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相贤  徐亮  高闽光  童晶晶  金岭  李胜  魏秀丽  冯明春 《物理学报》2013,62(18):180203-180203
改进了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量CO2气体的装置, 改进后的装置能够提高CO2检测精度, 并能同时测量CO2碳同位素比值. 研究了温度和压力对CO2浓度值和CO2碳同位素比值测量的影响规律. 利用该装置连续测量了标准CO2气体和环境大气, 对标准CO2气体测量得到的CO2浓度值及其碳同位素比值进行温度和压力影响修正, 获得了较好的精度和准确度. 关键词: 光谱学 同位素比值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维滑动弧裂解CO2的反应机理模型. 利用对流冷却的特征频率计算横向气流对流引起的等离子体组分损失. 将等离子体密度和温度的数值模拟结果与文献中滑动电弧等离子体反应器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吻合较好. 模拟结果表明,滑动弧裂解CO2会产生大量O和O2等活性助燃粒子以及可燃的CO. 随着对流冷却特征频率的增加,放电过程中最大电子数密度和电子温度减小,CO2转化率下降. 在整个CO2裂解机制中e+CO2→e+CO+O的贡献最大,准稳态中贡献率为90.63%,瞬态中贡献率为98.43%. 反应CO+O+M→CO2+M对CO2生成的贡献率最大. 在实际应用中,为提高CO2转化率,可以通过增大放电电流,增大e+CO2→e+CO+O的反应速率,同时选择合适的气体流量,避免过大的速度引起CO2转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制冷系统在冰场建筑节能与环保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以哈尔滨、北京和广州三城市为例,从热力学性能、运行能耗、经济性以及碳排放四个方面对采用CO2和NH3两种自然工质的冰场制冷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室外温度在5℃以下时,CO2制冷系统的COP高于NH3制冷系统,双级CO2系统相对NH3-CO2系统和NH3-CaCl2系统分别提高12%和25.1%;当室外温度在5—20℃时,CO2系统和NH3系统COP相接近;当室外温度高于20℃时,CO2系统COP相对NH3系统低46%左右。相对CaCl2作为载冷剂,CO2作为载冷剂可减少90%以上的载冷剂泵功。在三个城市的气候条件下,NH3-CaCl2系统的初投资最低,NH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煤基活性炭产品为原料,尿素作为氮源,通过浸渍、高温活化的方法进行改性,开发了一款可用于煤制氢/重整制氢中温变换气中CO2脱除的煤基富氮活性炭,并对其进行结构及性能表征。其中性能最优样品U-80C-N-550,其表面氮含量为9.92%,N/O比1.22,水接触角为137.92°±1.24°。在测试条件为99.99%CO2气氛,200?C温度,1 MPa压力下,CO2吸附容量可以达到1.27 mmol/g,且在进行40次吸附解吸循环过程中CO2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循环稳定性好。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制备的富氮活性炭样品表面含氮基团含量及种类不同,因此通过改变吸附剂制备工艺条件,可适当调控活性炭表面含氮基团的种类及含量,从而提高其CO2吸附性能的同时增强其疏水性,得到了适合于含水蒸气富氢气体中脱除CO2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5.
李国章  李光锋 《光谱实验室》2012,29(4):2140-2143
使用不同夹带剂,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丹参中3种丹参酮,研究不同夹带剂的萃取效果。在优化操作条件下萃取丹参中3种丹参酮,HPLC测定萃取物中3种丹参酮的质量分数。3种夹带剂中,95%(V/V)极性物质乙醇效果最好,其次为丙酮、正辛烷。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丹参中3种丹参酮,为了提高萃取率,须使用极性溶剂乙醇作为夹带剂。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甲烷混合气体水合物四相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合物的形式封存CO2和置换海底的天然气(CH4)水合物需要对CO2-CH4混合水合物的四相平衡状态及数据有清楚的了解。本文通过实验和模型计算对不同组分的CO2-CH4混合水合物的较高四相区(Q2)相平衡进行了测定和表述。实验温度范围为273.16~297 15 K,压力范围分为0~10 MPa。四相区的温度压力范围分别是283.51到287.04 K和4.74到8.37 MPa,甲烷的摩尔组份为0~0.225。结果揭示了相平衡温度和压力随着甲烷组分而变化情况以及四相区的范围和临界点,同时还给出了CO2-CH4混合气体水合物在四相状态下的融化开始和融化结束点。实验结果与热力学模型计算得出的CO2-CH4混合气体水合物相平衡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很好吻合,四相平衡区域的存在范围得以明确。  相似文献   

7.
