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提高正交调制协作系统的传输效率,提出联合网络编码与正交调制协作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案。所提方案在重传中引入了网络编码,使得系统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能够重传更多的信息,从而节约了重传时间,进而改善系统吞吐量。接着,建立了Markov状态转移模型,并推导了所提方案在各种脉冲幅度调制(PAM)方式下的误帧率和延时性能,进而获得其吞吐量闭式近似解。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正交调制协作HARQ方案相比,所提方案在信噪比为5 dB、10 dB、15 dB处分别采用2PAM、4PAM、8PAM调制时都有近8%的吞吐量增益。  相似文献   

2.
陈前斌  刘剑  酆勇  唐伦 《通信学报》2013,34(9):53-60
针对无线ad hoc网络中协作造成的中继效率低以及不同QoS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网络编码和空时编码的协作MAC协议(NSTCMAC)。NSTCMAC将网络编码与空时编码技术相结合,设计出区分业务类型的协作MAC协议传输机制,以满足不同业务类型的QoS需求;进一步通过马尔科夫链模型分析了区分业务类型的协作机制及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DCF、COOPMAC以及CD-MAC协议,NSTCMAC协议能更好地保证不同的QoS需求,并能有效地解决协作造成的中继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鹏飞  宋建新 《电视技术》2012,36(3):110-113
网络编码和协作通信技术自从提出之后就备受关注,近年来也不断出现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基于这两种技术的特点,在无线网络环境中提出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协作通信传输模型。与传统的信号传输方案相比,这种传输模型可以使用较少的传输时隙来传输同样的信息,这也充分结合网络编码和协作通信各自的优势。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都表明,这种改进的协作网络编码模型不但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也可以获得比较低的误码率,同时,在接收端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分集增益。  相似文献   

4.
黄辰  戴彬  王芙蓉  杨军  杨维明 《电子学报》2010,38(10):2302-2308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编码的协作通信机制NCCC.无线网络编码能够在取得合作分集的性能增益的同时,降低网络中断概率.分布式中继节点选择算法是NCCC机制的核心,该算法根据即时信道状态,选择执行网络编码操作的最优中继节点.理论和仿真结果证明, NCCC机制可以提高无线网络双向多信源多信宿传输的性能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协作通信网络中的合作编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觅带无线通信系统要支持高达1 Gb/s的峰值无线传输速率,就必须考虑利用协作通信技术,充分复用频率、时间、空间等多维资源,改善网络覆盖性能。合作编码将协作信号处理和信道编码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实现高性能合作通信的重要保障,合作编码将成为未来觅带无线通信技术的一项关键技术。合作编码技术必须适应节点的双工或半双工通信方式,采用适应不同的协同通信网络环境要求的合作编码技术方案。未来的合作编码技术的发展方向是自适应的合作编码技术和网络编码协作技术。  相似文献   

6.
曾召华  秦彦冬 《电视技术》2012,36(11):81-84,106
网络编码是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传输拥塞问题、提升网络传输有效性的技术,能够降低系统的中断概率。在基于网络编码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4G系统中两用户协作通信的中断概率。仿真结果表明网络编码在保证降低系统的中断概率基础上,确定性网络编码可以提升系统的吞吐量,但是协作要求较高;机会式网络编码的中断概率最低,但编码复杂度最高,也没有提升系统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7.
协作通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空间分集技术,用户节点彼此共享天线,获取分集增益,有效提高系统性能。网络编码能够减小系统中断概率,解决网络拥塞问题,从而提高传输有效性。文章主要研究了机会式网络编码在分布式天线协作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其中断概率。结果表明网络编码可以节省时间成本,提高系统吞吐量。其中,当用户和中继之间不存在误码时,网络编码能够减小系统的中断概率;当用户和中继之间存在误码时,机会式网络编码的中断概率最低。  相似文献   

