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判断(每空2分,共26分) 1.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一定有3个交点。 ( ) 2.线段AB的长度是点A到点B的距离。 ( ) 3.当线段AM=MB时M就是线段AB的中点。 ( ) 4.平角是始边和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角。 ( )  相似文献   

2.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如图:a/b,直线a大于直线b. ( ) 2.经过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 ) 3.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 ) 4.线段OA和线段AO是同一条线段. ( )  相似文献   

3.
<正>线段和角是两个基本的几何图形,在几何入门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它们之间联系密切,但又有区别,这里类比如下,以供参考.1.概念不同计数类似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或者看作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相似文献   

4.
<正>从本期起,我们将连续刊登周春荔老师撰写的平面几何基础培优讲座的文章,希望对读者有启发作用.一、基础知识精要平面几何是一门研究平面图形位置关系及其相关性质的学科.学好了平面几何,将为我们学习空间图形及其性质、学习牛顿力学打好基础.同学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不少的几何常识.常见的点、直线、面积、角、平行线、圆这些名词都已见过.面积体积的公式也介绍过,  相似文献   

5.
<正>类比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都相同或相似,进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方法.它在中学数学中广泛存在,比如从算术到代数中运算的类比,从低维到高维几何的结论的类比等.特别地,七年级数学的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中可以建立一种对应,实现线段和角的类比以及解题方法的迁移,现举例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6.
七年级数学课上,在学习了线段、角以后,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线段和角有几点相似的地方,这里提出来供大家参考,相信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线段、射线和直线是最基本的几何概念,也是今后学习几何的基础,为了让同学们正确理解并掌握好这几个概念,现提醒大家,在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第1课 相交线、对顶角 (启读指导课) 一、情趣引入 请一学生演示教材P_(52)图2-1,演示时,教师指明木条a、b表示两条直线,钉住的点表示它们的交点,拿住a,转动b,让学生观察,思考:b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均分线段     
大家都知道,用尺规将线段均分成偶数段很容易,即在被分的线段上不断截取中点就行.怎样把线段均分成奇数段?下面给出简便易行的方法.例1把线段AB三等分.作图:1.如图1,以点B为圆心,线段AB为半径作圆,又以点A为圆心,线段AC为半径作圆(点C是AB中点),交圆B于D;2.作∠ADB的平分线交AB于E,则AE是AB的三分之一;3.以E点为圆心,线段AE为半径作弧,  相似文献   

10.
正方体线段     
所谓“正方体线段”是指以正方体的顶点为端点的线段。本文重点讨论它们之间的异面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重心是一个抽象的物理模型,物理学上,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重力是作用于物体的每个位置的,但这样不利于受力分析.为了方便研究一个物体的重力,我们把重力的所有作用效果综合起来,变成作用于某一点上的一个与所有重力的合力等效的一个力,这个力的作用点就是重心.一、线段设线段AB的中点为G,则G是线段AB  相似文献   

12.
“线段与角的画法”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预备年级第二学期第七章的内容,主要学习平面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一线段和角的有关概念、大小比较、计算、画图等知识与技能.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第七章的几何内容是实验阶段的学习,课本整章内容的设计多以思考、结合图形观察、动手操作等环节贯穿于教学设计中,每节课内容都以“思考、观察、问题、操作”等一系列动词形式呈现.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上,要先凭借直观和直觉,  相似文献   

