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锋  刘祁涛 《化学学报》1993,51(3):251-256
本文用pH电位法研究了在70%(v/v)乙醇-水溶液中Cd(II)与维生素D3(VD3)和乙二胺(en)或2,2'-联吡啶(bipy)在37±0.1℃和离子强度为0.10(KNO3)条件下, 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上述混合配位体系均形成稳定的1:1:1型混配配合物, 且△logK值均为较大的正值(分别为+1.06和+1.54), 但相应的logX值却并不很大(分别为2.18和2.83)。从统计效应和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间疏水相互作用, 讨论了造成这种反应常结果的可能原因, 并针对如何判断三元混配配合物相对稳定性高低等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pH电位法研究了在70%(v/v)乙醇-水溶液中Cd(Ⅱ)与维生素D_3(VD_3)和乙二胺(en)或2,2′-联吡啶(bipy)在37±0.1℃和离子强度为0.10(KNO_3)条件下,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上述混合配位体系均形成稳定的1:1:1型混配配合物,且△log K值均为较大的正值(分别为+1.06和+1.54),但相应的logX值却并不很大(分别为2.18和2.83).从统计效应和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间疏水相互作用,讨论了造成这种反常结果的可能原因,并针对如何判断三元混配配合物相对稳定性高低等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应用pH电位法测定水溶液中CdLA型混合配体配合物和相应的单配体配合物CdL,CdL~2,CdA,CdA~2在离子强度为(0.10(KNO~3)、温度分别为15℃, 25℃, 35℃和45℃时的稳定常数,其中L为联吡啶或邻菲咯啉;A为丙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稳定性数据结合配体的结构表明,在含有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混配配合物中存在着按上述配体顺序逐渐增强的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间疏水缔合作用.用温度系数法求出上述混配配合物形成反应的焓变ΔH,并进一步求出反应的自由能变化ΔG 和熵变ΔS.热力学函数数据表明,较大的熵增加是上述混配配合物中配体间疏水缔合作用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高恩君  王魁  刘祁涛 《化学学报》1993,51(7):646-651
应用pH电位法测定水溶液中CdLA型混合配体配合物和相应的单配体配合物CdL,CdL~2,CdA,CdA~2在离子强度为(0.10(KNO~3)、温度分别为15℃, 25℃, 35℃和45℃时的稳定常数,其中L为联吡啶或邻菲咯啉;A为丙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稳定性数据结合配体的结构表明,在含有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混配配合物中存在着按上述配体顺序逐渐增强的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间疏水缔合作用.用温度系数法求出上述混配配合物形成反应的焓变ΔH,并进一步求出反应的自由能变化ΔG 和熵变ΔS.热力学函数数据表明,较大的熵增加是上述混配配合物中配体间疏水缔合作用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徐息良  黄仲贤 《化学学报》1986,44(10):1005-1010
本文报道了L-苏氨酸同Cu(II),Zn(II),Fe(II),Mn(II),Ca(II),Mg(II),Ni(II),Cd(II)的二元及三元配合物的pH电位法研究.电位滴定数据是使用MINIQUAD和ESTA计算机程序处理的.在每个体系中确定了最佳配合物粒子模型,并测定了在生理条件下(温度为37±0.1℃离子强度为150mmol.dm^-3NaCl)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在铜配合物中Cu,Thr.His混配配合物是与Cu(His)~2^-同样重要的配合物,因此需要重新计算在血浆中铜在这些配合物中的分布.虽然苏氨酸可以看作为三齿配位体,但本工作的结果并无证据支持羟基参与配位,然而在Cd-The-His体系中,Cd.Thr.His同它的1:2母体二元配合物相比表现了显著的稳定性,这可能显示了不同的配位状况.但这一点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用pH电位滴定法首次研究了水溶液中三元混配配合物M(Bic)L+(M2+=Ni2+或Zn2+,L=苯并咪唑、吡啶、3,4-二甲基吡啶、异喹啉,Bic- = N,N-双(羟乙基)甘氨酸的单电荷阴离子)的稳定性.三元混配配合物相对于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差值用ΔlgKM =lgKM(Bic)M(Bic)L-lgKMML来表示.结果表明这些三元混配配合物比统计规律所估计的要稳定得多,且ΔlgKZn 大于ΔlgKNi.三元混配配合物稳定性增大可归因于πA-πB协同作用和Zn2+配位构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谢乾  丁玉强 《合成化学》2023,(11):855-863