8.
针对非协作通信和传统协作通信系统不能达到高天线分集增益的问题,提出基于网络编码的用户协作系统模型.研究了基于网络编码不同协作用户的天线分集增益,并分析非协作机制、传统用户协作机制和基于网络编码用户协作机制的中断概率.理论分析和系统仿真表明,基于网络编码的用户协作系统能显著降低系统中断概率,获得更大的分集增益,且协作用户数越多,系统分集度越好.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自适应网络卷积编码的协作中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淦明  李辉 《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33(6):1373-1378
在无线衰落信道环境中,协作中继是一种增加额外分集增益的有效方法,而网络编码可以用来提高网络吞吐量。网络编码采用XOR(异或)来混合两个源端的信息包,其稳健性差并且每个中继只能服务两个源端。该文提出一种自适应网络卷积编码协作中继方法,在中继端采用卷积编码方法代替XOR来混合两个或多个源端的信息包,混合后的信息可以看作是卷积编码器的一路输出,然后将其转发给目的端。当信道处于深度衰落时,该文提出了一种宽松自适应网络卷积编码协作中继方法,放松了中继参与转发的条件。该文提出的中继方法稳健性好,可以自适应匹配变化的无线网络拓扑结构,并且减少了网络编码协作中继方法所需要的中继个数。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中继方法相比网络编码协作中继方法在性能上有大幅提高,尤其是随着协作节点数目增加,可保证系统获得稳定的额外满分集增益。  相似文献   

10.
在使用无线网络的过程中,用户到协作节点以及目的节点间的上行链路存在着一些问题,可靠性很差。研究过协作通信系统中的特定协作方案后,为了解决这种不可靠性,将信道编码和网络编码引入进来建立了联合信道—网络编码的协作通信系统,并推出系统中断概率的应用表达式。按照中断概率的衡量标准研究能量分配和码率分配是否能影响到系统性能,给出了更有利于提高可靠性的分配方法,从而提高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一种协作网络编码方案的功率优化分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针对传统双路无线中继系统中的源和中继采用等功率发送,导致系统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译码转发-空时协作网络编码方案的功率优化分配方法。该方法以最小化两源用户中断概率中的较大者为目标,并利用中断概率的高阶近似解,通过迭代计算获得最优功率分配因子。所提功率优化分配方法计算复杂度低且仅需信道的平均增益信息。仿真结果表明,与平均功率分配方法相比,所提功率优化分配方法使系统的中断概率和误码率性能均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中继协作通信技术发展里程;在传统的2用户网络编码协作中继模型基础上,对2种不同的传输策略的系统性能进行了对比,并研究了功率优化分配问题。仿真表明,在系统总发射功率相同的情况下,策略二的系统性能明显优于策略一。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空时码的协作网络编码技术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时码的协作网络编码技术(Cooperative Network Coding based on Space-Time code,ST-CNC),该技术将协作分集技术和网络编码技术有机结合,能够克服无线信道衰落,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网络吞吐。推导了采用ST-CNC的两跳链状网络中端到端信息交换的误比特率,分析了该技术带来的分集增益和网络编码增益。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多跳链路的数据交互策略,该技术能够带来明显的性能增益。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该文提出了网络编码在非对称三点协作传输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协作分集技术和网络编码技术的联合运用,不但可得到无线通信传输系统的分集增益,也可得到系统的编码增益。该文设计的方案,充分考虑无线通信环境的差异性,利用非对称调制方式,在保证较差通信环境中取得通信可靠性的同时,在较优链路采取较高速率进行传输,利用较优链路传输更多的信息,实现系统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方案的具体实现中,通过在中继链路的中继节点加入已知信息实现网络编码,使得系统的译码性能得到增加。仿真结果表明,将网络编码技术应用于非对称协作分集通信中,相对比非协作传输方案可增加分集增益,降低系统的误比特率。跟传统对称传输系统相比,可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提升了系统传输容量。  相似文献   

15.
当前无线网络编码中继采用异或运算和叠加运算实现,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乘法运算的网络编码中继方案。该方案中继节点对接收到的两个源节点信号直接相乘,然后放大转发,从而实现网络编码。与异或运算的网络编码相比,该方案采用模拟技术实现,降低了中继节点网络编码的复杂度;同时该方案将接收信号与本地信号相乘实现网络译码,译码算法比叠加运算的方案简单。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案的分集增益与未经网络编码的中继系统相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与现有的网络编码中继协作方案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6.
该文针对无线物联网中的多路径、多中继切换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化网络编码(HNC)的协作切换机制。HNC机制在传统实用网络编码的基础上,利用中继节点距离网络接入点的跳数差异,引入了多层中继圈的思想,对网络进行分层。通过位于不同网络层次的中继节点的相互协作,建立移动终端与远程网络接入点之间的切换连接。HNC机制使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可以保持可靠的切换连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