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学与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学与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不同的使命,而且它们的认识路线也是根本对立的。首先,前者占据认识领域,从观察实验出发,引用大千世界本身的因素(关系或规律)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以求真为目的;后者占据实践领域,从信仰(教条或教义)出发,引用超自然的力量(神、上帝、神圣物)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以求善为目的。其次,物理学以其理论是否与实验或观察事实相符作为检验理论真伪的标准;宗教以教义或教条(圣经等)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再次,科学物理方法是经验与理论的结合;而宗教方法则是以教义或教条为基础的推断与注释。  相似文献   

2.
林志忠 《物理》2016,45(9):600-601
前些天,在书店偶然看到了前年重新发行的《玻恩—爱因斯坦书信集1916—1955(The Born—Einstein Letters 1916—1955)》一书,这本书收集了这两位物理巨擘四十年间的一百多封书信往来。书中,爱因斯坦给玻恩的最后一封信,是在他去世的前三个月写的。爱因斯坦生于1879 年,卒于1955 年;玻恩生于1882 年,卒于1970 年,两人年龄相差三岁。他们两人的友谊持续了四十多年,历经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大战之间的欧洲社会的纷扰动荡,以及二次战后东西方的冷战时代。因此,该书信集的副书名取为:“动荡时代的友谊、政治与物理(Friendship, Politics and Physics in Uncertain Times)”。在书信集中,他们讨论物理、哲学、社会与政治,同时处处流露出他们彼此关怀的长久情谊。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研究认为,在每一种文化中,都存在着许多由于种族、语言、伦理、性别、社会阶层、职业、宗教等不同而形成的亚群体,一个人同时可以属于不同的亚群体(比如学校教师,家长,宗教徒等).每一个亚群体又都共享某一种符号和意义网络——文化,这种文化我们称之为亚文化.基于此种观点以及物理文化的概念来综合考虑物理课程.首先,物理课程是以物理学为核心的课程,而物理学又是一种文化,所以,物理课程实质上是在传播一种特定的文化,即物理文化;其次,物理课程的学习者——学生——是一个个具体的、社会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因此,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并不仅仅是一种科学学习的过程,更是一种复杂的文化跨越的过程.社会建构主义者对此早就有了足够的重视,他们的一个基本的观点是认为已有的文化背景将对科学学习产生重要影响,教学必须重视文化背景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军胡永云  编译 《物理》2017,46(1):39-40
卡尔— 古斯塔夫·罗斯贝(Carl-Gustaf Rossby), 瑞典人, 以发现行星波(后来被称为“罗斯贝波”)而闻名,他是20 世纪最有影响、最具创新能力的气象学家。罗斯贝是一个十分活跃、精力充沛的气象学家。在近40 年的职业生涯里,无论走到哪里,他一直处于大气与物理海洋研究前沿的中心位置。他培养了众多学术界精英,并极大地推动了大气与海洋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公元16~17世纪的欧洲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状况及基督教在近代科学产生中之作用,以此说明近代科学在公元16~17世纪的欧洲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环境污染、人口增长、能源危机、信仰危机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解决这类问题已成当务之急.科学与文化、社会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这就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不仅要培养科学家,而且更应当培养能够精通科学事实、方法、对象及对科学  相似文献   

7.
当欧洲太空署的罗塞塔探测器在2010 年7 月10 日飞掠司琴星(Lutetia,如图)时,行星学家不能确定他们看到的是什么类型的小行星。但是《科学》最近报道,这颗121 千米长的小行星是1 万多颗已知小行星中第一个被确认为46 亿年前行星形成之初的完整星子。它的密度很高,其引力已使罗塞塔的路径发生弯曲。星子是太阳系形成初期,太阳赤道面附近的粒子团由于自吸引而收缩形成的天体。这次快速掠过有助于研究星子的矿物成分。  相似文献   

8.
对重离子储存环SITAR(Schwer-Ionen-Test-Akkumulator-Ring)的初步方案进行了研究,这一方案是为1985—90期间德国重离子聚变计划的第二阶段的一个可能的主实验而制定的。SITAR 的科学目标是发展重离子高流强的储存环物理和技术,并探索重离子的电子冷却效率。  相似文献   

9.
《物理通报》2001,(1):1-2
随着新世纪钟声回响,人类历史进入了新的时代.追溯整个人类文明史,20世纪无疑是最光辉夺目的篇章.历史上几百、上千年跨过一个文化时代.而在20世纪中,新的时代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世纪就出现了原子能时代、电子时代、半导体时代、激光时代、空间时代、计算机时代、超导时代、网络时代、基因时代和纳米时代等等,展示了20世纪科学文化的风采.  相似文献   

10.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规律的科学.物理教学具有科学教育的功能,这是人所共知的,但物理学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物理学家的思想、精神被“内化”在物理学丰富的内容中,物理学被深深地打上了人类的烙印.因此,物理学还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但是,在目前的物理教学中,过分强调的是其科学教育功能,人文教育功能则被割裂和忽视了.这是物理教学的误区和遗憾.“文化模式”就是为了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精神,强调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代表的是这样一种教学观:物理学的文化价值也应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模式的特点是;“以文化为中心,历史地学”.  相似文献   

