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均分散胶体的研究 V. 锆化合物均分散颗粒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部分稳定氧化锆陶瓷(PSZ)的增韧机制,减小陶瓷粉料ZrO_2颗粒的尺寸是提高陶瓷韧性及其它机械性能的关键,因此合成细微ZrO_2粉料的研究开展得十分活跃.韩利成等用液相沉淀法制备尺寸在微米级以下的氢氧化锆颗粒.村濑嘉夫等在H_2O_2存在下升温水解ZrOCl_2溶液,制备ZrO_2超细颗粒.从所发表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照片看,他们所制得的颗粒形状和尺寸都不均一,而且粘连,恐难以满足烧制高韧性PSZ  相似文献   

2.
以四氯化锆、三氯乙烯及苯乙炔为原料,通过有机锂法合成锆炔杂化树脂(PZA),通过FT-IR、1 H-NMR表征了其结构,利用FT-IR、DSC及TGA研究了PZA树脂的固化反应及耐热性能;采用XRD研究了PZA树脂固化物的烧结性能.结果表明:PZA树脂可以发生固化交联反应;其固化物具有一定的耐热性能,在氮气气氛中,失重10%的温度(Td10)达到500℃,1 000℃下的质量保留率达到80%;在空气气氛中,1 000℃下烧结可形成四方氧化锆陶瓷.  相似文献   

3.
袁幼菱  王立  王幽香  封麟先 《化学学报》1999,57(10):1174-1177
本文报道以[Me~2C(Cp)(Ind)]ZrCl~2为主催化剂,MAO为助催化剂,仅以乙烯为单体制备支化聚乙烯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氧氯化锆的生产概况,对氧氯化锆湿法生产工艺特别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一酸一碱法"生产工艺及其废渣处理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指出当前我国氧氯化锆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能耗、污染较大,国内氧氯化锆生产企业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不断的进行工艺改进和技术革新,尤其是要解决好锆硅渣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高纯氧氯化锆制取过程中絮凝剂对“二次除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纯氧氯化锆是制取高纯锆化学品的重要原材料,目前国内外多采用锆英石为原料碱熔法生产,硅的去除分两步进行:第1步是用水浸洗碱熔分解产物,大约有85%~90%的硅以硅酸钠的形式进入水浸液,余下SiO2需要“二次除硅”.因此,要生产高纯产品,“二次除硅”是...  相似文献   

6.
关喆  郑莹  焦书科 《化学学报》2001,59(10):1783-1787
采用只在球形MgCl2上负载MAO,聚合前再同rac--Et[Ind]2ZrCl2预混的负载方式进行丙烯聚合。在少量AlEt3的活化下,很低的Al(MAO)/Zr摩尔比时即可获得比均相催化剂高一个数量级的活性,考察了温度、压力、Al(MAO)/Zr摩尔比和催化剂浓度对聚合的影响,同时用13^CNMR测定了均相和载体催化体系所制备的聚丙烯的微结构,发现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制得的聚丙烯立构规整性高于均相体系,其五元组立构序列[mmmm]可从均相的52.6%提高到负载催化剂的79.5%。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聚合物颗粒可较好地复制球形催化剂的颗粒形态。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四氧化锆作主催化剂的四元催化体系中,乙烯压力、催化剂浓度和温度对乙烯齐聚反应的影响.测定了稳定态下乙烯齐聚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方程和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8.
以四氯化锆、苯乙炔和间乙炔基苯胺(APA)为原料,通过先驱体合成法制备新型含锆有机先驱体树脂——含Zr聚乙炔基苯胺树脂(ZAPA)。通过FT-IR表征了其结构,利用DSC及FT-IR研究了其固化反应,通过TG研究了其固化物的耐热性能,采用XRD和EDS研究了其固化物的烧结性能。结果表明:ZAPA树脂可以发生固化交联反应,其固化物相对于APA的固化物具有更好的耐热性能,在N2气氛下,ZAPA树脂固化物失重5%的温度为445°C,1 000°C下的质量残余率为43.7%;在空气气氛中,1 000°C下烧结5h后,可形成ZrO2晶体。  相似文献   

