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踏青  梁沛  李静  江祖成  胡斌 《分析化学》2004,32(11):1495-1497
提出了纳米TiO2分离富集,GFAAS测定水样中痕量铅的新方法。详细考察了纳米TiO2对铅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pH4.0时,Pb^2 可被纳米TiO2定量富集,吸附于纳米TiO2上的Pb^2 可用0.1mol/L的硝酸完全解脱。本法对Pb^2 的检出限为52ng/L,相对标准偏差为4.7%(n=10,C=0.02mg/L)。本法已用于实际水样中铅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LS)的活化作用下,桑色素修饰的纳米TiO2分离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定Cr3+和A l3+的新方法。考察了溶液pH、洗脱条件和干扰离子等因素对分析物分离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3.0时,Cr3+和A l3+可被桑色素修饰的纳米TiO2定量富集,吸附的金属离子可用1.5 mL 0.50 mol/L HC l溶液完全洗脱。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纳米TiO2-桑色素对Cr3+和A l3+的吸附容量分别为9.69 mg/g和12.76 mg/g。本法对Cr3+和A l3+的检出限(3σ)分别为:0.21和0.49 ng/mL,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2%和1.6%(n=11,C=50 ng/mL)。本法应用于藏药和扇贝标准样品(GBW 10024)中Cr3+和A l3+的测定,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吻合,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以石墨炉原子吸收(GFAAS)为检测手段,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TiO2,锐钛型)对金属Cd(Ⅱ)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和解吸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较宽的pH范围内,纳米TiO2对Cd(Ⅱ)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3.0mol/L HCl能将所吸附的Cd(Ⅱ)完全洗脱。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具有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的特点。本法的检出限(3σ)为10.6n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n=7,C=2.0μg/L),富集50倍。本法测定标准样品的测定值与参考值吻合。用于土壤类样品中Cd(Ⅱ)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纳米二氧化钛对痕量铅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纳米TiO2分离富集,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铅的新方法.考察了铅在纳米TiO2上的吸附动力学、最佳酸度和吸附容量.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纳米TiO2能定量、快速地吸附水中的痕量Pb^2+,其静态吸附容量为17.90 mg/g.吸附在纳米TiO2上的Pb^2+可用0.1 mol/L HNO3+0.1 mol/L CH3COOH完全洗脱.对Pb2+的检出限为2.57 ng/mL, 相对标准偏差为2.5% (n=11, ρ=0.10 μg/mL),加标回收率在94.5%~102.5%之间.可用于实际水样中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李春香  秦永超  梁沛  胡斌  江祖成 《分析化学》2001,29(12):1419-1422
利用纳米二氧化钛(TiO2)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特点,采用ICP-AES检测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纳米TiO2对钨酸根离子(WO4^2-)的吸附行为,详细考察了影响吸附和解脱的主要因素,以及共存离子的干扰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本法测定W(Ⅵ)的检出限为0.044μg/g,相对标准偏差RSD=2.3%(n=9,C=5.0mg/L)。本法已应用于水系沉积物(GBW07302)中W的测定,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赵亮  朱霞石  封克  吴俊 《分析化学》2006,34(Z1):223-226
以石墨炉原子吸收(GFAAS)为检测手段,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TiO2,锐钛型)对金属Cd(Ⅱ)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和解吸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较宽的pH范围内,纳米TiO2对Cd(Ⅱ)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3.0 mol/L HCl能将所吸附的Cd(Ⅱ)完全洗脱.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具有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的特点.本法的检出限(3σ)为10.6 n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n=7,C=2.0 μg/L),富集50倍.本法测定标准样品的测定值与参考值吻合.用于土壤类样品中Cd(Ⅱ)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以处理过的纳米TiO2为微柱吸附材料,采用流动注射技术进行微量硒的分离富集,考察了纳米TiO2微柱对Se(Ⅳ)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的pH值、试样流速、试样体积、洗脱液浓度和用量以及干扰离子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在1~6范围内,试样流速为0.5mL/min,纳米TiO2对Se(Ⅳ)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率可达98.3%,动态饱和吸附容量为7.92mg/g;选用1mL0.1mol/LNaOH溶液可将吸附的Se(Ⅳ)完全洗脱,富集倍数为40。本法的检出限(3σ)为0.13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56%。将本法应用于国家标准样品GBW07280的分析,测定值与参考值一致。  相似文献   

8.
