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C/ABS及PC/ABS/PE-g-MAH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研究了聚碳酸酯与ABS(PC/ABS)及PC/ABS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共聚物(PC/ABS/PE-g-MAH)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应力开裂性能。用DSC和SEM研究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ABS的加入能提高PC的冲击强度,ABS的含量及品种影响PC/ABS合金的力学性能,ABS能提高PC的耐溶剂应力开裂性能。PC/ABS/PE-g-MAH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相容性优于PC/ABS共混体系,  相似文献   

2.
聚芳醚酮;聚碳酸酯;共混物;流变性能;HQ-PPEK/PC共混物的相容性与流变性  相似文献   

3.
酯交换反应对PBT/PC共混体系相容性及热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PBT、PC间的酯交换反应及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热行为。IR结果表明,在熔融共混过程中PBT、PC间发生了酯交换反应,磷酸三苯酯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酯交换反应的进行,但是当温度过高或共混时间过长时,TPP的作用减弱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容性及相分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述了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和相分离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容性理论,影响相容性的因素及改善和相容性的方法和表征相容性的手段。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分离机理制约着材料的性能,旋节分离和成核-增长相分离分别形成不同的形态结构。旋节分离和成核-增长相分离所对应的动力学过程是不同的,散射光强与相分离时间分别满足指数和幂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常,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为多相体系,由连续聚苯乙烯(PS)相和分散的聚丁二烯(PB)颗粒组成。PB含量一般为5~15%,粒径范围为0.5~10μm,PB颗粒是交联的,同时含有接枝的PS,其内部结构由制备工艺决定。HIPS力学性能与其制备工艺、PB含量、PB分子结构、相区尺寸及内部结构密切相关。PS和PB嵌段共聚物(SBS)通常为热塑弹性体,由于PS段和PB段的不相容性而呈现微相分离的结构特征。SBS常用于与其它聚合物共混以增加后者的韧性。本工作研究了HIPS/SBS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容性聚合物共混物由于其优异的复合性能已成为新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但许多共混物是互不相容的 ,因此必须改善它们的相容性。文章综述了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介绍了各种增容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活性单体,高抗冲苯乙烯(HIPS)通过熔融接枝制得了动能化的高抗冲聚苯乙烯接枝物(HIPS-g-GMA)。用红外光谱和电子能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HIPS-g-GMA的红外谱图,证明GMA已经接枝到HIPS上。电子能谱分析也提供了相似的结论。研究了单体浓度和DCP用量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并用化学滴定方法测定了接枝物的接枝率。用DSC、SEM、WAXD、DMA等研究了PBT/HIPS和PBT、HIPS-g-GMA的结晶、形态结构、动态力学性能及力学性能随组成的变化。SEM及DMA分析表明增容后体系的相容性得到改善,力学性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PP—g—(GMA—co—St)对PA6—PC共混合的反应增容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红外、扫描电镜、熔体流动速率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苯乙烯(St)多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PP-g-(GMA-co-St)对PA6-PC共混合的反应增容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熔融共混过程中,PP-g-(GMA-co-St)中的环氧基与PA6的端氨基及PC的端羟基原位生成的接枝共聚物就有效地降低了共混物相间的界面张力,明显提高了共混物相界面的粘着力。少量的PP-g-(GMA-co-St)就能使PA6和PC的相容性得到显著改善。当PP-g-(GMA-co-St)的质量分数为10%时,共混物分散相的相区尺寸细化到0.2μm,其力学性能也有较大提高。PA6/PC/PP-g-(GMA-co-St)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均衡,达到了弹性体增韧体系难以达到的效果。即使PP-g-(GMA-co-St)组分含量为20%时,共混物仍能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在共混物地韧性得以提高的同时,其强度和伸长率也提高。  相似文献   

