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2.
3.
4.
用电压传感器测得使用铝、镁作电极,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水作电解质的原电池,在放电过程中存在电极极性翻转现象,说明铝片不仅能与强碱反应,也能与氨水反应。该结论和铝片和氨水反应的试管实验的结果一致。换用碳酸钠溶液作电解质的原电池不存在电极极性翻转现象;结合试管实验中铝片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产物分析,发现有难溶于水的碱式碳酸钠铝生成,推测其覆盖在铝片表面,避免了电极极性翻转。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有关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之间热反应的实验,经研究发现,一种金属都能在高温下夺取另一种金属性比它弱的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能够将另一种金属从氧化物中还原出来。 相似文献
6.
以粉笔为载体的几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利用粉笔具有强吸附性和热稳定性的特点,将铝热反应、乙醇催化氧化、铝粉在氧气中燃烧这3个现象不明显、成功率较低的高中化学演示实验进行了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7.
综合利用化学气相沉积、铝热反应法、汽-液-固生长法、极性面融合和稳态湍流动力学控制来大量制备双股类螺旋Zn2SnO4单晶纳米带. 该材料属于面心立方尖晶石型透明半导体, 在光伏器件和湿度与可燃气体传感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子衍射、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以及光发射等技术分析表明所得的双股类螺旋纳米带是由两个独立的Zn2SnO4纳米带通过扭曲纠缠和融合而成. 该双股类螺旋纳米带实际上是在轴向具有周期性的超晶格材料. 光致发光测量表明该纳米带在326.1 nm处出现强发射峰, 线宽约为1.5nm. 本研究所采用的综合制备法中的铝热反应法和稳态湍流微扰法可能有助于类似材料的控制制备. 相似文献
8.
胃舒平药片中铝和镁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舒平药片中铝和镁含量的测定”是《大学化学新实验 (二 )》(大学化学实验改革课题组编 ,兰州大学出版社 1 993版 )内容之一。该实验包括了分析样品的全过程 ,方法难易适中 ,实验费用低廉 ,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我们已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选用 ,并对该实验作了改进。 ( 1 )铝含量的测定 原方法为 :准确移取试液 (已处理好的澄清样品溶液 ) 5mL于 2 50mL锥形瓶中 ,加水至2 5mL左右 ,滴加 1∶1氨水至溶液刚出现浑浊 ,再加 1∶1HCl至沉淀刚好溶解 ,并多加 6~ 7滴。准确加入 0 .0 2mol/LEDT… 相似文献
9.
10.
从铝的电极电势可知,理论上铝能和水反应产生氢气;同时,汞齐化的铝片在潮湿的空气中可与氧气发生反应。基于以上原理,笔者改进并设计了铝和水反应的连续实验。 相似文献
11.
12.
羧酸酯的合成是高师有机化学实验中必做的实验,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一直用硫酸作催化剂,这种传统方法硫酸用量大、副反应多、过程复杂、产品损失多,更重要的是产生大量的含酸废水污染环境,实验既费时又费力,实验效果又不够理想.为了克服这些矛盾,人们对酯化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许多研究.例如,采用杂多酸(如H3PW12O40等)、固体超强酸(如SO2-4/ZrO2-Al2O3等)和无机盐(如FeCl3、SnCl4、Al2(SO4)3等)等作为催化剂,收到了良好效果.但这些固体酸催化剂大部分是水溶性的,重复使用性能差,因而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近年来,固载型杂多酸作为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作者采用SiO2作载体,用溶胶凝胶法固载磷钨杂多酸,并用在乙酸异戊酯的合成中,已被证明是可行的.因此,我们决定将这一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在实验教学中,即改革羧酸酯化实验.通过1999、2000、2001三届学生实验验证,效果良好,现就实验内容改进后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14.
笔者将卤素间置换反应的实验集于一支试管内进行。实验装置简单,操作方便,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鲜明,需时较短,无有害气体逸出。 相似文献
15.
16.
将课本中乙醛银镜反应提及的反应容器改成烧瓶,并将试剂的用量和浓度进行量化,同时还将加热的方式进行更改,在短时间内将制镜原理精彩地呈现在课堂上,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化学2》中苯的溴代反应实验[1],人们已做了不少探究改进,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2~8]:(1)用磁铁吸引铁粉的改进方法不仅操作不方便,而且难以保证把铁屑全部吸住,稍有不慎操作就会失败;(2)装置中用直玻璃导管不利于苯和Br2蒸气的充分冷凝回流;(3)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直接注入NaOH溶液,除去未反应的Br2来观察溴苯的真实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研究和探讨苯的化学性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有机化学基础》(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P50安排了苯跟溴反应的实验[1],利用这一实验能很好地探讨清楚苯跟溴发生的取代反应,而且作者将实验设计成一套全封装置,虽然解决了实验污染严重的问题,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该实验装置所用仪器多,且仪器价格较高,许多学校由于没有购买这些仪器的经济实力而不做这个实验;(2)该装置过于复杂,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