张蕾  刘娜  康平利  李绮  周新宇 《应用化学》2010,27(3):323-327
以处理过的纳米TiO2为微柱吸附材料,采用流动注射技术进行微量硒的分离富集,考察了纳米TiO2微柱对Se(IV)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的pH值、试样流速、试样体积、洗脱液浓度和用量以及干扰离子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在1~6范围内,试样流速为0.5 mL/min,纳米TiO2对Se(IV)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率可达97%,动态饱和吸附容量为7.92 mg/g;选用1 mL 0.1 mol/L NaOH溶液可将吸附的Se(IV)完全洗脱,富集倍数为40。本法的检出限(3σ)为0.13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56 %。将本法应用于国家标准样品GBW07280的分析,测定值与参考值一致。  相似文献   

9.
有机-无机介孔材料对痕量汞的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有机-无机介孔材料在分离富集和测定痕量汞中的应用,探讨了溶液pH、温度、洗脱条件及干扰离子对汞分离富集的影响,结果发现该材料对Hg的吸附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较大的吸附容量。在pH 3.2、温度为20±1℃条件下,汞可被该材料定量吸附。其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119.15 mg/g。吸附的汞可用浓HCl洗脱,用原子荧光法测定洗脱下来的汞。该方法测定汞的检出限达1.89×10-9g/L(3σ),相对标准偏差为2.7%(n=11,ρ=0.5 ng/mL),线性范围为0.005~5 ng/mL,加标回收率95.3%~104.5%。此法已应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以纳米ZrO2为微柱填充材料,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研究了Cr(Ⅵ)/Cr(Ⅲ)在纳米ZrO2微柱上的吸附性能。当pH值为8时,纳米ZrO2能完全吸附Cr(Ⅲ),而对Cr(Ⅵ)基本不吸附。对影响Cr(Ⅵ)和Cr(Ⅲ)分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据此建立了纳米ZrO2微柱分离ICP-MS分析铬形态的新方法。方法对铬的检出限(3σ)为0.06ng/mL,定量测定下限(10σ)为0.37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2%(n=9,c=100ng/mL)。本法选择性好、简便、快速,已用于不同水样中铬形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双硫腙修饰纳米TiO2分离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镉、铬和铅的新方法,优化了纳米TiO2-双硫腙对试样中这3种痕量物质的吸附和解吸条件。结果表明,在pH 5.0时,镉、铬和铅可被定量吸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13.3、5.5、21.8 mg/g。吸附的各种金属离子可用5 mL 0.1mol/L的硝酸完全洗脱。该方法对Cd2+、Cr3+和Pb2+的检出限(3σ,n=11)分别为0.18、0.51、1.92 n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8%、2.3%和1.0%,加标回收率为96%~101%。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环境水样中镉、铬和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采用碱熔再酸化分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高铁土壤中Al。通过逐级扩大线性范围的方式,选取测定高含量Al的合适谱线;在标准中逐级加入铁基体,考察了铁基体浓度从20μg/mL到80μg/mL时对测定Al的各谱线的干扰情况。用ICP—AES对国家标准物质GSS-1,GSS-2,GSS-3,GSS-4,GSS-5进行测定,测定值与认定值的相对误差(RE)在-0.37 %~0.31%之间,RSD(n= 5)为0.26%~0.75% 。  相似文献   

13.
