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家喜  兰若曦  金声 《化学学报》1999,57(12):1359-1363
通过2-甲基-4-(4-甲氧基苯基)-2,3-二氢-1,5-苯并硫氮杂卓与二氯卡宾的[2+1]环加成反应制备了标题化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分子式C~1~8H~1~7Cl~2NOS,分子量366.30,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晶胞参数:a=1.2246(3)nm,b=1.5219(4)nm,c=1.9272(9)nm,V=3.592(2)nm^3,Z=8,D~c=1.355g.cm^-^3。位于中心的1,5-硫氮杂卓环为扭曲的类船式构象,船头与苯环并合,船底与吖丙啶环并合。  相似文献   

2.
通过2-甲基-4-(4-甲氧基苯基)-2,3-二氢-1,5-苯并硫氮杂与二氯卡宾的[2 1]环加成反应制备了标题化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分子式C_(18)H_(17)Cl_2NOS,分子量366.30,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_(bca),晶胞参数:a=1.2246(3)nm,b=1.5219(4)nm,c=1.9272(9)nm,V=3.592(2)nm~3,Z=8,D_c=1.355g·cm~(-3).位于中心的1,5-硫氮杂环为扭曲的类船式构象,船头与苯环并合,船底与吖丙啶环并合.  相似文献   

3.
以1,5-苯并硫氮杂(艹卓)(1a~1o)为原料,在三乙胺作用下与α-氯代喹喔啉-2-甲醛肟(2)发生1,3-偶极环加成反应得到一系列噁二唑并[5,4-d][1,5]苯并硫氮杂(艹卓)衍生物3a~3o.产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确认.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3a的晶体结构.化合物3a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97376(19)nm.b=1.0017(2)nm,c=1.3526(3)nm,a=78.50(3)°,β=84.30(3)°,γ=68.26(3)°,Mr=486.58,V=1.2005(4)nm3,Dc=1.346 Mg/m3,Z=2,F(000)=508.  相似文献   

4.
α,β-不饱和酮(1a~1e)与邻氨基苯硫酚反应,得到含2-苯基-1,2,3-三唑基的1,5-苯并硫氮杂革(2a~2e),然后以其为原料与烯酮"现场"进行[2+2]环加成,合成出一系列含2-苯基-1,2,3-三唑基的β-内酰胺并合的1,5-苯并硫氮杂革衍生物(3a~3j).产物经1H NMR,IR,元素分析及MS加以确证.  相似文献   

5.
用(-)-4R-苯基唑烷酮为手性诱导试剂,N-端保护的N-乙酰氯与1,5-苯并硫氮杂反应合成了5个具有光学活性的1,5-苯并硫氮杂 -β-内酰胺衍生物,并通过1H NMR,MS,IR,[α]20 1)和元素分析对此类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产物Ⅱb的立体结构.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Ⅱ b属单斜晶系,P21 21 21空间群,晶胞参数:Mr=553.05,a=1.229 3(2)nm,b=2.602 6(5)nm.c=1.014 6(2)nm,β=90°,V=3.246 1 nm3,Z=4,Dc=1.312 g/cm3,F(000)=1 344,R1=0.058 4,wR2=0.114 0.该化合物分子中七元杂环为类椅式构象,四元环上连接的两个取代基在环的同侧.  相似文献   

6.
通过2,4-二苯基-2,3-二氢-1H-1,5-苯并二氮杂(艹卓)与苯甲酰氯苯腙的[2+3]环加成反应制备了标题化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Fdd2.晶胞参数:a=1.762 8(4)nm,b=5.751 2(12)nm,c=1.022 7 nm,V=10.368(5)nm3,Z=16,Dc=1.262 g·cm-3,μ=0.075 mm-1,F(000)=4 160,1 139个可观测衍射点,R-0.046 1,Rw=0.056 0.  相似文献   

7.
WAMHOFF  H  马敬骥 《化学学报》1987,45(2):166-171
2-甲基-1,5-苯并硫氮杂-4(5H)-酮(1a)与不同的氯化试剂-五氯化磷、三氯氧磷和氯化砜在不同的条件下氯化,可分别生成:2-甲基-4-氯-1,5-苯并硫氮杂(2a)、2-氯-4-甲基-1,5-苯并硫氮杂(3a)、2-二氯甲基苯并噻唑(5)、2-三氯甲基苯并噻唑(6)和2-甲基-1,5-苯并硫氮杂-4(5H)-酮盐酸盐(4).2-甲基-4-氯-1,5-苯并硫氮杂与醇钠反应生成相应的2-甲基-4-烷氧基-1,5-苯并硫氮杂外,还可以分离到它的2,4-异构体,2-烷氧基-4-甲基-1,5-苯并硫氮杂.产物的结构均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和^1^3C核磁共振谱和质谱鉴定.  相似文献   

