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基于 ZnS:Cr2+晶体中 Cr2+杂质离子处于八面体有效晶场(D2d畸变)理论模型,通过考虑对基态有较大影响的所有低自旋态的贡献后,建立了一组维数较大曲 d4(D2d*)不可约表示强场能量矩阵.利用矩阵的特征值、特征矢量以及相应的EPR 参量理论公式,对 ZnS:Cr2+晶体的精细光谱、基态 ZFS,EPR 参量(g,g,D,E,F,α)、基态 Zeeman 能级以及 EPR 条件(B,v)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与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很好.从而确立了 ZnS:Cr2+晶体中 Cr2+杂质离子的环境晶场系 D2d畸变八面体结构.ZnS:Cr2+晶体的光、磁性质与 Cr2+杂质离子的八面体晶场结构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磁场H下 ,在 300~ 77K范围内测量了外延La2 /3 Ca1/3 MnO3-y薄膜的电阻率ρ(T) ,发现电阻率的温度依赖关系可以按如下的经验公式来描述:ρ(T) =1σ(T) =1/α(M/Ms)2 + βexp(-E0/kBT) ,其中拟合参数α ,β随磁场的变化略有变化,E0为磁极化子热激活能 ,约等于1 160kB,Ms 为饱和磁化强度 ,M/Ms采用平均场近似求得,据此对提高CMR效应的可能性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用熔融法制备了ZnS∶Mn2+不同含量的钠硼硅玻璃 .发光和激发光谱测量发现Mn离子可能占据替位 (Mn2+) sub和间隙 (Mn2+) int两种格位 .进一步的电子顺磁共振(EPR)实验证实了这一判断 ,并从EPR谱确认了(Mn2+) sub,(Mn2+) int和Mn团 3种格位态的存在 .观测到g因子和超精细结构(HFS)常数随纳米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 .这可能是由于量子限域效应下ZnS的sp3 和Mn的3d5电子态杂化和表面态所引起的 .  相似文献   

4.
能带是决定固体特性的头等重要的因素。我们用光谱方法对单相YBa2Cu2Ox高T。超导体进行了研究,测量了样品的反射-吸收谱、Raman光谱和荧光光谱.其350和500nm吸收带以及390nm,560nm荧光峰来自晶格中Cu+发光中心,是跃迁过程1A1g(3d10)-1Eg和~3Eg(3d94s1)。其720nm和860nm荧光峰来自Cu2+发光中心,是由于自由离子光谱项2D在八面体晶场、正交晶系晶场中分裂为5个能级之间的跃迁。此外,还有一些光谱可能来自晶格中Cu3+发光中心,其481cm-1和551cm-1声子对说明了312cm-1处声子对与电子系统是强耦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我们引入了函数类Bδ(G//K)={φ∈L1(G//K)||φ(t)|≤Δ-1(t)(1+t)1-δ,δ>0),对f∈Lp(G//K),1≤p≤∞,和极大算子(?),证明了这类算子是(H∞,s1,L1)型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NdGaO3 ( 110 )衬底上制备了La2/3Ca1/3MnO3-δ外延单晶薄膜 .在 0~8T的磁场范围内测量了不同温区下的磁电阻随磁场的变化关系 .结果表明 ,ρ(H )遵循以下规律 :当温度高于居里温度TC 时 ,ρ(H ) =1α(T) + β(T)H2 ;当T <Tc时,ρ(H ) =ρ0(T ) +1A(T)+B(T)exp(H/C(T));而当温度远低于居里温度时,ρ(H ) =1σ(T) + ν(T)H。表明负巨磁电阻的产生主要起因于磁场引起的电导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延伸通常的DV-Xα计算,应用Bird等人的配位场理论方法,提出一种理论计算过渡金属络合物的dN配位场谱的方法。通过对(CrF6)3-的d3配位场谱的计算和与实验及其他理论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方法是方便而又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余瑞璜的“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提出:(1)2型多元置换、间隙型固溶体的价电子结构计算模型;(2)未知键距结构固溶体的键距差(BLD)分析方法;(3)BLD分析中解的不唯一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定义了一个由范畴 RMRl到范畴A Grn0 的函子G,并证明了函子G保持分量正合及全正合,关于范畴AGGrn0 证明了定理:  相似文献   

