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赠答诗在整个六朝大为盛行,流传下来的作品有近八百首之多。依据赠答主体所处的空间位置、赠答诗所做的目的、赠答诗的内容及其风格对作品进行分类研究,有助于对六朝赠答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南朝民歌对南朝文人诗有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南朝文人诗的通俗化倾向。文人大量拟作民歌,诗作中注入民歌化因素,在诗歌的主题、语言、情调上向民歌靠拢。其成因主要在于当时统治阶级的好尚、及时行乐的社会思想观念以及当时的文学观念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学史上才出现了一种新体诗——宫体诗,且成为绝句形成的标志,推动了文学进步的潮流。  相似文献   

3.
南朝民歌缘情绮靡,它在内容题材上以描写女性爱情为主,艺术手法精致,风格清丽活泼,形式上以五、七言四句为主等特点无不影响着同时代以及后来文人诗作,主要表现在当时的文人拟作、宫体诗和随后的隋唐文人诗作。南朝民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绝句和律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南朝时期,由于统治者以及上流社会文人的倡导,文风以绮丽浮艳为盛,流传至今的作品多以歌咏风花雪月为主,大多数作品的内容空洞无物,但也有一些作品因为倾注了创作者的真情实感而感动了无数读者。在这些作品中徐悱、刘令娴夫妇的赠答诗值得关注,其赠答诗语言清新,情感深沉,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5.
诗歌中题材与诗体是一种辨证互动的关系,新题材的出现对诗体的发展变化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晋宋之际山水作为诗歌表现范畴的确立、山水描写艺术的发展,使赠答诗经历了一个显著的诗体解放过程,突破了西晋以来四言体赠答诗的发展困境,同时确立抒情体物的新的诗体内涵,形成了新的赠答诗艺术传统。  相似文献   

6.
清代诗人黄仲则一生游历南北,由此创作了数量可观的赠别诗。其前后期赠别诗题式的特点与其游历大有关系,而其赠别诗的关涉对象、情感基调以及诗中有别以往的文人形象,凸显出其丰富赠别诗题材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
赋这一文学体裁在南朝时期明显表现出诗化倾向,表现在诗形化与诗境化两个方面.原因有三:诗的发展;"放荡"的抒情文学现与不拘常体的呼声;南朝士人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的闺怨诗数量不多却韵味悠长,具有多重价值。其诗或述闺中女子所思所怀的复杂心态,或刺时悯民,或抒己不遇,呈现出丰赡的主题内蕴。缘时缘事而发的写作特点及诗人为政治家、文学家的独特视角使其闺怨诗蕴涵史学、社会学、美学等多重文化意蕴。白居易的闺怨诗以其思深意远、众韵兼备的特点而横绝中唐、俯瞰诸家。  相似文献   

9.
韦应物的哀悼诗思想内涵比较复杂,除了表达人一逝不返、万事成空的悲剧感之外,还渗透着无人能体会的繁荣过后的孤寂、沧桑过后的虚无以及佛教的看穿和试图超越,有一种铅华洗尽之后的至真、至情、至美.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从细微处入手,抓住细节,通过对比、反衬手法来抒发哀情.然而借鉴过多和写景过实决定了韦应物在中国哀悼诗史尤其是悼亡诗史上只能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人物.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市诗的兴盛期,都市诗对都市的拒斥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现,其中主要有初到都市者面对都市的惶惑,以及都市诗人反思都市之后痛苦的呐喊,这两种主题承前启后,浓缩了中国现代都市诗的主要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1.
词与燕乐(俗乐)结合,使得词本身的风貌整体上呈现出民间文艺的特征。南宋时,雅乐的介入,使得词风开始更深程度地转向“骚雅”;而原本的俗乐慢慢融合到其他民间曲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