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用飞机增升装置缝道参数气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民用飞机增升装置初步设计阶段的起飞和着陆构型进行了缝道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了前缘缝翼、后缘襟翼偏度和位置参数对增升装置气动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前后缘缝道和偏度最佳组合参数.试验研究发现,该模型在起飞状态下,后缘偏度越小,极曲线特性越佳,且在小迎角范围内,升阻比随后缘偏度减小而降低,在迎角较大时则相反变化.对于着陆构型,前缘偏度对CLmax和失速迎角影响的趋势会随着前缘位置变化而发生改变;当后缘偏度增大时,着陆构型的升力系数和CLmax会减小,失速迎角增大.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利用CATIA软件强大的曲面造型能力,解决了大型民用客机增升装置设计所需要的表面高质量外形的问题.建立了飞机增升装置高品质的曲面外形,实现了增升装置三维参数化建模,简单高效地实现了增升装置的打开构型,为三维增升装置缝道参数优化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方法.由CATIA成型到CFD计算之间能够快速实现.气动计算结果表明,C...  相似文献   

3.
针对民用飞机增升装置对机翼气动力特性的影响,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NH-2低速风洞开展了某型号客机等弦长后掠半模增升装置测力风洞试验研究.试验来流马赫数为0.2,基于机翼气动弦长的试验雷诺数为1.85×106.通过试验结果,重点分析了后缘襟翼偏角、缝道宽度及缝道搭接量对机翼增升装置增升效率的影响,得到了襟翼偏角和缝道的最佳组合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襟翼偏角和缝道宽度是影响机翼气动力特性的主要参数,缝道搭接量的影响较小;合适的缝道宽度能带来较大的升力系数和升阻特性,襟翼缝道宽度为2%时升力特性最佳,襟翼缝道宽度为1%时升阻比较大.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襟翼涡流发生器、主翼后缘偏折技术、Zhu’s襟翼、自激励运动襟翼、零质量射流、等离子体技术以及动力增升等各类主动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增升效果分析和具体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这些流动控制新技术对于进一步提高民用飞机的增升效果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襟缝翼对民用飞机失速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外侧缝翼缝道参数、内侧缝翼分离面、缝翼与挂架间隙以及后缘襟翼缝道参数等方面考虑,分析了民用飞机失速特性和失稳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前缘缝翼根部和梢部细节对力矩特性有较大影响,缝翼挂架堵缝可提高升力,不影响力矩特性,调整襟翼偏角,可改变机翼有效弯度,不改变主翼分离特性.  相似文献   

6.
水力喷砂割缝增产增注机理及有关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水力喷砂割缝增产增注技术和设备是我校力学研究所引进的,并对此进行了改进。但目前对其作用机理及有关工艺参数的选择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研究目前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分析了水力喷砂割缝设备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及增产增注机理并对有关射流参数进行了计算,为现场应用提供一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7.
多段翼型是飞机上最为常用的增升装置。缝道参数对多段翼型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对于多段翼型的最终构型往往是由风洞实验最终确定的。然而,由于实验雷诺数与使用雷诺数的不同,实验最佳参数未必在使用时有最佳效果。针对GAW-1两段翼型在中等雷诺数范围,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其缝道参数随雷诺数变化的规律。研究发现,在雷诺数在(1—2)×10^6范围内,缝道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即ΔGap=-0.00154cΔRe。研究结果与方法对中小型无人机增升装置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翼型局部弹性自激振动的增升减阻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几何非线性的浅拱理论及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局部弹性翼型的气动弹性模型,并针对该模型建立了在ALE坐标下局部弹性翼型与非定常流场的耦合算法;对振动NACA0012翼型的非定常气动力进行了计算,结果与文献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对雷诺数为2×105时弹性翼面自激振动对翼型的增升减阻效应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  相似文献   

9.
针对样例涵道无人直升机,考虑机体振动等环境因素对输出数据的污染,提出一种样例无人直升机悬停模态下模型参数辨识方法.针对带角速率反馈的广义直升机参数辨识模型.利用直升机角速率、线加速度和操纵量依次独立辨识纵向通道模型参数Iy,Ib和Cr.首先根据传感器输出噪声方差先验信息筛选观测数据,有效剔除由此产生的部分野值样本.然后进一步采用低通滤波器对观测数据进行滤波.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二次辨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显著提高模型参数辨识精度并降低参数估计的标准差.  相似文献   

