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离子型-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协同增敏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CTMAB-PeregalO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多羟基显色体系Cd-PAR及Al-CAS的协同增敏作用。认为除了形成混合胶束改变显色反应的微境外,两种表面活性剂对显色体系电子云分布的协同作用也是产生协同增敏作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离子型-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能产生协同增敏作用,我们曾应用Ag~+-5-Cl-PADAB-SDS-Peregal O体系测定Ag~+和CN~-,获得了满意的结果。本文以Cd-1-(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CTMA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Al-CAS-CTMAB Peregal O体系为例,进一步研究了阳离子-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显色体系的作用特征和规律,以期待有助于发展高灵敏、高选择性的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3.
戚文彬  朱利中 《化学学报》1987,45(7):707-710
The distribution constants of PAR and Chrome Azurol S between micellar and aqueous phases, for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and its mixtures with nonionic surfactants at a particular acidity were determin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constants an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olor reaction was studied. An increase of the distribution constant of the ligand in the micellar phases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the synergic sensitizing effect of mixed ionic-nonionic surfactants on color reaction. The mechanism of the synergic sensitizing effect of mixed surfactants on color reactions is discussed further.  相似文献   

4.
我们曾研究了离子型-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的作用.本文通过测定显色剂在表面活性剂胶束相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考察了分配系数和显色反应灵敏度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阳离子型-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协同增敏作用的机理. 根据析相模型,显色剂(配位体)在胶束相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可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表面活性剂极性端在胶束增敏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极性端主要是由荷电中心原子及次碳链所组成。我们认为,一个比较完备的胶束增敏理论,应该能够解释表面活性剂极性端不同时的增敏现象和对实验条件的影响。目前,在分析化学中所使用的各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也反映在极性端部分。因此,要解决增敏现象的本质,找出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在胶束增敏作用中的异同,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应用于痕量、微量金属分析已有一些报道,但对显色反应的机理研究还不多.我们曾指出混合胶束的形成改变了反应微环境,是产生协同增敏作用的机理之一. 本文以PAR-混合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为例,用超过滤法、紫外-可见光度法研究了显色剂在混合胶束中分配系数和有效介电常数,并讨论了这些常数与某些体系光度性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Be(Ⅱ)的光度法测定已有研究,但在阴离子型-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存在下,Be(Ⅱ)与铬天青B(CAB)显色体系尚未见报导。本文研究了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存在下,Be(Ⅱ)与CAB络合反应的条件和光谱性能,拟定了微量铍的分析方法,用合成样和标样进行本法考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表面活性剂对金属荧光反应的增敏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史慧明  崔万苍  王如骥 《化学学报》1983,41(11):1029-1037
研究了各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铪-栎精、锆-栎精、锡-桑色素、镁-8-羟基喹啉-5-磺酸(镁-H_QS)、锌-H_2QS、镉-H_2QS、铽-EDTA-磺基水杨酸体系荧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各种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均大大增强.确定了在有表面活性剂参与下三元配合物的最佳形成条件;以荧光法测定了这些荧光配合物的组成.用相对法测定了有表面活性剂和没有表面活性剂存在时荧光配合物的量子效率,并计算了在激发波长下各自的摩尔吸光系数.发现在有表面活性剂存在时,由于生成了有固定组成的三元离子缔合物,荧光配合物的量子效率和摩尔吸光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大大增强了它们的荧光强度.讨论了表面活性剂胶束的作用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对荧光反应的影响.指出只有那些分子中带电荷基团与共轭大π键不相邻的表面活性剂才能对荧光反应起增敏作用.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增敏作用有可能建立一些高灵敏度的金属荧光分析法.  相似文献   

