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乙酰化聚苯乙烯树脂为母体,与二乙烯三胺缩合制备了席夫碱型聚苯乙烯多胺树脂,分别研究了溶剂、催化剂、物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并对树脂进行了结构表征,初步探索了树脂对Cu~(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偏三甲苯中,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160℃下反应16h,所得多胺树脂的全交换容量为3.99mmol/g,对Cu~(2+)的吸附量为63.5mg/g。  相似文献   

2.
氯甲基化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体傅氏交联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氯甲基化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体在傅氏催化剂的存在下可以发生自身的傅氏交联反应从而制得一类新型吸附树脂,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这类吸附树脂的结构。溶剂的性质,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都对反应有明显的影响。这类吸附树脂具有比表面积高(1000—1300m~2/g)、孔度较大、孔分布较窄、比重大和机械强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氯甲基聚苯乙烯与芳烃的后交联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氯甲基聚苯乙烯与苯或芳烃发生Friedel-Crafts反应,制得了一系列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吸附树脂,结果表明,后交联反应时,所加芳烃及溶剂对树脂的比表面积有很大的影响,这类树脂对水溶液中苯酚具有较大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4.
在以二甲亚砜作溶剂,以D-72固体磺酸树脂为催化剂的两相体系中,实现了由环己酮肟液相贝克曼重排制备己内酰胺的反应.主要考察了环己酮肟在固体酸催化剂上的吸附热力学规律以及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等因素对重排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己酮肟在磺酸树脂上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等温方程和速率方程来描述.在二甲亚砜溶剂中,当反应温度在130℃,催化剂用量为0.5 g(催化剂:环己酮肟=1:2(质量比))的条件下反应6小时,环己酮肟的转化率高达100%,己内酰胺的选择性为86.2%,主要副产物为环己酮.该法对环境无害,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容易分离和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吸附树脂D3520负载的氧化钴催化剂对甲酚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甲醇为反应的良溶剂;D3520载体对活性组份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延长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PS-TEPA树脂合成及其吸附蛋白质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四乙烯五胺与氯乙酰化聚苯乙烯树脂反应合成PS-TEPA树脂。考察了温度、时间、胺用量以及溶剂等合成条件。研究了PS-TEPA树脂吸附牛血清蛋白的条件,包括吸附温度、吸附时间以及蛋白质的用量。结果发现,当以二氯甲烷作分散剂,合成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12 h,投料比为32g四乙烯五胺/g树脂条件下,树脂接枝的增重率和氮元素含量最大;当吸附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12 h,牛血清蛋白溶液的浓度为2.0 mg/mL时,PS-TEPA树脂的蛋白吸附量达到80mg/g树脂,吸附回收率为84%。  相似文献   

7.
溶剂浸渍树脂孔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萃取剂N_(235)浸渍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MSD)树脂制得了溶剂浸渍树脂。用压汞仪测定了溶剂浸渍树脂的孔体积、孔表面积和孔径等,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溶剂浸渍树脂的形貌。MSD树脂对N_(235)吸附率随该树脂的交联度和混合致孔剂用量增加而增加。由于N_(235)分布于MSD树脂孔表面,浸渍树脂的孔体积、孔表面和孔径比MSD树脂显著下降。在孔径1~100nm孔表面吸附N_(235)量最大。低交联度MSD树脂对N_(235)吸附量低,且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8.
以改性吸附树脂特异性吸附法对天然生育酚浓缩物进行提纯,以无水乙醇为溶剂,用静态吸附法测定了混合生育酚在改性吸附树脂上的平衡吸附容量;在树脂床层中测定了混合生育酚在特异性吸附树脂中的吸附穿透曲线和解吸曲线;利用HPLC测定了生育酚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柱温35℃,采用无水乙醇作溶剂、5%的乙酸?乙醇溶液作解吸剂进行解吸,提取的生育酚含量达到95.3%。  相似文献   

