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一类Sprott-O混沌系统的H_∞状态反馈控制和自适应反推控制问题.首先,通过绘制系统的Lyapunov指数图、混沌吸引子图及参数变化时的分岔图等验证了系统在一定参数条件下具有的复杂混沌动力学行为;然后,分别应用H_∞状态反馈控制方法和自适应反推控制方法设计不同的控制器,对混沌系统加以控制;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非自治系统渐近稳定性的几个判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系统的稳定性都在工程的设计与论证中成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第二方法也就愈加广泛深入地被应用于控制工程、电力系统、机械动力系统、化工系统及其他有关系统之中。由于实际问题的逐步深化、复杂与精度的提高,对第二方法也就提出一些新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在对非自治季统渐近稳定的判据中,由于关于 V(t、x)函数具无穷小上界的条件过强,给 V(t,x)函数的构造带  相似文献   

3.
<正> 在文献[1]中已对自治系统证明,古典的Hopf分支条件可以减弱:即当奇点由渐近稳定变为不稳定的同时,一定分支出极限环.本文对非自治系统分支出不变圈的问题证明类似的结论(定理2),但如要得到与自治系统完全平行的结果,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然而由本文的结果可以看出,用来处理稳定性的方法,是解决分支问题的有力工具,一系列临界情况的分支现象都有可能用这个方法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稳定性问题是研究各类动态系统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稳定性理论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成果,将Lasalle定理应用到随机微分自治系统中构造具体的Lyapunov函数,得到随机自治系统渐近稳定的有用判据.最后具体实例来说明改进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煤炭城市是由人口、资源、经济与环境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其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各子系统的合理结构和发展模式以及对系统的有效控制.将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系统动力学模拟方法相结合,在分析了煤炭城市系统结构基础上,构建了煤炭城市系统动力学模型:确定生育指数、各产业投资比例、资源循环利用率等为调控参数,以典型煤炭城市鸡西市为例进行了5种发展模式的模拟和调控.结果表明: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其他四种发展模式相比,取得的经济、资源、环境整体效益最大,是鸡西市发展的相对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6.
非线性周期大系统的平稳振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线性非自治常微系统的周期解问题有着很重要的实际背景(如:电讯工程中的强迫振荡,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中周期环境下的竞争平衡等)。因而一直受到国内外众学者的重视。处理这类问题的主要方法有两个:第一个是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早在50年代末,我国就有专著介绍了这方面的一些经典工作。此方法是非常繁琐的。第二个是Lyapunov函数方法。其思想是由著名的日本数学家T.Yoshizawa把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7.
探讨概率布尔网络的控制问题可以加深对生物系统内部机能的理解,并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措施实现复杂生物系统的有效调控.文章考虑概率布尔网络的集合镇定控制问题,以矩阵的半张量积作为主要的研究工具,建立了概率布尔网络可全局镇定至给定目标状态集合的充分必要条件,并进一步在网络可镇定时提出了镇定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解决了概率布尔网络的集合镇定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测量质量损失函数的控制图控制界限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界限和抽样间隔是控制图的两个基本参数。常规控制图是基于3σ原理确定的控制界限,该控制界限是在大量试验基础上依据经验确定的,并没有精确的公式推导.对于抽样间隔,常规控制图也没有明确的规定。田口博士的质量损失函数可以很好的解决质量经济性方面的一些问题.利用田口博士的理论,通过确定适宜的二次测量质量损失函数,可以确定控制图的最佳控制界限和最佳抽样间隔.文章简要介绍了常规控制图原理和田口博士的质量损失函数,重点叙述了田口博士反馈控制系统的测量质量损失函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控制图最佳控制界限和最佳抽样间隔,并且通过具体实例验证了该控制图良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网络科学的发展为探究复杂系统动力学提供了有效方法.复杂网络控制的研究,为我们通过外部输入控制系统状态的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时序网络控制这一新的研究方向,文章首先介绍了其可控性方面相关研究现状.其次,文章梳理了在实现系统最优控制时所需考虑的控制能量及控制轨迹等相关研究结果.最后总结了该领域仍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一类不确定线性周期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具有参数区间不确定性的线性周期离散时间系统的反馈控制问题,首先进行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和镇定研究,分别给出了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系统渐近稳定和状态反馈镇定的条件.接着研究系统的增益分析和控制综合问题,对于增益分析问题,得到一个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条件,在该条件下,具有参数不确定性的线性周期自治系统渐近稳定,且有小于γ的增益,对于控制综合问题,导出基于线性不等式的条件,由该条件可以得到一个状态反馈器,使得闭环系统渐近稳定.且有小于γ的增益,所有这些条件都是充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于景元  高凌 《数学杂志》1994,14(1):1-16
本文首次研究了以生育模式作为控制量时人口系统的可控性问题,得出了当总和生育率在合适的范围内时,用妇女生育模式可以连续地控制人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凸轮计算     
一、问题的提出生产实践中可以碰到很多凸轮.在一些机床里它用来控制某些部件按预定要求运动,以达到加工某些精密零件的目的.在一些精密仪器中它可以用来作二种不同的量之间的换算机构.在内燃机中凸轮则用来控制气缸内的进排气规律或喷油规律.在其他地方也都可以找到它的应用.目前较常见和效果较好的凸轮机构都是以滚轮与凸轮侧面相  相似文献   