综合性能优异的自然工质CO2在改善环境问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环保安全的CO2,采用制冷效率较高、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的超音速两相膨胀器作为膨胀降温装置,构建新型CO2热泵与制冷循环,对新循环进行热力学分析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显示,理想的热泵循环最大热泵系数COPh为5.83、最大制冷系数COPc为4.90,展现出良好的制热制冷性能;空调温区工况,新型CO2制冷循环COPc为6.69,是现有制冷性能相对最优的CO2跨临界制冷循环COP的1.63倍,且系统运行压力降低,安全性可靠性提高;冰箱温区工况,COPc随STPE入口压力的增大稳定在3.5附近,相对卡诺效率保持在0.78左右。研究表明,基于超音速两相膨胀器的新型CO2热泵与制冷循环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为CO2利用提供一种可能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研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龙凤山大气本底站测量CO2,CH4等温室气体.自研仪器的测量结果与符合世界气象组织标准的本底站仪器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自研仪器与本底站仪器测量的CO2浓度值相关系数为0.9576,均方根误差为18.6015.自研仪器使用标准温度、压力下的校准光谱反演浓度,但测量气体的温度随着气温变化,导致自研仪器反演浓度有误差.基于以上分析,提取高分辨率透射分子吸收数据库参数计算吸收截面并结合仪器线形计算不同温度、压力下的校准光谱,根据不同温度、压力下的校准光谱来校准反演浓度.校准后,自研与本底站仪器测量的CO2浓度值相关系数为0.9637,均方根误差为6.7800.自研与本底站仪器测量的CO2浓度值相关系数提高,绝对误差减小,说明校准算法提高了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跨临界CO2热泵空调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制热性能,应用MATLAB软件,对带回热器的跨临界CO2系统进行仿真研究。针对系统内排气压力Pcond、蒸发温度Tevp、气冷器排气温度Tout、过热度ΔT等因素,探究其对系统制热CO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evp、ΔT每升高1℃,系统COP分别上升5%~7%、0.1%~1.3%;Tout每增加1℃,系统COP降低0.17~0.04。通过仿真研究得出,跨临界CO2系统的最优排气压力Pcond_opt,并拟合得到其计算关联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气体水合物技术低温封存CO2是目前最具前景的CO2封存技术之一,该技术对于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介绍典型水合物结构的详细信息,从水合物法封存CO2技术、纯水与多孔介质体系CO2水合物生成动力学方面进行详细综述,分析了水合物生成过程中诱导时间、生成速率、水合物饱和度等参数的规律,以及CO2水合物生成机理和生成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进展。提出了现阶段CO2水合物生成动力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应从考虑CO2水合物生成空间差异性等方面进行突破的建议。研究结论可以为水合物法封存CO2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水平螺旋管内超临界CO2冷却换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肖肖  吴杨杨  刘朝  王开正  叶建 《物理学报》2015,64(5):54401-054401
采用RNG k-ε 湍流模型对超临界CO2流体在内径为4 mm, 长度2000 mm, 节距为10 mm, 曲率为0.1的水平螺旋管内的冷却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质量流量、热流量以及压力对换热系数的影响, 并和超临界CO2在水平直管内的冷却换热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超临界CO2在水平螺旋管内流动产生的二次流强于水平直管内的二次流, 前者的换热系数大于后者; 换热系数随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增大; 在似气体区, 换热系数随着热流量的增加而增大, 而在似液体区, 热流量对换热系数几乎没有影响; 换热系数峰值点随着压力的升高而下降, 并向高温区偏移.  相似文献   

12.