9.
以聚氯乙烯为大分子骨架,经三乙烯四胺胺化,再与二硫化碳和乙醇钠反应,得到的二硫代氨基羧酸盐改性聚氯乙烯树脂(PV-NS)进一步与氯乙酸钠反应,合成了一种同时舍N,S,O的羧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改性聚氯乙烯树脂(PV-NSO).合成树脂的功能基结构经红外和元素分析确认.对合成树脂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合成树脂对Ag+、Hg2+、Au<'3+>、Pb2+离子的吸附容量在实验条件下分别达2.058mmol/g、1.514mmol/g,1.125mmol/g和0.415mmol/g,而对Cu2+、Cd2+、Zn2+、Ni2+、Mg2+等离子的吸附容量很小,甚至不吸附.树脂的选择性吸附表明,树脂对Ag+的吸附选择性较好,在有Hg2+、Pb2+、Cd2+、Zn2+、Cu2+或Mg2+共存时,树脂对Ag+的选择性吸附系数分别达4.74、17.33,12.98、∞、7.60和74.14.合成树脂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胀性能均比在非极性溶剂中好.  相似文献   

10.
工业二乙烯苯悬浮聚合制备的大孔树脂,在二氯乙烷溶剂中以无水三氯化铁为催化剂进行悬挂双键后交联反应,得到的后交联树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都有显著增加.低温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得到的孔径分布曲线证明初始共聚物PDT-55(polydivinylbenzene,toluene as porogen)和PDH-55(polydivinylbenzene,heptane andtoluene as porogen)经后交联反应,所形成的新孔以微孔为主.树脂对水溶液中苯酚和维生素B12(VB12)的静态吸附研究发现树脂经后交联后,对苯酚的吸附量有显著提高,但对VB12的吸附量增加不大,原因是分子尺寸较大的VB12无法进入由悬挂双键后交联反应所形成的微孔.树脂PDT-55pc对苯酚的吸附量大于商品树脂XAD-4;后交联前后树脂PDT-55、PDT-55pc(post-crosslinking of PDT-55)、PDH-55、PDH-55pc(post-crosslinking ofPDH-55)对VB12的吸附量均大于树脂XAD-4.在本研究的实验条件下,Langmiu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能很好地拟合树脂对水溶液中苯酚和VB12的吸附,相关系数在0.99以上.静态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后交联前后树脂对苯酚的吸附较VB12更容易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数据的拟合结果显示,McKay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树脂对苯酚的吸附,而对VB12的吸附更符合Lagergren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溶剂对苯乙烯型吸附树脂孔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结构是苯乙烯型吸附树脂(以下简称吸附树脂)特征之一。溶剂对吸附树脂孔结构有影响,但并不一致,为此选择一系列溶度参数(δ_s)的溶剂,如水、乙醇、苯等,处理吸附树脂,用吸附法、压汞法、比重法及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其孔结构。研究取得影响的规律性,若吸附树脂溶度参数为δR,干态树脂的孔参数(如比表面积、孔体积、孔隙率等)随|ρS-ρR|值的增加而增大;并取得吸附树脂的处理方法,以良溶剂溶胀,再用水取代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除酚吸附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二氯乙烷和硝基苯作溶剂,三氯化铝等作催化剂,使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和苯酚在40—125℃进行Fricdel-Crafts反应。制成一种具有较高比表面和一定极性的吸附树脂。它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能力是Amberlite XAD-4树脂的两倍,其动力学性能、应用范围和抗干扰能力也较好,经50次循环使用,性能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对Au~(3+)具有高吸附容量的聚乙烯苄硫脲大孔型螯合树脂(硫脲树脂)。大孔型交联的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以1,4-二氧六环为溶胀剂,无水乙醇为溶剂与硫脲反应,功能基转化率达理论值的98.8%。树脂对Au~(3+)的吸附容量为819mgAu~(3+)/g树脂,最佳时达920mgAu~(3+)/g树脂。硫脲功能基与Au~(3+)的螯合比是1,探讨了pH对Au~(3+)吸附率的影响,研究了硫脲树脂对Au~(3+)的吸附速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探讨了树脂的结构。硫脲树脂可从电镀的废水中回收纯金,回收率≥95.7%,纯度为99.98%。  相似文献   

