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了解球果生长发育和成熟时一系列生理生化特性和变化规律,对粗枝云杉球果内9种营养元素的季节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季节的变化,粗枝云杉球果内营养元素含量的大小顺序大致相同,即K>N>P>Mg>Ca>Fe>Zn>Mn>Cu,而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N(C.V%=50.65)>Ca(C.V%=25.24)>Fe(C.V%=23.08)>P(C.V%=21.19)>Cu(C.V%=14.75)>Mg(C.V%=12.36)>Mn(C.V%=11.04)>K(C.V%=9.50)>Zn(C.V%=7.79)。粗枝云杉球果中营养元素间的相关性为:N和P,Mg和Zn均呈显著正相关,P和K、Mg、Cu还有Zn均呈显著正相关,K和Mg、Cu还有Zn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分析技术测定黄芩不同物候期(休眠期、展叶期、花期、果实期和枯黄期)不同器官(根、茎、叶、花果)中四种常见营养元素(Ca,Mg,P,K)的含量,以探索随物候期的变化,营养元素在不同器官中的配置规律.结果发现,Ca,Mg,K元素在黄芩叶片的营养生长期的投资相对量较大,主要用于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合成大量的碳水化合物;P和K元素在生殖生长期生殖器官的投资比例明显高于营养器官,有利于下一代的繁衍;根中Ca,Mg,K元素的配置比例在枯黄期略有回升,以增强黄芩耐寒过冬的能力.本研究结果为黄芩种植的合理施肥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主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了安徽茶园茶叶中四种大量元素(Ca,K,Mg,P)和七种微量元素(Al,Mn,Fe,Cu,Zn,Cd 和Pb)含量,并进行了生物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嫩叶中Ca,K,Mg 和 P的含量最高(Ⅰ, >3.0 mg·g-1),Al,Mn,Zn 和 Fe的含量次之(Ⅱ, 0.2~3.0 mg·g-1),Cu,Pb 和 Cd的含量最低(Ⅲ, <0.05 mg·g-1);而老叶中含量最高的是Ca,K,Mg 和Al(Ⅰ, >3.0 mg·g-1),P,Mn,Zn 和 Fe的含量次之(Ⅱ, 0.2~3.0 mg·g-1),Cu,Pb 和 Cd的含量最低(Ⅲ, <0.05 mg·g-1)。其中,P和Mn是茶叶中富集能力最强的;此外,Cu, Pb和Cd的含量低于相关的限量标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舒茶早和龙井43两个品种之间矿质元素的组成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应用ICP-AES技术,测定了不同产地柴胡矿质元素含量。(1)柴胡中五种常量矿质元素中K含量和累积量最高,五种微量矿质元素中Fe含量和累积量最高。(2)北京上庄柴胡中Ca,Mg,P,Na,Cu含量高,分别可达6.40,3.84,3.45,4.97mg.g-1和25.20μg.g-1,而山西万荣柴胡K,Ca,Mg,P,Zn,Mn,B含量低,分别仅为12.43,4.57,1.92,1.79mg.g-1和50.04,32.21,12.95μg.g-1。(3)不同产地柴胡间P∶K,Zn∶Fe,Cu∶Mn差异大,Mg∶Ca差异小。不同产地间柴胡矿质元素含量、累积量和比例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河南省主产烟区烤烟K、Cl、Ca、Mg、S、P的含量,结果表明K的含量偏低,其他矿质元素含量正常.元素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种矿质元素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对6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因子分析得到2个因子,2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80.710%.  相似文献   

6.
FAAS法测定二色补血草中不同部位的金属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浓硝酸-高氯酸(4+1)溶解消化方法进行样品处理,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二色补血草花、茎、叶、根中K,Mg,Ca,Na,Fe,Zn,Cu和Co八种微量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获得了测定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结果表明,各元素平均回收率(n=7)在99.3%~105.3%之间,平均RSD值(n=7)为0.34%~1.04%。二色补血草不同部位各金属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异,花中Na>K>Mg>Ca>Fe>Zn>Co>Cu,茎中K>Mg>Ca>Na>Fe>Zn>Cu>Co,叶中K>Mg>Ca>Na>Fe>Zn>Co>Cu,根中K>Mg>Na>Fe>Ca>Zn>Cu>Co。各部位均含有丰富的Ca,Mg,K,Na和Fe元素。测定方法快速、简单,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好,能达到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7.