La2O3薄膜材料应用广泛,而制备La2O3薄膜的前驱体合成面临着挑战,多数现有前驱体热稳定性差、合成路线复杂或者成本高等问题。因此,本文报道了混配型和均配型的胍基、脒基镧配合物二(N,N′-二异丙基-甲胺基胍基)一(N,N′-二异丙基戊基脒基)合镧(配合物1)和三(N,N′-二异丙基-甲胺基胍基)合镧(配合物2),通过1H NMR,13C NMR表征结构;通过热重分析(TGA)研究所有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挥发性。结果表明:配合物1在加热至170.0℃时,其蒸气压会急剧上升;在202.0℃能产生1.0 Torr的蒸气压;在260.0℃以下该配合物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以上数据说明:该配合物比较好地满足CVD工艺条件,是一种潜在的化学气相沉积前驱体;通过CVD技术,在源加热温度210℃、沉积温度为260.0℃、沉积时间为10.0 min的条件下得到约11.9 nm薄膜,SEM和XPS分析了薄膜的形貌和成分,实验结果表明沉积的纳米薄膜为高纯的La2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CNDO/2方法从理论上探讨了碱金属离子Na^+,K^+和Cs^+与2,3-苯并-8,11,15-三甲基-18-冠-6(简称BC3-18C6)在溶液中发生的配位反应,计算了配位反应中CNDO总能量的变化,再现了量热法所得出的碱金属离子Na^+,K^+和Cs^+与BC3-18C6在溶液中生成配合物的稳定性次序:K^+>Na^+>Cs^+。所计算的配位能和配合物的水化能表明,在水溶液中碱金属水合离子与冠醚配位,形成稳定的二水配位的碱金属离子冠醚配合物[M(BC3-18GC6)(H~2O)~2]^+。碱金属离子与冠醚中的氧形成的金属-氧键不如其水合物中的金属-氧键强,碱金属离子能与冠醚配位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主要是由于配体的大环效应和配合物的溶剂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HL的酸常数(L=苯并咪唑,吡啶,3,4-二甲基吡啶,异喹啉)以及二元配合物CuL2+和三元混配配合物Cu(Bic)L+(Bic-=Bicine的单电荷阴离子)的稳定常数.三元混配配合物相对于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用△lgKCu=lgKCu(Bic)Cu(Bic)L-lgKCuCuL来表示.结果表明由于δ-π协同效应和疏水作用,三元混配配合物有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pH电位法测定水溶液中CdLA型混合配体配合物和相应的单配体配合物cdL,CdL_2,CdA,CdA_2在离子强度为0.10(KNO_3)、温度分别为15℃,25℃,35℃和45℃时的稳定常数,其中L为联吡啶或邻菲咯啉;A为丙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稳定性数据结合配体的结构表明,在含有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混配配合物中存在着按上述配体顺序逐渐增强的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间疏水缔合作用。用温度系数法求出上述混配配合物形成反应的焓变△H,并进一步求出反应的自由能变化△G和熵变△S。热力学函数数据表明,较大的熵增加是上述混配配合物中配体间疏水缔合作用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pH电位滴定法,研究了合成配体3,5-二甲基-DL-酪氨酸(DL-Dmtyr)与铜(Ⅱ)的二元配合物,及进一步与带正电荷或极性侧基的氨基酸配体形成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考察了甲基对稳定性的贡献;用核磁共振研究了DL-Dmtyr与铜(Ⅱ)和L-Arg混配配合物中的配体间静电氢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甲基取代碘基后,混配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相互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2.
用差示脉冲极谱法研究了以琥珀酸(Succ)作为第一配体,草酸(OX)为第二配体与镉(Ⅱ)形成的混配三元配合物,计算表明,有3个三元配合物形成。在20±0.2℃时测得的稳定常数分别为:[Cd(OX)(Succ)]~(2-),Igβ_(11)=4.68;[Cd(OX)_2(Succ)]~(4-)、Igβ_(21)=5.75;[Cd(OX)(Succ)]~(4-),Igβ_(12)=5.68;在35±0.2℃结果为Igβ′_(11)=4.61,Igβ′_(21)=5.74,Igβ′_(12)=5.67,也求得配合物的热力学函数、混合常数K_((?))和稳定化常数K_((?))的对数值均大于零,说明三元配合物[Cd(OX)(Succ)]比对应的二元配合物稳定。  相似文献   

13.
新型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EXAF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鲁勤  吴瑾光  巨新 《化学学报》1996,54(4):374-378
合成了五种新的稀土配合物RE2(NO3)6L2.nH2O, 其中L为一新的含β-双酮和Schiff-base配体, 1, 5-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4')-1-(4'-氨基丁烷-1'-亚胺基)-5-戊酮, RE=Sm, Eu, Gd, Dy, Ho。对配合物进行了质谱、FTIR、变温红外、EXAFS等研究。结果表明: 配合物为双核结构; 配合物中NO3^-以离子型、单齿及双齿同时存在; 配体L中的C=O, C=N及NH2均参与配位; 稀土离子的总配位数为8, 双配位层分别为2个氮和6个氧, RE-N距离在0.230~0.240nm, RE-O0.240~0.250nm。  相似文献   

14.
