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C9pPHCNa与C10TABr混合水溶液的表面吸附和胶团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羧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C9pPHCNa与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十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0TABr)混合水溶液的胶团生成能力、降低水表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均出现明显的增效. 当C9pPHCNa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α1)为0.33时,cmcT(临界胶团总浓度)、γcmc(临界胶团总浓度对应的表面张力)、c20,T(降低20 mN•m-1水表面张力所需的表面活性剂总浓度)这3个指标均达到最低值,分别为0.60 mmol•L-1、23.5 mN•m-1和1.58×10-5 mol•L-1. 在所有考察的溶液比例范围内,二组分在混合胶团和表面吸附层中的组成均接近等摩尔比,表现出强烈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表面张力法测定了系列Gemini表面活性剂m-6-m以及对应单体表面活性剂CmTABr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降低水表面张力20mN·m-1需要的浓度(pC20).比较这些参数表明m-6-m胶束化和在界面吸附的能力均强于CmTABr,这被归结为Gemini表面活性剂烷烃尾链间的疏水协同效应.与不对称Gemini表面活性剂12-6-m比较,对称的Gemini结构更有利于表面活性剂的聚集和吸附.  相似文献   

3.
C12-s-C12·2Br和C12En混合水溶液的胶团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铵盐二聚表面活性剂C12-s-C12@2Br(s=2、3、4、6)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2E10或C12E23在水溶液中生成混合胶团.其临界胶团总浓度cmcT值介于二元复配体系中各组分的临界胶团浓度和之间.当添加少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摩尔分数α2=0.1)时,混合胶团中C12E10或C12E23的摩尔分数均已超过0.35;随着溶液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大,混合胶团中逐渐以C12E10或C12E23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4.
C12-s-C12•2Br和C12En混合水溶液的胶团化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铵盐二聚表面活性剂C12 s C12•2Br(s=2、3、4、6)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2E10或C12E23在水溶液中生成混合胶团.其临界胶团总浓度cmcT值介于二元复配体系中各组分的临界胶团浓度和之间.当添加少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摩尔分数α2=0.1)时,混合胶团中C12E10或C12E23的摩尔分数均已超过0.35;随着溶液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大,混合胶团中逐渐以C12E10或C12E23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5.
季铵盐二聚表面活性剂C12-s-C12·2Br(s=2、3、4、6)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2E10或C12E23在水溶液中生成混合胶团.其临界胶团总浓度cmcT值介于二元复配体系中各组分的临界胶团浓度cmc01和cmc02之间.当添加少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摩尔分数α2=0.1)时,混合胶团中C12E10或C12E23的摩尔分数均已超过0.35;随着溶液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大,混合胶团中逐渐以C12E10或C12E23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I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溶液混合胶团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表面张力法测定了Ia 和C10E6不同比例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结果表明, 两种表面活性剂以任何比例复配的cmc比单一表面活性剂的cmc都低, 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传统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Gemini表面活性剂Ia及混合物的cmc都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而且, 任何配比的混合胶团中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β都是负值, 这说明两种表面活性剂在混合胶团中产生了相互吸引的作用. 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胶团聚集数比单一Ia的大, 但比单一C10E6的小. 向Gemini表面活性剂Ia胶束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会使胶束的微观极性变小.  相似文献   

7.
刘慷慨  高保娇 《合成化学》2007,15(6):706-709
合成了新型可聚合的单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PMQ)和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PDQ)。其结构经1HNMR和元素分析表征。在25℃的中性水溶液中PMQ和PDQ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25.1mmol·L-1和32.4mmol·L-1,对应的表面张力分别为37.8mN·m-1和40.95mN·m-1。  相似文献   