油菜籽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及动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但有关不同品种油菜籽矿质元素含量差异的研究较少。选取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正在种植的33个双低品种和12个传统双高品种,借助ICP-MS对比分析了两类甘蓝型油菜籽的矿质元素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油菜籽中富含P,K,Ca,Mg,S,Fe,Mn等矿质元素,不同品种油菜籽矿质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别。双低油菜籽中P,K,Ca,Mg和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26,10.17,6.75,4.82和4.52 mg·g-1,Fe,Mn,Cu,Zn和B含量为96.20,37.10,3.84,41.61和12.16 μg·g-1;双高油菜籽中P,K,Ca,Mg,S和微量元素Fe,Mn,Cu,Zn,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97,10.14,6.31,4.50,9.06 mg·g-1和77.03,49.86,3.72,40.58,11.79 μg ·g-1。在测定的10种元素中双低品种有八种(P,K,Ca,Mg,Fe,Cu,Zn和B)高于双高品种,其中Ca,Mg和Fe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油菜籽在矿质元素含量上的差异可作为推广应用双低品种的必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肉苁蓉不同生育阶段矿质元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ui XS  Zheng L  Du Y  Zhao DP  Guo YH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11):3115-3118
应用ICP -AES技术测定了肉苁蓉不同生育阶段矿质元素含量.结果显示:(1)肉苁蓉药材的最佳采收期(肉质茎生长期),常量矿质元素中K含量高达9.45 mg·g-1,五种常量矿质元素的含量比例为K∶Na∶P∶Ca∶Mg=12∶ 3.4∶1.6∶ 1.4∶1,微量矿质元素中Fe含量最高为97.31 μg· g-1,五种微...  相似文献   

9.
以HNO3+HClO4消解向日葵根、茎、叶、花盘等器官,采用ICP-AES测定河套灌区盐碱胁迫下向日葵植株对十种矿质元素的吸收和积累。结果表明:(1)Fe,Mn,Zn,Ca,Na在向日葵根部含量最高,K含量在茎中最高,B和Mg在叶中含量最高,花盘中P含量高于其他部位,Cu含量在向日葵各器官间无明显差异;(2)向日葵器官间矿质元素累积量差异表现为花盘中Ca,Mg,P,Cu,B,Zn累积量最高,根Na,Fe,Mn累积量最高,茎K累积量最高;(3)向日葵全株常量矿质元素累积量比值为K∶Ca∶Mg∶P∶Na=16.71∶5.23∶3.86∶1.23∶1.00,微量矿质元素积累量比值为Zn∶Fe∶B∶Mn∶Cu=56.28∶27.75∶1.93∶1.17∶1.00;(4)盐分胁迫对向日葵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因部位及元素种类各异,根部矿质元素含量对土壤盐分变化最为敏感,茎、叶次之,花盘元素含量变化动态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全国十几个地区共26个土壤样品进行元素含量和红外光谱测定,分析了土壤中红外发射率光谱特征,研究了土壤发射率光谱与土壤的硝态氮(NO3-N)、磷(P)、钾(K)、钙(Ca)、镁(Mg)、铜(Cu)、铁(Fe)、锰(Mn)、锌(Zn)等元素以及pH值和有机质(OM)含量的相关性,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多元逐步回归建立了利用发射率光谱估算土壤各种元素含量的回归模型。由此找到了土壤元素含量与土壤发射率相关性最大的特征波段,并遴选出了不同波段哪些土壤元素与发射率的相关性最紧密,为开展土壤发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和由土壤中红外光谱预测土壤元素含量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显示:(1)在8~10 μm波段范围内,土壤发射率与土壤元素相关性从高到低依次为Ca,Mg,Mn和Fe ,相关系数最高为0.85,最低为-0.5;另外K,Fe,NO3-N和Zn与发射率的相关性在6~8 μm波段范围内依次减小,相关系数最高为0.75,最低为0.48;而在10~14 μm波段内,Mn和K与发射率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约为0.5;(2)土壤发射率与土壤pH值之间大致呈抛物线关系,在土壤的pH值为7时,发射率最高,随着土壤越酸或越碱,发射率逐渐降低;(3)在建立土壤各元素含量的预测模型时发现,偏最小二乘回归估算土壤各元素含量的精度要高于多元逐步回归,尤其是Ca,Cu和Fe这些元素,建模和交叉验证的R2分别能达到0.9、0.8以上;利用观测的土壤发射率光谱根据传感器波谱响应函数模拟得到的MODIS和ASTER传感器红外波段的发射率数据,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对土壤各元素含量进行估算发现,利用ASTER的热红外波段发射率估算土壤Ca含量时建模和验证的决定系数为0.774和0.892;用MODIS的红外波段发射率估算土壤Ca和Fe含量的建模和验证的决定系数都在0.85以上,估算Mg和K的建模和验证的决定系数都在0.5以上;并且ASTER的第10和11波段和MODIS的第28,29和30波段对土壤各元素有较高的敏感性,更适合用于土壤各元素的估算。  相似文献   

11.
