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催化新材料γ—MoN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耀军  李新生 《分子催化》1996,10(2):103-108
通过程序升温控制的MoO3与NH3的Topotactic反应,合成出钝化后比表面达140m^2/g的γ-Mo2N。,研究发现NH3空速,升温速率,前身态MoO粒度等对高比表面γ-Mo2N的形成影响很大。γ-Mo2N的比表面与孔径分布叶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γ—Mo2N合成过程中的热变化及中间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TA技术,通过改变升温速率研究了γ-Mo2N合成过程中的热变化,并经XRD,BET及IR测试,对DTA曲线中的谱峰进行归属,考察了中间产物,DTA结果表明,在MoO3和NH3程序升温反应过程中有放热峰及吸热峰出现,且随升温速率的长高,放热峰面积与吸热峰面积之比逐渐减小,结合XRD及IR结果可知,DTA曲线听放热峰可归属为由MoO3变化为MoO2的还原峰,吸热峰则归属为由MoO2变化为Mo2N  相似文献   

3.
催化新材料氮化钼和碳化钼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高比表面积氮化钼和碳化钼作为催化材料研究的新进展,着重对氮化钼的合成方法,MoO3和NH3程序升温反应机理,以及γ-Mo2N,Mo2C和WC作为催化剂所涉及到的催化反应等方面进行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SiO2负载的氮化钼催化剂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MoO3/SiO2和NH3程序升温反应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Mo含量的Mo2N/SiO2催化剂,并采用XRD、BET、XPS、TPR、H2-TPD和IR等手段,结合中压下吡啶加氢脱氮反应,研究了它们的表面性质和反应性能。发现Mo2N/SiO2催化剂在反应性能和吸氢性质等方面类似于非负载的氮化钼。氮化前后,低Mo担载量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不大,在高Mo担载量下,由于氮化态的Mo-SiO2催化剂上  相似文献   

5.
Co-K-Mo/γ-Al2O3催化剂的合成低碳醇性能及其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氧化态K-MoO3/γ-Al2O3催化剂中添加Co(NO3)2后在空气中四个不同温度下焙烧再硫化,制得Co-K-MoO3/γAl2O3催化剂,对其CO加氢合成低碳醇的催化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运用XRD,LRS及EXAFS等手段对催化剂及其氧化态前躯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加Co后于500-650℃焙烧制得的催化剂活性较高,且使C2+醇比例增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加Co后350℃焙烧时,C  相似文献   

6.
NiMoNx/γ-Al2O3催化剂的制备及加氢脱氮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程度升温氮化(TPN)的方法制备了NiMoNx/γ-Al2O3催化剂,考察了它对吡啶加氢脱氮(HDN)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NiMoNx/γ-Al2O3催化剂的活性远远高于NiMoSx/γ-Al2O3催化剂和工业硫化态催化剂。对于NiMoZx/γ-Al2O3催化剂,助剂Ni的作用与硫化物体系中的Ni不同,它不仅是活化氢中心,同时也是脱氮中之心一,NiMoNx/γ-Al2O3催化剂的HDN活  相似文献   

7.
以ZrO2—Al2O3为载体Co—Mo—K耐硫变换催化剂的TPR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TPR)技术,研究了ZrO2对Co/Al2O3、Mo/Al2O3、Mo-K/Al2O3以及Co-Mo-K耐硫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O2的引入,使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分散的更好,促进了Mo-K活性相的形成,使o和Mo的还原变得容易,并起到抑制催化剂在反应中被重新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流动吸附法制TiO2/γ-Al2O3,复合载体,浸渍法担载一定量MoO3或CoO-MoO3,用XRD,LRS和TPR等技术考察了Mo或Co-Mo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还原性能。结果表明,覆盖在γ-Al2O3上的TiO2能减弱MoO3与γ-Al2O3之间的相互作用,明显改善Mo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促进MoO3的还原。  相似文献   

9.
用水热合成出系列化合物MSn2(PO4)3(M=Na,K,NH4),该化合物具有NASICON型三维骨架结构,测得其晶胞参数为:(1)NaSn2(PO4)3,a=0.852692)nm,c=2.247(4)nm;(2)KSn2(PO4)3,a=0.8366(1)nm,c=2.356(4)nm;(3)NH4Sn2(PO4)3,a=0\8330(1)nm,c=2\390(5)nm.热分析结果表明,在较  相似文献   