9.
利用小角度X射线散射(SAXS)测量八水氧氯化锆溶液中锆的存在形式,结果表明锆在溶液中大部分是以多聚体形式存在,尤其是酸度极易对锆的聚合度产生影响。研究了八水氧氯化锆浓度、加热处理、放置时间及HCl浓度等因素对锆在溶液中存在形式的不同影响:以0.0~5.0 mol·L-1 HCl为溶剂,配制10~300 g·L-1的氧氯化锆溶液,并考虑对溶液分别进行加热和长时间放置处理。对所配溶液进行了SAXS测试,利用Guinier方程计算了溶液中粒子的回转半径(Rg),同时利用求解最小封闭圆柱体问题的CYLview软件对溶液中锆的不同多聚体结构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不同结构的理论Rg;通过比较Rg的实验值和计算值,确认不同条件锆液中锆粒子存在的主要形式。结果表明锆存在形式受酸度、浓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尤其HCl的浓度是影响锆液中锆多聚体聚合度的关键;当不添加HCl时,低锆浓度溶液中锆的聚合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小角度X射线散射(SAXS)测量八水氧氯化锆溶液中锆的存在形式,结果表明锆在溶液中大部分是以多聚体形式存在,尤其是酸度极易对锆的聚合度产生影响。研究了八水氧氯化锆浓度、加热处理、放置时间及HCl浓度等因素对锆在溶液中存在形式的不同影响:以0.0~5.0 mol·L-1 HCl为溶剂,配制10~300 g·L-1的氧氯化锆溶液,并考虑对溶液分别进行加热和长时间放置处理。对所配溶液进行了SAXS测试,利用Guinier方程计算了溶液中粒子的回转半径(Rg),同时利用求解最小封闭圆柱体问题的CYLview软件对溶液中锆的不同多聚体结构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不同结构的理论Rg;通过比较Rg的实验值和计算值,确认不同条件锆液中锆粒子存在的主要形式。结果表明锆存在形式受酸度、浓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尤其HCl的浓度是影响锆液中锆多聚体聚合度的关键;当不添加HCl时,低锆浓度溶液中锆的聚合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1.
蒙脱土负载(acac)2ZrCl2催化乙烯齐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柳忠阳  王军等 《分子催化》2001,15(5):331-334
利用蒙脱土(MMT)与(acac)2ZrCl2反应,制备了负载于H-蒙脱土层间的(acac)2ZrCl2催化剂,以AlEt2Cl为助催化剂时,该负载催化剂体系对乙烯剂聚具有很高的催化选择性,产物主要为α-烯径,如C6^=和C8^=。  相似文献   

12.
以蒙脱土负载 β 二酮二氯化锆作为乙烯齐聚催化剂与Et(Ind) 2 ZrCl2 复合组成了原位双功能聚合催化体系 ,成功地以乙烯为唯一单体唯一反应釜制备长链支化聚乙烯 ,该催化剂体系具有乙烯共聚活性高 ,聚合物物性可调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用巨正则MonteCarlo(GCMC)方法模拟了甲烷在氯化锆层柱材料中的吸附。模拟中,氯化锆层柱材料模型化为柱子均匀分布在层板间的层柱孔,非极性分子甲烷采用Lennard-Jones分子模型,层板墙采用Steele的10-4-3模型,流体分子与柱子的相互作用采用点-点(sitetosite)的方法计算。在高度理想化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交互作用参数kfw,建立了有效势能模型。通过实验数据确定交互作用参数kfw,从而使该模型能有效地表征流体与层板墙的相互作用。根据77K温度下氮气的实验吸附数据,确定了流体和层板墙间的交互相作用参数。然后用这个有效的参数kfw=0.65模拟了三个超临界温度下氯化锆层柱材料中甲烷的吸附情形,得到了它位的吸附等温线,局部密度分布以有流体分子在层柱微孔中的瞬时构象,并分析了温度对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CMC方法是预测材料吸附性能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以氧氯化锆为锆原,氨水为沉淀剂,硫酸溶液为浸渍液,通过沉淀-浸渍法制备SO2-4/ZrO2(SZ)酯化催化剂,其结构经BET、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升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依次降低,孔径增大,氧化锆的晶态由无定形态转化为四方晶态再转化为单斜晶态;于600℃焙烧时,催化剂形成的S=O键红外吸收峰最强;于700℃焙烧时,催化剂结构被破坏.在丙烯酸与十八醇的酯化反应中对催化剂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600℃焙烧的催化剂产率最高(96.4%).  相似文献   