13.
系统可靠性的数学方法(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可靠性,特别是系统可靠性的研究,大约开始于四十年代初.由于战时复杂的武器系统不断出现,以及电子器件的大量使用,使得可靠性问题变得很尖锐.例如,第一台计算机ENIAC由一万八千多个电子管组成,当时电子管的失效率在10~(-4)/小时左右,因此大约半小时就有一个管子失效,从而使机器不能正常运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虽然单个元部件的可靠性不断得到改善,但是各类系统日趋复杂,要求它完成的功能也更广泛.单个元部件失效引起整个系统失效的代价越来越昂贵,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网络系统的控制与优化是国内外科学工作者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该项研究与生物、社会系统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多智能体系统是一类具代表性的网络系统,它可普遍用于多机器人的编队控制、空间无人机的分布式队形控制,也可为传感器网络研究以及复杂系统的自主协调控制等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其中的一个典型问题在于理解如何通过仅调节少量个体来控制整个网络系统的行为,这是对网络系统施加控制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原乃冬 《数学通报》2005,44(6):49-51
本刊2004年第7期发表的《一个排列组合问题的模型构建》一文,对解决分装组合应用问题确实有所帮助,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排列组合问题中,还有一类“某几个元素分别不在某几个位置上”的应用问题,也经常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各类考试和竞赛中,在日常生活和科技生产实践中也经常遇到.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往往因问题的情况复杂,不是漏掉就是重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虑了一类二阶自治系统的代数曲线解的存在性问题.利用整除定理给出了这类系统不具有代数曲线解的几个条件;证明了如果这类系统是Liouville可积的,则一定有代数曲线解.  相似文献   

17.
自五十年代末期在空间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自动调节原理发展成现代控制理论。在六十年代初现代控制理论形成初期出现了能控性、能观测性两个基本概念。对工程系统的哪些特征量进行量测,就足以确定系统的金部状态?这就是能观测性问题,对工程系统的哪些状态加以控制,就足以把系统引向  相似文献   

18.
一类时变动力系统的高余维分岔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类时变动力系统的高余维分岔及其控制问题,首先利用新方法对时变分岔方程的两个方向的分岔转迁和跃迁现象进行分析,分别通过慢变解的线性化近似和量级平衡估计分岔转迁值,然后研究这类时变分岔方程的线性反蚀控制问题,通过分析相应的二维高次自治系统的Hopf分岔,在适当的条件下得到了稳定的动态滞后环,研究揭示出脉冲振动产生的机理是分岔参数随时间周期变化经过定常分岔值时所发生的分岔转迁的滞后和跃迁现象。  相似文献   

19.
条件代数式取值范围是近几年数学竞赛和各类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一些同学对此类问题望而生畏,感到无从着手,难以掌握.但只要根据条件式和待求式的结构特征,灵活运用一些解题技巧,可使许多较复杂的问题得到巧妙简捷的解决.本文结合近几年的竞赛题介绍解决此类问题常用的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朱四清 《数学通讯》2005,(11):15-16
一个复杂的题目,总是由一些基本元素组合编缀而成的.如:“项”是构成数列或式子的基本元素。“点”、“线”是图形的基本元素,有时一个较复杂问题的一个基本结构也可视为这个问题的一个基本元素,等等.通常,我们可以通过对这样的一些基本元素的分析,作为全题分析的基本,以点带面,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求得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