14.
大孔吸附树脂因其结构易于调控、吸附选择性高、可再生使用等诸多优点,在天然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高选择性吸附树脂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基于多重弱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设计树脂骨架结构,针对吸附质分子结构特点,在树脂骨架上引入能发生氢键、静电、偶极作用的特殊功能基团,并有目的地调控树脂的疏水骨架,可用于天然植物中每一类有效成分的高纯度提取,甚至每一类有效成分的单体组分的分离;(2)树脂孔结构的调控,主要集中在改变传统的非良溶剂致孔的方法,利用聚付氏烷基化反应在树脂初始聚苯乙烯结构之间引入亚甲基刚性交联桥,得到孔径均匀的吸附树脂,使得此类树脂兼具了吸附和筛分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八种氨基(β 羟基)甲酸酯树脂与氨基(β-羟基)亚磺酸酯树脂。探讨了溶剂、试剂摩尔比、反应温度与时间对制得的树脂功能基含量、吸附容量的影响.在一定的pH及酸度范围内,在杂质离子Ni~(2+)、Cu~(2+)、Zn~(2+)、Mn~(2+)、Cd~(2+)存在下,树脂5高选择性地定量吸附Au(Ⅲ);树脂对Au(Ⅲ)、Pt(Ⅳ)、Pd(Ⅱ)有选择吸附性。  相似文献   

16.
用正庚烷/正丁醇、正庚烷/环己醇等混合溶剂为致孔剂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比表面积的对羟基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并研究了这些共聚物对咖啡因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凝胶型树脂吸附量小,而大孔型树脂吸附量大且比表面积对树脂的吸附量影响不明显。IR证实这类树脂吸附咖啡因时,氢键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孔PNaA树脂对黄连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大孔D151树脂(聚丙烯酸树脂)用NaOH淋洗转化为大孔PNaA树脂(聚丙烯酸钠树脂),研究大孔PNaA树脂对黄连素的吸附性能。测定了PNaA树脂的持水量、弱碱交换量;比较PNaA树脂和X-5树脂、H103树脂、AB-8树脂、XAD-4树脂等吸附树脂对黄连素吸附量的大小;测定了PNaA树脂对黄连素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出了吸附焓、自由能和熵;测定了PNaA树脂对黄连素的吸附动力学;测定了PNaA树脂上黄连素在不同溶剂中的静态解吸率。实验表明:PNaA树脂对黄连素的吸附量明显大于X-5树脂、H103树脂、AB-8树脂、XAD-4树脂等吸附树脂对黄连素的吸附量;PNaA树脂对黄连素的吸附为放热、自发的过程;PNaA树脂对黄连素的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一级吸附速率方程,颗粒内扩散是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吸附动力学可采用HSDM模型加以描述;PNaA树脂上黄连素在0.1%NaCl和80%乙醇的混合溶液中静态解吸率为93.43%,解吸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甘油环氧树脂(B-62)及三乙烯四胺(TETA)为基本原料,经脱水交联合成了一种CMC的蛇/TETA交联B-62树脂为笼的新型弱酸弱碱型蛇笼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胀性能及对Cu^2+、Ni^2+、Pb^2+的吸附量、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过程等静态吸附。同时研究了pH值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树脂在所有溶剂中只溶胀而不流失;其对上述三种金属离子的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条件下制得的高交联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混合溶剂为致孔剂合成的高交联大孔树脂(DVB=90%)对中等分子量以上物质的吸附性能都优于Amberlite XAD-4(DVB=85%)。溶剂处理能影响高交联大孔树脂干态时的孔结构,但不影响其对戊巴比妥钠和维生素B_(12)的吸附。  相似文献   

20.
氯甲基化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在傅氏催化剂存在下与取代酚(芳香胺)反应可以得到一些含取代酚基的离子交换树脂。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该类树脂的结构。溶剂的性质、催化剂的种类、用量、反应温度、时间、取代酚(芳香胺)的取代基位置、聚合物的含氯量和孔结构都对反应和副反应有明显的影响。这类离子交换树脂在重金属分离、脱色,特别在维生素和抗菌素的选择吸附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