15.
曹达鹏  汪文川 《化学学报》2001,59(11):1898-1903
用巨正则MonteCarlo(GCMC)方法模拟了甲烷在氯化锆层柱材料中的吸附。模拟中,氯化锆层柱材料模型化为柱子均匀分布在层板间的层柱孔,非极性分子甲烷采用Lennard-Jones分子模型,层板墙采用Steele的10-4-3模型,流体分子与柱子的相互作用采用点-点(sitetosite)的方法计算。在高度理想化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交互作用参数kfw,建立了有效势能模型。通过实验数据确定交互作用参数kfw,从而使该模型能有效地表征流体与层板墙的相互作用。根据77K温度下氮气的实验吸附数据,确定了流体和层板墙间的交互相作用参数。然后用这个有效的参数kfw=0.65模拟了三个超临界温度下氯化锆层柱材料中甲烷的吸附情形,得到了它位的吸附等温线,局部密度分布以有流体分子在层柱微孔中的瞬时构象,并分析了温度对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CMC方法是预测材料吸附性能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苯基取代的环戊二烯基锆化合物的合成及催化乙烯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系列苯基取代的环戊二烯配体在甲苯中相继与丁基锂及ZrCl4作用,生成相 应的苯基取代的茂金属化合物,通过^1H NMR,MS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化合物的分子 结构,并研究了在MAO(甲基铝氧烷的助催化下,化合物对乙烯聚合的催化性能, 结果发现单苯基取代茂金属化合物的催化活性和产物聚乙聚的分子量都随聚合温度 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氯化聚烯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氯化聚烯烃(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丙烯、氯化天然橡胶)的制备反应机理、结构、性能、典型工艺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李鸯鸯  袁振东 《化学教育》2022,43(10):124-129
1789年,普鲁士分析化学家克拉普罗特提出黄锆石中含有一种新土质,并将其命名为“锆土”,锆元素假说正式形成。随后,锆的原子重量的测定以及锆元素在元素表中位置的确定,促进了锆元素假说的发展。1914年,荷兰工程师勒利和汉布格首次制得纯度较高的金属锆,这使得锆元素假说得以证实,锆元素概念正式形成。从1924年至2020年,锆同位素的发现使人们对锆元素有了新认识,促使了现代锆元素概念的形成。锆元素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既是元素的发现史,也是化学思想和化学方法的演进史。  相似文献   

19.
选用二氯二茂锆、二氯二苯基锡、四氯化锡和四氯化钛为底物,以酰腙、硫代酰腙为配体合成了9个含钛、锆、锡的单核或双核金属有机配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元素分析和IR、NMR分析,其中α-羟基苯甲醛丙二酰腙与二氯二苯基锡缩合生成的双核金属配合物首次获得单晶并由X射线衍射分析确认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Cp2ZrH2与丙烯酸和Cp2Zr(H)Cl与丙烯酸钠、巴豆酸钠的反应。产物由IR 1H和13CNMR、ESR谱、气相色谱以及化学方法分析鉴定。产物水解得到与底物相应的饱和酸.用1H NMR方法考察了Cp2ZrH2与丙烯酸的反应过程,用IR方法考察了Cp2Zr(H)Cl与丙烯酸钠的反应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上面两种反应首先消除H2或NaCl,形成锆氧健,然后碳碳双键还原生成二茂锆羧酸盐配合物,其中羧酸根离子与二茂锆桥式双齿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