以5-(4-羧基苯氧基)烟酸配体(H2cpna)和稀土金属离子Dy3+、Ho3+、Er3+和Tm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4种稀土金属配合物[M(Hcpna)(cpna)(H2O)3]n,其中M=Dy(1)、Ho (2)、Er (3)、Tm (4)。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2、3和4为同构配合物,均为一维链状结构。通过红外、元素分析以及粉末X射线衍射对所得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对配合物的荧光和磁学性质开展了研究。荧光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4的荧光强度均低于配体H2cpna的荧光强度。在2~300 K温度范围内1 kOe直流电场下测试了配合物1~4的磁性,结果表明配合物1、2、3和4的χmT值分别为14.04、14.15、11.08和6.83 cm3·mol-1·K,与文献理论值相符合。  相似文献   

15.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铂(Ⅱ)与核苷酸NTP (NTP为腺苷5′-三磷酸和尿苷5′-三磷酸)和另一芳环系列配体ArL形成的三元混配配合物Pt(ArL)(NTP)n-(ArL=Phen, Bpy和Trp; n=2或3)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常数(I=0.1 mol/L, KNO3; 25℃).用ΔlogKPt比较了二元和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性差异,认为三元混配配合物稳定性的增加可归因于π-酸与π-碱之间的合作效应和分子内芳环配体的堆积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余江  许振华  徐光宪  韩梅 《化学学报》1997,55(2):153-159
首次合成两种穴醚[2.2](C[2.2]), 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和稀土铕(Ⅲ)的三元混配配合物: 2Eu(TTA)3.2HTTA.C[2.2](A)和2Eu(TTA)3.C[2.2](B)。与传统的强荧光配合物Eu.(TTA)3.2H2O(C)相比, 有以下的相对荧光强度比例关系: I(A):I(B):I(C)=13.3:3.7:1, 且混配配合物荧光单色性好。配合物的差热热重、红外光谱、Raman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 三元配合物分子中共轭效应增强, 分子内能量转移效率提高; 配合物晶体场对称性提高; 同时消除了水分子对荧光的猝灭作用, 增强了三元混配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17.
杨频  周春琼 《化学学报》2003,61(9):1455-1460
合成和表征了两种新的双核配合物[Eu_2 (bbimp) (CH_3COO) (CH_3CH_2O)_2 (CH_3CH_2OH)] (ClO_4)_2 (A)和[Nd_2 (bbimp)-(CH_3COO) (CH_3CH_2O)_2 (CH_3CH_2OH)] (ClO_4)_2 (B)。用紫外光谱法分别研究了磷酸二酯键模型物双-( 2,4-二硝基苯基)磷酸盐(BDNPP)与配合物(A,B)的水解动力学反应。当 BDNPP与A,B的浓度均为2.5 * 10~(-5) mol/L时,反应为二级反应;在25 ℃,pH 7.26时,二级水解速率常数分别为2479 (mol/L)~(-1)·min~(-1),1678 (mol/L) ~(-1)·min~(-1),半衰期分别为16.1 min和23.8 min,比单独的Eu~(3+),Nd~ (3+)水解BDNPP的速率均快得多,37 ℃时反应更快;在25 ℃,pH 6.50~8.50时, 两个反应的水解速率常数的lgK与pH值均呈正的线性关系。两种配合物与小牛胸腺 (CT)DNA作用,使CT DNA最大吸收峰发生减色和红移,使溴化乙锭(EB)-DNA复 合物体系荧光强度减弱。两种配合物对超螺旋质粒pBR322 DNA的断裂在50 ℃,pH 8.0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陈荣悌  林华宽 《化学学报》1988,46(8):808-811
报道了铜(II)-乙酰甘氨酸-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体系的直线自由能关系. 以研究竞争性三元混配型配合物稳定性. 为认识生物体内所进行的生化反应的实质、用pH法测定了铜(II)-乙酰甘氨酸-α-氨基酸的竞争三元配合物的络合物生成常数.此处应用的α-氨基酸为L-脯氨酸, D,L-α-氨基异丁酸, L-异亮氨酸, L-缬氨酸,甘氨酸、L-丝氨酸、L-苏氨酸, 结果发现, 三元混配合物的稳定性与α-氨基酸的碱性强度间以及与原来的二元络合物间存在有线性自由能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合成并表征了聚(苯乙烯(S)-丙烯酸(A))镨配合物(SAAC·Pr)。红外光谱表明它具有双配位结构:Pr?C—R。计算了共聚物中单体单元的序列分布。苯乙烯和丙烯酸单元长序列分布随其在共聚物中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丙烯酸长序列分布高时,配合物的催化活性低。苯乙烯和丙烯酸的平均链长分别为ns=3,nA=1时,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20.
在25±0.1℃,I=0.1mol·l~(-1)KNO_3条件下,在80%(V/V)DMSO—H_2O混合溶剂中,应用pH法测定了DL—苯丙氨酸、甘氨酸、L—缬氨酸、L—丝氨酸、L—异亮氨酸、L—脯氨酸等α—氨基酸的电离常数;铜(Ⅱ)—α—氨基酸二元配合物和铜(Ⅲ)—芬布芬—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使用的α—氨基酸均为生化试剂。实验发现,在Logβ_(102)与pK_b~B,logβ_(111)与pK_2~B及logβ_(111)与olgβ_(102)三对参数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用ΔlogK和Δlogβ_(111)表征了三元混配型配合物相对于二元母体配合物的稳定性.讨论了溶剂的性质、配体之间的堆积作用和疏水作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