10.
关于Pn3的优美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G(V,E)是一个简单图,对自然数k,当V(Gk)=V(G,E(Gk)=E(G)∪{uv|d(u,v)=k},则称图Gk为k-次方图,本文证明了图Pn3的优美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Mossbauer极化谱仪观察到非正分的Fe3O4的 Mossbauer Faraday效应.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Fe3O4八面位中Fe3+和Fe2+离子之间的电子跳变是一种局域现象,并计算了两种晶位的无反冲因数fA和fB.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R2O3-AIN-AI2O3(R=Ce,Pr,Nd和Sm)三元系固相线下的相关系及R2O3-AIN-AI2O3系统在1700℃的等温截面.发现存有一个组成为RAl12O18N的新相,其结构同β—Al2O3.本文对其它轻稀土元素可否形成新相也作了探讨.发现从La到Eu(除了Pm未测外)都能在组成RAl12O18N处形成含N的β-Al2O3相.经测定它们的单相区范围为:当R=Nd和Sm时,含Nβ-Al2O3相只发生在RAl12O18N组成处;而其它稀土的含Nβ-Al2O3相的组成都扩大到纯氧化物一端,即R2O3:11Al2O3处.经测定RAl12O18N的晶胞常数(a=5.557和c=22.00)几乎不随R而变化.1700℃时,在Nd2O3-Nd2AlO3N-NdAlO3三角形区域中存有一个很大液相区.  相似文献   

13.
鲍诚光 《中国科学A辑》1994,37(4):404-411
本文研究了氦2s+1P0双激态的第三序列,显示了电子云分布的各向异性,显示了分波构成的异同,并借助于形状密度直观地显示了角关联,确认了两种径-径关联机制,即“推出”和“跃迁”机制,估价了诸态对r1和r2(径向部分)交换的近似对称性。  相似文献   

14.
刘尚平 《中国科学A辑》1995,38(6):573-579
Hp(Rn×R+)(1<p<+∞)函数得渐近行为于70年代已获得整体上的描述,今利用扩张得空间EHp(Rn×R+)的不同层次间的内在关联,给出每个层次Hp函数的具体的渐近行为,以及EHp函数在整体上得渐近行为.  相似文献   

15.
对新概念指导下而设计的 (La1-xSrx)2Cu1-xSnxO4超导体进行了119Sn MÖssbauer谱研究 .对不同掺杂量样品的系统研究表明 ,MÖssbauer谱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n以Sn4+价态存在并占据Cu晶位 ,不存在占据La晶位的Sn2 +离子 .Sn4+离子附近的局域晶格畸变较小 ,但是随Sn掺杂量有增加趋势 .在对La2 CuO4母体进行Sr和Sn同时掺杂所引入的载流子对超导电性的影响存在新的机制 .在新的额外氧机制下 ,讨论了Sn掺杂所导致的额外氧对超导电性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6.
具有常余维数2k+4不动点集的(Z2)k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构造上协边环MO*的一组生成元决定了J*,k2k+4.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Ar和F离子注入对YBa2Cu3O7-x超导薄膜电学性能及结构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和电阻温度关系的测量研究了离子注入后YBa2Cu3O7-x薄膜Tc,Jc和结构的变化。实验中发现,在低剂量注入情况下,Tc和Jc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但是,上临界温度和X射线衍射谱却几乎保持不变。当Ar离子的注入剂量达到1.2×1013Ar/cm2时,样品发生金属一半导体相交。当注入剂量大于1.2×1013Ar/cm2时,样品的体超导性能基本上完全消失了,X射线衍射峰的强度也有所减弱,最终发生了晶态-非晶态相变,室温电阻率增加了好几个数量级。讨论了超导性能变化及金属一半导体相变的物理起因。  相似文献   

18.
林正炎 《中国科学A辑》1996,39(10):873-883
设{Y(t),t≥0}={Xk(t),t≥0}k=1是独立的Gauss过程序列,σ2k(h)=E(Xk(t+h)-Xk(t))2.记σ(p,h)=(sum from k=1 to ∞ σpk(h))1/p,P≥1.考察σ(P,h)有界时Y(·)的大增量.作为一个例子,给出了无穷维分数Ornstein-Uhlenbeck过程在lp空间中的大增量.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某些其它类型的平稳增量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具有D2h格位对称性的过渡金属络离子(CoF6)4-的自旋非限制MS-Xα计算结果。给出了单电子本征值和本征函数。讨论了激光晶体MgF2:Co2+的电子结构。用Slater过渡态方法计算了晶场分裂参数10Dq及电荷转移跃迁能量,结果与光谱及XPS实验值符合得很好,并且优于组态相互作用从头计算结果。由Case-Karplus电荷分配法得到了Co2+的自旋-轨道耦合常数λ。最后对两种调谐激光晶体MgF2:Co2+和MgF2:Ni2+的电子结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基础R0-代数的性质及在L*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王国俊教授建立的模糊命题演算的形式演绎系统L*和与之在语义上相关的R0-代数,提出了基础R0-代数的观点并讨论了其中的一些性质,在将L*系统中的推演证明转化为相应的R0-代数中的代数运算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作为它的一个应用,证明了L*系统中的模糊演绎定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