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合成了L-羟基脯氨酸,L-脯氨酸,L-苯丙氨酸3种硅胶链合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并用于α-羟基酸的直接光学分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对不同的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的分离性能进行了比较,并详细考察了流动相pH值、金属离子浓度、柱温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优化了色谱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2.
均匀-重复设计法用于液相色谱分离条件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传统优化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均匀-重复设计优化法”用于反相离子对色谱多元等度分离条件的优化。详细介绍了这一方法的思想、步骤及其应用,并在理论上将这一方法与传统的优化方法进行了比较。将此法用于15种氨基苯磺酸和氨基萘磺酸的反相离子对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甘伟  刘学敏  孙静 《色谱》2015,33(2):140-145
建立了一种可用于色谱分离条件快速优化的回归正交评价指标智能筛选法。以串行色谱响应函数作为色谱条件优化指标,利用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建立回归模型,并通过最优解智能筛选程序对综合性优化指标进行筛选,最终实现色谱分离条件的最优化。结果表明:实验测定值与预测值的平均相对偏差为0.18%,优化结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六味地黄丸组分的二维液相色谱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个常规六通阀直接连接两支常规尺寸的色谱柱(250 mm×4.6 mm i.d.),构建简单的SCX/RP在线二维液相色谱系统,对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组分进行了优化分离。样品经过第一维阳离子交换色谱(Hypersil SCX),洗脱产物分离后通过六通阀直接富集到反相分析柱(C18)顶端,被转移到第二维色谱柱上继续进行分离。经过11步不连续的线性梯度洗脱,二维分离系统出峰数量达到550多个,峰容量达到2266。构建的二维液相色谱系统结构简单,与一维色谱相比,具有分辨率高、峰容量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模拟退火神经网络用于药物液相色谱梯度分离条件的优化。使用均匀设计法以乙腈在线性梯度展开时的初始浓度和线性梯度的斜率为优化参数,对六种药物混合体系进行优化。采用退火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有效的分离条件预测模型。对神经网络模型所预测的最佳分离条件进行试验,分离结果满意。模拟退火神经网络可有效地用于药物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以1个常规六通阀直接连接两支常规尺寸的色谱柱(250 mm×4.6 mm i.d.),构建简单的SCX/RP在线二维液相色谱系统,对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组分进行了优化分离.样品经过第一维阳离子交换色谱(Hypersil SCX),洗脱产物分离后通过六通阀直接富集到反相分析柱(C18)顶端,被转移到第二维色谱柱上继续进行分离.经过11步不连续的线性梯度洗脱,二维分离系统出峰数量达到550多个,峰容量达到2266.构建的二维液相色谱系统结构简单,与一维色谱相比,具有分辨率高、峰容量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化学计量学方法用于多环芳烃(PAHs)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使用均匀实验设计法,以乙腈在线性梯度展开时的初始浓度和线性梯度的斜率为优化参数,对16种多环芳烃混合体系进行液相色谱分离条件优化,采用遗传算法和退火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有效的分离条件预测模型.对模型所预测的最佳分离条件进行试验,分离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L-脯氨酸硅胶键合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并用于α-氨基酸的直接光学分离,详细考察了流动相pH值、金属离子浓度、流速、柱温以及进样量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优化了色谱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9.
多阶段线性程序升温毛细管气相色谱最佳分离温度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气相色谱程序升温分离已知样品的优化指标。在此基础上考虑到色谱柱温和样品组分在色谱柱内的路径差别对保留时间和分离度的影响。提出了气相色谱最佳多阶梯线性程序升温温度曲线选择的基本原则——“移动重叠分辨图”法,并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实验对此进行了验证,理论值与实测值能很好吻合。  相似文献   

