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的浙江农民消费需求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先进的经济计量方法—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进行解析.运用该模型及2002年—2006年浙江农民收入和消费数据,对浙江农民的消费结构、消费倾向和消费需求弹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收入分配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收入差距扩大降低了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提高了农民总体生活水平,收入差距对总体生活水平上升的贡献度达到1/3,从而出现"分配越不平等,农民生活水平越高"的悖论.因此在对农民生活做(福利)评价时,必须同时考虑总体指标和分配指标,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过程中,必须重视收入分配,兼顾公平与效率,才能实现农民的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需求价格弹性与边际收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特定需求价格弹性条件下需求函数的确定问题和特定边际收益条件下需求函数的确定问题,并给出了有关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实现既定的需求价格弹性或边际收益,对应的需求函数有无穷多个.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虽然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继续扩大,由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过低所直接导致的我国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中最突出的矛盾。本文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居民消费的其他原因,以及这些因素与消费的相关程度,建立回归模型,并采用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消费等统计资料,对消费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本文针对我国农村居民现实的消费状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类型及其特征对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多元统计中的星座聚类分析与对应分析方法,对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类型进行了划分,得到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农村居民的消费对应特征,为科学把握农村居民消费规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5):769-783
本文基于杜生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理论,建立了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非参数可加模型,利用我国1984-2011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差距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均是影响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但三者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存在显著差异。线性部分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远高于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而且收入差距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非线性分析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支出对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一个显著的"正U"形非线性影响,而对中部地区则产生一个显著的"倒U"形非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状态空间模型为工具,研究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深层次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关于收入、经济发展、物价和投资的动态变化路径.研究得到,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具有显著的引致效应,物价对农村居民消费主要呈负向影响,经济平稳和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反之则抑制消费,并据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机需求弹性及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引入随机弹性的概念及随机弹性的相关性质,进而给出随机需求弹性.利用随机需求弹性分析了当消费群体的收入为随机变量时,其收入对需求量的变化和影响.给出了当收入服从某种分布时,需求量的弹性分布.  相似文献   

9.
编制了中国1997年、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投入产出表.根据该表,基于投入产出技术中的结构分解分析,研究1997-2007十年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内在原因.并将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动分解为技术、最终需求结构、GDP等因素的变动,通过对比两个年份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动,找出促进和削弱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王社军 《大学数学》2004,20(4):74-78
需求价格弹性是管理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导市场行为的重要指标,如何理解需求价格弹性概念,掌握弹性的计算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探讨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民消费问题的分省面板协整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现代消费理论,在符合中国经济现实假设条件下,建立了我国农民消费问题的数理函数。使用1980-2006年的宏观消费数据,通过协整模型分析表明我国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69;基于Hausman检验的固定效应模型的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对我国30个省份分析结果表明边际消费倾向为0.7;变截距变斜率面板模型表明各省的长期自主消费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差异显著,上海、江苏呈现双高特征,吉林、海南和西藏则呈现双低特征,其他省份则表现为自主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两者此高彼低的特点。差异产生的原因在于消费习惯不同以及收入差异导致的"主动、被动"消费造成的结果,提出了为西部增收以促进消费良性循环的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1978—2003年中国农村居民现金消费支出数据,综合考虑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来研究中国农村居民的现金消费行为。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对于影响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因素,本文不是采用某个具体变量进行近似替代,而是采用刻画不确定性的条件异方差来描述。文章的结论是农村居民现金消费支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非收入,而是利率和不确定性因素,不确定性因素在1996年后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消费需求函数形式的不断丰富和复杂化,形成多种消费需求模型,广泛应用于食品需求结构分析,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等研究领域.论文通过对消费需求模型理论研究进行梳理,通过理论假设和理论约束的分析,梳理出应用较广的消费需求模型的主要类型的理论依据和数理分析逻辑,以及模型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各自的优、缺点.研究结论将有助于加深对消费需求模型理论与实证应用的理解,为有关消费需求的研究提供可选择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旅游乘数分析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运用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可变参数模型估计并计算得到中国旅游边际消费倾向、狭义中国旅游收入乘数和广义中国旅游收入乘数.通过分析得出了可变参数模型适合用来测度中国的旅游边际消费倾向和旅游收入乘数,以及旅游对中国国民经济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等重要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物价、利率与收入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物价、收入对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弹性不同,农村消费需求受收入影响较大,而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受物价影响较大;利率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不显著,利率机制目前还不是调解中国消费需求的理想工具。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调查统计、回归建模和数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长沙居民收入与娱乐消费之间的定量关系,其中包括1区别于统计局发布的对长沙市居民消费分类,通过社会采访调查的方法分性别、年龄、收入差异等3个维度更准确地测算长沙市城镇居民娱乐消费的消费额.2基于调查数据,分别构建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居民娱乐消费与其收入之间的回归模型.3通过分析回归模型的性质,揭示了长沙市城镇居民娱乐消费的规律性.研究结果对政府部门的决策优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庆直辖以来,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其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有针对性的对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提供科学的依据,根据2009年重庆市不同收入等级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结构的数据,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收入等级的城镇居民的消费特征、消费支出结构的特点,并针对不同收入等级的城镇居民提出了分层引导促进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空间自回归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市2005年的城镇居民消费和收入统计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关系进行了空间自回归模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对所建立的空间自回归模型进行了比较、选择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8年广东省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构成的统计数据,采用对应分析法,并结合可支配收入、平均消费倾向分析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的消费特征.针对不同的收入人群提出了不同的扩大内需措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可运用于收入管理的定价及分配存量的动态分批拍卖机制,传统拍卖机制假设竞标者是单一需求,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本文研究的模型中一个卖方在有限时间限制T内采用分批拍卖的方式销售商品出售C件产品,每个时期的竞标者有着多数量的产品需求,并对所需求产品有统一的,独立的私有价值.为使得整个拍卖收益最大化,研究了最优的分配方案和每个时期应该出售的最优产品数量kt*(x),并且运用改进的多需求第二价格拍卖模型实现最优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