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详细介绍了低硅铝沸石分子筛(LSX)的结构和性能,重点阐述了锂交换低硅铝沸石分子筛(Li-LSX)的锂化原理和锂化方法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Li-LSX分子筛的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2.
二氟二草酸硼酸锂对LiFePO4/石墨电池高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二氟二草酸硼酸锂(LiODFB)作为锂盐加入到碳酸丙烯酯(PC)+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质量比为1:1:3)混合溶剂中对LiFePO4/石墨电池高温(60 ℃)循环性能的影响. 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测试了电解液的电化学窗口. 通过等离子发射光谱(ICP)和能量散射光谱(EDS)对LiFePO4材料高温条件下在不同电解液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并用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分析了石墨负极表面的固体电解液相界面(SEI)膜的热稳定性. 结果表明: 一方面LiODFB基电解液能抑制LiFePO4材料在高温条件下Fe(II)的溶解, 防止溶解的Fe(II)在石墨上还原, 有效地降低电池阻抗; 另一方面, 在LiODFB基电解液中形成的石墨负极表面SEI膜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能显著提高LiFePO4/石墨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3.
杨学兵  胡晓娜  孙旭 《无机化学学报》2021,37(12):2203-2208
锂硫电池的循环放电稳定性较低,因此我们采用一种低成本的方法改善锂硫电池的性能,即在硫电极表面制备乙炔黑涂层并测试了材料的形貌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硫含量(质量分数)70%的硫-乙炔黑复合材料中,硫附着在乙炔黑颗粒表面。接着在硫电极表面制备了厚度15 μm左右的乙炔黑涂层,乙炔黑涂层-硫电极的氧化反应电位低于硫电极,说明乙炔黑涂层有助于硫电极氧化反应的进行。与硫电极相比,乙炔黑涂层-硫电极活性物质的聚集程度低于硫电极,乙炔黑涂层-硫电极具有更高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放电稳定性。在150次循环充放电后,乙炔黑涂层-硫电极的放电比容量为894 mAh·g-1。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IR、TPD、丁烯异构化及直接脱氢反应为手段,对不同Li+添加量的MgO催化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面低配位氧集团是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物种,起碱中心作用;表面金属离子起L酸中心作用。酸、碱中心的数目、强度随Li+添加量不同而呈规律性变化。这种变化影响了酸、碱中心的协同作用,从而影响其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Li/SOCl_2电池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Li/SOCl2电池的研究进展,包括Li/SOCl2电池的锂阳极、碳阴极、电解液体系及电池性能改善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介绍了该电池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In this work, we present a new design for a surface protective layer formed by a facile aqueous solution process in which a nano-architectured layer of LiFePO4 is grown on a Li-rich cathode material, Li1.2Mn0.54Ni0.13Co0.13O2. The coated samples are then calcined at 400 or 500℃ for 5 h. The sample after calcination at 400℃ demonstrates a high initial columbic efficiency of 91.9%, a large reversible capacity of 295.0 mAh·g-1 at 0.1 C (1 C=300 mA·g-1), and excellent cyclability with a capacity of 206.7 mAh·g-1after 100 cycles at 1 C. Meanwhile, voltage fading of the coated sample is effectively suppressed by protection offered by a LiFePO4 coating layer. These superio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are attributed to the coating layer, which not only protects the Li-rich cathode material from side reaction with the electrolyte and maintains the stability of the interface structure, but also provides excess reversible capacity.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磷酸铁工艺路线制备碳包覆的磷酸铁锂(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系统考察气流粉碎分级过程对LiFePO4/C正极材料及全电池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分级前磷酸铁锂颗粒粒度较大,中值粒径为17.37μm,呈规整球形形貌,具有较高的振实密度和碳含量;分级后球形被打碎,振实减小. 全电池测试结果显示:分级过程对全电池的容量、交流内阻、直流内阻、功率密度的影响较小;但分级前电芯的低温放电容量保持率和550周的高温循环保持率分别60.1%和87.5%,明显优于分级后的49.5%和84.7%. 分级前碳层能均匀包覆在磷酸铁锂表面形成均匀导电网络,而分级过程将磷酸铁锂的碳层有一定的剥离和破坏导致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8.
以Li2CO3为Mn源,采用醇水混合溶剂分散与中温固相反应法考察了Mn(NO3)2@6H2O,Mn(MeCO2)2@4H2O,MnCO3,化学MnO2(CMD)和电解MnO2(EMD)等不同Mn前驱物对制备Li1+xMn2-xO4尖晶石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BET,TEM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不同Mn前驱物制备的正极材料均呈尖晶石结构,其容量大小和循环性能(依Mn源为顺序)为EMD>Mn(NO3)2@6H2O>MnCO3>Mn(MeCO)2@4H2O>CMD.材料呈立方晶体,比表面积(依Mn源为顺序)为CMD>MnCO3>Mn(NO3)2@6H2OMn(MeCO2)2@4H2O>EMD,正好与容量及稳定性顺序相反.采用本文的制备方法时,EMD和Mn(NO3)2@6H2O都是较好的Mn前驱物,Mn(MeCO2)2@4H2O和MnCO3也可以做Mn源,但焙烧时需要富氧气氛,CMD不适宜作Mn前驱物.  相似文献   

