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激光照射圆柱体产生热应力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应力是一种常见的普遍现象,是辐射加固技术和激光武器效应必遇到的一个问题。因此,对其剖析,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本文叙述分为五部分:简化假设,基本公式与求解方法,激光照射产生的温度分布,热应力的求解和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2.
圆柱壳体热应力分析的简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计算机分析结果,建立一组热应力分量函数方程及其曲线,使热应力的分析计算得以简化  相似文献   

3.
二维半圆孔附近的动态热应力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盖秉政 《力学学报》2002,34(3):453-457
在稳态温度场中,由于弹性平面内半圆孔或半圆坑等缺陷在介质裂纹扩展和疲劳损伤机理中所起的作用,因此深入了解半圆孔或半圆坑的表面动态热应力分布显得很有必要.分析在半无限弹性平面内一半圆孔附近施加稳态调谐温度场条件下的半圆孔孔边动态热应力分布问题,利用共形映照等复变函数的方法,给出了汉克函数表示的此问题的解析解,并给出了相应动态热应力分布系数的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4.
惯性导航系统实际工作时,环境温度变化会导致IMU的惯性器件加速度计的工作温度变化,其零偏和标度因子因此也会发生变化,最终影响惯性导航系统的初始对准和导航精度.通过两级温度控制,在水平和垂直位置对加速度计进行定点升温试验,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起了加速度计的温度补偿模型.在自然升温和降温过程中,进行加速度计的温度补偿,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5.
在汽轮机调峰运行方式中,由于启动或负荷大幅度波动,都将在汽缸壳体等部件上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其应力分布非常复杂,而且有超过材料屈服应力的应力峰值。这些屈服后应力峰值的有效确定,直接关系到机组安全运行与寿命的正确评估。本文就调峰机组汽缸壳体热应力测试结果,根据工程塑性理论,进行了分析处理。讨论了导致汽缸翘曲变形和疲劳损伤的力学因素,为制定机组调峰运行控制指标,提供了力学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梯度厚板热应力分层计算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使功能梯度材料厚板的分层计算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好的精度,而采用每层热力系数与梯度材料厚度变化为指数函数的分层方法,来平滑均匀分层法引起材料热力系数的跳跃,使热力系数更逼近实际,并将该方法命名为指数函数有限分层法.通过算例表明,在精度为0.1的情况下,均匀分层法的分层层数是指数函数分层法的分层层数的2倍多,并且随着精度的提高,分层层数相差的倍数就越大.  相似文献   

7.
应力强度因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可以用来估算裂纹和切口的断裂.这篇论文提供了一种基于包含应力集中区域一定体积上的平均应变能密度,来确定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方法.对于I型或是II型裂纹的单一加载方式,应力强度因子都可以直接从一定体积上的平均应变能密度的表达式求得其解,但是对于I-II复合型裂纹,情况相对复杂.因此,作者们提出了利用围绕切口尖端一定体积上几组不同关于裂纹切口平分线对称区域上的平均应变能密度,来拟合复合加载下I型和II型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方法.为了验证,计算了I-II复合型裂纹的半圆形三点弯曲试样应力强度因子,并与文献中给出的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数值方法可靠,为平均应变能密度准则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准谐调有限元列式方法及在断裂力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志超  张理苏 《力学学报》1990,22(4):457-462
本文根据奇异场具有的局部性质,改进了等参元的位移模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准谐调元列式方法,可用于解决工程中各种奇异分布问题,尤其是脆性断裂问题,构造了奇异准谐调元sQCE,从各特种角度分析了单元特性,并对多种算例进行了计算,比较。  相似文献   