采用碱熔再酸化分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高铁土壤中的铝(Al)元素。通过逐级扩大线性范围的方式,选取测定高含量Al的合适谱线;在标准中逐级加入铁基体,考察了铁基体浓度从20μg/mL到80μg/mL时对测定Al的各谱线的干扰情况。用ICP-AES法对国家标准物质GSS-1、GSS-2、GSS-3、GSS-4、GSS-5进行测定,测定值与认定值的相对误差(RE)在-0.37%~0.31%,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26%~0.75%,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新型纳米B2O3/TiO2吸附材料,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及红外光谱(IR)对其进行表征,优化了纳米B2O3/TiO2复合材料对试液中痕量银的吸附和解吸条件,建立了纳米B2O3/TiO2分离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痕量银的新方法。当pH 4.3时,在22℃下振荡20 min,Ag+能被该材料快速吸附,其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11.72 mg/g,吸附在纳米B2O3/TiO2上的Ag+可用0.1 mol/L HNO3-0.05 mol/L硫脲(1∶4)完全洗脱。该方法的检出限为2.01μg/L,线性范围为0.01~4.00 m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加标回收率为95%~105%。方法应用于实际矿渣样品中痕量银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树状聚嘧胺-2-巯基苯并咪唑修饰硅胶PDM-n. 0MBISG (n=1,2,3,4),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元素分析和孔径与比表面分析进行表征。以PDM-n. 0MBISG(n=1,2,3,4)为填料研究其对Cd~(2+)的微柱分离富集性能。结果表明,pH8试液以3. 0 mL/min流速进样,可以实现Cd~(2+)定量吸附。PDM-n. 0MBISG (n=1,2,3,4)对Cd~(2+)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3. 37,17. 78,23. 70和29. 19 mg/g,富集系数分别达到100,150,200和200倍。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的描述PDM-n. 0MBISG (n=1,2,3,4)对Cd~(2+)的吸附行为,使用100个吸附和解吸附循环后,其吸附性能未发生变化。以PDM-4. 0MBISG作为微柱填料建立了分离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Cd~(2+)的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 1 ng/mL,测定Cd~(2+)的线性范围为1. 0~16 ng/mL。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国标样品、鱿鱼和海水中Cd~(2+)分析。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纳米硅羟基磷灰石(Si-HAP)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水样中痕量铅的新方法。考察了铅在纳米Si-HAP上的吸附动力学、最佳酸度和吸附容量。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纳米Si-HAP能定量、快速地吸附水中的痕量Pb2+,其静态吸附容量24.33 mg/g;吸附在纳米Si-HAP上的Pb2+可用0.01mol/L EDTA-Ca完全洗脱。本法对Pb2+的检出限为1.33 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4.0%(n=11,c=1μg/mL),加标回收率在94.9%~102.0%之间。方法用于实际水样中铅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冷原子荧光法测定甲壳素中的痕量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冷原子荧光法测定甲壳素中痕量汞的工作条件。样品风干后在2mol/L HNO3-4mol/L HCl体系中以V2O5为催化剂消解1h,上清液中的汞被SnCl2还原后于253.7nm用冷原子荧光法测定。在以10%SnCl2为还原剂时,线性范围0~2.0ng/mL,r=0.9997,检出限为0.05ng/mL,相对标准偏差2.5%,平均回收率在86.3%~110.0%,该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碱熔再酸化分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高铁土壤中的铝(Al)元素。通过逐级扩大线性范围的方式,选取测定高含量Al的合适谱线;在标准中逐级加入铁基体,考察了铁基体浓度从20μg/mL到80μg/mL时对测定Al的各谱线的干扰情况。用ICP-AES法对国家标准物质GSS-1、GSS-2、GSS-3、GSS-4、GSS-5进行测定,测定值与认定值的相对误差(RE)在-0.37%~0.31%,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26%~0.75%,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纳米氧化铝微柱分离系统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联用,用于测定环境水样中的痕量铅和镉。较系统地考察了纳米Al2O3材料对镉和铅离子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本法对Pb和Cd的检出限(3σ)分别为0.189 ng/mL和0.0039 ng/mL;RSD%分别为3.9%和2.9%。  相似文献   

20.
β-环糊精固载于TiO2纳米粒多孔膜的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TiO2纳米微粒膜作为固载β-环糊精的基体,实现了β-环糊精在压电石英晶体表面的高容量固载(4μg/cm62)。β-环糊精/TiO2纳米微粒膜修饰的压电传感器对邻、间、对硝基酚三种异构体具有选择性响应。在pHll,浓度范围0.6-20μmol/L内,其斜率分别是对硝基酚k=71.9HzL/μmol(γ=0.9974)、邻硝基酚49.1Hz L/μmol(γ=0.9981)、间硝基酚2.8Hz L/μmol(γ=0.9999)。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实现了3种异构体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