10.
基于色谱保留机理(保留与流动相条件之间的关系)和分离度图方法, 根据对于样品分离要求的不同, 提出了对多阶梯线性梯度液相色谱洗脱条件进行优化的三种策略, 也通过文献数据进行模拟分离和方法验证, 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证明第三种策略是一种较为快速, 并且可以使各阶梯上组分都能得到较好分离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周漩  林乐明  张军 《色谱》2000,18(6):546-549
 在薄层色谱分离人参皂苷的两种互补性的流动相组分比例与皂苷比移值呈相关关系的基础上 ,以薄层色谱分离中距离最小的两点之间的距离Dmin为优化标准 ,对人参皂苷的二维分离结果进行预测和优化。通过计算机扫描不同流动相组成下的Dmin值得到的三维网络图显示出的最大Dmin下的二维流动相的组成 ,即为达到最佳二维分离结果的流动相组成。以优化的流动相对皂苷进行二维展开 ,分离结果与预测结果吻合 ,且比一维展开分离出了更多的新的皂苷组分。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旋转薄层色谱分级聚合物,及配合直接扫描密度法测定分子量分布的结果.在旋转薄层硅胶板上用混合溶剂成功地分离并直接收集了聚苯乙烯21个级分,分子量测定结果与GPC法基本一致.初步认为旋转薄层色谱以薄层吸附色谱分离机理为基础,采用连续注入流动相和旋转薄层板离心力相结合的方式,改善并加快了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3.
均匀设计在蚕蛹虫草和冬虫夏草活性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均匀实验设计方法快速找到蚕蛹虫草活性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最优分离条件;将该优化条件用于蚕蛹虫草和冬虫夏草的水溶性成分的分离取得满意结果,并对部分组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均匀实验设计方法可较快找到复杂未知或半未知体系的色谱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14.
大型工业液相色谱分离山梨醇和甘露醇过程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非线性非平衡含轴向扩散色谱数学模型模拟山梨醇-甘露醇同分异构体系大型工业液相色谱分离过程。首先,通过对分离过程进行参数灵敏度分析,确定了被优参数为进料浓度和色谱柱柱长;然后,以山梨醇的产率为目标函数,限定山梨醇的产品纯度和最小回收率,利用改进的单纯形法对分离过程进行两参数优化,分析了不同进料量和流体线速对最优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料量和流体线速对回收率和最大产率的影响程度与参数灵敏度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证明了利用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选择色谱分离过程被优参数的可行性。本文还对改进的单纯形法寻优过程进行了探讨,构造了单纯形法优化大型液相色谱的基本方法和框图。  相似文献   

15.
单纯形算法动态优化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离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控制加权可变步长单纯形算法对PTC氨基酸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离体系进行动态优化。寻优过程中同时考虑背景电解质的pH值、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和有机添加剂浓度对体系分离效果的影响。分别使用Long系数法和均匀设计表法确定初始单纯形顶点对分离体系进行动态优化。优化结果使17种PTC氨基酸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分离。  相似文献   

16.
苯丙醇对映体在酰胺型手性固定相上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娟  兰先秋  唐小海  徐旭  宋航 《分析化学》2006,34(Z1):158-160
对于手性对映体苯丙醇在3种Pirkle型手性固定相(CSP)Whelk-O 1、DNB-Leu和DNB-Pg上直接分离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流动相极性以及温度对分离的影响,发现在常用的范围内无法获得分离,仅有Whelk-O1在流动相极性的极端条件下(正己烷/异丙醇=99.5/0.5,V/V)能够被直接分离.在较低温度0 ℃和流速1 mL/min的优化条件下能获得基线分离.用旋光检测器与液相色谱串联的方式确定了手性拆分结果,并确定了(-)苯丙醇优先洗脱的顺序.针对这种流动相极性极端条件下的分离,结合有关理论,进一步探讨了分离机理.  相似文献   

17.
黄晓冬  孔亮  厉欣  陈学国  郭宝川  邹汉法 《色谱》2003,21(3):195-198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直接在毛细管柱中合成出辛可宁印迹聚合物。该聚合物与毛细管内壁共价结合连为一体形成整体式毛细管柱,扫描电镜显示其具有大的流通孔结构。采用压力辅助毛细管电色谱模式拆分了非对映异构体抗疟药物辛可宁和辛可尼丁,柱效远高于其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中的柱效。考察了电压、 外压 、温度 、 流动相表观pH值和乙腈含量对分离结果的影响。通过对上述条件的优化,可以在2 min内完成辛可宁和辛可尼丁的快速分离。  相似文献   

18.
对于手性对映体苯丙醇在3种Pirkk型手性固定相(CSP)Whelk-O 1、DNB-Leu和DNB-Pg上直接分离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流动相极性以及温度对分离的影响,发现在常用的范围内无法获得分离,仅有Whelk-O1在流动相极性的极端条件下(正己烷/异丙醇=99.5/0.5,V/V)能够被直接分离。在较低温度0℃和流速1mL/min的优化条件下能获得基线分离。用旋光检测器与液相色谱串联的方式确定了手性拆分结果,并确定了(-)苯丙醇优先洗脱的顺序。针对这种流动相极性极端条件下的分离,结合有关理论,进一步探讨了分离机理。  相似文献   

19.
三唑类杀菌剂己唑醇外消旋体的手性拆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志强  王鹏  刘晶  王敏  江树人 《化学通报》2003,66(11):767-769
以正己烷为流动相,添加一定比例的异丙醇作为改性剂,在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CDMPC)手性固定相上,实现了对己唑醇光学异构体的高效液相色谱直接拆分,研究了流动相中异丙醇的比例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优化了色谱拆分条件,进行了机理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永辉  刘冰  陈雪波 《化学通报》2015,78(2):132-139
本文对模拟移动床的建模、模型求解和优化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色谱模型以及模型的求解方法和优化策略。在结构优化方面,本文重点介绍了在模拟移动床基础上改进的间歇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间歇模拟移动床技术通过改变色谱柱的数量来实现分离过程,和常规的模拟移动床技术相比较,它的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比常规的模拟移动床具有更高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