10.
以ZrO2-Al2O3为载体的Co-Mo-K耐硫水煤气变换催化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玉敏  耿云峰 《应用化学》2000,17(3):276-279
采用沉淀法和浸渍法分别制备了ZrO2-Al2O3复合载体和Co-Mo-K耐硫变换催化剂。研究了ZrO2对Co-Mo-K面硫变换催化剂活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利用XRD、BET、TG、XPS等手段对催化剂及其载体的结构、吸硫吸水性能和氧化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ZrO2-Al2O3代替传统的γ-Al2O3作为Co-Mo-K耐硫变换催化剂的载体,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尤其是低温活性,并可改善催化剂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相流动吸附法制TiO2/γ-Al2O3,复合载体,浸渍法担载一定量MoO3或CoO-MoO3,用XRD,LRS和TPR等技术考察了Mo或Co-Mo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还原性能。结果表明,覆盖在γ-Al2O3上的TiO2能减弱MoO3与γ-Al2O3之间的相互作用,明显改善Mo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促进MoO3的还原。适量CoO助剂的加入能促进MoO3在载体表面的分散。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 H R E E L S) 和热脱附谱( T D S), 研究了15 N O 在 Mo(100)c(2×2) N 表面上的吸附态及其随温度的变化. 120 K 时, 在 M o(100)c(2×2) N 表面低暴露量的15 N O 发生解离和分子吸附, 解离生成的15 N 在1 230 K 与另一15 N 原子或氮化钼中的14 N 原子并合、脱附. 在升温时大部分分子吸附的15 N O 发生解离和反应, 解离生成的15 N 原子与另一15 N 原子生成15 N2 而脱附, 或与表面残存的15 N O 生成15 N2 O 脱附. 15 N2 O 的脱附峰温与 Mo(100)表面相比, 升高了约150 K, 可能与形成氮化钼后电子由金属钼向非金属氮转移有关. 电子能量损失谱( E L S)表明, 15 N O 在 Mo(100)c(2×2) N 表面生成了一种新的14 N15 N O 物种. 300 K 时, 低暴露量的15 N O 在 M o(100)c(2×2) N 表面解离吸附; 高暴露量时, 存在分子吸附的15 N O.  相似文献   

13.
Co-Mo/TiO2和Co-Mo/γ-Al2O3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考察了CoMo/TiO2和CoMo/γ-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及表面结构变化和处理条件对其活性的影响,担体TiO2(A)和TiO2(B)分别采用TiOSO4水解法制备,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CoMo/TiO2(A)>CoMo/TiO2(B)>CoMo/γ-Al2O3,催化剂的预处理条件对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和加氢活性有很大影响,TiO2担体上Mo物种主要以八面体配位构型存在,Mo^-  相似文献   

14.
用FF/PM3,FF/AM1,CPHF/PM3方法,对N-氧化吡啶及其-NH2,-NO2单双取代衍生物体系的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其中2-NH2-5-NO2-Py-1-O和2-NH2-4-NO2-Py-1-O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均很大,而2-NH2-5-NO2-Py-1-O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最大,且略大于1-NH2-4-NO2-Ph。  相似文献   

15.
Rh-Mo-K/Al2O3催化剂的结构及合成醇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忠瑞 《催化学报》1998,19(1):29-32
采用XRD,LRS技术研究不同Rh含量的Rh-Mo-K/Al2O3催化剂的结构,并与其合成低碳混合醇性能相关联。结果表明,在氧化态Mo-K/Al2O3催化体系中添加0.2%的Rh会导致表面“K-Mo”物相聚集,继续增加Rh含量,铑可能和钾钼物种结合生成一种新的表面活性物相,从而使“K-Mo”物相晶粒主为小。  相似文献   

