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小利  杨穆  丁杭军  王戈 《化学通报》2008,71(3):205-210
以工业化的聚苯乙烯中空微球为模板,利用种子乳液法合成了粒径均一的功能化中空聚苯乙烯/聚4-乙烯基吡啶(PS/P4VP)微球,改变制备条件可以控制功能基团4-乙烯基吡啶(4-VP)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分布.合成的微球在水和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乙醇、乙腈等中有良好的分散性,并能促进油水体系混溶.  相似文献   

2.
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接枝丙烯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3.85 μm的窄分布聚苯乙烯微球, 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第二单体丙烯腈进行共聚反应, 制备出平均粒径为4.02 μm的窄分布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微球. 对聚苯乙烯微球和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微球进行了形貌及粒径、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 结果表明丙烯腈基团均匀分布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 提高了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极性.  相似文献   

3.
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苯乙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28~9.04 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和平均粒径为6.60 μm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探讨了单体浓度、引发剂含量、分散稳定剂用量对微球粒径和分散性的影响.热稳定性分析表明:交联聚苯乙烯微球耐热性明显优于线性聚苯乙烯.  相似文献   

4.
磁性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聚苯乙烯和二氯甲烷为油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 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磁性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温度、搅拌速度、Fe3O4用量和pH值等操作因素对磁性微球的形貌、粒径和磁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剂挥发法可以制备含有磁性颗粒Fe3O4的磁性微球.磁性微球的粒径,磁响应性能与制备磁性微球的温度、搅拌速率、水溶液的pH值、磁粉用量等操作参数有关.综合考虑微球的粒径大小、分布以及磁响应性得出,在本实验体系中,20℃的操作温度、1000r/min的搅拌速率、弱碱性的水相溶液以及1.5:10 (磁粉:聚苯乙烯) 的比例是制备磁性微球的适宜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5.
利用聚4-乙烯基吡啶(P4VP)大分子单体与苯乙烯(St)进行分散聚合一步法制备得到粒径均一的聚4-乙烯基吡啶(P4VP)-g-聚苯乙烯(PS)共聚物微球(P4VP-g-PS)。研究发现通过调控反应介质中混合溶剂的极性、P4VP大分子单体用量可控制微球粒径。将其作为Ag载体,使Ag+原位还原成Ag纳米颗粒,在催化亚甲基蓝(MB)的实验中使MB的降解量达到96. 7%。  相似文献   

6.
王晓蜂  袁荞龙 《化学学报》2012,70(9):1047-1054
以(N,N-二甲氨基-4-吡啶)五氰合铁(II)封端的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共聚物(EPE-Fe)与苯乙烯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体系(EPE-Fe-St), 在纳米尺度受限空间内进行了苯乙烯自由基聚合, 制备了聚苯乙烯微球(EPE-Fe-PS). 用Fe3+对自组装体系的纳米球壳进行固化后形成Fe-EPE-Fe-St 体系, 聚合后也制备了聚苯乙烯微球(Fe-EPE-Fe-PS). 研究结果表明,制备了粒径为60~200 nm 的不同粒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聚合温度对纳米Fe-EPE-Fe-St 体系粒径影响较小, 而对EPE-Fe-St 体系较大. 在受限空间内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可得到数均分子量超过70 万的聚苯乙烯; 自组装体系中引发剂量增多使聚苯乙烯分子量下降, 聚合温度上升也使分子量下降, 而增加自组装的EPE-Fe 用量可增加聚苯乙烯的分子量. 两种受限条件下的聚苯乙烯微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90~135 ℃之间, 纳米反应器壳层的硬化提高了聚苯乙烯微球的Tg.  相似文献   