9.
利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SEM、EDS等测试技术研究了在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和浆过程中加入NaBF4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BF4的最佳添加量为2%,可明显提高石墨电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充放电效率;电极的自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室温条件下,添加了2%NaBF4的电极以放电容量计算的自放电率为0.87%.d-1,比未添加时降低了15%;循环伏安、EDS以及SEM测试结果表明,四氟硼酸钠参与了石墨电极的成膜过程,改变了SEI膜的组分和形貌。  相似文献   

10.
利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SEM、EDS等测试技术研究了在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和浆过程中加入NaBF4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BF4的最佳添加量为2%,可明显提高石墨电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充放电效率;电极的自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室温条件下,添加了2% NaBF4的电极以放电容量计算的自放电率为0.87%·d-1,比未添加时降低了15%;循环伏安、EDS以及SEM测试结果表明,四氟硼酸钠参与了石墨电极的成膜过程,改变了SEI膜的组分和形貌。  相似文献   

11.
粒度对石墨负极材料嵌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粒径(13~80 μm)石墨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嵌锂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粒度大小对嵌锂性能有明显影响,石墨的不可逆容量随着粒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大,当粒径从80 μm减小到13 μm时,其不可逆容量增大了10%.而对可逆容量来说,随着粒径的减小,可逆容量逐渐增大;当粒径减小到20 μm时,可逆容量达到最大;再进一步减小石墨颗粒的粒径,可逆容量则随之减小.这表明石墨颗粒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锂离子的可逆脱嵌,只有合适的粒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可逆脱嵌锂离子.根据不同粒度石墨的比表面的变化趋势,阐述了嵌锂性能随粒度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纳米Sn-Co/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化学沉积法制备Sn-Co合金纳米粒子/石墨复合材料,XRD和Ram an光谱表征物相结构,SEM观察表面形貌.结果显示,500℃高温热处理的Sn-Co/石墨复合材料,其颗粒密集均匀地分散于石墨载体上.Sn-Co合金纳米粒子颗粒直径100 nm左右.Sn-Co/石墨电极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循环寿命,这可能是该合金纳米粒子与棒状石墨间的亲合能有效地阻止Sn的脱落,Sn-Co的颗粒间隙缓冲锂嵌脱过程的结构张力,防止合金的膨胀与粉化.  相似文献   

13.
杨东  席陈彬  王凇旸  胡建华  杨彪  孙耀杰 《化学学报》2011,69(17):1987-1990
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制备了1865型磷酸铁锂电池,研究了该电池在绝热、隔热和自然散热条件下,不同大小电流充放电过程的热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磷酸铁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主要来源于不可逆发热,即电子、离子在传导过程中克服电池内部阻力所产生的热量.发热量与电流呈线性关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这些结...  相似文献   

14.
以球形天然石墨为原料,柠檬酸为碳源,通过喷雾造粒及高温热处理得到了高容量石墨复合(G/C)负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样品物相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恒流充放电及循环伏安(CV)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G/C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2 900 ℃制得样品既具有石墨负极电压曲线特性,又可释放出远高于商品化石墨负极的比容量:首次循环活化后充电比容量为423 mAh·g-1,100次循环后仍高达416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8%.  相似文献   

15.
以球形天然石墨为原料,柠檬酸为碳源,通过喷雾造粒及高温热处理得到了高容量石墨复合(G/C)负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样品物相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恒流充放电及循环伏安(CV)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G/C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2900℃制得样品既具有石墨负极电压曲线特性,又可释放出远高于商品化石墨负极的比容量:首次循环活化后充电比容量为423mAh·g-1,100次循环后仍高达416mAh·g-1,容量保持率为98%。  相似文献   

16.
Zn1-xMgxO (x = 0, 0.18) thin films were fabricated on the copper substrates by radiofrequency magnetron sputtering using the high pure argon as a sputtering gas. The Zn1-xMgxO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galvanostatic tests. The electrochemical test showed an improv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Zn0.82EMg0.18O thin film as an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相似文献   

17.
水分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锂离子电池;电池电化学性能;SEI膜  相似文献   

18.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PO4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反应物与中间产物进行球磨,采用固相反应法分别在600 ℃和800 ℃合成了掺碳的橄榄石型LiMnPO4.通过XRD表征样品的晶体结构,采用SEM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利用电化学手段测试样品的充放电性能.结果表明,在对反应物球磨24 h、中间产物球磨12 h的条件下,在600 ℃烧结的样品含有杂相和烧结密实的大块状物.而在800 ℃下烧结可形成纯橄榄石结构的LiMnPO4,但颗粒较大.上述两种样品的电化学测试表明,它们难以充放电.而在反应物球磨36 h、中间产物球磨24 h的条件下,600 ℃烧结得到物相较纯,样品的粒径小且均匀,约100~200 nm,首次放电容量接近100 mAh•g-1.本研究表明,反应物或中间产物的混合程度以及烧结温度的选择是获得具有可逆充放电性能的纯橄榄石结构LiMnPO4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添加剂氟代碳酸乙烯酯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 mol·L-1 LiPF6/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EC、DMC、EMC体积比为1:1:1)电解液中加入体积比为2%的添加剂氟代碳酸乙烯酯(FEC), 用循环伏安法(CV)、扫描电镜(SEM)、能量散射光谱(EDS)、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 研究了FEC 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及石墨化中间相碳微球(MCMB)电极/电解液界面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体积比2%FEC的添加可以抑制部分电解液溶剂的分解, 在MCMB电极表面形成一层性能优良的固体电解液相界面(SEI)膜, 降低了电池的阻抗, 明显提高了电池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