The stability of SiC coating in helium with a low concentration of O2, CO2, and H2O is a key factor for their application in improvement of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graphite for high temperature gas-cooled reactors (HTGRs). Through thermodynamic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fluence factor controlling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passive oxidation for SiC is partial pressure of active gas in helium;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passive oxidation for SiC increases with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O2, CO2, and H2O, SiC is prone to undergo active oxidation in He–CO2 and He–H2O system. SiO2/SiC multilayer coating can improve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graphite at higher temperature than SiC coating does under normal operation condition for HTGRs.  相似文献   

13.
碳酸盐是碳在地球内部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在地幔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晶体化学是理解地球深部碳的赋存状态和循环过程的关键,而结构稳定性和相变是晶体化学最基本的研究内容。碳酸钠(Na2CO3)是一种常见的碱性碳酸盐矿物,在产自地幔过渡带-下地幔的金刚石中已发现含钠的碳酸盐矿物包裹体,这成为碳酸钠能够俯冲进入地幔深部的直接矿物学证据。前人利用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Na2CO3在常温常压下的晶格振动模式,但其在高压下的稳定性和结构变化却鲜有报道。利用金刚石压腔装置结合先进的共聚焦拉曼光谱技术,以硅油作为传压介质,在准静水压力条件下,在0.001~27.53 GPa压力区间对Na2CO3粉末在600~1 200 cm-1波段的振动特征进行了细致地分析。本次实验重点分析了[CO3]2-基团振动模式在升压和卸压过程中的行为。结果表明,在0.001~11.88 GPa压力范围内,[CO3]2-基团对称伸缩振动γ1(1 088.06和1 070.76 cm-1)、反对称伸缩振动γ3(865.10和797.50 cm-1)和面内弯曲振动γ4(720.10和696.71 cm-1)都出现了振动峰的分裂。随着压力增加,所有振动峰都向高频率漂移,半高宽也逐渐增加。在13.40 GPa时,Na2CO3发生结构相变,具体表现为690.08 cm-1处出现1条新的拉曼峰,并且随着压力升高该峰的强度逐渐增大。同时反对称伸缩振动峰γ3以及面内弯曲振动峰γ4的强度持续减弱,半高宽也继续变大。这些现象表明Na2CO3结构相变源于[CO3]2-内部晶格变化。当压力卸载到4.18 GPa时,[CO3]2-的振动模式与常温常压下的完全吻合,相变出现的新峰也已经消失,表明该相变是由[CO3]2-基团畸变引起的并且具有可逆性。继续升压至27.53 GPa,拉曼光谱继续蓝移,Na2CO3的拉曼谱线再没有变化,说明高压相在这一压强范围内保持稳定。在整个加压过程中,反对称伸缩振动γ3和面内弯曲振动γ4处的拉曼峰出现强度减弱现象。同时也计算了各个峰频率对压力的依赖系数dγ/dP,结果显示[CO3]2-基团内各个振动模式对压力的响应是不同的,这很可能与C-O键的键长有关。最后,对比发现,对称伸缩振动γ1峰的强度比反对称伸缩振动γ3和面内弯曲振动γ4峰的强度大,并且[CO3]2-基团对称伸缩振动γ1受压力影响相对较小,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种类的碳酸盐矿物。  相似文献   

14.