9.
多孔介质平板通道强迫对流中热局部非平衡时的热应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微观不可压饱和多孔介质热-力-流相互作用的一般理论,在固相骨架小变形的假定下,考虑固相和流相相互作用的粘性耗散,研究了多孔介质平板通道强迫对流热局部非平衡的热应力问题.建立了问题的热-力数学模型,根据饱和多孔介质的平衡方程,在固相骨架只存在横向位移的假定下,求解了固相骨架的位移和相应的热应力,数值考察了各种物性参数对热应力分布的影响,讨论了热局部平衡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底部充填是一种用来提高电子产品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的技术,是电子制造产业的常用方法.本文基于细观力学方法建立了计算底部充填封装芯片热应力的方法.针对底部充填封装芯片焊锡-充填物接合层的结构特点,我们建立了接合层的均一化模型,并从理论上推导了接合层的等效弹性常数、热膨胀系数和导热系数.运用该均一化模型,我们对封装芯片工作产热导致的热传导和热应力问题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与接合层未均一化的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计算效率极大提高,显示了该方法在计算底部充填封装芯片热应力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陈华础  黎铸 《实验力学》1989,4(4):361-366
本文用热光弹性法对金属构件因热疲劳裂纹扩展而引起的残余应力场进行分析,并针对具体实验采用实验中途调节参数的方法满足了相似准则,使结果具有良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热冲击应力强度因子过渡过程分析的热权函数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权函数法利用温度与热权函数的乘积的积分来直接计算热冲击过程中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过渡过程。热权函数与时间τ无关。由于免除了对每一时刻τ所需作的有限元或边界元分析,计算过程大大简化,计算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本文将热权函数与有限元法直接耦合,给出了基于刚度阵导数法和Gauss-Chebyshev积分的热权函数计算格式。实例计算表明,本文给出的热权函数计算格式具有满意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3.
利用积分变换法导出了蒸汽温升率连续变化时汽轮机转子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场计算公式。本公式可直接应用于转子的应力监测与控制。和差分法相比,解析法的数据处理速度快,能满足快速监测、及时跟踪与控制的要求。关键词:汽轮机转子;温度场;热应力场  相似文献   

14.
以往体-壳过渡元中采用的一般三维应变状态下的初始热应变表达式,与过渡元规定的变形方式不一致。本文利用“相应体元”算出15节,点过渡元热膨胀时因壳面上法线不伸长引起的应变,以此修正一般三维初始热应变,给出过渡元初始热应变的正确表达式。本文方法扩大了体-壳过渡元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构造了一种新的三维奇异单元,提出了一种有效计算三维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新的数值方法。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理论解和Newman解结果一致;与Panson等方法相比所使用的自由度数大大减小。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高效、稳定可靠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电子散斑干涉和Video全息干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何世平  汪柳生 《实验力学》1990,5(4):387-395
本文综述了有关电子散斑干涉法(ESPI)和Vidco全息干涉技术的一些近期成果.主要包括:有机玻璃模型中主应力和的测量,二维气体温度场和轴对称气体温度场的测量,三维物体表面形状和三维位移场的测量.条纹图均用数字图象处理系统处理.文中介绍了各种测量光路和操作技术,分析了可能出现的误差,提供了部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的弹性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视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为复合材料,利用复合材料力学等理论推导了配筋板的自生温度应力;建立了受温度作用时路面板的平衡微分方程组,将地基反力和板与地基间的摩擦力函数按照切比雪夫多项式展开,得到配筋板的约束变形与应力。通过和有关文献的比较表明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籍远明 《实验力学》2012,27(2):244-248
为了研究锚固体力-热耦合机制,分别对不同类型的锚固体加载变形破坏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应用红外热像技术,获得红外温度场,同时对锚固体进行应力场数值分析。结果显示:中心位置布置单根锚杆的锚固体;应力峰值前,随着荷载的增加,红外温度场呈现整体均匀性升温变化;应力峰值后,在锚杆周围形成一个由多条不同等温线组成的区域,其形状是以锚杆为中心的近似圆形区域,由内向外,温度逐步降低;有锚杆一侧围岩红外温度高于无锚杆一侧,锚杆周围形成一个近似"喇叭"状的等温线图,高温等温线对应高应力区,低温等温线对应低应力区,红外温度场与应力场之间存在空间分布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断裂过程区的虚拟裂纹粘聚力奇异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凝土断裂过程区视为具有粘聚阻力作用的虚拟裂纹,其非线性断裂和尺寸效应特性是与该虚拟裂纹粘聚力分布规律密切相关的。通过得到的粘聚应力分布函数解析结果,对该粘聚力分布特征的分析得知,在基于断裂过程区之外用线弹性场的力学模型上,该粘聚力随距离虚拟裂纹尖点的靠近,仍具有平方根奇异性。从而本文提出一个能够反映裂纹发展状态的粘聚应力奇异性强度参数,它是无粘聚力的线弹性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和表征裂纹张开位移分布多项式参数的函数;因此,该参数可以作为混凝土非线性断裂的一个参量。文中就已有断裂试验测试结果进行了算例分析和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