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且基于非线性混沌理论的低频带隙的形成机理为减振降噪应用研究奠定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谐波分析与圆度评价的误区及其最新研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谐波分析与圆度评价中误区的存在性以及误区中参数估计与谐波分量提取的结果失真性,这种误区可以表征为数学模型的近似、非线性舍去误差、人为偏心与一次谐波的混合、评价准则与标准公差定义的最小条件准则的差异。本文还给出了对误区的相应消除对策,即最大模范数最小法及其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