利用温度梯度法, 在5.3-5.7 GPa压力、1200-1600 ℃的温度条件下, 将B2O3粉添加到FeNiMnCo+C合成体系内, 进行B2O3添加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的合成. 研究得到了FeNiMnCo触媒生长B2O3添加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的相图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B2O3添加会使晶体生长的“V”形区上移和低温六面体单晶生长区间变宽. 通过晶体生长实验, 研究合成了不同形貌的B2O3添加宝石级金刚石单晶. 研究同时证实, B2O3的过量添加会对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当B2O3的添加量高于约3 wt‰、生长时间超过20 h时, 很难实现优质B2O3添加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的生长. 但B2O3的适量添加(不超过1 wt‰), 有助于提高低温板状六面体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的成品率. 通过对晶体生长速度的研究发现, B2O3的添加使得优质晶体的生长速度明显降低, 随着晶体生长时间的延长, B2O3添加剂对晶体生长的抑制作用会越发明显. 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 合成体系内B2O3添加剂的引入, 导致晶体表面的平整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二氧化碳水合物基础物性的研究,对二氧化碳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和工业废气二氧化碳的深海埋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Van der Waals-Platteeuw理论和Pizter的电解质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电解质和温度对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影响,从理论上对水合物相平衡模型进行了修正,提高了预测的精度。本文预测了二氧化碳水合物在NaCl、KCl、CaCl2、MgCl2的一元及二元溶液体系中的相平衡条件,预测的最大压力误差7.92%,平均压力误差在1%~3%之间。结果表明,本文的理论预测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李同锴  徐征  赵谡玲  徐叙瑢  薛俊明 《物理学报》2017,66(19):196801-196801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利用二氧化碳(CO_2)、氢气(H_2)、硅烷(SiH_4)和乙硼烷(B_2H_6)作为气源,制备出一系列p型氢化硅氧薄膜.利用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暗电导测试,研究了不同二氧化碳流量对薄膜材料结构和光电特性的影响,获得了从纳米晶相向非晶相转变的过渡区P层.研究表明:随着二氧化碳流量从0增加到1.2 cm~3·min~(-1),拉曼光谱的峰值位置从520 cm~(-1)逐渐移至480 cm~(-1).材料红外光谱表明,随着二氧化碳流量的增加,薄膜中的氧含量逐渐增加,氢键配置逐渐由硅单氢键转换为硅双氢键.P层SiO:H薄膜电导率从3S/cm降为8.3×10~(-6)S/cm.所有p型SiO:H薄膜的光学带隙(Eopt)都在1.82—2.13 eV之间变化.在不加背反射电极的条件下,利用从纳米晶相向非晶相转变的过渡区P层作为电池的窗口层,且在P层和I层之间插入一定厚度的缓冲层,制备出效率为8.27%的非晶硅薄膜电池.  相似文献   

17.
郭海超  施帆  马正飞  周之雯  周怡然 《物理学报》2013,62(17):176802-176802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方法研究C2H6, CO2和CH4三种气体在两种沸石类咪唑骨架材料 (ZIF)-ZIF-2和ZIF-71中的吸附与分离性能. 考察了C2H6, CO2和CH4三种气体在ZIF-2和ZIF-71中的单组分吸附等温线、吸附热; C2H6-CH4, CO2-CH4 与C2H6-CO2等摩尔二元混合物的分离; 以及C2H6-CO2-CH4三元体系的分离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低压下不同气体的吸附量大小与其吸附热关系紧密; 而高压下因有限的孔空间, 尺寸较小的气体分子吸附量增长趋向更快; 多组分吸附分离中, 低压下能量效应通常占据主导, ZIF优先吸附作用力较强的组分; 高压下堆积效应影响显著, ZIF会优先吸附尺寸较小的组分. ZIF-2和ZIF-71对这3种二元体系的分离性能良好. 对于三元混合物吸附分离, 在常温下3000-4000kPa范围内, ZIF-2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净化性能, 可有效地分离出天然气中的C2H6和CO2. 关键词: 巨正则蒙特卡洛模拟 天然气分离 沸石类咪唑骨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