11.
文科物理--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静  林榕 《物理通报》2005,(10):48-50
人类教育在经历了古典的人文教育、近代科学教育之后,正进入一个更加成熟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的时代.人文精神和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两翼.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腾飞,世界上许多重大问题和复杂事件都显示出对文理结合人才越来越迫切的需求.为此,当代大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理工科学生应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科学通常是以下列方式向前发展的:首先,一个令人惊奇的效应在实验室里被观察到;接着,为了解释这个新现象,现有的理论框架必须加以拓宽或者改进。正是由于观察到了天王星运动的异常,才导致了一个海王星存在的预言。当伽伐尼(Galvani)把一口小刀接触到青蛙的腿部时,他发现青蛙的腿在抽搐,这因而导致了对电流的一个认识以及第一个伏打电堆的制造,X射线、放射性和奇异粒子的意外发现,也同样适合于这种科学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文科大学物理课程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科学文化理念,为印刷学院出版传播专业及设计艺术专业的文科学生“量身打造”适合此类专业特色的文科大学物理课程构想:侧重于抓住与物理学相关的社会新闻(尤其是当前发生的、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科技新闻)及物理理论本身的美感,从中梳理从经典物理—现代物理—后现代物理的发展脉络,讲述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各种观念和思潮及科学技术所蕴涵的深刻的哲学意义、美学价值、文化内涵及社会效应等.引导文科学生主动自觉地关注物理、关注科学技术,从而培养文科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功能和潜在风险的判断能力.为出版传播专业的学生从传统传播走向科学传播打下基础;为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拓展科学审美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ICPS)是由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半导体委员会主办的半导体科学领域内重要的系列性国际学术会议.它隔一年召开一次.自1950年第一届会议以来已举办过20届.会议规模之大(800—1000人),出席会议的权威科学家之多以及会议论文的录取标准之高,都说明了这一会议在国际半导体科技界内的权威性.以往的历届会议都充分反映了当时半导体科学技术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推动了半导体物理研究事业的深入发展,揭示了半导体物理潜在的应用背景. 这一系列性国际会议以往都在欧洲、北美洲和日本举行.参加会议的近千…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STS"教育已成为当代理科教育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它是研究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三者相互作用关系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学科.目的是培养社会公民具有基本科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有解释和解决生活中各种具体问题的能力;具有科学、技术、社会的价值观和决策能力,能在社会环境中作出正确决策.  相似文献   

16.
原子物理学教学与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带来的思考2 0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 ,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这一切将永远值得人们铭记与赞颂。刚刚迈入的 2 1世纪 ,将是一个科学技术更加辉煌的时代 ,一个知识经济全面崛起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人的知识化。知识是知识经济中真正的资本和宝贵财富 ,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和核心力量。社会越发展 ,知识的作用越加明显 ,新世纪里这一重要特征会日益突出。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前提和灵魂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 ,可以预见科学创新将会迅…  相似文献   

17.
《物理通报》2007,(1):1-3
2006年已经离我们而去.回顾这一年,不像40年前“触及灵魂”的时代,人们神经高度敏感,时刻牵挂国家重大变化;也不像千喜之年,人们深感历史难逢,欣喜若狂.但是如果理性地思考2006年的中国,将会深深地感到这是一个中华民族历史上极其伟大的一年.如果说,1840年使一个泱泱东方大国沦人被凌辱的时代,1949年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那么也许可以说2006年是使中华民族真正走向富强之路的一年.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发出“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号召.紧接着国家出台了从2006—2020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了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具体目标和计划,提出普及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和思想,提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等.这是要使中国从科技、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提高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根本上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军号.  相似文献   

18.
戴闻 《物理》2002,31(11):755-756
破除迷信 (摒弃“神创论”或敢于质疑已有的权威观点 )、锲而不舍 (甘受寂寞———安钻迷 )、回报社会 (促进生产力发展并造福于人类 )和同行评议 (坚持科学中的民主与法制 )被认为是发展科学的四大法宝 .然而 ,人们往往对同行评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以至于对科学中的诚信问题嗅觉不灵 ,甚至对有意义的基础研究活动造成伤害[1] .2 0 0 2年第 9期《物理》发表了阎守胜的“Bell实验室对重要研究成果的质疑进行调查”一文 ,对此作了简要介绍[2 ] .众所周知 ,在Science周刊评出的 2 0 0 1年度科技十大突破中 ,有一项是关于超导的 ,其…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带来的思考20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一切将永远值得人们铭记与赞颂。刚刚迈入的21世纪,将是一个科学技术更加辉煌的时代,一个知识经济全面崛起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人的知识化。知识是知识经济中真正的资本和宝贵财富,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和核心力量。社会越发展,知识的作用越加明显,新世纪里这一重要特征会日益突出。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前提和灵魂,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可以预见科学创新将会迅猛地改变人们的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新世纪带给人们的思考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20.
《光散射学报》2006,18(2):193-194
各位同仁:受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委托,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由北京工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承办,将于2007年10月21日—23日(20日为报到日)在北京召开。本着秉承光散射前13届会议的良好传统,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就有关学术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作大会报告。同时会议将组织各类专题讨论和学术交流。本次会议是我国光散射科学工作者的又一次聚会。会议将全力展示中国在光散射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光散射科学工作者和支持光散射事业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光散射和光谱事业的发展。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