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折衍射混合复消色差望远物镜中的色球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个正透镜、一个负透镜及一个衍射光学元件以不同的组合可以构成两种折衍射混合光学系统.当这两种系统消球差、彗差及复消色差后会产生不同的色球差.通过赛德尔像差理论,分析了这两种结构产生不同色球差的原因.计算表明当衍射光学元件以负透镜的平面为基底时产生的色球差为以正透镜的平面为基底时产生的色球差的7倍.对衍射光学元件以负透镜的平面为基底的情形,提出了减小系统色球差的解决办法,使系统色球差减小到0.307 mm.另外设计了一个传统复消色差光学系统,并和折衍射混合光学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衍射光学元件可代替传统光学系统中的特殊光学材料并使系统达到相同的成像质量.最后讨论了衍射光学元件的衍射效率对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折衍混合复消色差望远物镜设计的PWC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吉勇  金国藩  王民强  严瑛白 《光子学报》2006,35(10):1569-1572
将衍射结构视为折射率无限大的薄透镜,研究了衍射透镜高折射率表示的折衍混合复消色差望远物镜设计的PWC方法;设计了焦距为2000mm、相对孔径为1/15的双片型折衍混合复消色差望远物镜,并与常规三片型纯折射复消色差望远物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双片型折衍混合复消色差望远物镜具有更好的二级光谱校正能力,色球差更小,因此具有更好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远焦小型线性变焦距物镜的设计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福田  冯书文 《光学技术》2002,28(3):234-235
介绍远焦小型变焦距物镜的设计原理及方法。合理选取物镜的光学参数使变焦距物镜小型化 ;选取透镜的玻璃材料校正物镜的色差 ;采用适应法光学自动设计程序进行像差平衡 ,提高变焦距物镜的像质。所设计的变焦距物镜适用于多种医用内窥镜图像显示系统 ,其像质可与高分辨率的CCD图像传感器匹配。  相似文献   

4.
<正> 在光学设计中单个透镜是非常有用的,设计人员常常利用单透镜来进行光学系统的象差校正。例如,在显微物镜设计中所采用的单个消球差透镜,斯米特校正板,马克苏托夫弯月镜以及同心透镜等均属此类单透镜。单个消球差透镜虽然使高斯焦点位置有移动,但是却因光束孔径角大大减小,并且其象点没有球差和彗差而提高了显微物镜数值孔径。斯米特校正板和马克苏托夫弯月镜放在平行光路中用来补偿光学系统的球差和彗差。同心透镜位于会聚或发散光路中,主要用来控制子午场曲。本文提出一种双齐明面透镜,同样也是在会聚或发  相似文献   

5.
折衍混合单透镜替代双胶合望远物镜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赵丽萍  邬敏贤 《光学学报》1998,18(2):23-227
提出了一种用以替代双胶合望远物镜的折衍混合单透镜的设计方法,由于一般望远物镜相对较大、视场较小,故其球差和色关功效大,校正要求高,而与视场有关的像差本身较小。通过分析初级像差,本文研究了折衍混合单透镜的折射器件(基底)选型、初始结构设计及消色差和球差的方法,仅采用一种玻璃材料K9,设计的折射混合透镜具有与原传统结构相当的色差和降低了约一半的单色像差,能成功地取代传统双胶合物镜;展示了折衍混合结构在  相似文献   

