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1986年太阳中心相对于边缘的差分亮度测量结果,所用波带是0.7—0.8μm。并分别使用两种光电二极管阵(16×16,32×32像元)作探测器,所得资料独立地进行功率谱计算,都清楚地显示出160m变化周期,其平均振幅为8×10-5太阳相对强度单位。本文还分析了Grimea天文台1976至1986年358天(1870h)差分亮度观测的周期值,其振动周期的精确值为160.m0099(±16),它的统计有效值在3σ以上。这一值与160.m0100(±6)的红外观测值和Doppler差分速度观测值160.m010(±1)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多元样条的协调条件、平面图理论和空间同构的方法建立了对于所有μ≥1,k≥4μ+1和任意三角剖分T的样条空间Skμ(T)的维数公式,对于一类尽可能任意的三角剖分T=T(μ),本文也给出了当k≥μ+1时Skμ(T)的维数公式。特别当μ=1,2时此类剖分在逼近问题上有明显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在广义相对论和特殊相对论中具有同一物理含义的守恒定律应利用Nether定理由同一李群决定。从这一观点出发,本文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中的能量动量守恒定律应由下列的广义位移变换 xμ′=xμ(a)μb(a) 导出,其中λ(a)μ为vierbein。利用该变换的不变性,我们得到了合理的引力场的能量动量张量,并由能量动量张量的协变性,封密体系的总能量与坐标选择的无关性,以及引力辐射等问题讨论了这一守恒定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比较Smale对Newton方法所作的成本估计和作者对Kuhn算法所作的成本估计。结果表明,无论是算零点还是算所谓逼近零点,后者都比前者好得多,其比率分别为n97对n2log(n/ε)和n97对n3log(n/μ),这里n是多项式的阶数,ε>0是计算零点的精度要求,μ是允许相应的论断失败的概率,0<μ<1。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薄膜非平衡热物性实验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建立了0.1μs脉冲二氧化碳激光高速加热系统、高速光电测长系统及高速红外辐射测温系统,测量系统响应时间可达0.1μs.应用此系统测量了室温范围微秒量级的温度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测量了50μm薄膜的热扩散率,并且观测到瞬态激光加热后薄膜试样的瞬态温升与膨胀的不同步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下列解析原子波函数 1s电子:φ1(r)=N1e-μar, 2s电子:φ2(r)=N2[(μr)e-μr-Ne-μar], 2p电子:φ3(r)=N3(μr)cosθe-μr, φ4(r)=N4(μr)sinθeiφ-μr, φ5(r)=N5(μr)sinθe-iφ-μr,推导出入射电子与氮、氧和氖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解析势函数,其中包括了交换作用与极化作用。应用这种势函数并用分波法,文中还算出了慢电子在这三种原子的势场中运动的畸变波函数、相移及散射总截面。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很符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新颖的“双靶对接”技术,利用强度~1.2×1013W/cm2,波长1.053μm,脉宽~1ns的两路激光线聚焦辐照平面厚锗双靶,观察到波长为19.6,23.2,23.6,24.7和28.6nm的5根类Ne锗3p-3s跃迁谱线的放大。波长为23.2和23.6nm的谱线,增益长度积GL的值均超过13。对X光激光发射的发散角、折射角及时间特性等,也进行了实验现察,为深入了解X光激光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A辑》1993,36(8):857-863
本文提出一种理论模型:认为太阳射电辐射作为泵波向外传播时,可与日冕中的MHD波和散射电磁波发生三波共振相互作用,使辐射流量S发生非线性调制。在不完全匹配与MHD波与泵波流量比k2≠0条件下,比模型能很好解释1.36,2,3.2cm三个短厘米波段观测到的精细结构重复率R与S,调制度△S与S之间的统计关系,并认为由于不同MHD波的参预调制,导致1.36cm的调制周期与3.2cm调制周期有明显的差别。此模型也给出了可进一步观测检验的理论预期。  相似文献   

9.
严绍宗  朱建中 《中国科学A辑》1987,30(11):1139-1146
本文主要是给出Hilbert空间上满足方程 λA2+μA*2=αA*A+βAA* (λ,μ,α,β都是复数)的有界线性算子A的全部形式,并给出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严加安  张土生 《中国科学A辑》1989,32(12):1242-1249
设(Xt)为一与L2(X;m)上的正则Dirichler型(E,F)联系的m-对称Hunt过程。S0表示具有有限能积分的Radon测度全体。本文证明:μ∈S0当且仅当存在α>0使得...  相似文献   

