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钟  刘伟  胡燕  刘建兵  邵玲  方建新 《有机化学》2005,25(8):972-976
通过在三唑类活性结构中引入较大空间位阻的二茂铁基设计合成了11个新颖的含二茂铁取代的1H-1,2,4-三唑类化合物, 其结构经元素分析, 1H NMR谱和单晶X-ray衍射分析得到确证. 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 部分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2.
刘建兵  陶伟峰  胡燕  戴红  方建新 《有机化学》2006,26(11):1566-1570
用硼氢化钠还原3-芳基-1-(吡啶-3-基)-2-(1H-1,2,4-三唑-1-基)丙烯酮, 合成了10个新型含吡啶基的三唑醇类化合物. 所有化合物均经核磁、元素分析确证.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及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3-取代-4-氨基-5-巯基-1,2,4-三唑(3a~3m)和2-溴-2-(1H–1,2,4-三唑-1-基)-4′-氯代苯乙酮(2)的缩合反应,合成了13个新型3-取代-6-(4-氯苯基)-7-(1H-1,2,4-三唑-1-基)-1',2',4'-三唑[3,4-b]-1",3",4"-噻二嗪衍生物4a~4m.化合物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IR和MS进行了表征.抗菌试验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细菌表现出中等程度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
用2-二茂铁基-1,3-二噻烷的锂代物与芳基羰基化合物的反应,合成了16种2-二茂铁基-2-(芳基羟甲基)-1,3-二噻烷.简要讨论了产物的1HNMR谱以及羰基化合物结构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Hantzsch反应合成了13个N-芳基-4-(吡啶-2-基)-5-(1H-1,2,4-三唑-1-基)噻唑-2-胺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研究发现,溶剂对不同取代基的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影响很大.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其中,化合物6c对番茄早疫和苹果轮纹、化合物6g对番茄早疫、化合物6h对黄瓜黑腥及化合物6i对苹果轮纹均显示80%以上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戴红  周欣  邵玲  刘建兵  秦雪  方建新 《有机化学》2012,32(9):1715-1718
通过2-氨基-4-(4-甲氧基苯基)-5-(1H-1,2,4-三唑-1-基)-1,3-噻唑与取代苯甲醛发生缩合,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三唑环的噻唑席夫碱类化合物.利用1H NMR和元素分析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初步的毒性试验表明,部分标题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2-苯基-1,2,3-三唑-4甲酰肼为原料合成了几种新的1-(2′-苯基-1′,2′,3′-三唑-4′-甲酰基)-4芳基氨基硫脲,在不同条件下环化,制得一系列新的1,3,4-噻二唑、1,3,4- 二唑和1,2,4-均三唑衍生物.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MR和MS确证,并对其波谱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以3,3-二甲基-1-(1H-1,2,4-三唑基)-2-丁酮肟为原料,经醚化、肼解及腙化3步反应得到(E)-N'-(取代苯亚甲基)-2-[(Z)-3,3-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丁基-2-亚甲氨氧基]乙酰肼(3a~3u),化合物3与二乙酸碘苯(IBD)反应,合成了21个(Z)-3,3-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2-丁酮肟-(5-芳基-1,3,4-噁二唑-2-基)甲基醚(4a~4u),化合物4的化学结构经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化合物4c的晶体结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0 mg/L浓度下,化合物4k,4f,4j和4n对纹枯病菌的防效率分别为70.9%,60.2%,60.0%和60.6%;在25 mg/L浓度下,化合物4b,4c,4d和4e对菌核病菌的抑制率为71.8%~76.9%.  相似文献   

9.
通过3-取代-4-氨基-5-巯基-1,2,4-三唑(3a3m)和2-溴-2-(1H–1,2,4-三唑-1-基)-4′-氯代苯乙酮(2)的缩合反应, 合成了13个新型3-取代-6-(4-氯苯基)-7-(1H-1,2,4-三唑-1-基)-1',2',4'-三唑[3,4-b]-1",3",4"-噻二嗪衍生物4a4m. 化合物结构经元素分析, 1H NMR, IR和MS进行了表征. 抗菌试验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细菌表现出中等程度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以2-苯基-1,2,3-三唑基-4-甲醛为原料,与苯乙酮或取代苯乙酮发生羟醛缩合生成相应的查尔酮;再与2-肼基苯并噻唑反应,合成了5个含1,2,3-三唑基、苯并噻唑基的新型吡唑啉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 IR和元素分析表征。荧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其最大发射波长在427~444 nm,荧光强度大小与衍生物中不同的取代基有关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15个新的1-(取代异噁唑基)-1,2,4-三唑和1-(取代嘧啶基)-1,2,4-三唑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1HNMR和MS证实其结构,并对其代表化合物进行了抑菌及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的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通过硫代水杨酸与(1-氯甲基)-1,2,4-三唑盐酸盐在碱性条件下的反应, 合成了2-[(1,2,4-三唑-1-基)甲基硫代]苯甲酸. 利用该酸与(R3Sn)2O(R=Et, n-Bu, Ph), Cy3SnOH(Cy为环己基)或Et2SnO反应, 得到了5个有机锡羧酸酯. 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三正丁基锡2-[(1,2,4-三唑-1-基)甲基硫代]苯甲酸酯的晶体结构. 在该化合物中, 锡为五配位的三角双锥结构. 该化合物通过三唑四位氮原子与锡配位, 形成一维链状配位高分子. 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所有的有机锡化合物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2-苯基-1, 2, 3-三唑基-4-甲醛为原料, 与苯乙酮[或取代苯乙酮(1a~1d)]发生羟醛缩合, 生成相应的查尔酮(2a~2d), 再与不同的肼反应, 合成了12种新的5位含2-苯基-1, 2, 3-三唑基的吡唑啉衍生物3a~3d, 4a~4d, 5a~5d. 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 IR光谱和1 H NMR谱确认, 并测定了化合物的荧光光谱. 结果显示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有荧光, 是一类新型的荧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将3-对氯苯基、3-对甲氧基苯基和3-正十一烷基-1,2,4-均三唑分别与5个芳香醛反应合成了15个Schiff碱,然后将Schiff碱、甲醛和吗啉进行多组分一锅反应,合成14个新型Mannich碱(PCTABM、PMTABM和PUTABM).为了对比探究3-取代基对分子生物活性的影响,以3-二茂铁基-1,2,4-均三唑为原料,利用相似的方法合成了4个3-二茂铁基-1,2,4-均三唑Mannich碱(Fc TABM).应用IR,1H NMR和HRMS等对15种新物质进行了结构表征.评价了目标分子对植物生长调节活性、除草活性和抑制Cdc25B活性.结果发现,目标化合物在植物生长调节和除草活性中均表现出优良的活性,14个目标分子对Cdc25B表现出优良的抑制活性,其中7c、8e、9e、10b~10e的IC50值低于参照物Na3VO4,有望成为Cdc25B抑制剂.  相似文献   