8.
α ,β 不饱和酮 (1a~ 1e)与邻氨基苯硫酚反应 ,得到含 2 苯基 1,2 ,3 三唑基的 1,5 苯并硫氮杂 (2a~ 2e) ,然后以其为原料与烯酮“现场”进行 [2 +2 ]环加成 ,合成出一系列含 2 苯基 1,2 ,3 三唑基的 β 内酰胺并合的 1,5 苯并硫氮杂衍生物 (3a~ 3j) .产物经1 HNMR ,IR ,元素分析及MS加以确证  相似文献   

9.
设计合成了三类含1,2,3-三氮唑结构的1,5-苯并硫氮杂[艹卓]化合物3-(1H-1,2,3-三氮唑)-4-芳基-2,5-二氢-1,5-苯并硫氮杂[艹卓](5a^5f)、3-(2H-1,2,3-三氮唑)-4-芳基-2,3-二氢-1,5-苯并硫氮杂[艹卓](6a^6f)和3-(1H-1,2,3-三氮唑)-4-芳基-2,3,4,5-四氢-1,5-苯并硫氮杂[艹卓](7a^7f).研究了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合成条件,分离出其中两个副产物并进行了结构确定.目标产物的抑真菌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5a^5f对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新生隐球菌的抑制效果尤为突出.初步抑真菌构效关系研究表明, 1H-1,2,3-三氮唑环和C=C双键是化合物5a^5f抑真菌活性的关键官能团.  相似文献   

10.
α,β-不饱和酮(1a~1e)与邻氨基苯硫酚反应, 得到含2-苯基-1,2,3-三唑基1,5-苯并硫氮杂(艹/卓)(2a~2e), 然后以此化合物为原料同1,3-偶极子氧化腈"现场"发生1,3-偶极环加成, 合成出一系列含2-苯基-1,2,3-三唑基的1,2,4-(口恶)二唑并合的1,5-苯并硫氮杂衍生物(3a~3j). 产物经元素分析、 IR、 1H NMR及MS加以确证.  相似文献   

11.
Ried和Marx曾报道邻氨基硫代苯酚与乙酰乙酸乙酯或二烯酮反应分别合成了2-甲基-1,5-苯并硫氮杂(艹卓)-4(5H)-酮(la)和4-甲基-1,5-苯并硫氮杂(艹卓)-2(3H)-酮(lb)。但有关这两个化合物的结构鉴定除可查到la的红外光谱数据外,它们的~1HNMR和~13CNMR数据均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2.
2-甲基-1,5-苯并硫氮杂草-4(5H)-酮(1a)与不同的氯化试剂——五氯化磷、三氯氧磷和氯化砜在不同的条件下氯化,可分别生成:2-甲基-4-氯-1,5-苯并硫氮杂草(2a)、2-氯-4-甲基-1,5-苯并硫氮杂草(3a)、2-二氯甲基苯并噻唑(5)、2-三氯甲基苯并噻唑(6)和2-甲基-1,5-苯并硫氮杂草-4(5H)-酮盐酸盐(4)。2-甲基4-氯-1,5-苯并硫氮杂草与醇钠反应生成相应的2-甲基-4-烷氧基-1,5-苯并硫氮杂草外,还可以分离到它的2,4-异构体,2-烷氧基-4-甲基-1,5-苯并硫氮杂??。产物的结构均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和~(13)C核磁共振谱和质谱鉴定.  相似文献   

13.
解正峰  鹿毅  王吉德  刘方明 《有机化学》2008,28(9):1624-1628
以1,5-苯并硫氮杂(1a~1o)为原料, 在三乙胺作用下与α-氯代喹喔啉-2-甲醛肟(2)发生1,3-偶极环加成反应得到一系列噁二唑并[5,4-d][1,5]苯并硫氮杂衍生物3a~3o. 产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确认. 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3a的晶体结构. 化合物3a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晶胞参数: a=0.97376(19) nm, b=1.0017(2) nm, c=1.3526(3) nm, α=78.50(3)°, β=84.30(3)°, γ=68.26(3)°, Mr=486.58, V=1.2005(4) nm3, Dc=1.346 Mg/m3, Z=2, F(000)=508.  相似文献   

14.
WAMHOFF  H  马敬骥 《化学学报》1987,45(2):172-179
2-甲基-1,5-苯并硫氮杂(2a-2d)在苯溶液中光照生成相应的2,4-异构化产物3a-3d,其中2a和2d同时还生成双键位移产物4a和4d.4a经碱性醇解生成一对2, 4-异构体2b和3b.2-甲基-4-芳酰氧基-1,5-苯并硫氮杂(2e-2g)在苯中光照主要经Fries重排生成2-甲基-3-芳酰基-1,5-苯并硫氮杂-4(5H)-酮(5e-5g).同时还生成少量2,4-异构化产物2-芳酰氧基-4-甲基-1,5-苯并硫氮杂(3e-3g).但2-甲基-4-烷基酰氧基-1,5-苯并硫氮杂(2i,2j)在相同条件下光照只生成2,4-异构化产物-2-烷基酰氧基-4-甲基-1,5-苯并硫氮杂(3i,3j).2-甲基-4-对硝基苯甲酰氧基-1,5-苯并硫氮杂(2h)可发生热Fries重排,生成2-甲基-3-对硝基苯甲酰基-1,5-苯并硫氮杂-4(5H)-酮(5h).化学和光谱数据证明5e-5h和6e-6h为互变异构体.  相似文献   