9.
聚乙烯共混物的相容性及液-液相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聚乙共混物的相容性及液-液相分离行为,介绍了关于液-液相分离研究两派不同观点的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和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0.
含二烯丙基双酚A醚相容剂对HDPE/PC共混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低密度聚乙烯接枝二烯丙基双酚A醚(LDPE g DBAE)作为高密度聚乙烯/聚碳酸酯(HDPE/PC)共混体系的增容剂,研究了其对HDPE/PC共混体系的影响.通过共混物形态观察、热力学性能测试和结晶性分析,发现LDPE g DBAE对HDPE/PC共混体系有良好的增容效果.并发现了增容剂在共混物中的最佳用量为10phr,提高增容剂的接枝率更有利于改善共混物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对嵌段共聚物结晶型共混体系结晶行为的研究.通过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氢呋喃两嵌段共聚物/聚四氢呋喃共混体系的研究,我们发现1.微相分离结构的存在,可使相容的这类体系形成多种特殊的结晶形态;2.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可以方便地由其结晶行为来判断;3.共混体系中共聚物的结晶能力显著提高.这些特点都明显不同于一般的聚合物共混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对聚氧化乙烯-聚苯乙烯-聚氧化乙烯(PEO-PS-PEO)三嵌段共聚物与聚苯醚(PPO)均聚物共混物的相容性及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与嵌段共聚物中苯乙烯段的含量有关,PS含量越高,PPO与共聚物PS段的相容性越好。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也明显不同于一般均聚物共混体系。在DSC降温结晶过程中最多可出现三个结晶峰。  相似文献   

13.
用动态力学振簧仪、DSC、FT IR、光辐照、浸水降解法研究了马来酸酐化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MPE) /聚己内酯 聚乙二醇共聚物 (PCE)共混物的组分相容性、晶区的熔化和结晶行为以及降解特性 .结果表明 ,马来酸酐化是发生在LLDPE短支链的甲基末端上并通过马来酸酐与PCE的羟基形成氢键相互作用 ,使两组分存在部分相容性 ,PCE的主转变与MPE支链的 β转变发生内移现象 .在共混物中加入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EAA)可以起增容作用 ,同时使MPE和PCE组分的熔点和熔化热进一步下降 .对不同含量PCE的MPE/PCE/EAA共混物的降解特性的研究表明 ,PCE的加入使体系发生光、水降解 ,且随PCE含量的增加降解速度加快 .光 水联合作用的降解速度比单一光或水降解更快 .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液混合法制备了聚 [(双 甘氨酸乙酯 )膦腈 ](PGP)与聚酸酐 (PSA或PSTP)的共聚物 .利用示差扫描量热仪和相差显微镜研究了两体系的共混相容性 ,发现PGP与PSTP具有部分相容性 .体外降解试验表明 ,PGP PSTP降解行为呈均一性 ,且由于PSTP酸性产物的催化作用 ,降解速度明显较PGP加快 (约 15天 )并随PSTP含量增加而加快 .PGP PSTP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物控释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5.
A 300MHz solid NMR study on the compatibility of ACR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co-methacrylate), in the ratio of 1:1)-PVC (poly (vinyl chloride)) blends is reported. Spin-lattice (T_1) and spin-spin (T_2) relaxation time of ACR, PVC and their blends are record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215K to 355K.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ACR and PVC are compatible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domain size is smaller than 25 nm, but heterogeneit(?)s of molecular dimensions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of mechanism of compatibility and data analysi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用DSC、~(13)C-NMR、SEM和WAXD等方法研究了IPP/HDPE/EPDM三元共混体系的组分分布、相容性和结晶行为。实验结果表明,EPDM与PE组分的相容性优于与PP组分的相容性,多数EPDM分子链段能够分布在PE组分中;EPDM含量为15%时,共混物相容性最好,SEM照片呈现晶体微区的互连或网络状结构;随EPDM含量增加,总结晶度X_c减小,其中PE组分结晶度X_(cE)有较大幅度地降低,PP组分结晶度X_(cp)基本没有变化,这可以根据EPDM和PE、PP之间相容性的差异以及PE、PP两组分在冷却过程中不同的结晶行为来解释。  相似文献   

17.
天然橡胶/聚乙烯共混体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工作首先对橡胶/聚乙烯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计算,推测聚乙烯的非晶部分和橡胶间有一定的互容性,提出了橡胶和聚乙烯相互作用模型。然后用动态力学方法、有效网链密度测定、密度测定和广角X-射线衍射方法对天然橡胶分别未交联和交联的天然橡胶(NR)/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LDPE非晶部分和NR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work, DSC and SEM studies indicate that ion-ligand interaction can be utilized toenhance the interaction of poly (styrene-block-2-vinyl pyridine)[P (S-b-2VP)] and polyethylenebased ionomer (Surlyn). The compatibility for this blending system can be improved by this specialinteraction and 20/80 wt is the optimum blending composition with good compatibility. FTIR resultsfurther certify that strong interactions exist in the blending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