9.
表面活性剂对金属-桑色素荧光反应的增敏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Zr4+、Hf4+、Al3+、Ga3+、In3+、及Sb(Ⅴ)与桑色素荧光反应的增敏作用。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存在下,三元体系的灵敏度成倍增加。利用这种增敏作用,渴望建立这些元素的高灵敏度荧光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表面活性剂对铽-钛铁试剂荧光反应的增敏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对铽-钛铁试剂荧光反应的增敏作用,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及络合物的组成比,并与测定铽的七个荧光体系做了比较。测定了稀土合成样中的微量铽。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癸基二甲基氨基乙酸-非离子混合型表面活性剂存在下,Be(Ⅱ)-CAS的显色反应和光度特性,其中,Be(Ⅱ)CAS-DEDMAA-Tween-80显色体系的λ_(max)=614 nm,ε_(614)=1.20×10~5;铍量在0—1.5 ug/25mL范围服从比尔定律。方法可用于铜合金中微量铍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β-环糊精(β-CD)的包合作用及其对表面活性剂(SF)包合后引起的包合常数增大等方面,探讨了β-CD-与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的协同增敏作用机理。研究表明:β-CD与SF形成包合物SF-β-CD及SF-β-CD对显色剂及其显色络合物包合作用的增强,是产生协同增敏作用的主要因素,但还须考虑对空白值的影响以及配合物的稳定性,还提出了对同一显色体系应用不同SF-β-CD估计协同增敏趋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黄酮类试剂已广泛应用于微量铪的荧光测定,等人已详细研究了在硫酸、盐酸介质中铪与桑色素及栎精的荧光反应,在0.2~0.5N硫酸中,铪与栎精生成络合物,灵敏度为0.04微克/毫升铪,而在5~7N盐酸中,也生成络合物,灵敏度为0.01微克/毫升铪;在7N盐酸中,铪与桑色素生成络合物,灵敏度为0.008微克/毫升铪,而在1N硫酸中也生成络合物,灵敏度为0.005微克/毫升铪。但是,由于锆铪性质极相似,在上述体系中,锆  相似文献   

14.
戚文彬  王耕 《化学学报》1988,46(2):187-190
近年来,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应用于痕量. 微量金属分析已有一些报道,但对显色反应的机理研究还不多. 我们曾指出混合胶束的形成改变了反应微环境,是产生协同增敏作用的机理之一. 本文以PAR-混合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为例,用超过滤法. 紫外-可见光度法研究了显色剂在混合胶束中分配系数和有效介电常数,并讨论了这些常数与某些体系光度性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八种2,3,7-三羟基萤光酮-9-取代物(甲基、苯基、对-溴苯基-、对-二甲氨基-、间硝基苯基、对硝基苯基、水杨基以及β-羟基萘基)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与钛的胶束增敏显色反应,结果发现,邻硝基苯基萤光酮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在0.1—0.35N的硫酸介质中,可以与钛形成灵敏度极高的红紫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42nm。络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542)为2.10×10~5,为目前钛的显色反应中灵敏度最高的络合物,方法选择性良好,除铌与钽以外,其它金属阳离子均不影响钛的测定。利用上述显色反应,拟定了各种合金钢及纯铝中微量钛的分光光度测定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显色反应中表面活性剂增溶及增敏机理的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有不少显色反应,由于以下各种原因,很难应用于光度分析。一、反应速度缓慢,二、有色配合物不够稳定,三、反应灵敏度不高,四、显色剂及配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五,显色剂与配合物的吸收光谱重叠。为此,许多分析工作者采用了各种手段,试图改变和克服以上各种缺陷,但结果往往使操作烦琐。在这种情况下,唯独胶束溶液体系能够发挥其较好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胶束溶液体系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始于1958年,而大量研究及应用的报导则在六十年代末期。近年来,一些新型的表面活性剂也逐步得到使用,除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外,阴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TritcnⅩ-100为例,用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光度法、表面张力法、浊点法等手段,研究了β-环糊精(β-CD)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SF)的相互作用。证明在β-CD和NSF的混合液中,当NSF的浓度小于或近于其CMC时,两者形式1:1包合物,大于CMC时,形成两者的混合胶束。经初步探讨,认为由于β-D对NSF的包合作用,使B-CD的内腔的极性降低,增强了与显色络合物的疏水相互作用;以及混合胶束中显色剂的分配系数增大,可能是β-CD-NSF对显色反应产生协同增敏作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O/W混合微乳液:CTMAB-OP/n-C_5H_(11)OH/n-C_7H_(16)/H_2O介质中,Mn(Ⅱ)-SAF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此微乳液介质中,Mn(Ⅱ)-SAF显色反应的ε_(578)=1.6×10~5,与以CTMAB/n-C_5H_(11)OH/n-C_7H_(16)/H_2O为反应介质的ε_(575)=1.3×10~5比较,具有更大的增敏作用和稳定性。Mn(Ⅱ)0~2.5Pg/10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用于测定天然水中的锰,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醇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浊点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研究了醇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浊点的影响,发现直链醇的碳原子数小于4时随着其在表面活性剂中含量的增加浊点上升;当碳原子数大于4时,则随着醇含量的增加浊点下降。醇的构型对浊点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有机酸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浊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酸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浊点的影响与酸的亲水性能、空间效应及其在胶束中的增溶位置有关。直链一元酸的加入均使浊点下降,且酸的碳链越长影响越大。直链二元酸对TritonX-100浊点下降的影响小于直链一元酸,且碳原子数nc<6时,使得浊点略有升高;nc≥6时,使得浊点下降。由于空间位阻作用,支链酸和取代酸使TritonX-100浊点降低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