15.
通过2,4-二苯基-2,3-二氢-1H-1,5-苯并二氮杂与苯甲酰氯苯腙的[2+3]环加成反应制备了标题化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Fdd2.晶胞参数:a=1.7628(4)nm,b=5.7512(12)nm,c=1.0227nm,V=10.368(5)nm3,Z=16,Dc=1.262g·cm-3,μ=0.075mm-1,F(000)=4160,1139个可观测衍射点,R=0.0461,Rw=0.0560.  相似文献   

16.
利用异丁酸乙酯、异丁酸异丙酯、异丁酸薄荷醇酯和LDA作用形成烯醇锂盐,然后和1,5-苯并硫氮杂(艹卓)反应,得到了6个新的1,5-苯并硫氮杂(艹卓)-α,α-二甲基-β-内酰胺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1a的晶体结构。晶体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9299(3)nm,b=1.0134(3)nm,c=1.2455(4)nm,α=98.457(5)°,β=106.143(5)°,γ=103.843(5)°,V=1.0657(6)nm~3,Z=2,Dc=1.295Mg/m~3,F(000)=440,μ=0.175mm~(-1),R1=0.406,ωR2=0.1064。  相似文献   

17.
胡炳成  吕春绪 《有机化学》2004,24(6):697-701
利用 2 ,3 丁二酮与丙二腈缩合形成双甲基双氰基环并内酰胺 ,经酸性水解得到双甲基环并内酯 ,然后和 (S) ( -) ( 1 苯基乙基 )胺反应生成 1,5 二甲基 2 (S) ( 1′ 苯基乙基 ) 2 氮杂 8 氧杂 -双环 [3 .3 .0 ]辛烷 3 ,7 二酮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目标产物的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晶体属单斜晶系 ,P2 1 空间群 ,a =0 8777( 18)nm ,b =1 0 10 2 ( 2 )nm ,c =0 90 0 9( 18)nm ,β =118 75 ( 3 )° ,V =0 70 0 3 ( 2 )nm3 ,Dc=1 2 96g·cm-3 ,μ =0 0 89mm-1 ,F( 0 0 0 ) =2 92 ,Z =2 ,R1 =0 0 3 93 ,wR2 =0 0 95 5 .  相似文献   

18.
设计合成了三类C(2)酰胺基取代的1,5-苯并硫氮杂衍生物:2-酰胺基(N-芳基)-4-芳基-1,5-苯并硫氮杂、2-酰胺基(N-烷基)-4-芳基-1,5-苯并硫氮杂和2-酰胺基(N,N-二烷基)-4-芳基-1,5-苯并硫氮杂,其结构用元素分析,IR,MS及1H NMR确证.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抑真菌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新生隐球菌具有中等强度的抑真菌活性.还研究了2-酰胺基-4-芳基-1,5-苯并硫氮杂的合成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9.
设计、合成了三类C(3)酯基取代的1,5-苯并硫氮杂卓衍生物: 2,3/2,5-二氢和2,3,4,5-四氢-1,5-苯并硫氮杂卓-3-甲酸乙酯, 采用元素分析、IR、MS、1H NMR及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标题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构分析表明, 2,5-二氢-1,5-苯并硫氮杂卓-3-甲酸乙酯属单斜晶系, C2/c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 a=2.0319(4) nm, b=1.4985(3) nm, c=1.3659(3) nm, α=90°, β=120.49(3)°, γ=90°, V=3.5840(12) nm3, Z=8, Dc=1.397 g/cm3, μ=0.351 mm-1, F(000)=1560, R=0.0478, Rw=0.1304; 研究了2,3/2,5-二氢-1,5-苯并硫氮杂卓的合成反应条件, 发现该两种互变异构体分别是速度控制产物和平衡控制产物; 抑菌活性及抑真菌构效关系研究表明, 亚胺型的2,3-二氢-1,5-苯并硫氮杂卓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亚胺官能团是其抑真菌的药效团.  相似文献   

20.
将1,2,3-三唑环结构及1,2,4-噁二唑环等多个药效团结构叠加到同一个硫氮杂卓分子中,为药理及生理活性研究提供较好的先导化合物。反应在三乙胺存在下,用2,4-二芳基-2,3-二氢-1,5-苯并硫氮杂卓与α-氯代-2-苯基-1,2,3-三唑基4-甲醛肟在室温进行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一系列的2-苯基-1,2,3-三唑基[1,2,4]噁二唑并[4,5-a][1,5]苯并硫氮杂卓化合物,并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测试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