13.
线段的和、差、倍、分在几何证明中比较灵活 ,在解决问题中常用到的方法有 :截长法、补短法、加倍法、折半法等等 .1.利用截长法或补短法证明有关线段和、差问题所谓截长法是指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其它两条线段中的一段 ,然后再证明截后所余线段等于两线段中的另一段 .所谓补短法即延长两线段中较短的一条 ,使等于较短线段中的另一条 ,然后证明延长后所得的线段等于较长的线段 .以上两种方法常常用来解决两条线段的和、差等于另一条线段的问题 .例 1 已知 :如图 ,在Rt△ABC中 ,AC =BC ,BD是∠B的平分线 .求证 :AB =BC CD .分析 :要证明AB =BC CD ,根据截长法和补短法的思想 ,我们可想到两条思路 :( 1)可延长BC到E ,使得BE =AB ,如能证EC =CD即可 ;( 2 )在AB取点F ,使得BF =BC ,如能证AF =CD即可 .根据这两条思路 ,再结合题目的条件 ,由等腰直角三角形 ,我们不难发现证AF =CD更好 ,因为可证AF=DF =CD .证明 :在AB上取BF =BC ,连结DF .∵∠CBD =∠DBA , BD =BD ,∴△BCD≌ △BFD . ...  相似文献   

14.
侯文静 《数学之友》2020,(4):61-63,6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增加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很重要.在学习完线段与角的相关知识后,基于线段与角的相似之处,利用学习的通性套路让学生领悟学习的路径与方法,从而能自主学习.通过类比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课堂注重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促思考,以“问题”促探究,以“问题”促创新.本文借助线段与角的通性,借助类比思想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线段的和、差、倍、分在几何证明中比较灵活 ,在解决问题中常用到的方法有 :截长法、补短法、加倍法、折半法等等 .1 .所谓截长法是指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其它两条线段中的一段 ,然后再证明截后所余线段等于两线段中的另一段 .所谓补短法即延长两线段中较短的一条 ,使其等于较短线段中的另一条 ,然后证明延长后所得的线段等于较长的线段 .以上两种方法常常用来解决两条线段的和、差等于另一条线段的问题 .例 1 如图 ,已知△ABC中 ,∠A =2∠B ,CD平分∠ACB .求证 :BC =AC +AD .证明 :(截长法 )在CB上截取CE =CA .∵CD平分…  相似文献   

16.
求线段总长     
如图,已知0是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ABcDEF:艺 务中心,0H上AB:于二H,Hl、H2、H3、H4E D是0H的五等分点,过H-、Hz、H。、Ha分别作直线平行=于=AB,且依次交FA、CB于A1、A2、A3、A。,Bl、B2、B3、B4,求线段总长A,B, A。Bz A sB。 AtB。智慧窗参考答案 解答(经编辑部改写) 画一个与梯形F邶C全等的梯形,然A 日后将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显然,所求四条线段总长为 3×4÷2=6.求线段总长@张大授$湖南平江七中!414501  相似文献   

17.
射线与线段是几何学中的原始模型,它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运用其性质,对有关的复数问题进行相应转化,有助于迅速、准确解题.  相似文献   

18.
分式教与学     
第1课 分  式一、自学范围 P58~P60二、课文回顾1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式,A÷B就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式子AB就叫做分式.2式和式统称有理式.3在分式中,(1)当等于零时,分式没有意义;(2)当分母零时,分式有意义;(3)当分子等于且不等于零时,分式的值是零.三、读书指导由分式的概念知道:(1)分式是两个式的商.其中分子是被除式,分母是除式,而分数线可理解为除号,还含有括号的作用.如a-ba+b表示(a-b)÷(a+b).(2)分式的分子可以含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  相似文献   

19.
第1课 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一)  一、学习准备1.线段有个端点.2.如图3-1中有条线段,有个角.用字母表示图中的线段是,表示图中的角是.图3-1图3-23.如图3-2中,∠AOC=∠BOC,OC叫做∠AOB的.二、读书自学(P2~P3)重点领会三角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的意义,理解这些概念的几何语言.三、效果反馈(做完后同桌互相批改)1.如图3-3中,是三角形的是.图3-32.如图3-3的图(2)中,△ABC的∠B的对边是,边AB的对角是.3.如图3-4中有个三角形,分别记为.图3-4…  相似文献   

20.
第1课 比例线段(一) 一、启发提问 1.小学学过比和比例吗? 2.课本P_(197)两幅长城图片的形状相同吗?你能举出生活中见到的形状相同的图形吗? 二、读书自学 P_(198)-P_(199),重点读两条线段的比的概念和求两条线段的比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