16.
郭建昌  朱俊发 《分子催化》1999,13(4):259-264
利用高分辨子能量人谱和热脱附谱,研究了在Mo(100)-c(2*2)N表面上的吸附态及其随温度的变化,120K时,在Mo(100)-c(2*2)N表面低暴露的^15NO发生解度和分子吸附,解离生成的^15N在1230K与另一^15N原子或氮化钼中的^14N原子并合,脱附,在升温时大部分分子吸附的^15NO发生解离和反应,解离生成的^15N原子与另一^15N原子生成^15N2而脱附,与表面残存^15  相似文献   

17.
用浸渍法制备KNO3/Al2O3样品。所得样品于973K下焙烧并抽空2h便制得负载型固体碱K2O/γ-Al2O3。拉曼光谱显示973K抽空的样品KNO3已安全分解成K2O。用CO2作探针分子,微量吸附量热结果表明973K抽空的样品碱性比纯MgO的还强。这种强碱性应为KNO3安全分解成K2O物种所致,而γ-Al2O3载体的存在可增强KNO3的分解。  相似文献   

18.
采用X光光电子能谱(XPS)及曲线拟合手段对硫化态K-MoO_3/Al_2O_3合成醇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负载量及硫化前不同条件预处理对催化剂表面的S、Mo组分的物种形式及各物种相对含量的影响,以及表面不同组分的相对组成。结果表明,根据其电子结合能变化,S组分可区分为SO_4 ̄(2-)、SO_3、S ̄0、S_2 ̄(2-)、MoS_2、MoS_(2-x)等六种存在形式不同的物种;Mo组分可区分为Mo ̄(6+)、Mo ̄(5+)、MoS_(2+x)、MOS_2、MOS_(2-x)等五种存在形式不同的物种。MoO_3/Al_2O_3.重量比为0.03的样品,Mo组分硫化还原不完全,表面S、Mo组分均以多种物种形式并存,MoO_3/Al_2O_3比增加至0.08和0.24后,表面S、Mo组分中MOS_2物种形式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样品的硫化还原也较彻底,但负载量增加至MoO_3/Al_2O_3比为0.35后,表面存在较多的S ̄(6+)物种和Mo ̄(6+)、Mo(5+)物种,同时K组分在表面富集。对MoO_3/Al_2O_3比为0.24,样品硫化前不同条件预处理的研究表明,该样品与水蒸汽接触对其表面结构影响很大,与水蒸汽接触后再硫化,其表  相似文献   

19.
活性炭担载的钾钼合成醇催化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XRD,LRS技术研究了活性炭担载的不同Mo 含量Mo- K催化剂结构,并关联其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性能。结果表明,氧化态Mo- K/C催化剂体系中,在低钼载量情况下,由于部分K离子渗透进活性炭的微孔,使得钾钼作用不充分,钼主要以MoO2 形式存在。保持钾钼比不变,随着钼载量的增加,钾钼作用逐渐增强,当MoO3 载量为72w % 时,Mo 主要以K2Mo2O7 形式存在。经硫化还原处理后,发生了氧硫交换,钼主要以MoS2 物种形式存在,其粒度随着Mo 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高钼载量的样品( 如MoO3(72 %) - K/C) ,活性炭和Al2O3 担载的硫钼物相基本相同。在硫化态催化剂中,增加Mo 的载量不仅能提高CO加氢合成醇的收率和选择性,而且有利于改善产物的分布,CO加氢催化反应的性能的提高可能主要归结于载体的电子效应  相似文献   

20.
催化剂采用等量浸渍法,先后将Co与贵金属组分浸于γ-Al2O3上,经500℃焙烧,450℃氢气还原制得(mCo3O4/mAl2O3=0.08,m贵金属/m催化剂=1/1000).CO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贵金属Pt和Pd与Co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催化作用,而Rh与Co的协同作用较差.在Co-Pt/γ-Al2O3和Co-Pd/γ-Al2O3上,CO100%转化的温度较在Co/γ-Al2O3上下降了约60℃,而在Co-Rh/γ-Al2O3上仅下降了25℃左右.XRD和XPS的表征结果表明,Co/γ-Al2O3中Co以高分散的金属Co相和类似CoAl2O4的尖晶石相存在,而Co-M/γ-Al2O3(M=Pt,Pd,Rh)催化剂中,Co相已完全被还原为零价.高分散的金属钴相和贵金属相的协同作用,可能与氧从贵金属至Co相上的溢流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