各种矿质元素在荆芥各器官间贮藏差异。从矿质元素角度了解荆芥合理的药用部位组成以及收时间。应用ICP-AES技术,测定并分析了在不同采收时间,荆芥的不同器官矿质元素含量、累积量和比例。结果显示, 在不同采收时间,(1)荆芥穗中常量矿质元素K, P和微量矿质元素Cu含量最高,荆芥叶中常量元素Mg, Ca, Na和微量元素Fe, Mn, Zn含量最高。(2)荆芥不同器官所含常量元素中Ca和K含量最高,Na含量最低;所含微量元素中Fe含量最高,Mo含量最低。(3)在荆芥茎中,K∶P最高,而Zn∶Cu则为最低;Ca∶Mg和Fe∶Mn在荆芥穗中最低。(4)随着采收时间的推移,各元素在荆芥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变化并不显著。荆芥茎中各矿质元素含量均较低; 从矿质元素含量的角度看,在合理的采收时间范围内,荆芥的质量受时间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ICP-AES法测定粳稻近等基因系群体间糙米的矿质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粳稻近等基因系(NILs)BC5F5群体264个株系17种矿质元素(S, Mo, Ni, Fe, Cr, Na, Al, Cu, P, Sn, Zn, B, Mn, Mg, Ca, Sr, K)进行了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2.3%~110.2%, RSD<6%。结果表明: 以丽粳2号作供体及十和田受体培育出糙米多种高矿质元素基因定位的NILs,是迄今首次培育出粳稻孕穗期耐冷性及其关联矿质元素的近等基因系;该群体糙米中P, K, Mg, S, Ca, Zn, Mn, Na, Fe, Cu和Al等11种人体必须的生命元素含量较高; 群体间糙米矿质元素中五种宏量元素含量变异小(11.15%~16.45%)和12种微量元素变异大(16.57%~94.96%); 群体糙米17种矿质元素间136对性状间有95对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与功能稻米活性成分有关的Mo,Ni,Al,Sn,Cr和Sr矿质元素15对性状相关(0.531**~0.921**)明显高于P,K,Ca,Mg和S宏量元素10对性状相关(0.175**~0.867**)。研究结果为糙米矿质元素的基因定位克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ICP-AES法测定广西中药白花丹不同部位常量及微量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 分析广西中药白花丹根、茎、叶3个部位的20种常量及微量元素。结果显示,白花丹中除了含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K,Ca,Na,Mg外, 还有Zn,Fe,Mn, Cr,Co等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其他元素Mo, Sb,Bi,Cd, Sr,Pb,Cd,As等。各元素的含量在白花丹的根,茎,叶中分布不同, 在叶和根中的含量比较丰富,与白花丹的抗菌, 抗肿瘤及抗氧化活性的药用有效部位在根部和叶部的结果一致,如Na,K,Ca,Zn,Fe,Mn,Sr,Cu,Co等含量在叶中含量最高,根次之。在许多抗癌中药中,Zn,Mn,Fe的含量通常比较高,Cr,Sr,Cu的含量也至关重要,作为传统抗癌中药的白花丹中就含有丰富的Zn,Mn,Fe和一定量的Sr,Cr,Cu元素,测定结果为探讨中草药中常量、微量元素与生物活性之间的相互协同关系提供了有用的数据,也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白花丹药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湿法消解制样,运用ICP-AES法对广西产中药广豆根和千斤拔中的常最及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仪器的工作条件,各元素的分析线和检测限,元素的含量平均值和标准差.结果表明广豆根中含Cu,Zn,Fe,Mn,Cr等微量金属元素和Ca,Mg,Na,K常量金属元素;千斤拔中含Cu,Zn,Fe,Ni,Mn,Cr等微量金属元素和Ca,Mg,Na,K常最金属元素;两者都不含Sn,Pb,Cd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相对标准偏差值均小于5%.