7.
结合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气/固反应制备CdS纳米微粒/聚苯乙烯核壳微球. 以表面富含环氧基团的聚苯乙烯微球为基底, 利用开环反应在水相中一步接枝表面引发剂, 然后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镉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最后通入H2S气体原位生成CdS纳米微粒. 生成的CdS纳米微粒复合的核壳微球呈草莓状形貌, 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聚苯乙烯微球为种球,大黄酸为模板分子,采用单步溶胀聚合法在N,N-二甲基甲酰胺体系中制备了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用扫描电镜对微球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微球的制备条件和吸附特性.微球的凹槽可有效地增加微球的比表面积和结合位点,从而提高了模板分子的结合速率及微球的印迹容量.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通过分散聚合反应在碱式碳酸铜微球表面锚接聚苯乙烯纳米粒子, 以调节其亲水/亲油性的方法. 结果表明, 锚接的聚苯乙烯纳米粒子尺寸愈大, 所得的改性碱式碳酸铜微球疏水性愈强. 用对油和水润湿性适中的改性碱式碳酸铜微球为乳化剂, 能够制备出稳定的油包水型Pickering乳液. 改性碱式碳酸铜微球组装在Pickering乳液的分散相液滴表面, 形成一个固体壳层. 将Pickering 乳液的分散相水核凝胶化, 合成出分级结构琼脂糖凝胶微球.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回流-沉淀聚合法高效制备了单分散交联多孔聚苯乙烯微球,再在温和的条件下对其进行磺化,制备了磺化聚苯乙烯多孔微球.以调控磺化度和酸密度为目标,重点考察了溶剂用量、溶胀时间、氯磺酸用量、磺化温度和磺化时间等影响因素.用5 mL CCl4溶胀0.5 g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然后加入0.3 mL氯磺酸,在50℃磺化75 min,磺化度和酸密度分别可以达到85.1%和2.611 mmol·g-1.该磺化聚苯乙烯微球在催化油酸和甲醇酯化合成生物柴油中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远高于酸性离子交换树脂Ameberlyst-15,接近于均相的浓硫酸体系;且循环使用3次后,催化活性仍可保持初始活性的92%.提供了一种简单、绿色和可控的方法,制备了酸密度可控、稳定性好的单分散磺化聚苯乙烯微球,在工业制备生物柴油领域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沉淀聚合的方法以乙醇/水为混合溶剂、K_2S_2O_8/NaHSO_3为引发剂,室温下引发苯乙烯聚合制备了单分散的聚苯乙烯(PS)微球.研究了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反应溶剂中乙醇与水的比例、搅拌速度对聚苯乙烯微球的收率及形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微球的单体转化率、微球的收率和粒径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反应12 h后趋于稳定;当增加引发剂的用量,聚苯乙烯微球的单体转化率、微球的收率和粒径都有所增加,K_2S_2O_8与Na HSO_3用量分别在≤2.0%和1.3%时,能够得到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随着反应介质中水含量的增加,聚苯乙烯微球的单体转化率、微球的收率先增加后降低,单分散性变差,水含量在≤40%能够得到单分散的微球;搅拌速度从600 r/min增加到1200 r/min时,微球粒径、收率与单体转化率几乎没有变化.并初步研究了聚苯乙烯微球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2.
以分散聚合法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以六氯环三膦腈、4,4’-二羟基二苯砜为共聚单体,三乙胺为缚酸剂,室温条件下制备出了聚苯乙烯/聚膦腈(核/壳)复合微球,然后用四氢呋喃处理该复合微球,得到聚膦腈中空微球。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扫描电镜及投射电镜对所制备中空微球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聚膦腈中空微球...  相似文献   

13.
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链段堆积状态徐伟,陈殿勇,华中一,吕绪良,胡建华,府寿宽(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上海,200433)(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关键词聚苯乙烯微球,聚合物链段,聚集态,扫描隧道显微镜用微乳液聚合法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与常规聚苯乙烯相比有许多...  相似文献   

