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八)硝酸的工业制法 [1]硝酸工学,阿托罗先科等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2]普通化学工艺学,第一卷下册,沃里福科维奇等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第十二章“硝酸的生产”第411—447页。  相似文献   

2.
一、松节油在硝酸里燃烧这个实验在化学通报1957年第10期第60页中已由张英利同志改正。根据张英利同志改正来看主要是浓硝酸问题,我觉得不必像张英利同志要来现制取浓硝酸研究使用。我过去仅用浓硫酸少许滴进较浓的硝酸里就能制得浓硝酸,用松节油滴进这种浓硝酸里就能立即发火燃烧,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
宋金秀 《化学教育》2010,31(Z2):265-269
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选自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3节"硫的转化"的第2课时。在之前的第1课时学生了解了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转化以及硫单质的性质。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探究在实验室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通过  相似文献   

4.
第八课硷类——苛性钠、苛性钾及消石灰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最重要的几种硷的性质和用途,并使其对可溶性硷的知识系统化。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目的,可通过以下几个重点: 1.硷的定义及硷与碱的区别。 2.苛性钠,苛性钾,消石灰的性质及用途。 5.生石灰的制法及用途。进行本课时,应与第六章第三节碱类(68页)及本章第一节乙。盐酸的化学性质中的中和作用(84页)相联系。从复习该两节重点引出新课。检查学生知识: 1.酸类的成分和通性是什么? 2.什么叫做碱?你学过那几种碱? 讲授新教材:从提问第二题碱的意义是:“由金属与氢氧根化合而成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如果能溶于水的,就叫碱。”那么不溶于水的,又叫什么呢?它就称为硷(过去一度命名为(酉兼),现(酉兼)字已废  相似文献   

5.
高一化学(甲种本)第36页介绍“氯气跟钠或铜起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钠和氯化铜。在反应过程里,铜原子也象钠原子一样失去电子成为铜离子。”  相似文献   

6.
本章教学的基本任务,根据我们体会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考虑高二学生的知识范围,拟订下列几点:1)有重点地和深入阐明有关生产程序的基本科学原理。着重讲解氨和硝酸的工业制法,向学生介绍:甲、使用的原料和生产进行的各个阶段;乙、反应进行的方向和掌握可逆反应的条件,如增加反应物质的浓度、温度和压力的利用,催化剂的利用等;丙、连续生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学化学大纲(修订草案)明确指出,复习对于知识的巩固和系统化是非常重要的,大纲规定在高中最后一年有16个课时的复习时间,这不仅指出了总复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总复习乃是教学计划组成部分之一,并非可有可无的。因此,必须有计划地、认真地做好这一工作。根据过去经验愿提出个人对进行总复习的几点意见: (一)总复习的目的与任务高中最后一年的总复习,其目的任务虽与单元复习或学期复习有相同之处,但更有其突出的特点,我认为总复习的目的与任务主要是: (1)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系统化。学生学习教材是按章节进行,比较分散,不易掌握,通过总复习就能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  相似文献   

8.
这章书共分两个课时讲授,第一课时是从49页第一段起至50页“镭射线能医疗疾病”这段止,第二课时是从50页“镭射线在磁场放射结果”那段起到53页最后一段止。如何才能在教养基础上进行教育目的呢?我认为主要是定出明确的教学目的,前一课的教学目的是:“(1)使学生了解镭的放射性现象,初步认识原子结构是复杂的、可分的,同时又是可变的微粒。(2)通过居礼夫人生平事迹的简单介绍,使学生学  相似文献   

9.
《化学教育》1980,1(2):19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二化学课本(试用本,下简称课本)的编写和初三、高一化学课本一样,仍然贯彻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下简称大纲)的精神,努力贯彻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充实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适当介绍化学科学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认真做到精简教学内容等原则。高二化学每周4课时,共120课时。高二化学课本教材估计讲课为87课时,学生实验为17课时,复习和机动为16课时。  相似文献   

10.
初中的学生们,对任何知识经过学习理解後,是都需要记忆的。在凱洛夫著教育学中曾提到:“学生必须这样牢实地记住那些为了进一步瞭解各项学科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使它们完全不致被学生忘却,而要成为永久不可磨灭的东西”(200页)。同书又说:“教师在完全确定题目并着手解释题目以前,从已学的东西里引起学生记忆中与本题有联系的、并能作为理解题目内容的根据的那些观念和概念”(133页)。这里明确的指出了记忆已学知识,成为永久不可磨灭的东西的目的,是为了各科的需  相似文献   