研究中还发现广豆根和千斤拔中Zn/Cu值分别为6.4和5.7左右,呈锌高铜低的现象,与癌症患者血清中锌低铜高的现象相反,而与抗癌中药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锌高铜低的现象一致,这对理解这些抗癌中药的药理作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ICP-AES法测定不同产地管花肉苁蓉及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的管花肉苁蓉均含有丰富的K,P,Ca,Mg,Na,Fe,Mn,Zn,B等多种矿质元素,且具有明显差异。(2)不同产地的管花肉苁蓉中常量矿质元素含量均较高,其中以K元素含量为最高;微量矿质元素中Fe元素含量高于其他元素含量,其中产自新疆于田的Fe元素含量高达433.56 μg·g-1。(3)各产地的管花肉苁蓉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比例差异较大,其中对K,P,Na三种元素的吸收能力较强。(4)管花肉苁蓉矿质元素含量和吸收比例新疆于田高于其他产地。研究结果将为管花肉苁蓉的质量评价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分析不同采收时间宽叶荨麻中18种微量元素Al,Ba,Ca,Co,Cr,Cu,Fe,K,Li,Mg,Mn,Mo,Na,Ni,P,Pb,S和Zn的含量。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2%~5.3%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5.4%~101.2%之间。结果表明宽叶荨麻中K,P,S,Ca,Na含量较高;Fe,Mg,Mn,Zn含量次之;有潜在生理毒性的元素Al,Cr,Pb的含量较低,并且在宽叶荨麻中微量元素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动态变化,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宽叶荨麻药理药效与微量元素的关系以及更好的开发这一资源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7.
矿质元素含量是中药材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且与中药材生长发育、功效物质形成及其疗效发挥密切相关。矿质元素含量及比例因产地、采收时期、采收部位等不同存在差异,但种质是影响中药材矿质元素含量及比例最为稳定和重要的因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法)可快速同时测定多种矿质元素,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矿质元素含量测定。肉苁蓉为著名补益类中药,其矿质元素含量及比例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该研究以不同花色肉苁蓉种质为材料,经硝酸和高氯酸消解后,采用ICP-AES法测定了不同花色肉苁蓉种质中的矿质元素K,P,Ca,Mg,Na,Fe,Mn,Zn,Cu和Mo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1)种质影响肉苁蓉矿质元素含量,不同花色肉苁蓉种质中均具有丰富的矿质元素K,P,Ca,Mg,Na,Fe,Mn,Zn,Cu,Mo,但含量具有明显差异。(2)不同花色肉苁蓉种质的常量矿质元素均以K含量和累积量最高,P含量和累积量最低;白色花种质K含量和累积量最高,为15.91 mg·g-1和727.76 mg·株-1;淡紫色花种质P含量和累积量最低,为0.45 mg·g-1和21.80 mg·株-1。(3)不同花色肉苁蓉种质的微量矿质元素均以Fe的含量和累积量最高,Mo含量和累积量最低;黄色花种质的Fe含量和累积量最高,达到了722.33 μg·g-1和30 251.29 μg·株-1;淡紫色花种质的Mo含量和累积量最低,为0.11 μg·g-1和5.12 μg·株-1。(4)白色花种质的K,Ca,Mg,Mn,Zn含量和累积量较高,而淡紫色花种质的K,Ca,Mg,Na,Mn含量和累积量较低。(5)种质影响肉苁蓉矿质元素比例,不同花色肉苁蓉种质中的矿质元素比例存在差异,其中K∶P和Fe∶Mn差异较大,而Ca∶Mg和Zn∶Cu差异较小。结果表明:肉苁蓉具有丰富的矿质元素,种质影响肉苁蓉中矿质元素含量、累积量及矿质元素比例,且不同花色种质间存在较大差异,应引起关注和重视。矿质元素为中药材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且影响中药材生长发育,研究结果可为不同花色肉苁蓉种质质量评价、营养价值评价及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