10.
一种参数化绘图方法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实用的参数化绘图方法,即通过Visual C++调用AUTOCAD的功能,从而实现了AUTOCAD自动绘图,实践证明,该绘图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朱丽军 《科技资讯》2013,(11):113-113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力电子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业设计中。由于电子电力技术本身的优点,在工业生产中运用该技术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工业的自动化水平的发展。但在实际应用中,电力半导体器件也存在自身的不足,使电力电子装置具有非线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电网谐波治理和无功补偿中重要的一项是无源滤波器,如何合理设计并且优化滤波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参数,充分发挥滤波器的作用,对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欣袁  田浩  杨文领  王玥  张恒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4):14555-14562
割缝筛管完井是目前国内外出砂地层普遍使用的一种完井方式,随着服役数量和服役年限的增加,筛管失效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基于弹塑性理论,建立了割缝筛管三维参数化FEM模型,研究了在大地围压作用下筛管的缝长、缝间距、周缝数对筛管强度和过流能力(生产能力)的影响规律。试验选用三因素两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得出了高应力区域体积和过流面积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缝长与高应力区域体积和过流面积成正比;周缝数与高应力区域体积成反比,与过流面积成正比;缝间距与高应力区域体积和过流面积成反比。在限定条件下,布缝参数选择缝长小于70 mm、缝间距大于15 mm,周缝数大于60条,可同时获得较强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过流能力。研究结果为优化割缝筛管布缝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交互式的面向对象的参数建模方法。这种方法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实现了具有尺寸和结构参数的参数模型的生成。此方法不是通过存储描述代码建立参数模型。其所建模型的内部模型本身就是参数模型,因此建模所需的内存较小,建模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缝洞型油气藏水体能量评价困难的问题,在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物质平衡原理分析了缝洞型油藏见水前后油水产量变化规律,通过无因次简化得到产水、产油方程,经过无因次产水方程拟合分析及产油方程拟合验证,建立了一种新的缝洞型油藏有限水体能量的评价方法。综合考虑水体规模、避水高度及连通性等因素,以产水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曲线拟合方法求取水体规模、避水高度及连通性等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15.
增材制造技术因其能够一层层打印出复杂的零件而日益备受关注,然而,增材制造技术的工艺参数繁多且相互影响,因此,合理选择工艺参数一直以来是研究的重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了基于节能的增材制造工艺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分别建立了常见的增材制造技术,如熔融沉积成形(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利用AutoCAD 200的VBA进行二次开发时参数与系统的对象关系图,以及常见的参数处理方法,并就其中一种有效处理方法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一种弱位相差新的检测法——三缝全息干涉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检测光学平面度和薄膜厚度的新方法。采用单缝作等间距位移,三次曝光分别记录有位相调制(F_0缝)和无位相调制(F_1和F_2缝)的三缝频谱全息图,以细光束照明全息图的夫琅贺夫衍射谱第一级序,可重现三缝干涉图。此装置简单,分辨率达到1/400波长(λ/400)量级。  相似文献   

18.
以喷射泵系统在给定的工作条件和井底流动压力变化范围内,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平均工作效率最高为目标函数,取喷嘴—喉管面积比、地面泵功率和压力、油管尺寸共四个设计变量,从喷射泵复杂的迭代计算过程中确定出气蚀、系统工作性能等限定的十二个约束条件,建立系统优化模型。用约束非线性混合离散优化方法对喷射泵系统装置进行优化匹配。该优化匹配方法可为工程前期系统装置的总体规划和匹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裂缝和溶蚀孔洞为缝洞型储层提供了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其分布的随机性和复杂性严重影响了对缝洞储层的定量评价。基于高覆盖率和高分辨率的电成像测井数据,采用多尺度数学形态学方法提取电导率图像中的缝洞孔隙度谱。选择不同尺度和形状的结构元素,构造不同种类的形态学滤波算子,实现井壁裂缝和溶蚀孔洞的电导率异常边缘检测。针对缝洞异常的边缘检测结果,用椭圆形函数拟合溶蚀孔洞,用多项式插值函数拟合裂缝边缘,继而提取缝洞参数并获得缝洞孔隙度谱。实验结果表明,用多尺度数学形态学方法对电导率图像的边缘检测有效地实现了缝洞的自动识别,验证了该方法计算缝洞孔隙度谱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传统动力减振器减振区域较窄的特点,提出用两个减振器并联,构成频带动力减振器的方法,研究了其力学模型的构成和参数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