8.
朱瑶  王薇 《化学学报》1988,46(5):413-418
研究了全氟辛酸钠与溴化十四烷基三甲铵混合水溶液的表面活性. 测定了不同比例混合物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浓度曲线, 得出临界胶团浓度(cmc)及监 界胶团浓度时的溶液表面张力(γcmc)值. 应用Gibbs吸附公式及吸附层中两表面活性剂分子相互作用参数法求出表面总吸附量、吸附层组成及两表面活性剂分别吸附量等. 指示此吸附层具有多分子层性质. 这可能是碳氢、碳氟正负离子混合体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全氟丁基磺酸钠与辛基三乙基溴化铵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辛基三乙基溴化铵(C8H17N(CH2CH3)3Br,C8NE)与全氟丁基磺酸钠(C4F9SO3Na,C4F)组成的不同混合比的碳氢-碳氟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得到不同摩尔比时C8NEC4F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cmc处的表面张力(γcmc)、总饱和吸附量、不同表面张力时表面吸附层的组成,利用Gibbs-Duhem方程求得cmc处的胶团组成。 采用规则溶液理论计算了胶团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βm),并求得cmc以上的胶团组成。 实验表明,C8NEC4F复配体系的cmc远远小于单体系的cmc,这也体现在该体系的βm负值很大,胶团内分子相互作用很强。 但是C4F与C8NE复配后γcmc较C4F单体系的变化幅度不是特别大(γcmc降低2~4 mN/m),这是由于C8NEC4F碳链的不对称性导致部分C8NE的碳链在溶液表面弯曲而覆盖了C4F端基CF3基团。 表面吸附层中氟表面活性剂相对于本体溶液是富集的,即使对于C8NE大大过量的体系,表面吸附层组成也在等摩尔附近;对于C4F过量的体系,C4F在表面吸附层中的比例比溶液中的略高。 随着表面张力的降低,表面吸附层的组成相对更偏向于氟表面活性剂。 cmc处的胶团组成随着体系中C4F含量的增大偏向于形成显著富含C4F的胶团,对于C8NE大大过量的体系,胶团组成接近等摩尔。 cmc之后的胶团组成接近等摩尔,主要归因于此时静电相互作用占主导,这和溶液配制过程中发现复配体系超过cmc一定浓度后就易生成沉淀的现象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表面张力仪测定了氟碳表面活性剂FY-F501在(20±0.1)℃水溶液中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其临界胶团浓度为9×10-6mol/L。在(20±0.1)℃,使用静态失重法研究了氟碳表面活性剂在浓度为100 mg/L的二氧化氯溶液中对铝合金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在临界胶团浓度附近时缓蚀效果最佳,最大缓蚀效率可达94.5%。采用电化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一步研究了该种表面活性剂的缓蚀机理。对静态失重法所得数据进行线性拟合,表明该种表面活性剂在铝合金表面形成了单分子吸附层,抑制了铝合金的腐蚀活化反应过程,其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1.
王腾芳  尚亚卓  彭昌军  刘洪来 《化学学报》2009,67(11):1159-1165
研究了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C12mimBr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Gemini 12-3-12, DTAB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复配体系的性质, 并分别采用Rubingh-Margules模型和Rubingh-正规溶液模型计算了临界胶束浓度和混合胶团组成. 研究发现, 两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匹配性及带电头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混合溶液性质的主要因素. 对于分子结构差别较大的C12mimBr与Gemini 12-3-12的混合, 其行为远远偏离理想混合性质; 对疏水链长相同仅亲水头基不同的C12mimBr与DTAB则接近于理想混合; 而对C12mimBr+SDS的复配体系, 正、负电荷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使得混合体系大大偏离理想行为. 计算发现, 两种理论模型得到的混合胶团组成基本一致, 但Rubingh-Margules模型预测的临界胶束浓度比Rubingh-正规溶液模型要好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 guantitative method for direct and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ree frequently encountered surfactants, amphoteric (cocoamphoacetate, CAA), anionic (sodium laureth sulfate, SLES), and nonionic (alcohol ethoxylate, AE) using a reversed-phase C18 HPLC coupled with an ESI ion-trap mass spectrometer (MS). Chemical composition, io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ragmentation pathways of the surfactants are presented. Positive ESI was effective for all three surfactants in agueous methanol buffered with ammonium acetate. The method enables rapid determinations in small sample volumes containing inorganic salts (up to 3.5 g L(-1)) and multiple classes of surfactants with high specificity by applying surfactant specific tandem mass spectrometric strategies. It has dynamic linear ranges of 2-60, 1.5-40, 0.8-56 mg L(-1) with R2 egual or greater than 0.999, 0.98 and 0.999 (10 microL injection) for CAA, SLES, and AE,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乙基-1, 2-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简写为12-2-12)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C12En,其中n = 4, 10, 23)混合体系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行为;用扩张流变技术研究了吸附膜的扩张粘弹行为,实验数据用Lucassen-van den Tempel (LVT)模型进行拟合并根据模型得到了极限弹性值.最后研究了混合体系的泡沫行为,用泡沫塌陷到初始高度一半所对应的时间(t1/2)来表征泡沫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所有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2En均与12-2-12产生了吸引作用.在12-2-12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混合吸附层中吸附分子的最小分子占据面积的顺序为12-2-12/C12E23 > 12-2-12/C12E10 > 12-2-12/C12E4,而极限弹性的顺序为ε0, fit(12-2-12/C12E4) > ε0, fit(12-2-12/C12E10) > ε0, fit(12-2-12/C12E23).与单组分12-2-12形成的吸附膜相比,只有12-2-12/C12E4形成更加紧密的结构.具有较小亲水头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2E4的加入,可增强12-2-12吸附膜的弹性,进而增强了对应体系泡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C12EO4)水溶液的相行为、溶液自聚集作用和流变性, 小角度X-射线散射(SAXS)、低温透射电子显微镜(cryo-TEM)和氘谱核磁共振(2H NMR)测定确定了溶液中聚集体结构, 测定了聚集体混合物溶液的流变性质. 结果表明: 随着溶液混合物组分的变化, 溶液聚集体结构发生了改变, 在Lα相区内, 恒定C12EO4浓度, 随着APTES浓度增加聚集体结构由高曲率聚集体转变为低曲率的层状结构; 而在恒定APTES浓度时, 随着C12EO4增加, Lα相由低粘弹性的囊泡溶液转变为粘弹性极高的密堆积囊泡和平面层状结构共存的类凝胶相, 溶液聚集体结构和结构转变是由于APTES水解产物插入至C12EO4胶束引起的.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氨基硅烷混合物溶液相结构及结构转变的新结果对于完全理解该类混合物的实际应用, 特别是作为模板合成硅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Enthalpies of dilution of aqueous sodium chloride from 3.0 to about 0.01 mol-kg–1 have been measured from 349.2 to 498.2 K near the saturation pressure of water using a flow calorimeter. Enthalpies of dilution of aqueous dodec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have been measured from 0.3 to about 0.005 mol-kg–1 and from 323.4 to 498.3 K, also near the saturation pressure of water.  相似文献   

