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文斌 《化学教育》2003,24(4):16-18,21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系统阐述了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区别与联系。本文从当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偏颇入手,介绍了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化学教学的指导作用,提出了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先行组织者策略,运用同化模式条件,帮助学生完备认知结构的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当前中学化学STS知识的教学现状出发,借鉴有效教学的理论,以化学知识竞赛为教学载体,对中学化学中STS知识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化学STS知识的有效教学的框架,并对其进行了教学实践的研究,以期能为中学化学STS知识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物质及其转化是化学科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化学学科教学的回归性问题。化学科学认识活动对其基本问题“物质及其转化”的认识有2大基本任务:一是探寻“物质及其转化”的基本规律,一是建构“物质及其转化”的科学理论。元素视角是化学科学认识其基本问题“物质及其转化”规律性的独特视角。微观认识是化学科学理解或解释其基本问题“物质及其转化”规律性的独特思维方式。元素观、能量观、科学本质观是化学科学的核心观念。  相似文献   

4.
中学化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与课程教材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俊明 《化学教育》2002,23(6):6-10,20
本文论述了什么是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特点、性质、类型和结构;为什么要重视科学方法教育;中学化学中应该着重进行哪些科学方法教育;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等问题。指出:科学方法是科学素质的重要构成因素。加强科学方法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搞好当前的课程教材改革的需要。文中提出了确定中学化学中科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原则、各年级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设想,还就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和原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科学方法教育要力戒教条式灌输,要注意让学生在积累经验基础上进行归纳;重视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的实践活动;科学方法教育要跟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的教育相互结合,跟人文精神教育结合。在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时,还应该重视技术方法教育。  相似文献   

5.
魏锐  黄婷  杨晶晶 《化学教育》2011,32(12):4-8,14
概述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讲座的展开思路。从教学内容承载的具体知识、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等4个方面探讨了该讲座对如何发掘教学内容的功能与价值的启示。从以核心事件为主线串联相关科学问题,充分揭示教学素材的应用价值,通过层层解析和丰富例证得出结论,借助类比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作为认识工具的化学计量内容的处理等5个方面探讨了该讲座对课程与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模式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调查不同层面的中学化学教师科学教育观念的结果.多数教师赞成现代科学教育观念,对传统和现代科学教育观念“都赞成“的教师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教师的科学教育观念令人乐观.问题的关键是:尽快构建并实施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相匹配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教师要多渠道继续教育,更新观念,提高科学素养,准备进入新课程.  相似文献   

7.
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基础科学,是环境、生命、医药、材料等科学的基础,在思维逻辑上彰显和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思维方法。系统总结化学科学思维方法,可以有效破解中学化学学习中的“繁,难,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化学科学多向思维方法体系,强调多层次思维过程中对多因素的立体逻辑思维辨析。重点介绍了与中学化学教学相关的零阶、初阶、中阶和高阶逻辑思维辨析的内涵,期望化学教学中重视化学思维逻辑过程,实现化学教与学在思维模式上的深层次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8.
余淞发  邓峰  邓超 《化学教育》2020,41(1):50-55
梳理了国外科学教师NOS-PCK的模型组分、整体测查、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等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发现:NOS-PCK已有通用的模型,但其组分内涵还尚未明确;各个研究侧重于各个组分及组分整合情况的测查;影响因素还需被进一步探索;目前大致有课程培训、教学实践及阅读文献等提升途径。文末据此谈及国外已有研究对我国化学教师教育及其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陈献忠 《化学教育》2010,31(11):30-33
从学习者、实践者与研究者的视角,跟踪调查当前中学化学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及其发展。调查表明:化学教师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认识,不断探索三维教学目标的实施。提出并分析了当前化学教学中存在着三维教学目标认识不清,意识淡薄,理解困惑,目标偏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知新 《化学教育》2014,35(9):32-33
“过程教学”是着力于引导学生开展意义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为某学校试验研究课题提供了某些教学研究结论与建议,其中包括:关注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过程;精选涉及学习行为改变过程的练习;完善学生实验的实施和完成过程;引领学生进行即时反馈矫正。  相似文献   

11.
胡洪羽 《化学教育》2015,36(12):19-22
阐述了翻转课堂的含义、发展、特点、模式和国内外教学实验案例;从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师生角色、评价方式和技术平台方面探讨了翻转课堂下化学教学论教学改革的思路;以"说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分析了翻转课堂下化学教学论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2.
将有机化学的研究前沿、热点领域及其应用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深入,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结合多年来有机化学教学实践及接触的前沿、热点领域,列出科研成果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渗透的几个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13.
郑学丽  陈华  李梦龙 《化学教育》2014,35(18):29-31
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在教学中融入前沿介绍、科研方法及科研过程引导,通过授课教师引导下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为后期独立进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做准备,并弥补现有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中教师引导较少、学生积极性较低等不足。  相似文献   

14.
钱海锋 《化学教育》2014,35(21):4-7
随着工业对化学品需求的扩大和化学研究的发展,不断有化学事件被曝光。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化学的公众形象都不容乐观。化学教育在化学形象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化学教育应该塑造亲和的化学形象,体现化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和人文性。通过科学本质教育、人文教育、研究性学习等手段可以提升化学教学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形象。  相似文献   

15.
范森  朱元海 《大学化学》2017,32(7):72-76
整个化学发展历史就是科学家为科学奋斗献身的历史,是科学家自觉不自觉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化学中含有丰富的思想品德和科学素养教育素材。化学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马克思主义辩证自然观教育、爱国主义和意志品格教育、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教育,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课程教学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16.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化学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反馈较好,但是课后的教学反馈比较欠缺.化学教师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多与学生谈话、善于与班主任或其他教师交流、与家长沟通,重视教学评价与教学后的反思,充分有效地发挥教学反馈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王建军 《化学教育》2014,35(1):60-62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尝试采用不同的过程性评价手段,探讨实验教学中过程性评价应用的意义,促进学生的学习观和教师的教学观的转变,促进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科学教育在课程意义上的回顾理解科学教育的人文性,通过提出4个标准在教学意义上界定化学教学的人文诉求,通过3种HPS教学模式说明化学教学人文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李馨  王海星  张胜红 《化学教育》2020,41(14):37-41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正逐步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向“培养科学思维”进行迁移并不断挑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基于这一理念,在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尝试引入探究性实验和论文式报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重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结果表明:探究性实验和论文式报告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相辅相成,让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再现知识的创造过程并以科技论文的形式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和交流,进而培养其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此外,该模式重视科学知识的实验起源,鼓励学生在“写以致学”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整合、迁移乃至创新。  相似文献   

20.
化学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彩霞 《化学教育》2010,31(1):25-28
“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相对于“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容更为深刻、复杂。从内容构成、目标要求2个方面阐述了对化学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对教学实践中“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与实施方面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相应地从以化学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挖掘具体教学内容潜在的过程与方法、考虑学生基础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明确学生在过程中应发生的学习行为4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化学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