14.
两步后交联法制备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平均粒径为40μm的非交联氯甲基化聚苯乙烯(CMPS)微球为出发物料,采用水解-轻度交联与重度交联两步骤的后交联方法,制备了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用红外光谱表征了交联前后微球化学结构的变化,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交联微球的形貌,重,点考察了各种交联条件对微球交联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了交联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先将非交联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微球部分水解并轻度交联,然后使CMPS微球在良溶剂中溶胀,使用Friedel-Crafts催化剂,再度进行交联反应,可顺利地制得氯甲基化聚苯乙烯(CCMPS)交联微球;控制交联反应的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性质、催化剂种类与用量等,可获得交联度不同的微球,其球形度依然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5.
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聚集态结构和苯基堆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微乳液聚合法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STM图像显示这种聚苯乙烯微球的表面具有不同的聚集态结构.在表面的某些区域,聚合物链没有相互缠结现象,而是有序地堆积在一起.在适当的情况下,同一条链上的苯基还会堆砌起来,形成一种平行移位的结构,其类似于苯双分子的最稳定结构.还用STM研究了用苯溶胀过的聚苯乙烯粒子,并观察到了类似螺旋结构的聚合物链以及扭曲的聚合物链.在聚苯乙烯微球中,聚合物链段和苯基的有序堆砌状态的存在,是因为苯乙烯单体已经在微乳液内的某些区域堆砌成有序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由大分子单体法合成了表面聚N-乙烯基乙酰胺接枝聚苯乙烯(PNVA-g-PSt)微球,通过对该接枝链进行化学改性得到了新型功能化高分子微球.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光散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高分子微球的形态、表面组成和直径大小进行了表征,发现微球经水解后形态更加规整,在分散状态下直径有所增加且保持核-壳型结构.实验比较了几种高分子微球对Cu2 ,Pb2 离子的吸附效果.定量测定结果表明:高分子微球经功能化处理后,其吸附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进,在较低浓度范围,Pb2 离子的脱除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7.
首先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聚苯乙烯(PSt)乳液,以此为种子乳液,使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进行苯乙烯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共聚合制备了以PSt为核、St和NVP共聚物为壳的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微球(P(St-NVP)).以此微球为模板通过化学沉积法得到了粒径分布均匀、单分散的P(St-NVP)/Ag复合微球.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复合微球的结构、形貌、物相及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St-NVP)/Ag复合微球具有规则的球形结构,粒径在400~700 nm之间,随交联剂浓度或种子乳液浓度的增加,复合微球粒径减小.粒径在十几个纳米左右的银粒子均匀分布在微球表面和内部.载银复合微球在NaBH4还原4-硝基苯酚为4-氨基苯酚的模型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无水乙醇为反应介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工艺,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备出了粒径为5μm单分散(分散系数≤5%)聚苯乙烯微球。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标准偏差δ=0.16μm,分散系数ε=0.02,且具有良好的球形度,表面非常光滑,无破损,无缺损。对影响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分散稳定剂用量的增加,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减小;随着单体和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增大。分散稳定剂和单体用量是影响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热敏性聚(N-乙烯基异丁酰胺)接枝高分子微球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自由基聚合和端基反应法合成了大分子单体聚 (N 乙烯基异丁酰胺 ) (PNVIBA) ,将其与苯乙烯在乙醇 水的混合溶剂中进行分散共聚 ,得到了PNVIBA接枝聚苯乙烯 (PNVIBA g PSt)高分子微球 .用GPC、激光光散射和电子显微镜等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微球直径及形态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大分子单体PNVIBA和PNVIBA g PSt高分子微球具有明显的热敏性 ,并且发现PNVIBA g PSt微球直径和形态可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加以控制 ,得到了一种新形态的亚微米级高分子微球  相似文献   

20.
单分散聚苯乙烯交联微球是一类具有高比表面积、吸附性强以及高表面活性的材料,以其优异的疏水性、优越的热稳定性和耐溶剂性能在生物医学、标准计量、电子信息、分析化学、色谱分离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有关交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以及机理研究成为一大热点并且发展较快。本文重点介绍了交联剂存在下分散聚合的反应机理,探讨了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分散剂以及分散介质等对单分散聚苯乙烯交联微球可控制备的影响,展望了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