6.
一些测量仪器经常使用低倍率显微物镜,尔后又要用倍率大的中倍物镜,这样就需要更换物镜。本文介绍一种不需要更换物镜,只要在原低倍物镜上加一个双胶合透镜就可以构成一个中倍物镜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含衍射光学元件的薄透镜系统初级像差的PWC表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形成与中国传统光学设计体系相街接的折衍混合光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PWC表示的折衍混合薄透镜系统初级像差理论,建立了赛德尔像差和数与P、W、C的函数关系,以及P-∞、W-∞、C-∞与衍射透镜结构的函数关系。采用PWC表示的初级像差理论和高折射率设计方法,获得了折衍混合消色差李斯特型中倍显微物镜的初始结构,结果表明其赛德尔像差和数的理论值与设计值相吻合,从而验证了折衍混合光学系统PWC表示的初级像差理论和高折射率设计方法。优化设计结果与传统李斯特型物镜相比较,具有更长的工作距,且像质显著提高,由于前组为单片塑料透镜,有利于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8.
混合复消色差透镜组的设计原理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崔庆丰  匡裕光 《光学学报》1995,15(4):99-503
通过对混合复消色差透镜组的像差分析导其结构参数的求解方程,根据计算机模拟结果发现,二元光学元件以正透镜为基底和以负透镜为基底时单色像差状况大体相当,但以正透镜为基底时色球差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作者对新型三片式照相物镜光学设计的总结。文中首先分析了普通型照相物镜的发展趋势和新型照相物镜结构特点。着重介绍这类照相物镜像差特性和校正方法及其用价值工程选择玻璃材料的方法。文中还列举三种新型照相物镜设计结果,并和国外照相镜头加以比较,用大量的可靠数据回答了用普通玻璃设计新型三片式照相物镜的可行性。最后对新型照相物镜从不同角度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10.
张继艳  曹星新 《应用光学》2018,39(4):476-482
为了解决传统显微物镜景深与分辨率的矛盾,采用波前编码的方法,设计研究了波前编码的10倍显微物镜,结合传统光学设计软件,采用基于MTF一致性的相位板参数的优化方法,实现了在像面附近一定范围内系统的点扩散函数一致性;此外,还设计了扩展三次相位编码板的10倍显微物镜,比较了采用两种不同相位板系统的焦深扩展的效果,结果显示三次相位板的焦深扩展效果较好,可以将传统10倍显微物镜的焦深扩展15倍。成像模拟仿真结果显示滤波后的编码像在±15倍焦深范围内成像清晰,从而扩大了系统的景深。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室内检测光电测试设备在某种工况下的瞄准线稳定精度、稳定器稳定精度等指标,需通过平行光管来提供无穷远目标。设计指标要求为:采用透射式结构,工作波段400~700nm,D=350mm,焦距为2.8m,视场角为3.5°,全视场内实现复消色差。设计采用柯克三片分离式透镜作为初始结构形式,根据宽光谱复消色差理论,选取玻璃材料,利用校正光学系统色差与二级光谱的条件计算各片透镜的光焦度,求解光学系统初始结构;根据大口径宽光谱平行光管像差要求,引入色球差参数以及消二级光谱参数进行优化,通过玻璃材料匹配,实现复消色差。设计结果:在不引入非球面的情况下,系统接近理论衍射极限,全视场波像差RMS值均优于λ/22,全视场内实现了复消色差,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概述显微物镜的像质评定,不仅要从几何光学的观点来考虑,同时显微镜本身在于具有优良的分辨本领,所以成像的问题不能仅从几何光学的观点完成一个良好的设计,特别是对中倍显微物镜由于高级像差较大,就应该考虑到光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室内检测光电测试设备在某种工况下的瞄准线稳定精度、稳定器稳定精度等指标,需通过平行光管来提供无穷远目标。设计指标要求为:采用透射式结构,工作波段400~700nm,D=350mm,焦距为2.8m,视场角为3.5°,全视场内实现复消色差。设计采用柯克三片分离式透镜作为初始结构形式,根据宽光谱复消色差理论,选取玻璃材料,利用校正光学系统色差与二级光谱的条件计算各片透镜的光焦度,求解光学系统初始结构;根据大口径宽光谱平行光管像差要求,引入色球差参数以及消二级光谱参数进行优化,通过玻璃材料匹配,实现复消色差。设计结果:在不引入非球面的情况下,系统接近理论衍射极限,全视场波像差RMS值均优于λ/22,全视场内实现了复消色差,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4.
X射线相衬成像光子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冠晓  胡超 《物理学报》2011,60(8):80703-080703
基于 Zernike相衬成像原理和光瞳切趾原理,提出一种将相位板和切趾光子筛集成为一个相衬显微物镜的 X射线相衬成像光子筛的设计方法.这种 X射线相衬成像物镜可以实现生物体组织或者其他弱吸收材料的高分辨率和高衬度成像.通过优化光子筛透镜的衍射结构,可以抑制成像系统的点扩展函数的旁瓣和消除高阶衍射焦点,从而提高成像分辨率;另外,将光子筛透镜和变相板合为一体,克服了成像透镜和变相板难以对准的缺陷.以高斯切趾光子筛为例,实验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X射线显微技术 相衬成像 光瞳切趾 光子筛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本征色差校正二级光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个消色差的透镜系统可由若干个互相贴合的或互相分离的、由冕玻璃和火石玻璃组成的组元组成。从理论上讲,如果使每一组元产生一定量的色差,并使色差的正或负与玻璃的选择满足一定的关系,则整个透镜系统的二级光谱可减小到任意值。本文给出了利用这一原理设计的、校正了二级光谱的两个三片复杂化型物镜实例。焦距为1.5米,相对孔径为1:7,视场角分别为15°和18°。其中一个物镜完全采用了普通玻璃。  相似文献   