15.
合成并表征了一系列单取代及1,1'-双取代1,2,3-三唑基二茂铁衍生物.与单取代二茂铁衍生物相比,1,1'-双取代二茂铁衍生物具有较大的摩尔吸光系数.荧光光谱中,烷氧链的增加和氯原子的引入均使化合物的荧光强度减弱,量子产率降低.循环伏安实验中,代表化合物展示准可逆的单电子氧化还原进程,并且1,1'-双取代三唑基二茂铁衍生物的半波氧化还原电位较单取代化合物向阳极移动150 m V左右,表明前者难于发生失电子氧化反应.热性质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的降解温度在285~305℃之间.含有单烷氧链的单取代二茂铁衍生物熔点较高,在加热过程中未熔解而是直接发生了降解反应;含有多烷氧链的化合物熔点降低,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有的发生了单晶相的熔解和凝固过程,有的发生了多晶相到液相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以二茂铁甲醛为原料,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与邻苯二胺缩合得到1-二茂铁基甲基-2-二茂铁基苯并咪唑(2),化合物2与碘代烷进行烷基化反应得到1-二茂铁基甲基-2-二茂铁基-3-烷基苯并咪唑碘盐(3,4),并通过阴离子交换反应得到1-二茂铁基甲基-2-二茂铁基-3-烷基苯并咪唑六氟磷酸盐(5,6)及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7,8).利用1H NMR,13C NMR,IR,MS,HRMS及元素分析对所有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化合物5的单晶结构表明该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自组装成了沿c轴无限延伸的一条链状超分子结构.电化学分析表明化合物3~8中的Fe1与Fe2由原来的一组氧化还原峰分离成了两组氧化还原峰.UV-Vis吸收光谱曲线表明所有产物具有光致电荷迁移现象.DSC-TG(差示扫描量热-热重)曲线显示所得碘盐化合物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有较好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3-二茂铁基-2-丁烯酸乙酯是合成其他重要的二茂铁衍生物的起始原料,它本身也具有很多特殊性质。文献报道该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是将乙酰基二茂铁与溴  相似文献   

18.
杜海堂 《化学通报》2019,82(9):831-836,854
为寻找具有杀菌活性的三唑类先导化合物,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方法,将香豆素环和硫醚结构单元引入到三唑类化合物分子中,合成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含香豆素环和硫醚结构的三唑类衍生物。经~1H NMR、~(13)C NMR、IR、MS和元素分析对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在试验浓度下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以3,4-亚甲二氧基苯酚和1-H-1,2,4-三唑为主要原料,合成了12种1-[(6-烷(苄)氧基-3,4-亚甲二氧基)苯基]-2-(1H-1,2,4-三唑)-乙酮(醇)类化合物.化合物经IR、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确证.初步牛物测试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1×10-4g/mL下,化合物Vc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达81.3%;化合物Ⅳe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制率达83.4%;化合物Ve、Vf对玉米弯孢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79.7%和72.4%.  相似文献   

20.
以2-二茂铁基苯并咪唑(2)为原料,合成了1-甲基-2-二茂铁基-3-乙基苯并咪唑碘盐(4)和六氟磷酸盐(5);甲酰化的2,2-双二茂铁基丙烷(6)与邻苯二胺在甲醇作溶剂,回流,碘催化下反应,得到2-[1’-(2-二茂铁基丙烷-2-基)二茂铁-1-基]苯并咪唑(7),以7为原料合成了1-甲基-2-[1’-(2-二茂铁基丙烷-2-基)二茂铁-1-基]-3-乙基苯并咪唑碘盐(9)和六氟磷酸盐(10).电化学分析表明所得的盐化合物中,与苯并咪唑阳离子直接相连的二茂铁的氧化电位相对2和7均产生了较大正移.对化合物4的单晶结构进行了解析,晶体结构中存在π-π堆积.UV-Vis吸收光谱表明所得盐化合物具有光致电荷迁移现象.DSC-TG(差示扫描量热-热重)测试表明碘盐4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有较好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