11.
本文得到了多体问题中在(p,t)平面上允许区域与禁区之间的分歧曲线,其中p为“平方平均距离”(正比于惯量矩的平方根)。这说明了,例如对负能量系统在大于T/2的时间间隔内ρ不能保持小于α,其中α为广义半长轴,T为对应的周期,即T=2π(a3/μ)1/2,μ为引力常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脉冲喷流技术,通过共振和非共振的四波和频、四波差频以及三次谐波在Xe,Kr,Ar等惰性气体原子中成功地产生了83—170nm范围内多个波段的可调谐相干光输出,文中研究了产生XUV/VUV相干光的物理机制,给出了部分定量分析和结果。在实现最佳相位匹配的情况下首次在惰性气体第一共振态以下的正色散区获得了宽带的可调谐相干光输出,并观测到了感生极化强度与产生光之间的多相干长度相干现象。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光束的Z扫描技术研究了GaAs颗粒镶嵌薄膜的非线性光吸收和非线性光折射特性,获得了增强的三阶光学非线性响应.实验测得的非线性折射率系数为 10-3esu和非线性光吸收系数为10-1cm/W量级.研究了产生饱和吸收时的光跃迁选择定则,观察到了饱和吸收现象和双激子态的双光子吸收现象,实现其饱和吸收和双光子吸收所需的辐射光强小于104w/cm2结果表明:增强主要起源于量子限域效应,在强限域条件下,库仑作用效应被更强的限域作用所掩盖.GaAs颗粒表现出类似于二能级系统的光学非线性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一种X光度条件几率函数——A-T函数进行了观测上的再检验,选用的检验方法包括计算类星体对宇宙X射线背景辐射的贡献百分数U,计算X流量计数并与观测对比,对只测出X流量上限值源α0x,分布预测的合理性等,讨论了所有参量对U可能的影响,并在与X计数对证后,获得α0x更合理分布基础上调整A-T函数的参量,最后获得U的最佳值在7—23之间,以往在处理X射线资料时往往无法采用上限源的X数据,Avni-Tananbaum的D-B方法可以计入其影响,本文用上限源的预测分布作为决定参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邦河 《中国科学A辑》1984,27(5):401-407
本文给出了代数结M的Milnor数μ和它的半Euler示性数x*(M)的关系:μ+1≡x*(M)mod 2。从而给出了M可平行性的判准,并证明了μmod 2的同伦不变性。在三维和七维代数结上引进了典则切标架场,推广了Seade的一个结果。  相似文献   

16.
我们采用在PETRA对撞机上运行的MARK-J探测器所获取的e+e-→强子事例,测量了能量直到46.78GeV的强子产生截面. 我们可以排除在46.5GeV以下,带2/3e电荷的“顶”夸克(t)产生的可能性,并测得了tt系统的宽度Bh·Γcc在95%置信水平下的值小于3keV. 对几个奇特的非遍举μ子事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使用改进后的散射波函数——经组态相互作用(CI)获得的目标(F2)相关波函数再次研究了F2-负离子3Ou-通道的光电解散射截面,进一步确认了异常共振特征的存在。由于相关势函数的作用,所获得的光电解散射截面略小于早期的结果。进而讨论了产生异常共振行为的物理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Nd:YAP连续激光器的本征振荡模,讨论了泵浦过程Nd:YAP晶体热效应对1.3414μm连续激光输出特性的影响,解决了1.34μm介质镜反射膜的龟裂问题。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利用φ5.8×11mm的Nd:YAP棒得到了82.8W接近线偏振的1.3414μm激光,器件效率和斜率效率分别是1.15%和2.02%,连续工作45分钟,激光的功率波动小于1%。  相似文献   

19.
综合原子时是我国各守时实验室共同建立的一个均匀、准确和可靠的原子时间基准。本文叙述了综合原子时系统的组成,并给出了综合原子时的算法和对原子钟、比对技术的分析。从1985年10月以来的计算结果表明,综合原子时的均匀性优于5×10-14,频率准确度优于2×10-13,实时的协调时的时差波动小于±0.5μs,长期稳定度为5×10-14左右,频率准确度优于3×10-13。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的六路激光装置和LF12激光装置上成功地进行了复合泵浦软X射线激光增益实验。利用自制的一维空间分辨掠入射光栅光谱仪和针孔透射光栅光谱仪研究了线聚焦激光辐照平板靶产生的线状等离子体中铝和硅的类锂离子的自发发射放大(ASE)性能。测量了不同长度的线状等离子体的沿轴向发射的类锂铝和硅离子谱线的时间积分强度,结果证实类锂A10+离子的5f-3d跃迁(波长105.7)和Si11+离子的5f-3d跃迁(波长88.9)、5d-3p跃迁(波长87.3)等谱线的强度随等离子体长度非线性增长,相应的增益系数分别为3.1±0.9,1.5±0.5和1.4±0.5cm-1,最大增益长度乘积约为2.5。本实验是首次观察到类锂Si11+离子的5f3-d和5d-3p跃迁的激光增益,X软射线激光波长已短于100。特别有意义的是,上述结果是在低的泵浦激光功率密度条件下取得的。研究表明,采用类锂复合机制,有可能在我们现有的激光驱动装置上将软X射线激光推进到“水窗”(43.8—23.3)波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