16.
用表面张力及电动势法研究了C10H21N(CH3)3Br、C12H25N(CH3)3Br与C3F7CH2OH混合水溶液的表面与胶团性质。结果表明,对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3F7CH2OH的加入一方面增加表面活性,另一方面降低胶团反离子结合度。后者不同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3F7CH2OH混合体系,可归因于C3F7CH2OH略有酸性,因而具备一些类似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UV-Vis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圆二色(CD)光谱等方法对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AOT)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3-[(3-胆固醇氨丙基)二甲基氨基]-1-丙磺酸(CHAPS)与马心高铁肌红蛋白(metMb)的不同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与蛋白发生较强烈的作用,且相互作用与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密切相关.AOT和SDBS浓度的升高使得metMb的Soret带发生红移且出现两个新的Q带,伴随着配体金属电荷转移(LMCT)带的消失,蛋白从水合的六配位高自旋复合物(6-cHs)转化成六配位低自旋高铁血红素复合物(6-cLs),低浓度的AOT和SDBS对Tyr和Trp微环境均有影响,能使metMb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而CTAB和DTAB在低浓度时对metMb的血红素中心影响不大,但是对Trp和Tyr的微环境影响很大,高浓度时主要通过静电吸引作用以聚合体形式直接作用于血红素中心,使Soret带发生蓝移,metMb形成五配位高自旋(5-cHs)复合物,血红素从疏水腔中释放出来,metMb的α螺旋含量减少.DTAB由于自身结构的特点,与CTAB作用于蛋白的过程有些区别,形成了一个中间态,但最终也导致血红素的暴露.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测定浓度范围内不与metMb发生作用,原因是CHAPS整体呈电中性,其与metMb的阴离子性或者阳离子性位点作用的能力很弱,同时也说明metMb表面带相反电荷的位点相距较远.结果充分证明表面活性剂与蛋白相互作用的方式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结构及其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将Hb涂布到由双十二烷基二甲基铵-聚乙烯硫酸盐(2C12N^ PVS^-)在热解石墨(PG)电极表面形成的薄膜上,即可形成稳定的Hb-2C12N^ PVS^-薄膜。在pH5.5的缓冲溶液中,该薄膜电极在-0.18V(vs.SCE)左右有一对相当可逆的循环伏安还原氧化峰,为Hb血红素辅基Fe(Ⅲ)/Fe(Ⅱ)电对的特征峰,在-1.08V左右HbFe(Ⅱ)被进一步还原成HbFe(Ⅰ)。在2C12N^ PVS^-薄膜的微环境中,Hb与PG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得到极大促进,并显示了较好的稳定性。应用所建立的薄层电化学模型和E^0′分散模型,对pH7.0缓冲溶液中Hb-2C12N^ PVS^-薄膜电极的方波伏安图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处理,获得该体系平均式量电位E^0′和表观异相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s。Hb-2C12N^ PVS^-薄膜可以催化还原氧和某些有机卤化污染物,如:三氯乙酸(TCA)。  相似文献   

19.
C12BE-SDS-TX-10三元表面活性剂非理想溶液复配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12BE-SDS-TX-10三元表面活性剂非理想溶液复配增效作用;表面活性剂;三元;增效作用;非理想溶液;复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