11.
高中化学乙种本上册第六章第132页和144页上两处出现反应式:2NO+O_2=2NO_2,3NO_2+H_2O=2HNO_3+NO,并讲述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颜色,硝酸的生成.但教材对这一十分重要的内容没有安排演示实验.我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补做了演示实验,效果很  相似文献   

12.
氨的合成学生在学习“氮和磷”的课程中已熟悉从元素组成氨的反应,因而应该使他们得到工业上氨的合成的概念。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最好在上化学课时能进行演示,并且学生自己在他们的化学小组中做实验。学生在研究此项反应后,便能深化关于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以及使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的知识。所以我们最好利用这同一仪器装置不仅向学生显示直  相似文献   

13.
本章教材在讲授时,应多与学生日常生活知识加以联系。本章教材分为两大部分:一为碳及含碳化合物的性质、生成与用途的部分,一为燃烧及火焰与燃料之研究。根据教学大纲,本章教材可分十课时进行。讲授次序,与课本的节目不同,除已精简者之外,讲授程序如后:第一课Ⅰ.碳第七节自然界里的碳第八节碳的用途第二课第四节二氧化碳和碳酸第三课第五节碳酸盐第六节一氧化碳第四课Ⅱ.燃烧第一节什么是燃烧第二节燃烧的条件第五课第二节燃烧的条件(续)  相似文献   

14.
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18—19页工业上制硝酸的原理是用氨氧化为一氧化氮,再氧化为二氧化氮,溶于水成硝酸和亚硝酸。困难的问题是氨的氧化要用催化剂,根据课本(19页图110)上介绍,在盛有氨水的烧杯里,用导管缓缓通入氧气,再用灼热的铂丝接近液面,周围就有白烟(NH_4NO_3),证明了一部分氨氧化为硝酸,又跟氨化合成硝酸铵。这个实验我们选用了四种催化剂,结果如下: (1)铁丝约一尺烧成螺旋状:插在玻棒一端,在喷灯上烧红,伸入盛有少量氨水的锥形烧瓶里,人概2—3次,则在液面有少量的白烟,证明铁丝可以供作氨氧化的催化剂,但效果差。  相似文献   

15.
梅继红 《化学教育》2005,26(Z1):108-111
1教学目标设计[设计说明]“硫的转化”一节用3课时,第1课时学习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的转化,第2课时学习含硫物质在实验室中的转化,第3节学习含硫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本节课是学生在了解了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的转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在实验室如何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来了解二氧化硫等含硫元素的物质的性质。本节课过程设计的思路是:首先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实验室中开展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其次是开展具体的探究活动。教师需要充分预计到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解决的办法,为学生提供必须的试剂、药品,提供完全开放的探究环境,由学生自主完成探究任务。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前,一定要要求他们遵循“观察预测实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选择合理的试剂和药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出现的问题)分析、归纳、整理得出结论”的实验程序。通过活动探究,重点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即氧化性、还原性、酸性和漂白性。[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掌握使0价、 4价、 6价元素之间的转化,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2)通过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使学生掌握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寻找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来实现不同价态含硫物质...  相似文献   

16.
对“工业制硝酸”的实验室模拟进行实验创新设计,利用定制的长柄U形玻璃管、气球以及MCH陶瓷加热棒等器材设计了实验室生产硝酸的一体化实验装置。该装置反应高效、安全环保,优化了实验教学体系,有利于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张静  张文华 《化学教育》2021,42(11):27-33
以“铜制品抛光液”为情境素材,设计一系列的情境问题,旨在探究浓度、温度、酸度等因素对硝酸强氧化性的影响、硝酸的不稳定性及硝酸的贮输等核心内容。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学生在问题解决和探究过程中结构化“硝酸的性质”知识,利用结构化的知识评价铜制品抛光液的优缺点,并对此种抛光液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促使知识素养化,落实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王美文 《化学教育》2006,27(10):34-36
根据2006年《考试大纲》把“命题指导思想”更名为“命题要求”(P171页),并将“命题要求”的具体内容表述为“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人教版选修1《化学反应原理》第4章第3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课时2“金属的防护”进行教学实践探索,融合STEM教育理念促进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选用任务情境“家用电热水器碳钢内胆防腐”,通过实验探究构建起电化学防护的认知模型,再将模型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问题的解决,进行热水器内胆的防腐设计。在真实情境问题的解决中,将知识、方法、应用等3者融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逐步内化并表现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一、组织教材在集体备课时,对於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进行一般分析和研究,然後确定课时目的,我在组织教材上,常常花费更多的时间,进一步的,比较细致的分析教材和组织教材。结合所教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来考虑教学步骤与教学方法。最後,订出课时计划。例如,我讲高中化学第三册第六章§5.“酚”这一课时,课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