16.
非均匀照明导致的热像差是光刻机投影物镜工作过程中成像性能劣化的主要因素,对其补偿是必要的。针对物镜热像差的补偿问题,提出了分区式加热补偿镜的方案,利用玻璃材料折射率随温度变化的特点,采用电薄膜加热器在镜片的周围加热,从而产生可控的波前变化以补偿物镜由照明引起的热像差。建立了补偿方案的理论模型,并以一片平板透镜为对象开展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补偿前后镜片的波前由12.52nm[均方根(RMS)]变化至2.95nm(RMS),表明该补偿方案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薛金来  巩岩  李佃蒙 《中国光学》2015,8(6):957-963
为解决普通生物显微物镜视场小、场曲和色差严重的问题,本文利用光学软件Code V设计了一款20×平场复消色差显微物镜,通过合理的结构优化、光焦度分配及材料选择,使该物镜具有大视场、高数值孔径、平场复消色差的特点。设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物镜平场数为0.11 μm,最大焦移量为0.5 μm,满足显微物镜国际标准的规定;光学传递函数(MTF)曲线与理论衍射极限接近,达到指标要求,该物镜在可见光范围内实现了平场复消色差设计。公差分析结果表明RMS波前差劣化至0.24λ,能够满足加工和实际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折衍混合单透镜的色球差校正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赵丽萍  邬敏贤 《光学学报》1998,18(5):21-626
分析研究了小视场折射混合单透镜的设计中,当衍射面同时用于消色差和球差时光焦度分配的最优方案,得到了改进的光焦度分配公式,通过设计实例表明,由该改进公式可得到了较好的初始结构,能够有效地克服了衍射光学透镜校球差时产生的较大的色球差,验证了此改进公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此改进公式对折衍混合系统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衍/折射光学元件消二级光谱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衍/折射光学元件结合的方法,使用两种玻璃设计了星载用长焦距望远物镜,对其二级光谱进行了校正。具体介绍了衍/折透镜望远透镜消二级光谱方法、步骤。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校正后的望远物镜轴上位置色差小于0.08mm,满足使用要求,并且设计方法步骤简单。  相似文献   

20.
消热差大相对孔径中波红外望远物镜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琳  陈新华  沈为民 《光学技术》2011,37(4):418-423
为满足低成本空间热成像系统重量轻、适应环境温度范围宽的要求,研制了消热差的大相对孔径中波红外望远物镜,其焦距为100mm,F数为1,全视场角为5°.物镜设计采用了匹兹伐结构型式,仅由两块硅(Si)透镜和一块锗(Ge)的折/衍混合透镜组成,能够实现-20~+60℃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内光学被动消热差.对实际加工的红外物镜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